道德真经衍义手钞-元-王守正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

經名:道德真經衍義手妙。元王守正撰。二十卷(原缺卷一、卷二)。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三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持而盈之章第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衍義云:楚白公勝得荊國不能以府庫分人。

鈔《淮南子鴻烈解道訓篇》云:白公名勝,常封於白,故云白公勝。乃楚平王之孫太子建之子也。義中載之已全。

衍義云:《春秋》魯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

鈔:鄭人病之,子產寓書。子產名僑,鄭之上卿。寓書,寄書也。以告宣子。范文子之子也。為執政上卿,行晉國事。義全不復重錄。

衍義云:《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王子朝、賓孟有寵於周景王。王與賓孟說,欲立之。

鈔:王子朝,景王之長子。賓孟亦名孟起,子朝之傅也。賓孟曰:雞其憚為人用乎。人異於是。雞犧雖見寵飾,然卒當見殺。若人見寵飾,則當貴盛,言異於雞。使犧在己,喻子朝欲使王早寵異之。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衍義云:《易》云: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斯有亢極之悔。

鈔《周易》乾卦之文言曰;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此明上九之義。不知進退存亡得喪,言此上九,所以亢極有悔者,由有此三事,若能三事備知,雖居上位,不至於亢也。

衍義曰:日中則反,月滿則虧,四時之運,功成則去。

鈔杜天師義曰:日中中月滿滿,暑往即寒來,春榮即秋落,天道然也。人能體盈虛於天道,忘功忘名,退身辭盛,如彼天道不失盈虛,則無憂責矣。

衍義云:如漢留侯張良,即子房是也。封萬戶。位列侯,於良足矣。棄人間事從赤松子遊耳。宣帝時,疏廣字仲翁,兄子受,皆東海蘭陵人。廣為太子太傅,受為少傅。廣曰:吾聞知止不殆,知足不辱。又聞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父子遂辭病,上許之,上賜金三十斤,太子賜金五十斤。上疏乞骸骨而歸。此豈非身退天之道乎。

載營魄章第十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衍義云:以車乘人謂之載。以人登車亦謂之載。

鈔《廣聖義》云:載營魄也。言人之身,神氣所居,魂魄所舍,以身運載,如車載物。《西昇經》云:身者,神之車也。既以喻車,固當運載矣。虛魄者,陰氣有象,人之形也。陽氣無形,人之神也。形之具也。而陽氣未附,則塊然無知,如頑石枯木。陽氣既降,即能運動,故以形為魄,魄屬陰也。以神為魂,魂屬陽也。凡人有纖毫之陽氣未盡,則不致於死。有纖毫之陰氣未盡,則不至於仙。所以鍊陰氣盡即超九天而為仙,與陽為徒也。鍊陽氣盡即淪九泉而為鬼,與陰為徒也。故當保守陽魂,營護陰魄,以全其生,抱一守道,而不使之暫離也。

衍義云:屈原《離騷》云:載營魄而登霞兮,掩浮雲而上征也。

鈔:屈原者,楚三閭大夫也。《離騷》,屈原文籍之篇目也。載營魄者,即運載魂魄而登霞,霞則赤氣騰而為霞。雲者山川之氣。掩者去也。掩去浮雲,運載魂魄,跨赤霞而飛騰,掩去浮雲而上升也。

專氣致柔,能如嬰兄乎。

衍義云: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蹶者趨者,是氣,而反動其心。

鈔《孟子?公孫丑章句上》之辭。公孫丑孟子弟子,齊人也。見孟子言志至而氣次。故問:如此則專持其志可矣。又言:無暴其氣何也。曰:志一則動氣。註:一,專一也。蹶,顛躓也。趨,走也。孟子言志所向專一,則氣固從之。然氣之所在專一,則志亦反為之動。如人顛躓趨走,則氣專在是,而反動其心焉。所以能持其志,而又必無暴其氣也。

衍義云:終日號而嗌不嘎,和之至也。

鈔本經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之文也。蘇註:心動則氣傷,氣傷則號而嘎,終日號而不嘎者,是以知其心不動而氣和也。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衍義云:脩之身其德乃真,脩之天下其德乃普。

鈔碧虛真人纂微云:近取諸身而遠及天下也。夫脩道於身,少思寡欲,益壽益筭,諸偽咸盡。蘇解:明身既脩,推其餘以及外,雖至於治天下可也。

天門開闔,能無雌乎。

衍義云:天門者,自然之門也。自然生太極。

鈔《莊子?庚桑楚篇》 之辭。郭象註:天門者,萬物之都名也。謂之天門。又云眾妙之門也。成法師云:天者自然之謂也。夫天然之理,造化之門,徒有其名,竟無其實,但見一切萬物皆自此門而生出,故經云眾妙之門也。

衍義云:莊子曰: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

鈔《莊子?庚桑楚篇》 之辭。其文已詳。又《易繫》云:闢戶謂之乾,闔戶謂之坤,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衍義云:如鏡之照物。

鈔碧虛:取以為說鏡者鑑也。言鑑之含明本來瑩淨,有時而昏暗,則為塵垢附之也。若拂去塵垢,則一切萬物無不照了。此喻人修道載運魂魄抱一,而不使之離,則一性自明矣。

衍義云:故治國者,雖其德明白如日月之照臨,當收眎反聽,塞聰蔽明,使百姓日用而不知。

鈔《廣聖義》云:明白慧照也。慧照之明照,無遠近當息念,忘心猶若無知,或矜其有知,則有所執而失道也。人君負獨見之明,以治其國,其政察察,民凋弊矣。老君戒之,令忘功息照,亦猶黈纊塞耳,以閉其聰,冕旒垂目,以杜其明也。此亦收眎反聽,塞聰蔽明之義,百姓日用而不知。前文已具,不復再錄。

三十輻章第十一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衍義云:《周禮?考工記》:車蓋圓以象天,輿方以象地。所載明白,不復再具。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衍義云:古者穴居。

鈔《易繫辭》曰: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卦取大壯。上古者言未造宮宇之前,止是夏巢冬穴,故制室宇以代之。

衍義云:《詩》云:陶復陶穴。謂穿鑿穴中之土以覆其上。

鈔《毛詩?文王之什綿之篇》云:古公亶甫,陶復陶穴,未有家室。古公者,邠公也。古,言久也。亶,公字也。文王之祖。處於那,以德化人,歸之者眾,未有居室,陶其土而復之,陶其壤而穴之,父子夫婦居謂之家。箋云:諸侯之臣稱公曰君也。復者,復於地上。鑿地曰穴,皆如陶焉者。今之瓦窑是也。

衍義云:莊子曰:室無虛空,則婦姑勃蹊,謂争路也。

鈔《莊子?外物篇》云:言室中不空,蹊路派隘,則婦姑争路而行。婦合順於姑,以為孝敬,今乃争路,無所往來,以容其私,則反戾鬪争也。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衍義云:《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鈔《易》繫辭文也。《廣聖義》曰:形而上者道之本,清虛無為處乎上也。形而下者道之用,稟質流形處乎下也。

五色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衍義云:五色之設,本以彰五行之象。文章黼黻,別尊卑之飾。

鈔:五色謂青、黃、白、赤、黑。五行:金、木、水、火、土。文章黼黻者,《尚書?益稷篇》云:帝曰舜帝也: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為。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彩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解曰:凡言汝者,皆指當時禹以下群臣而言也。夫衣服之制,不可不辨也。上曰衣,下曰裳,共有一十二章,以別尊車之飾也。夫衣皆玄也,裳皆繡也音肅,綺也。日也,月也,星辰也,山也,龍也,華蟲也。此六章者在衣,而又見之宗廟之彝樽也。

藻也,火也,粉也,米也,黼也,黻也,此六章繡之於絺,以為裳而已。日月星辰以彰其明也。山以彰其仁也。龍以昭其變也。華蟲文明之物也。聖人明以治天下,而仁以行之,其用雖莫測也,而治教刑政榮然備具,以此臨民,民其安之,以此事神,神其享之,故此六物見於宗彝,又見於衣也。柔順清潔可以薦羞者,藻也。昭明齊速可以烹飪者,火也。米以養人,粉以澤物,至於黼則所以為斷也,黻則所以為辯也。聖人藻飾治真,粉澤王猷,以養天下,在於斷而能辯也。然後足以成治功,此六物見於裳也。而後世為錦繡之麗,青黃悅目,逐物外遷,傷精喪明,不能徹視無色之色,非盲而何。此五色之失也。

衍義云:五音之設,本以彰五行之聲。金石絲竹以通天地之氣。

鈔:五音者,按漢劉向曰:宮者,中也。君之德也。商者,章也。物成章也。角者,甲也。物之發生也。徵者,祉也。物之盛大繁祉也。羽者,聚也。物聚而藏也。《尚書?益稷篇》云:帝曰: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吾言,汝聽。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解曰:六律者,十一月黃鍾,正月太簇,三月姑洗,五月蕤賓,七月夷則,九月無射。六呂者:二月夾鍾,四月中呂,六月林鍾,八月南呂,十月應鍾,十二月太呂。是六呂也。五聲者,宮、商、角、徵、羽也。八音者,金、石、絲、竹、土、木、匏、革。汝禹為予聽從之,乃造釐服,亦汝顯明之也。云云此五音上失也。

衍義云:五味之設,本以彰五行之和,人乃芻豢悅口,饕餮無厭,濁神穢真。

鈔:五味者,甘、苦、酸、鹹、辛是也。爽,差也。口察味傷當過分,則不能無損,坐令聾盲差爽失味也。

衍義云:芻豢之悅口。

鈔《孟子?告子章句上》。孟子曰:禮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芻者,草也。草食者謂之芻,牛羊是也。豢穀畜曰豢,猪狗之類也。故曰芻豢悅口也。

衍義云:饕餮無厭者。

鈔:貪財曰饕,貪食曰餮,言其貪財貪食之人無厭足也。以上饕餮,皆昏濁其神,穢濁其真,皆失其正味也。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衍義云:《禮記?王制》云。載之詳。

鈔《周禮》云:春蒐,蒐,擇取不孕者。夏苗,取不秀實者。秋獮獮者,殺之多。冬狩。狩者,言守取而無所擇也。

衍義云:禽荒無度,若夏太康之畋洛表,而五子咸怨。

鈔:禽荒者,《尚書?五子之歌篇》云: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貳,乃盤遊無度,畎于有洛之表,十旬弟反。五子咸怨,五子乃太康之昆第五人也。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墻,有一于比,未或不亡。今取此以為證解,若不遵法度,馳騁逐境,禽荒無節,暴物傷農,登崖踰險,旬月不反,心神亂發,非狂而何,此田獵之失也。

衍義云:齊哀公之好田獵,而詩人所刺。

鈔《毛詩》卷第五:還刺荒也。哀公好田獵,從禽獸而無厭,國人化之,遂成風俗。習於田獵謂之賢,閑於馳逐謂之好焉。

難得之貨,今人行妨。

衍義云:明月之寶。

鈔:《通鑑》顯王十四年,齊魏會田于郊,魏惠王問齊威王曰:齊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惠王曰:寡人國雖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豈以齊大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者,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有盻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趙之人從而徙者七十餘家。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此四臣者,將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慙色。

衍義云:夜光之珠。

鈔:楚王有一夜光之珠。問曰:何處得此珠。答曰:楚臣隋侯出行,見牧牛小兒打一蛇,破傷血流,命將欲死。隋侯憐之救取,向水中洗以藥封之得活。入水而去,却是海龍王之子。後銜七寸珠來報。隋侯侯進與楚王,王夜安殿上見光明,號夜光珠。

衍義云:孟子曰: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鈔《孟子?盡心章句下》。孟子曰: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尹氏曰:寶得其寶者安,寶失其寶者危。

衍義云:故西旅獻英,召公作書,以戒周武。

鈔《尚書?旅獒篇》云:西旅獻獒,西戎遠國貢大犬,高四尺,曰獒,以大為異。太保作《旅獒》。召公名奭,作太保,以戒武王。用訓于王。曰:嗚呼,明王慎德,四夷咸賓,無有遠邇,畢獻方物。不作無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言明王之道,以德義為益,器用為賤,所以治化生民也。犬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獸,不育于國。皆非所益,但有損害。不寶遠物,則遠人格。言不侵奪民利,則四方之人自至也。所寶惟賢,則邇人安。言任賢賤物,無有遠近,皆得安寧。故曰: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也。

衍義云:林邑獻五色鸚鵡,魏徵上疏以諫太宗。

鈔:貞觀中,林邑國貢白鸚鵡,性辯慧,尤善應答,屢有苦寒之言。太宗慜之,付其使令還於林藪也。宰相魏徵,鉅鹿人也。時上疏諫之。

衍義云:昔齊人有欲金者。

鈔《列子說符第八篇》之辭。義中載之,已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衍義云:不為目者,去六情而目不妄視。

鈔《莊子?庚桑楚》云:貴富顯嚴名利六者,勃志也。疏:榮貴富贍高顯聲名利祿六者,亂情志之具也。

衍義云:言五塵之害性,當忘物以全真。

鈔《玉皇本行經》云:六塵偏染,三業榮纏。六塵者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塵也。此諸罪輩久墮劫難以來,放縱其塵迷之性,無所明見,遂為六塵之所偏染。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三竟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四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寵辱章第十三

何謂寵辱,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衍義云:子列子窮有飢色。義中載之已詳。楚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鈔:令尹,官名,楚上卿執政者。子文,姓鬪,名穀於菟,其為人也,喜怒不形,物我無間。然其三仕三已,皆出於天理,而無人欲之私也

衍義云:柳下惠為士師,三黜,而不去。鈔《論語?微子第十八》:柳下惠魯僖公時人:姓展名獲,字季禽,居柳下而施德惠。一云惠,謚也。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士師,獄官。黜三出不去,而辭氣雍容,如此可謂知矣。然其不能枉道之意,則有確乎。其不可投者,是則所謂必以其道而不自失焉者也。

衍義云:正考父三命循墻而走,則無若驚之心矣。

鈔《莊子?雜篇列御寇第三十二》:正考父宋湣公之玄孫,弗父何之曾孫一命而傴,再命而僂,三命而俯,循墻而走,孰敢不軌。疏:考,成也。父,大也。有考成大德而履正道,故號正考父,則孔子上代祖宋大夫也。士一命,大夫二命,卿三命也。傴曲循墻並敬容極恭卑退若此,誰敢將不軌之事而侮之耶。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謂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衍義云:隳支體,黜聰明,離形去智,通於大同,則無入而不自得也。

鈔《莊子?內篇》云:顏回答仲尼之辭。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疏:虛心無著,故能端坐而忘。仲尼蹙曰驚悚貌也:何謂坐忘。顏回曰:隳支體。疏:隳,毀廢也。黜退也。除也。雖復聽屬於耳,明關於目,而德明之用本乎心,靈既悟一,身非有萬境皆空,故能毀廢四照百體,屏黜聰明心智者也。大通,猶大道也。道能生萬物,故謂道為大通也。

衍義云:若孔子之毋我。

鈔《論語》卷第五子罕第九。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晦庵云:絕無之盡者。毋,《 史記》 作無是也。意私意也。必期必也。固執滯也。我私己也。四者相為終始,起於意,遂於必,督於固,而成於我也。蓋意常在事前,固我常在事後,至於我又生意,則物欲牽引,循環不窮矣。

衍義云:南郭子驀之喪我。

鈔《莊子?齊物論》云:南郭子綦隱几而坐,仰天而噓,?焉似喪其偶。同天人均彼我,故外無與其歡,而?然解體,若失其匹配。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几者,非昔之隱几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也吾喪我,汝知之乎。此亦譬吾無身之謂也。言能如此者,向之寵辱大息,何緣及之。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衍義云:若舜時子州支父。

鈔《莊子?讓王篇》:舜讓天下於子州支伯。一名支父。曰:予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疏:姓子,名州,字支伯,懷道之人隱者也。舜知其賢,讓以天下。支伯云:幽深也,憂勞也。言我滯境幽深,囿心憂勞,且以修身,庶令合道,未有閑暇總理萬機也。

衍義云:越之王子搜之徒是也。

鈔《莊子?讓王篇》:越人三世弒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南山洞也。而越國無君,求王子搜不得,從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以玉輿。君之玉輦也。王子搜援綏登車,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獨不可以捨我乎。王子搜非惡為君也,惡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謂不以國傷生矣。

視之不見章第十四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衍義云:能玄能黃。

鈔《易》曰:天圓上,其色玄,地方下,其色黃。《列子?天瑞篇》云:能宮能商,能陰能陽,能柔能剛,能圓能方,能短能長,政和曰有所知,有所能,在道一偏非全之盡之者也。而無知而無不知,無能而無不能,則無不該也。無不褊也。何所不能哉。玄黃,色也。官商,聲也。陰陽,氣也。柔剛,材也。圓方,器也。短長,形也。變化所為,皆在是矣。

衍義云:在下與瓦礫同寂。

鈔《莊子?智北遊》: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疏:居在郭東,故號東郭子。則無擇之師東郭順子也。問莊子曰:所謂虛通至道,於何處在乎。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指名所在。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耶。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莊子曰:夫子之問,固不及質。

古之善為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衍義云:子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

鈔《列子?天瑞第一》:子列子者,載子於姓上者,首章云:是弟子之所記故也。義中已詳,不復錄之。

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

衍義云:閑邪存誠。

鈔《周易》乾卦九二爻辭正義云:閑邪存其誠者,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

衍義云:若東郭順子正容悟物,使人之意消。

鈔:《莊子?外篇田子方》:正容悟物,使人之意消。西華法師成玄英疏曰:出聞無道之物,邪僻之人,東郭子正容儀,令其曉悟,使惑亂之意自然消除也。全文已於上善若水第八章中載之詳,今不復云。

衍義云:李含光雖處暗室,如對君父。司馬子微激賞之。

鈔:李含光者,《高道傳》第九云:道士李含光者,晋陵人也。年十二,篤好學道,雖處暗室,如對君父。人見之情色外斂。先工篆隸,或稱過其父,一聞之終身不書,後師貞一先生。司馬子微雲篆寶書,傾囊相付,且曰:真玉清仙客也。今取此二人為證,言其操持敦厚,嚴敬如此,可謂儼若客也。如處暗室,翎聖真君語云:上臨之以天鑒,下察之以地祇,明有刑罰相繼,暗有鬼神相隨,出處語默,善惡自知,惟正可守,心不可欺。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衍義云:《易》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鈔《易繫上辭》云: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衍義云:道集虛故也。

鈔《莊子?庚桑楚》云:胸中正,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也。

致虛極章第十六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衍義云:致,得也。與《大學》之致知同。

鈔《大學》云: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晦庵註云:誠,實也。意者,心之所發也。實其心之所發欲其一於善,而無自欺也。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

衍義云:又舉《春秋》楚致晋師之義同。

鈔《春秋》宣公十二年,楚莊乃求成於晋。晋人許之,盟有日矣。楚許伯御樂伯,攝叔為右,欲單車挑戰,示不欲和,以致晋帥。以此致師,師必成敵,亦猶以靜致道,道必可求也。

衍義云:列子曰:莫如靜,莫如虛,靜也,虛也,得其居也。

鈔《列子?天瑞篇》之文。或謂子列子曰:子奚貴虛。列子曰:虛者,無貴也。子列子曰:非其名也,莫如靜,莫如虛。靜也,虛也,得其居矣。取也,與也,失其所也。苟虛不致於極,靜不至於篤,則莫能致於道。所以貴虛靜之極篤也。

衍義云:萬態雖雜,吾心常徹。萬變雖殊,而吾心常寂。此謂之天樂。鈔《莊子?天道篇》云:言以虛靜推於天地,通於萬物,此之謂天樂。西華法師疏云:所以一心定而萬物伏者,祇言用虛靜之智,推尋二儀之理,運達萬物之情,隨物變轉而未嘗不適,故謂之天樂也。

衍義云: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鈔《易》復卦之彖辭也。解云:復者,反本之謂也。言乾元一陽之炁,從此而往,復從此而來,故云來復。言反復其道,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言天地之心者,乃乾元一陽之炁,寂然至無之理也。所以乾卦初九濳龍勿用者是也。言陽氣濳藏而在下,即此以見天地之心也。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

衍義云:《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命者,性之妙也。

鈔《易》繫說卦正義曰:命者,生之極窮理,則盡其極也。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衍義云:孔子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鈔《論語》第十三云: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善夫。晦庵註:南人,南國之人。恒常久也。巫所以交鬼神,醫所以寄死生,故雖賤役,而尤不可以無恒。孔子稱其言而善之。

衍義云:孟子曰:苟無恒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已。

鈔《孟子?滕文公章句上》: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苟無恒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己。及陷乎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晦庵註:陽虎,陽貨名虎,魯季氏家臣也。天理人欲不容並立。虎之言此,恐為仁之害於富也。孟子引之,恐為富之害於仁也。君子小人每相反而已矣。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衍義云:《禮記》曰: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人不獨親其親,子其子。

鈔《禮記?禮運篇》之辭云: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孝慈之道廣也。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四竟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五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太上章第十七

太上,下之有之。其次,親之,譽之。

衍義云:《左傳》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之類。

鈔《春秋》襄公二十四年。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問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穆叔未對。宣子曰:昔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謂劉累也。事見昭二十九年。在商為豕韋氏豕韋,國名。東郡白馬縣東南有韋城。在周為唐杜氏。唐、杜,二國名。殷末豕韋國於唐,周成王滅唐,遷之於杜,為杜伯。杜伯之子隰叔奔晋,四世及士會,食邑於范,復為范氏。杜今京兆杜縣。晋主夏盟為范氏,其是之謂乎。穆叔曰:以豹所聞,此之謂世祿,非不朽也。魯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沒,其言立,其是之謂乎。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史佚周任臧文仲。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枋,世不絕 祀,無國無之。祿之大者,不可謂不朽。

衍義云:上如標枝,下如野鹿。

鈔《莊子?天地篇》:門無鬼答赤張滿稽云: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下如野鹿。疏:上既無為,下亦純樸,譬彼野鹿,絕君王之禮也。

衍義云:莊子曰:及至聖人,蹩躠為仁,踶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

鈔《莊子?馬蹄篇》云:及至聖人,蹩躠用力貌,強行兼愛之貌。踶跂,矜侍貌,詐立裁非之貌。蹩躠,踶跂,皆用心為仁義之貌。

衍義云:堯仁如天,就之者如日。舜有羶行,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至鄧之墟,來者十有萬家。

鈔《莊子?徐無鬼篇》之文。疏:舜避丹朱又不領眾聚,故三度逃走移徙避之,百姓慕德從者十萬,所居之處自成都邑。至鄧墟,地名也。

衍義云:康衢之童謠詠堯。

鈔《列子?伸尼篇》云:堯乃微服游於康衢,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蒸,眾也。夫能使萬物咸得其極者,不犯其自然之性也。若以識知制物之性,豈順天之道哉。

衍義云:百姓之謳歌舉舜譽之也。

欽《孟子?萬章章句上》:孟子答萬章云:舜相堯二十有八載,非人之所能為也,天也。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故曰天也。南河在冀州之南,即豫州也。訟獄,謂獄不决而訟之也。

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

衍義云:商人作誓,而民始叛。周人作會,而民始疑。

鈔《春秋》昭公四年。楚子靈王會諸侯于申。會于申邑。椒舉言於楚子曰:臣聞諸侯無歸言諸侯不苟從服。禮以為歸。椒舉曰:夫六王二公之事,註云:六王之事,謂啟有釣臺之享,湯有景亳之命,武王有孟津之會,成王有歧陽之蒐,康王有酆官之朝,穆王塗山之會也。二公之事,謂齊桓召陵之師,晋文踐土之盟也。皆所以示諸侯禮也。諸侯所由用命也。夏桀為仍之會仍國,有緡叛之緡國之君。商紂為黎之蒐,紂蒐於東夷之黎國。蒐,春獵名。東夷叛之。周幽為大室之盟,中岳大室也。夷狄叛周。因此叛周。皆所以示諸侯汰也。侈也。諸侯所以棄命也。今君以汰,無乃不濟乎。王弗聽。商書有湯誓之文。周有牧野孟津之會。

衍義云:心有孚之謂誠。

鈔《易》中孚卦九五:有孚,孿如無答。孿如者,繫其信之辭也。處中信以相交之時,居尊位以為孿物之主,信何可捨,故有孚,有孚故得無咎也。

衍義云:言可復之為信。

鈔《論語?學而第一》。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衍義云:齊桓不背曹劌亦云曹沬之盟。

鈔《史記》:曹沬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沬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桓公與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沬執匕首劫齊桓公。齊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若。曹沬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以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沬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羣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於是桓公遂割魯侵地。曹沬三戰所亡之地,盡復與魯矣。

衍義云:晋人不棄伐原之言。

鈔:晋人伐原。文侯將兵士伐原。晋侯圍原,命三日之糧,原不降,命去之。諜出曰:原將降矣。軍吏曰: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含而原自降。諸侯自此歸附,如伐原之信也。

衍義云:吴起不虧移轅之賞。

鈔《史記》:吴起,魏將也。欲伐秦,恐士卒軍人不信,乃埋一車轅於市東門。書曰:如有人能移此轅於西門者,即給土田宅百畝,黃金百斤。三日,無人敢移。更書曰:能移者,給土田宅五百畝,黃金百斤。時有一人來移,依賜之。於是召募人伐秦,遂剋。此則不虧移轅之賞也。

衍義云:魏侯不乖虞人之期。

鈔《史記》:魏侯,魏文侯也。虞人,山澤之官也。文侯與虞人期獵,明日欲發,適與羣臣飲酒樂,而天大雨,命駕適野。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將安之。文侯曰:吾不息於禽獸,吾與虞人期,豈可無一會期哉,恐失信,遂冒雨以赴也。

大道廢章第十八

大道廢,有仁義。

衍義云:莊子曰:魚相忘乎水,人相忘乎道術。

鈔《莊子?大宗師篇》云: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沬,不如相忘於江湖。

智慧出,有大偽。

衍義云:莊子曰:去小智而大智明。

鈔《莊子?外物篇》云:去小智而大智明。小智自私,大智任物。

衍義云:好行小慧,難矣哉。

鈔《論語?衛靈公第十五》:子曰: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小慧,私志也。言不及義,則放僻那侈之心滋。好行小慧,則行險僥倖之機熟。難矣哉者,言其無以入德,而將有患者也。

衍義云:莊子曰:夫馬之真性,在乎齕草飲水翹足而立。

鈔《莊子?馬蹄篇》之文。義中載之已詳,不復具載。

衍義云:太古之時,民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

鈔: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民能以此矣。疏:之,適也。赫胥,上古帝王也。亦言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蓋炎帝也。云云含哺而熙戲,與嬰兒而不殊;鼓腹而遨遊,將童子而無別。

衍義云:屈折禮樂以匡天下之形,懸跂仁義以慰天下之心。

鈔《莊子?馬蹄篇》。疏:屈曲折旋行禮樂以正形體,企慕以慰心靈,於是踶跂自矜,好知自與,矯詐經營,利祿爭歸,而不知止。噫聖跡之過者也。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衍義云:《禮記》曰:大道之行也,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鈔《禮記?禮運篇》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也。又引孝慈者。《論語》: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孝於親,慈於眾。《爾雅》云:善事父母曰孝。

衍義云:抉目剖心之臣。

鈔《史記?殷本紀》云:子辛無道,天下為之紂。謐法殘義損善曰紂。紂淫亂不止。微子數練不聽,乃與太師,少師謀,遂去。比干王子也。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強練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莊子?盜坏篇》云: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禍也。此抉眼部心之臣,蓋為君昏亂而後顯死節忠臣之名。故曰國家昏亂,有忠臣。

衍義云:瞽叟頑而舜稱大孝。

鈔《尚書?堯典》曰:瞽子,父頑,母囂,象傲,克諧。以孝烝烝,又不格姦,大孝者。《孟子?萬章章句上》;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

衍義云:曾皙嚴而參稱能養。

鈔《孟子?離婁章句上》:曾子養曾皙,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餘,曰:有。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事親若曾子者可也。

絕聖棄智章第十九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衍義云:莊子曰:掊擊聖智,縱合盜賊,而天下始治矣。

鈔《莊子?朕筐篇》云:掊擊聖智。疏云:掊,打也。今言掊擊者,亦貶斥仁義絕聖棄智之意,不貴難得之貨,故縱捨盜賊,不假嚴刑;而天下太平也。

衍義云:去小智則大智明。

鈔《莊子?外物篇》云:小智自私,大智任物。

衍義云:跖之徒問於跖:盜亦有道乎。曰:何適而無有道。

鈔:《莊子?朕筐篇》之文義中已備。

衍義云:《莊子》:宋元君夜半而夢人被髮闚阿門曰。

鈔《莊子?外物篇》文。宋元君夜半而夢人被髮闚阿門。成法師疏云:宋國君鎰日元,即宋元君也。阿,曲也。謂阿房曲室之闚門義中已詳。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衍義云:孟子曰: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鈔《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孟子答王之辭。註云:遺者,猶橐也。後,不急也。言仁者必愛其親,義者必急其君。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衍義云:巧,機巧也。謂雕琢刻削機械扃鐍之類。

鈔《莊子?胠篋篇》云: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趍,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雕刻眾形而不為巧,如衛人之刻棗猴,宋人之琢楮葉。琢者,治玉石也。既琢之而復磨之。《天地篇》云: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

衍義云:珠玉斗斛權衡符璽之類。

鈔《莊子?胠篋篇》云:為之斗斛以量之,十升為斗,五斗四升為斛。則并與斗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權,秤錘也。衡,秤梁也。則并與權衡而竊之。
為之符璽以信之,符者,銅魚木契也。璽者,王之玉印也。則並與符璽而竊之。

絕學無憂章第二十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衍義云:莊子所謂俗學,以求復其初者。

鈔《莊子?繕性外篇》之辭。註:已治性於俗矣。而欲以俗學復性命之本,所以求者愈非其道也。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衍義云:《詩》云:夜未央,言更漏尚多也。

鈔《毛詩?小雅?庭燎》:美宣王也。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鏘鏘。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

衍義云:莊子所謂真君,今之所謂性者也。

鈔《莊子?齊物篇》云:如是皆有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遞相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損益乎其真。此言凡得真性用其自為者,雖復皂隸,猶不穎毀譽而自安其業,故知與不知,皆自若也。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衍義云:猶烏足之根為躋增,人血之為野火,朽瓜之為魚,賢女之為石。

鈔《列子?天瑞篇》云:註言生死變化,胡可測度生於此者,或死於彼。死於彼者,或生於此,而一炁之變所適萬形,此皆因其所感自然而變者也。《化書》 云:烏足,草名。鄭氏註《爾雅》云:生木中,通名為蜴,所在皆異。

衍義云:晋惠帝時,張華為司空,其事甚詳,不復再錄。

道德真經衍義手妙卷之五竟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六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小則得,多則惑。

衍義云:藺相如屈於廉頗是也。

鈔:廉頗、藺相如同仕於趙。頗位在相如之下,因怒曰:吾有功於國,而居相如之下,吾所恥也。途見相如,吾必辱之。相如知其言,常引車以避之。其從者怪而問之曰:相國不畏強秦,而懼廉頗,何也。相如曰:秦所以不敢輕趙,者,畏吾與頗將軍而已。吾若與頗將軍相遇,兩虎既鬬,勢不俱全,趙國之危,秦國之利也。吾所以避者,存國耳。豈私於身乎。頗聞之,負荊肉袒而謝焉。此乃彼必懼而自修整,以己之直能正於曲之效也。

衍義云:人有賢才而能支離其德。

鈔《莊子?人間世》云:支離疏者,頤隱於臍,肩高于項,會撮頭髮也指天,五管五臟在上,兩髀為脅。挫鍼治繲,足以糊口。鼓筴楪,蓍也。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徵武士,則支離攘臂於其間。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工。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鍾六石四斗曰鍾。與十束薪。夫支離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支離其德者,不彰其用,不顯其名。人能體此修身,豈不能保其常名哉。

衍義云:《易》曰: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鈔《繫辭上》云: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註:天下之理莫不由於易簡,而天下萬事之理並得其宜矣。

衍義云:莊子曰:文滅質,博溺心。

鈔《莊子繕性篇》云:知不足以定天下,然後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滅質,博溺心。疏云:博學而濟世,不知質是文之本,文華則隱滅於素,質博是心之末,搏學則沒溺於心靈,唯當絕學而去文,方會無為之美也。

衍義云:列子曰:學者以多方喪生。

鈔:《列子?說符篇》云: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盧註:羊以喻神,守神不失為道也。一失其羊而奔波歧路,不可得矣。但守其神,為無喪無得而為無待也。多方於仁義,亦若是矣。

衍義云:庚桑子曰:萬人操弓,共射一鵰,鵰無不中。

鈔《列子?清神第一》云:夫一哀一樂,猶搴正性,況萬物之眾,而能拔擢以生心神哉。故萬人彎弧以向一鵠,鵠能無中乎。此言鵠是奸黠之鳥,故人皆之於射此,喻人心萬端,情亂心蕩,如彼鵠中靜也。萬物眩曜,以惑一生,生能無傷乎。

衍義云:惟水為幾於道,一西一東,而物莫不能傷。

鈔《孟子?告子章句上》。告子曰:性猶湍水也,决諸東方則東流,决諸西方則西流。此言水性順下,利物不争,而物亦莫之傷也。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衍義云:虞舜明四目。

鈔《尚書?舜典》之文。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詢于四岳,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註:詢,謀也。闢,開也。舜既告廟即位,乃謀治於四岳之官,開四方之門,以來天下之賢俊。廣四方之視聽,以决天下之擁蔽。

衍義云:《淮南子》載:趙簡子死,未葬。中牟不助祭,襄子起兵攻之。鈔出《淮南子》。載之已詳,不復錄之。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衍義云:希者,疏也,少也。《易》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鈔《易繫辭》之文也。云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此六種之辭,唯吉人之辭寡,所以證解希言自然也。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衍義云:人處天地之間,不似毫末之在馬體乎。

鈔《莊子?秋水篇》云:人處天地之間,不似毫末之在馬體乎。此其比萬物也,不似毫末之在馬體,小大之辯,各有階級,不可相跂,曾何足以介懷也。

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失之。信不足,有不信。

衍義云:人以類相從,故虎嘯風生。

鈔《易》乾九五之辭云:雲從龍,風從虎。龍是水畜,雲是水氣,故龍吟景雲生,是雲從龍也。虎是威猛之獸,風是震動之氣,故虎嘯則谷風生,是風從虎也。有情感於無情,此明氣同則應也。

衍義云:鶴鳴子和。

鈔《易》上繫辭: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正義云:鳴鶴在幽陰之處,雖鳴在幽陰,其子在遠而和之。以其同類相感召故也。我有好爵者,言我有美好之爵在身,不自獨有。吾與汝外物其靡散之,謂能散於外物,物亦感我之恩,亦來歸從於我。

衍義云:性殊則肝膽楚越,性分異也。道合則夷夏同人,以類相從,物無違者。猶方諸挹月而水流。

鈔:東海方諸之間,有巨蚌。長尺有二寸,因名方諸。取其殼以柔白,拭之良久,以月照之,以器承之,則得水焉。

衍義云:陽燧照日而火就。

鈔:陽燧者,範金為器,其形如杯,或類鏡焉。以玄繒潔之,以日照之,以艾承之,則得火焉。二者因日月之光,以氣類相感,而生水火焉。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衍義云:趺者舉踵而望。跨者以跨挾物也。

鈔唐杜天師義曰:以足脂躡地謂之跂。暫有延望而希久立,斯為難矣。

延頸舉踵,陳后《長門賦》望幸之詞也。跨挾於物而求久行,亦不可得也。喻人不能推心,信真,懷疑於道,暫具一念,便望有成,難矣哉。

衍義云:豈不聞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直匍匐而歸耳。

鈔《莊子?秋水》。西華法師疏:壽陵,燕之邑。邯鄲,趙之郡。弱齡未壯,謂之餘子。趙郡之地,其俗能行。故燕國少年遠來學步,既乖本性,未得趙國之能,捨己效人,更失壽陵之故,是以用手踞地,匍匐而還也。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衍義云:陽子居南之沛,至於粱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嘆曰:始於汝為可教,今不可也。以其驕氣愈於往昔也。陽子居請問其過。老子曰:而睢睢,而旴旴,而誰與居。

鈔《列子?黃帝篇》云:陽朱,字子居。云睢睢旴旴,何自居處,而誇張若此。睢則逆而不順,旴則干而不直,蓋內視己敗,而外若有營之意。

衍義云:若坎井之蛙,謂?東海之鼈曰:吾樂歟。吾出跳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附,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樂,此亦至矣。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鼈左足未入,而右已縶拘束矣,於是遠巡告之海曰:坎井之蛙,聞之皆驚視自失貌然自失也。豈非自是者不彰乎。

鈔《莊子?秋水篇》。西華法師疏;坎井猶淺井也。蛙,蛤蟆也。幹,井欄也。甃,井中累甎也。跗,腳趺也。腋,臂下也。頤,口下也。東海之鼈,其形宏巨,隨波游戲,暫居乎陸,而蛤蟆小蟲,處於小井,形容既劣,居處不寬,自得於井中,見巨鼈而不懼云:我出則跳出井欄之上,入則休身乎破甎之崖,游泳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滅跗沒足,顧瞻虷蟹之類,俯視科斗之徒,逍遙快樂,無如我者也。

衍義云:自伐者,若鄭人緩呻吟裘氏之地,祗三年而緩為儒,河潤九里,澤及三族。父母妻。

鈔《莊子?列禦寇篇》之文。其文已全,不復重錄。疏:呻吟,詠讀也。裘氏,地名也。祇,適也。鄭人名緩,於裘地學問,適經三年而成儒,道、儒、墨相與辯,其父助翟,十年而緩自殺,此豈非自伐者無功乎。

衍義云:自矜者,若晋史齊王同起兵討趙王倫,其文詳,不復錄。侈於性則盈。

鈔《莊子?駢拇篇》云: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形,附贅懸疣,出乎形哉,而侈於性。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衍義云:莊子曰:道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鈔《莊子?大宗師篇》云: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疏:太極,五氣也。六極,六合也。且道在五氣之上不為高遠,在六合之下而不為深邃,先天地生不為長久,長於上古不為耆艾。言道非高非深非久非老,故道無不在,而所在皆無者也。

衍義云:《易》所謂太極者是也。

鈔《易繫辭》云: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註云:夫有必始於無,故太極生兩儀,太極者,無稱之稱,又可得而名,取其有之所極,況之太極者也。四象者,金木水火是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衍義云:且形影因待,猶言獨化。

鈔《莊子?齊物論》云:罔兩問影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影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虵蚹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郭註云:若待蛇蚹蜩翼則無特操之所由未為難識也。今以不識者,正由不待斯類而獨化,故耳云。故衍義取以為說者,以證獨立,而不改也。

衍義云:斂則純精之物,藏乎黍米。

鈔:黍米者,《度人經》之辭。薛幽棲註曰:黍米者,即五穀之首。米即生人之本,言人得經如人命之資,米衍義取此,蓋言道之為物大財遍乎太虛,小則藏乎黍米。明妙道無不包容不累諸有,何有危殆哉。故曰周行而不殆。

衍義云:周流六虛,應用不窮。

鈔《周易?下繫辭》云:《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蓋言大道一元之氣,周遍流動於六爻之位,乃至天地之內,四方上下之中,而應用不窮,故曰周行而不殆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衍義云:字者表其德。名者定其體。

鈔唐杜天師《廣聖義》云:夫名物者,以其體。字物者,以其德。物生而名立,事之常也。未有無名之物矣。《春秋》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於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若唐叔虞、魯公子友是也。以德命為義,若文王昌、武王發是也。以類命為象,若孔子有象尼丘山是也。取於物為假,如伯魚生,有人饋魚,因名曰鯉是也。取於父為類,若子同生,與父同日生是也。

衍義云:先天地生,難以言其氏族。鈔:氏族者,《春秋》隱公八年冬,公子無駭卒,公子羽父請謚於族。公問族於眾仲。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以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其王父字為謚,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謂取舊官舊邑為族也。邑亦如之。公命以字為展氏。無駭即公子展之孫也,故為展氏。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衍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鈔《孟子?萬章章句上》之辭。咸丘蒙曰:孟子弟子也。舜之不臣堯,既得聞命矣。《詩》云:《詩小雅北山》之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普,徧也,率,循也。

衍義云:自地而上,皆屬于天。

鈔:地上屬天者。《列子?天瑞篇》云: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炁耳,亡處亡炁。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若論此傳,文廣意深,不能徧舉。且據天積炁而論之,既云終日在天中行止,則知自地之上,皆屬於天也。故云:不必高遠,蒼蒼之謂也。又《莊子?逍遙遊篇》云:天之蒼蒼,其正色耶。其遠而無所至極耶。其視下也,亦若是而已矣。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衍義云:人謂王也。人法地之安靜,故無為而天下功。

鈔《莊子?天道篇》之文也。云:天不產而萬物化,地不長而萬物育,帝王無為而天下功。疏云:王者,同兩儀之含育,順四序以苑生,任萬物之自為,故天下之功成矣。

道德真經衍義手妙卷之六竟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七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重為輕根章第二十六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衍義云:龍蛇蟠屈沉靜,則變化升騰。虎豹威猛躁動,故遭射獵夭虧。

鈔《易下繫辭》云: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墊,以存身也。疏:尺蠖之蟲初行必屈者,欲求在後之信也。言信必須屈,屈以求信,是相須也。龍蛇之墊以存身者,言靜以求動也。龍蛇初墊是靜也。以此存身,身存則變化飛騰可知矣。《莊子?庚桑楚》云:庚桑子曰:姓庚桑,名楚,老君之弟子。小子來,夫函車之獸,獸大如車。介而離山,則不免乎罔罟之患。其獸極大,口能含車,孤介離山,則不免羅網為其患害。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衍義云:榮如南榮之類,行以輕為速,然不可以無輜重。

鈔《莊子?庚桑楚》之文。南榮趎蹴然正坐曰:若越之年者已長矣,將惡乎託業以及此言邪。庚桑子曰:今吾才小,不足以化子,子胡不南見老子。南榮趎羸糧,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此言求學以輕為速,尚果七日之糧,雖有榮觀,豈容離輜重乎。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衍義云:人君為萬乘之尊,處大寶之位。

鈔《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云:萬乘之國。註:乘,車數也。萬乘之國,天子畿內地方千里,出車萬乘。《易下繫辭》云: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正義曰:言聖人大可寶愛者,在於位耳。位是有國之地,寶是有用之物,若以居盛位能廣濟無疆,故稱大寶也。

衍義云:坐招竄及,不得事君。

鈔《尚書?舜典》云:流遣之遠出。共工於幽州,少昊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窮奇,即共工也。為堯水官。幽州在北方,即幽郡之地,莊子說幽都。放放置也,放置之不得他適也。讙兜於崇山,昔帝鳩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混沌,即讙兜也。為黨共工於南裔也。竄竄則驅逐禁錮之。三苗於三峗,縉云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饕餮,為堯諸侯。封三苗之國,國在左洞庭,右彭蠡居豫章,近南嶽。三峗,山名。在西裔,即秦州西羌地。殛極則拘囚困苦之。鯀於羽山。鯀乃禹王之父。治水無功。四人皆包藏凶惡,不遵堯化,故投諸四裔。

衍義云: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鈔《易繫辭》云: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幾,謂幾微之事,當須慎密預防禍害。若不密漏泄,禍害交起,是害成也。

衍義云:《左傳》宣公九年,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於夏姬。

鈔:義文已備,不復重錄。

衍義云:韓信破齊。義中全備,不復再錄。

善行章第二十七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筭。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衍義云:猶莊子之所謂巵言。巵言者,酌中之言。

鈔:夫巵言者,《莊子?寓言篇》云: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蔓衍,所以窮年。不言則齊,齊與言不齊,言與齊不齊也,故曰無言。言無言,終身言,未嘗不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惡乎可,可於可。惡乎不可,不可於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非巵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夫欲發言,能合乎此,有何瑕謫之過乎。故曰:善言無瑕謫。

衍義云:莊子曰: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曆不能得,而況其几乎。

鈔《莊子?齊物論》云: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為之一矣,且得無以言乎。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已往,巧曆不能得,而況其凡乎。故自無適有已至於三,而況自有適有乎。無適焉,因是已。此貴於無所適,而復於一之初,與道同體,何假籌筭乎。故曰:善計不用籌策也。

衍義云:九竅者,精神之門也。

鈔《莊子?智北遊篇》。莊子曰:夫昭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形,精神生於道,形本生於精,而萬物以形相生,故九竅者胎生,八竅者卵生。其來無迹,其生無涯,無門無房,四達之皇皇也。此言以不來為來,以不往為往,自然之性遊無進之塗者,放形骸於無進之間,寄精神於八方之表,是以出入無門戶,來往無邊際,故能宏達四方,大通萬物也。今衍義取為精神之門,可謂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衍義云:至于瓦號梯牌,咸有所施,故曰常善救物。

鈔《莊子?智北道篇》。東郭子居東郭也。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曰:期而後可。欲令莊子指名所在。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耶。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莊子曰:夫子之問也,故不及質。此言道雖清高,物無貴賤,皆遂其性而無棄之也。

衍義云:《淮南子》載公孫龍在趙之時。

鈔:此《淮南子鴻烈解道應訓篇》之文。義中已備,不復重序。大抵證解常善救人,故無棄人之義也。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衍義云:昔楚將子發好求有伎之士。

鈔《淮南子鴻烈解道應訓篇》之文。楚將子發,好求伎道之士。義中備載,不須重錄。大抵證解不善人,善人之資也。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是謂要妙。

衍義云:尋其至理,出自天性,是曰獨化。

鈔:《莊子》形影因待者。《莊子?齊物論篇》郭象註云:若待蛇蚹蜩翼,則無特操之所由,未為難識也。今以不識者,正由不待斯類而獨化故耳。今玄同逸士,取此以為證者,以證其獨化出自天性,何在貴愛耶。

衍義云:伯樂不能御駑駘為騏驥。

鈔:伯樂者,姓孫,名陽,字伯樂。秦穆公時人。善治馬者也。駑駘者,鈍馬也。騏驥者,龍馬也。言伯樂雖能治馬,亦不能使鈍馬為龍馬也。

衍義云:良匠不能伐樗櫟為棟梁。

鈔:夫樗者,《莊子?逍遙進篇》云:惠子姓惠名施;莊子友人,亦云門人。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噢之則奧,惡木之類也。其大木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傲者。伺傲慢野鼠而捕之。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亦猶執持聖迹之人,矯情偽行,以要前利,不避危亡,後必有患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卧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又引櫟者,《莊子?人間世》云:匠石之齊,至乎曲轅,謂曲道也。崔云道名。見櫟杜樹。其大蔽牛,絜約束也。之百圍,徑尺謂圍。其高臨山,十仞七尺曰仞。而復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 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耶。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門戶則液,津液脂槅不受斤斧者。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今取此以為說者,言師資授受之道,若遇天性能者,可教而成材器也。若無天性,雖教不成,亦如伯樂不能御駑駘為騏驥,良村不能伐樗櫟為棟梁者也。

衍義云: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而得風仙至內外進矣。

鈔《列子?黃帝篇》之文云: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尹生聞之,從列子居,數月不省合。因間請蘄其術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懟而請辭,列子又不問。尹生退數月,意不已,又往從之。列子曰:汝何去來之頻。尹生曰:曩章戴有請於子,子不我告,固有憾於子。今復脫然,是以又來。列子曰:曩吾以子為達,今汝之鄙至此乎。姬將告汝所學於夫子者矣。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三年之後,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盻而已。五年之後,心庚念是非,口更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顏而笑。七年之後,從心之所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夫子始一引吾並席而坐。九年之後,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夫子之為我師,若人之為我友,內外進矣。而後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幹殼,竟不知風乘我耶,我乘風耶。今汝居先生之門,曾未浹時,而懟憾再三,汝之片體將氣所不受,汝之一節將地所不載。履虛乘風,其可幾乎。尹生甚作,屏息良久,不敢復言。若列子與老商氏,真可謂師資相忘者也。今取此證解不貴其師、不愛其資之義也。

衍義云:孔子見太公任,然後辭其交游,去其弟子。

鈔《莊子?山木篇》云:孔子圍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太公任往弔之曰:子幾死乎。曰:然。子惡死乎。曰:然。任曰:子嘗言不死之道。東海有鳥焉,其名曰意怠。其為鳥也,翂翂翐翐,是舒遲不能高飛之貌。而似無能,引援而飛,迫脅而棲,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後,食不敢先嘗,必取其緒。是故其行列不斥,與羣俱也。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脩身以明汙,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聞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無功,功成者隳,名成者虧。孰能去功與名而還與眾人。道流而不明居,德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乃此於狂,削迹捐勢,不為功名。是故無責於人,人亦無責焉。至人不聞,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辭其交遊,去其弟子,逃於大澤,衣裘褐,食橡栗,入獸不亂羣,入鳥不亂行,鳥獸不惡,而況人乎。

衍義云:七聖皆迷,無所問塗。

鈔《莊子?徐無鬼篇》之文。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謵前馬,二人先馬導也。昆閽、滑骨稽後車,至于襄城之野,七聖皆迷,今汝州有襄城縣,在泰隗山南,即黃帝訪道之所也。自黃帝已上至于滑稽,總有七聖也。註云:聖者,名也。名生而物迷矣。雖欲之乎,大隗其可得乎。無所問塗。適遇牧馬童子,問塗焉,童子得道人也。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在乎,曰:然。黃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在。請問為天下。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1。

衍義云:草木之蕃也為榮。

鈔:草木蕃,《周易》坤卦文言之辭云: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孔穎達正義云:此一節明六爻辭,天地變化謂二氣交通,生養萬物,故草木蕃滋。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衍義云:子貢問夫子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鈔《論語?公冶長第五》之文。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器有用之成材,夏曰瑚,商曰璉,周曰簠簋,皆宗廟盛黍稷之器而飾以玉,器之貴重而華美者也。

將欲章第二十九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衍義云: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訟獄、謳歌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非所謂力取天下也。

鈔《孟子?萬章章句上》之文。舜相堯二十有八載,非人之所能為也,天也。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之舜。故曰:天也。夫然後之中國而踐天子位焉。今取此為證,言舜之為君,天與之,民歸之,非力取而為之也。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衍義云:神器者,大寶之位,是天地神明之器也。

鈔大寶之位,《易繫辭》云: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此言天下之大,有神以主之,豈可以力而取之乎。雖得之,必失之,可不慎歟。

衍義云:《莊子》載天根遊於殷湯,至蓼水之上,適遭無名人而問焉,曰:請問為天下。無名人曰:去,汝鄙人,何問之不豫也。

鈔:《莊子?應帝王篇》。天根姓名也遊於殷湯,至蓼水之上,適遭無名人而問焉。天根,無名,並為姓字。寓言問答也。殷湯,殷山之陽。夢水在趙國界內。天根遨遊於山水之間,適遇無名人而問之,意在天下。無名又曰:汝遊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私容,而天下治矣。

衍義云:七竅鑿而混沌死。

鈔《莊子?應帝王篇》之辭。載之已詳,不復重錄。

衍義云:鞭策威而馬力竭。

鈔《莊子?馬蹄篇》之辭。大道廢,章中已備,不復重錄。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衍義云:故仲尼不為已甚。

鈔《孟子?離婁章句下》云:孟子曰:仲尼不為已甚者。註楊氏曰:言聖人所為本分之外不加毫末,非孟子真知,孔子不能是以稱之。

衍義云:禮,與其奢也,寧儉。

鈔《論語?八佾第三》之辭。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此孔子答林放魯人之言也。

衍義云:舜受堯之天下,而不以為泰也。

鈔《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彭更孟子之弟子也。問曰: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於諸侯,不亦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則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為泰,子以為泰乎。此言聖人於施為之中有三者之過,必為亡敗之禍。故皆去之,謙抑自居,沖虛自守,則與道合。真必無過分之累矣。

道德真經衍義手妙卷之七竟

#1 『知其榮』前疑缺一段文字。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八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衍義云:殺人之父者,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者,人亦殺其兄。

鈔《孟子?盡心章句下》之文。孟子曰:吾今而後知殺人親之重也。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然則非自殺之也,一間耳。註:一問者,我往彼來問一人耳。其實與自害其親無異也。

衍義云: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鈔《孟子?梁惠王章句下》,鄒與魯鬨,穆公問曰。,鬪聲也。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庫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焉。

衍義云:楚靈王,齊湣王、秦始皇、漢孝武,或以殺其身,或以禍其子孫。

鈔:楚靈王者,《春秋》昭公十三年,楚公子比、子干公子黑肱、子晢公子、棄疾蔓成然、蔡、朝吴大夫。帥陳、蔡、不羹、許、葉之師,因四族之徒四族謂薳氏、許圍、蔡洧、蔓成然。以入楚。殺太子祿及公子罷敵,使觀從從師于乾谿,而遂告之,告其兵使畔楚。師及訾梁而潰。王聞群公子之死也,自投于車下曰:人之愛其子也,亦如余乎。王曰:予殺人子多矣,能無及此乎。豈非天報我乎。右尹子革曰:請待于郊,以聽國人。王曰:眾怒不可犯也。曰:若入于大都而乞師于諸侯。王曰:皆畔矣。曰:若忘於諸侯,以聽大國之圖君也。王曰:大福不再,衹取辱焉。然丹乃歸于楚。子革。王縊于芋尹申亥氏。靈王至共家而鎰死,此豈非殺其身而禍及其子孫乎。《通鑑》齊湣王三十一年,燕上將軍樂毅以秦、魏、韓、趙之師伐齊。毅曰:齊王伐功矜能,謀不逮下,廢黜賢良,信任諂諛,政令戾虐,百姓怨懟,其民必畔,齊可圖也。湣王出走莒。楚使淖齒將兵救齊。因為齊相。齒欲與燕分齊地,乃執湣王而殺之。苟子曰:國者,天下之利勢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也,積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及其綦也,索為匹夫,不可得也。齊湣、宋獻是也。此非無道,或以殺其身乎。秦始皇正立元年乙卯至二十六年庚辰,平諸侯,滅六國,自號始皇。三十七年秋七月,于沙丘平臺崩。胡亥立,稱二世。三年,丞相趙高恐誅及其身,陰令咸陽令閻樂將史卒千餘人至望夷宮。閻樂前即二世,數曰:足下驕恣,誅殺無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為計。樂麾其兵進。二世自殺。乃立子嬰為秦王。高祖元年冬十月,沛公至灞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係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音只《字書》 云:車輪之穿為道道旁。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子嬰立四十六日以至國亡身死,此豈非禍其子孫乎。漢武帝征和二年四月,帝如甘泉。秋七月,皇太子據殺使者江充,白皇后發兵反。詔丞相屈氂討之。據罷走湖,皇后衛氏及據皆自殺。胡氏曰:武帝意廣欲多,窮兵黷武,大興土木,巡遊不休,民力既殫,盜賊蠭起,而後大禍及其子孫,不亦宜乎。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衍義云:田荒石露,荊棘生焉。

鈔:田荒石露者,《莊子?漁父篇》云:官治其職,人憂其事,乃無所陵,故田荒石露,衣食不足,徵賦不屬,妻妾不和,長幼無序,庶人之憂也。此明大軍之後,農民失業,田土荒廢,荊棘亂生,必有凶年之兆也。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強。

衍義云:自聖人畫卦,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鈔《周易繫辭下》之文。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睽者,乖也。物乖則争端興,弧矢之用,所以威乖爭也。此聖人不得已而用之,以示其威,初非嗜殺人者也。

衍義云:庚桑子曰:原兵之所起與始有人俱。又曰:有此咽藥而死者,欲禁天下之醫,非也。至征伐不可偃於天下,言善以道佐人主者,當守雌靜,不可以兵強天下。若為敵所侵,不得已而應之,故曰善用也。

鈔此皆《亢倉子?兵道篇》之文也。今取以為證者,言兵雖不可廢,亦不可恃此,戒以兵強於天下。

衍義云:《春秋》曰:殺敵為果。

鈔:《春秋》宣公二年春,鄭公子歸生受命于楚,伐宋。宋華元帥樂莒司寇御之。二月壬子,戰于大棘,宋師敗績,囚華元,囚以明其生獲。獲樂莒,及甲車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宋大夫狂狡輅迎也鄭人,鄭人入于井,狂狡,宋大夫也。倒戟而出之,獲狂校。君子曰:失禮違命,宜其為擒也。戎,昭果毅以聽之之謂禮。聽謂常存於耳,著於心,想聞其政令。殺敵為果,致果為毅。言易之,而反之,必為戮矣。易之,戮也。將戰,華元殺羊食士,其御羊斟不與。及戰,曰:疇昔前日也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與之鄭師,故敗。君子謂: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珍盡也。民,於是刑孰大焉。《詩》所謂人之無良者,《詩小雅》義,取不良之人相怨以亡也。其羊斟之謂乎。是知殺敵為果,即止敵也。事不得已而用兵,用以止敵,令不為寇,故曰不敢以取強。

衍義云:成湯勝夏而有暫德之言。

鈔《商書?仲虺湯之左相。之誥》。成湯放桀于南巢,地名惟有慙德。曰: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此言湯雖順天應人,然承堯舜禹授受之後,於心終有所不安,故愧其德之不古,若又恐天下後世藉以為口實也。

衍義云:歸亳而有臨淵之懼。

鈔《湯語》。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誕告萬方。亳,湯所都,在宋州穀熟縣。俾我一人輯和也寧爾邦家,玆朕未知獲戾于上下,慄慄危懼,若將墜隕也于深淵。天使我輯寧爾邦家,其付予之重,恐其不足以當之,未知已得罪于天地與否,驚恐憂畏若將墜於深淵。

衍義云:春秋時,吳嘗破越,而有輕楚之心。

鈔《春秋》義中已詳,不復重錄。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衍義云:道者,長於上古而不為先。鈔《莊子?太宗師篇》之文。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六極六合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此言道無不在而所在皆無。有物混成章中載之已詳。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衍義云:若夫蠻夷猾夏,寇賊姦宄。

鈔《舜典》之文。舜帝命皐陶曰:蠻夷猾亂也夏,寇劫人曰寇賊殺人曰賊姦在外曰姦宄在內曰宄,汝作士,理官也。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此舜命皐陶作士,蠻夷戎狄,猾亂中夏,害于良民,汝為士理治之,必當致其明察,乃能使刑當其罪而人無不信服也。五服,服其罪也。三就,孔氏以為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五流,五等象刑之當宥者也。五宅三居者,流雖有五而宅之但為三等之居,如列爵惟五分,土惟三也。不免用兵禦敵征伐而已,故曰:有道君子不得已而用之也。

衍義云:尅定禍亂,應敵為用。得隽曰尅,凶暴及人曰禍,反德肆迷曰亂。

鈔:尅定禍亂,乃齊太公姜子牙釣於磻溪,剖魚得玉璜,中有此書名曰《六韜》。一曰文韜,經邦立國不越天常。二曰武韜,尅定禍亂威伏八方。三曰龍韜,燮理陰陽不逾時令。四曰虎韜,善用爪牙羣凶自挫。五曰豹韜,臂時戡難智在權機。六曰犬韜,探聽至微或成奇變。韜者,藏也。兵機權變不可輕以示人,故以韜藏隱晦為義。

衍義云:非貪土地利財寶也。

鈔:漢宣帝時,韋賢為丞相。元康中,匈奴遣兵擊漢,屯田軍師不能下。上與後將軍趙充國等議,欲因匈奴衰弱,出兵擊其右地,使不敢復擾西域。丞相上書諫曰:臣聞之救亂誅暴者,謂之義兵,兵義者王。敵加於己,不得已而起者,謂之應兵,兵應則勝。争恨小故不忍忿怒者,謂之忿兵,兵忿則敗。利人土地貨寶者,謂之貪兵,兵貪則破。恃國之大,矜民之眾,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則滅。此五者,非但人事,是以玄同,取以為證,以證其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強。上文與《文子?兵道篇》同。

衍義云:楚白公勝作亂,差使屈,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孫叔敖甘寢秉羽而郢人投兵。

鈔《莊子?徐無鬼篇》之文。義中載之已詳,不復再錄。今取玄同以為說者,言市南宜僚、孫叔敖皆以不道之道、不言之辯而兩家之難自解,可謂不戰而善勝,恬淡而為上者也。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

衍義云:孟子所謂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

鈔《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孟子見梁襄王襄王,惠王之子,名赫。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對曰:定于一。孰能一之。王再問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嗜,好也,甘也。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禦之。

衍義云:《列子》載趙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勝之。

鈔《莊子?說符篇》之文。義中載之已詳,不復重錄。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

鈔:尚左、尚右,此《禮記?檀弓篇》之文。義中已詳,不復重錄。今取此以為說者,若有勇士戰勝而獲功,升為上將軍,居右而主殺,故云戰勝則以喪禮處之,不足上也。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衍義云:世之材器,有明可以役其視,有聰可以役其聽,有勇可以役其力,有辯可以役其詞,此諸有名皆無為之所役,惟道樸無名。

鈔《列子?仲尼篇》云:鄭之圃澤多賢,東里多才。圃澤之役有伯豐子者,役猶弟子行過東里,遇鄧析。鄧析顧其徒而笑曰:為若舞舞弄彼來者為而欲欺弄於伯豐奚若。其徒曰:所願知聞也。鄧析鄭之辯智之士。謂伯豐子曰:汝知養養之義乎。愛人養而不能自養者,犬豕之類也。養物而物我用者,人之力也。使汝之徒,食而飽,衣而息,執政之功也。長幼羣聚,而為牢藉庖廚之物,奚異犬豕之類乎。伯豐子不應。伯豐子之徒者越次而進曰:大夫不聞齊魯之多機乎。有善治土木者,有善治金革者,有善治聲樂者,有善治書數者,有善治軍旅者,有善治宗廟者,群才備也。而無相位者,無能相使者。而位之者無知,使之者無能,而知之與能,為之使焉。執政者乃吾之所使,子奚矜焉。鄧析無以應,目其徒而退。此言有知有才有能為無知無才無能者所使也。何足貴哉。是故懷抱道樸之人,不彰名譽,不顯才能,昏昏默默,逍遙於世,而無敢使之者。凡人見之者,不假言說,目擊而道存,自然賓服而從化矣。故經云: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衍義云:不假威武勸賞物,不知其然而自賓矣。

鈔《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云:孟子答景春景姓春名,魏國人也。之辭。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此言侯王若能以道自守,萬物自知賓服,何用威武哉。

衍義云:塵垢?糠足以陶鑄堯舜。

鈔《莊子?逍遙遊篇》之文。云: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註:堯舜者,世事之名耳。為名者非名也。故夫堯舜者,豈直堯舜而已哉。必有神人之實焉。今所稱堯舜者,徒名其塵垢?糠耳。

道德真經衍義手妙卷之八竟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九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衍義云:若辯黑白。

鈔《莊子?外篇天運篇》。莊子曰:夫鵠又作鶴。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為辯。此言黑白得之自然。不在浴而白黔而黑也。

衍義云:智者,察人之邪正。

鈔《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盹焉。聽其言觀其眸子,人焉廈哉。人焉庾哉。庾。匿也。此言人之邪正,觀其眸子即可見也。蓋人與物接之時,其神在目,故胸中正,則精神而明。不正,則神散而昏。以此察之,則人之邪正善惡,不可得而匿矣。故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衍義云:如別妍醜。

鈔《九幽懺》第五卷中云:報應因緣,如影逐形,譬如浄鏡照人,媸妍自別。善惡之業,理亦如然。

衍義云:而不能見其睫。

鈔《莊子?庚桑楚》之文。老子曰:向吾見若眉睫目毛也。之間。

衍義云:復以自知。

鈔《周易繫辭》云:復以自知,言既能反復求諸己,則自知得失也。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衍義云:常勝之道。

鈔《列子?黃帝篇》之文。天下有常勝之道,有不常勝之道。常勝之道曰柔,不常勝之道曰強。二者亦知亦當作易。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強先不己若者,柔先出於己者。先不己若者,至於若己,則殆矣。

衍義云:羿善射,奡盪舟,皆以力勝人者也。

鈔《論語?憲問第十四》。南宮适問於孔子曰:即南容也。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焉。羿是有窮氏之國君也,最善於射,篡夏后太康之位而自立,其臣寒泥又殺羿而代之。《春秋傳》言奡乃澆浞之子也,力能陸地行舟,後為夏后少康所殺。羿與奡,皆古之多力強暴之人,終不得其死。二人恃其有力不特不能勝人,又不能自勝,此老氏之所戒人也。

衍義云:袵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

鈔《中庸》第十章。袵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袵,席也,籍也。金戈,兵之屬。革,甲冑之屬。北方風氣剛勁,故以果敢之力勝人為強,強者之事也。

衍義云:夫子所謂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強哉矯。

鈔《中庸》第十章云: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強貌《詩》曰:矯矯武夫是也。倚,偏著也。此則所謂中庸之不可能者,非有以自勝,其人欲之私,不能擇而守也。君子之強孰大,於是夫子以是告子路,所以抑其血氣之剛,而進之以德義之勇也。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衍義云:莊子曰:曾子居衛,縕袍無表。

鈔《莊子?讓王篇》之文。曾子居衛,縕袍謂麻組為絮,語云衣敝縕袍也。無表,顏色種嗆種嗆剝雜也。手足胼胝。以麻縕袍絮,復無表裏,種嗆剝雜,每自力作,故生胼胝。三日不舉火,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矜而肘見,納履而踵决。根後决也。曳縱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歌商頌響韻叶,宮商察其辭理,雅符天地聲氣清虛。又諧金石,風調高素,超絕人倫,故不與天子為臣,不與諸侯為友也。

衍義云:孔子謂顏回曰: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乎。

鈔《莊子?讓王篇》之辭。義中已詳,不復重錄。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衍義云:恒久也。象稱:君子以立不易方,不失其所也。

鈔《周易怛卦眾辭》眾曰:恒者,久也。剛上而柔下。剛尊柔卑得其柔也。象曰: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君子立身,得其恒久之道,不改易其方,方猶道也。

衍義云:列子之不化。鈔《列子?天瑞篇》弟子告列子之辭。其言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因物生,不為物化,故能生於眾生,化於羣化者也。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

衍義云:莊子之不死。

鈔:《莊子?大宗師篇》云: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不死不生。夫能同然不崇朝而遠徹,忘先後之遠接,斯見獨者也。

衍義云:釋氏之不滅。

鈔《傳燈錄》。惠能大師對內侍薛簡云: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昭然此處契長生矣。此言人生天地間,若安其素分,委任天和,乘化而來,任化而往,是則君子察人所履之行,則知壽夭,況於修至道飡元和,而不能長生乎。

衍義云:夫身如蜩甲她蛻,寓之而已矣。

鈔《莊子?齊物篇》之辭。罔兩問於影。影曰:吾待虵蚹蛇腹下齬齟不可以行者也。蜩翼耶。若待虵蚹蜩翼,則無特操之所由,則尋責無極,卒至於無待,而不獨化於玄冥矣。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衍義云:夫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

鈔《文子?符言篇》云:老子曰:夫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上乎無上,下乎無下,能高能深,能上能下。平乎準,直乎繩,非衡而平,無所不夷,非繩而直,無處不正。圓乎規,方乎矩,非圓能圓而無圓,非方能方而無方。包裹天地而無表裏,其大無外,其細無內。洞同覆蓋而無所硋,大圓無涯,大通無滯。是故體道者不怒不喜,其坐無慮,寢而不夢,是故玄同。取以為證,以道大無方汎兮,其可左右也。

衍義云:大道無乎不在,或左或右,皆逢其原。

鈔《孟子?離婁章句下》。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此體道之士,反求諸己,而自得之也。

萬物侍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

衍義云:無母何恃。

鈔《毛詩?小雅蓼莪篇》之文。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此言萬物恃道以生,亦猶人之恃母而生成也。

愛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之不為主,可名於大。

衍義云:復小而辯於物。

鈔《周易繫辭第八》之文。云:復小而辯於物。此言復卦於初細微小之時,即能辯物之吉凶,不遠速復也。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衍義云:舜有羶行,百姓悅之。三徙成都,至鄧之墟,來之者十萬家。

鈔《莊子?徐無鬼篇》之文。義中已備,不復再錄。

衍義云:大王居邠,狄人侵之,邑于岐山之下居焉,從之者如歸市。

鈔《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滕文公問:齊人將築薛,吾甚恐,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滕君之辭,義中已詳,不復重錄。

衍義云:國安民豐,欣樂太平。

鈔《靈寶無量度人經》上卷之文。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國安民豐,欣樂太平。此言有道之君,民皆歸之,而無害舉,皆欣欣然,各得安平之樂也。

衍義云:平則無險陂之患。

鈔《易繫辭》之文。易曰:無平不陂,陂者傾也。

樂與餌,過客止。

衍義云:《莊子》載北門成問於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鈔《莊子?天運篇》之辭。姓北門,名成,黃帝臣也。欲明至樂之道,故寄此二人更相發起也。咸池,樂名。張,施也。咸是和也。洞庭之野,天地之間,非大湖之洞庭也。怠,退怠也。卒,終也。復,重也。惑,闇也。不悟至樂。初聞之時,懼然驚悚。再聞其聲,稍悟音旨,故懼心退怠。最後聞之,知至樂。與二儀合德,視聽不見,故心無分別,有同暗惑者也。蕩蕩平易而無偏,默默而無知,茫然坐忘,物我俱喪,乃不自得,坐忘之謂也。

衍義云:齊人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袖也輯和也屨,貿貿交易之貌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眉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終不食而死。

鈔《孟子?告子章句上》 云:孟子曰: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朱晦庵註,豆,木器也。嘑咄,啐之貌。行道之人,路中凡人也。蹴,踐踏也。乞人,乞丐之人也。不屑,不以為潔也。言雖饑餓之急,而猶惡無禮,有寧死而不食者,是其羞惡之本心,欲惡有甚於生死者,人皆有之也。言此與不受嗟來之食,其義頗同,故引此以為證者,謂饑餓之為人害深矣,見食而不食,寧就死而不悔,是惡禮之不足而不食也,是則過客,亦有不為餌止者矣。

衍義云:莊子曰:仁義,先王之蘧廬也,止可一宿而不可久處。

鈔《莊子?天運篇》云:蘧廬,逆旅傳舍也。不可久停。以仁博愛,以義裁非,何異假借塗路,寄託止宿耶。不可以久交,體道化人,人歸於道,淡然長久,豈可散乎。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衍義云:列子曰:形之所形者實矣。而形形者未常有。

鈔《列子?天瑞篇》之文。義中已備,不復重錄。此言無為之用與道合,真豈有盡耶。

將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衍義云:聖人之玄奧,莫妙於權實。

鈔唐杜天師義曰:聖人設教,分權實二門,上士利根,了通實教。中下之士,須示權門。權門變通,其法甚廣,依經所判,略具四門。第一將欲歙之,必固張之者,攝其心也。第二將欲弱之,必固強之者,攝其性也。第三將欲廢之,必固興之者,攝其欲也。第四將欲奪之,必固與之者,攝其貪也。夫心廉則道契,心侈則過生,因侈獲過,自思復其廉矣。此歙斂其心之權也。性弱則德全,性強則禍起,因強起禍,自思復其弱矣。此伏性挫強之權也。寡欲則行清,多欲則神濁,欲深濁極,自思復其清矣。此廢欲清神之權也。不貪則儉約,極貪則殃身,因貪獲殃,自思復其儉矣。此修儉奪貪之權也。皆先極其侈心,使自困於貪欲,然後反性修道也。乍聞者以為非無為自化之旨,然性有利鈍之別,悟有漸頓之殊,頓悟者不假於從權,漸化者須資於善誘,乃有權實之別。爾權道教人合歸於大義,故云貴於合義也。
小人輕弄權,道因以詐欺,故不可以輕示於非道之人耳。《論語》云:可與立,未可與權,言用權之難也。

衍義云:此聖人所以履霜,而知堅冰之至。

鈔《周易坤卦》之辭。初六:履霜,堅冰至。此言初六陰氣之微,似若初寒之始,但履踐其霜微而積漸,故堅冰乃至。所謂陰道初雖柔順,漸漸積著,乃至堅剛。

衍義云:勾踐欲弊吴,而勸之伐齊。

鈔《史記》云:孔子在衛,聞齊國田常欲為亂,告諸弟子曰:吾不忍父母之邦而受敵。今吾欲屈節於田常以救魯,誰為使。子貢請使。夫子許之。遂如齊,說田常請緩師,吾請救於吴,今救魯而伐齊,子因以兵迎之。田常許諾。子貢遂南說吴王名存亡魯,實困強齊,救魯伐齊,威加晋國,諸侯必相率而朝,霸業盛矣。吴王乃遣子貢之越。子貢曰:今者吴說吾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心畏越。勾踐頓首曰:孤常不料力,而與吴難,受困會稽,痛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與吴王接踵而死,孤之願也。今大夫幸告以利害。子貢曰:吴王為人猛暴,羣臣不堪,國家疲弊,此則報吴王之時也。越王勾踐使大夫文種頓首言於吴王曰:越悉境內之士三千人以事吴。吴王乃受越王卒,謝留勾踐,遂自發國內之兵以伐齊,敗之。子貢遂北見晋君。今承其弊,吴晋遂遇於黃池。越王襲吴之國。吴王歸,與越戰,滅焉。孔子曰:夫其亂齊存魯,吾之始願,若能強晋以弊吳,使吴亡而越霸者,賜之說也。美言傷信慎言哉。

衍義云:齊桓公好味,而易牙烹其子而餌之。虞君好寶,而晋獻公以璧馬釣之。胡王好音,而秦穆公以女樂誘之。

鈔《淮南子?主術訓》之文也。《鴻烈解》曰:齊桓公好味,而易牙烹其子而餌之者。按《史記?齊世家》云:初,齊桓公之夫人三皆無子。好內,多內寵,如夫人者六人,長衛姬,生無虧。少衛姬,生惠公元。鄭姬,生孝公昭。葛嬴,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華子,賈逵曰:宋華氏之女,子姓。生公子雍。雍丞有寵於恭姬,《周禮》掌食之官,有內雍、外雍,此人為雍官名丞,易牙也。因宦者竪刁以厚獻於桓公,亦有寵。桓公許之。易牙既有寵於公,為長衛姬請立無虧。管仲病,桓公問曰:羣臣誰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何如。對曰:殺子以適君,非人情,不可。公曰:開方何如,對曰:倍親以適君,非人情,難近。衛公子開方,去其千乘之太子,而臣事君也。公子豎刁何如。對曰:自宮以適君,非人情,難親。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專權,此謂易牙烹其子而要桓公也。虞君好寶,而晋獻公以璧馬釣之者,按《春秋》僖公二年云:晋苟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荀息,荀叔也。屈地生良
馬,垂棘出美玉,故以為名。四馬曰乘。自晋適虢,途出於虞,故假道。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於虞,猶外府長。公曰:宮之奇存焉。宮之奇,虞忠臣也。對曰,宮之奇之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於君,君暱之,雖諫,將不聽。乃使苟息假道於虞曰。虞君許之,且請先伐虢。喜以厚賂而欲求媚。宮之奇諫,不聽。遂起軍滅下陽。五年,晋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公:虞虢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晋不可啟,寇不可翫,一之謂甚,豈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虞公弗聽。冬十二月丙子朔,晋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及其大夫并伯,以勝秦穆姬。秦穆公姬,獻公女也。送女曰媵,以屈辱之。此謂晋獻公以璧馬而釣虞君也。胡王好音,而秦穆公以女樂誘之者,按《史記?秦本紀》云:秦穆公三十四年,戎王使由余於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聞繆公賢,故使由余觀秦。於是繆公退而問內史廖曰:弧聞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今由余賢,寡人之害,將奈之何。內史廖曰:戎王處羣匿,未聞中國之聲,君試遺其女樂,以奪其志,為由余請,以疏其間,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間,乃可虜也。且戎王好樂,必怠於政。繆公曰:善。因與由余曲席而坐,傳器而食,問其地形與其兵勢盡察,而後令內史廖以女樂二八遺戎王。戎王受而說之,終年不還。於是秦乃歸由余。遂諫,不聽。繆公又數使人間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繆公以客禮禮之,問伐戎之形。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此謂秦穆公以女樂誘胡王也。故玄同引此以明歙張與奪之權也若此。

衍義云:莊子稱徐無鬼見魏武侯,先相狗馬,然後勞君之神形,而結以政治,斯乃知者歙張之權也。

鈔《莊子?徐無鬼篇》之文。云徐無鬼姓徐字無鬼,魏之隱士也。因女商見魏武侯,女商,姓女名商,魏之幸臣也。武侯。文侯之子,畢萬八世孫也。武侯勞之曰:先生病矣。苦於山林之勞,故乃肯見于寡人。徐無鬼曰:我則勞於君,君有何勞於我。君將盈嗜慾,長好惡,則性命之情病焉。君將黜嗜慾,緊好惡,則耳目病矣。我則勞君,君有何勞於我。武侯超然不對。少焉,徐無鬼曰:嘗語君,吾相狗也。下之質執飽而已,是狸德也。中之質若視日,上之質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馬也。吾相馬,直者中繩,曲者中鈎,方者中矩,圓者中規,是國馬也,而未若天下馬也。天下馬有成材,若卹驚悚。若失,若喪其一,若是者,超軼。絕塵,不知其所。武侯大悅而笑。徐無鬼出,女商曰:先生獨何以說吾君乎。五p 所以說吾君者,橫說之則以詩書禮樂,從說之則以金版六弢,金版六韜,《周書》篇名也。又云文武虎豹龍犬,是謂呂望六韜也。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為數,而吾君未嘗啟齒。今先生何以說吾君,使吾君悅若此乎。徐無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馬耳。女商曰:若是乎。曰:子不聞夫越之流人乎。去國數日,見其所知而喜。去國旬月,見所嘗見於國中者喜。及期年也,見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之滋深乎。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之逕,踉位其空,聞其足音跫然而喜矣,又況乎昆弟親戚之聲欬其側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聲欬吾君之側乎。言此者以武侯素好犬馬,凡欲規諫,必先投其機,然後以正理言之則必喜矣。此亦歙張與奪之權也。故玄同取以為說云。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衍義云:猶魚之不可脫於淵,魚脫於淵則獲。

鈔《莊子?庚桑楚篇》云:函車之獸,介而離山,則不免于罔罟之患。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故鳥獸不厭高,魚鱉不厭深,其斯之謂歟。

衍義云:此之謂獨化。

鈔《莊子?在宥篇》云:獨有之人,是之謂至貴。此言獨有之人,蒼生樂推,百姓荷戴,以斯為主,不謂至尊至貴也。《大宗師篇》云: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任造物之日新,隨變化而俱往,不為物境所遷,故云獨化。

衍義云:《易》曰:巽以行權。

鈔《易繫辭》曰:巽以行權者,順也。言能順時合宜,故可以行權也。若不順時制變,不可以行權也。

衍義云:於魚得計。

鈔《莊子?徐無鬼篇》之文。云:是以神人惡眾至,眾至則不比,不比則不利也。故無所甚親,無所甚疏,抱德煬和,以順天下,此謂真人。於蟻棄知,於魚得計,於羊棄意。疏:不慕羊肉之人,故蟻棄知也。不為羶行教物,故於羊棄意也。既遣仁義合乎至道,不傷濡沬相忘於江湖,故於魚得計,此斥虞舜羶行故給斯言也。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九竟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十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道常無為章第三十七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衍義云:道以無為為常。

鈔《莊子?天地篇》之辭。故曰:古之畜天下者,無欲而天下足,無為而萬物化。又云:無為為之之謂天,無為言之之謂德。

衍義云: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

鈔《莊子?胠篋篇》之辭。此乃盜跖答其徒之言。由是觀之,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跖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衍義云:支離所為,百姓日用而不知。

鈔:支離所為者,謂其德支折離散,不彰其用,不顯其名之義也。《莊子?人間世篇》云:支離疏者,頤隱於臍,肩高於項,會撮謂頭髮也指天,五管在上,五管,五臟也。兩髀為脅。挫鍼治繲,縫衣洗院,足以糊口,鼓筴揲蓍也。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微武士,則支離攘臂於其間。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工。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鍾六石四斗曰鍾。與十束薪。夫支離其形者,猶足養其身,終其天年,何況支離其德者乎。若能保其常名者,如此,百姓日用而不知者。《易繫辭》云: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此言上德不以德為德,故百姓日用而不知也。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衍義云:禮者,履也,謂可履而行之也。辯上下定貴賤。

鈔辯上下者,《易履卦大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者是也。

衍義云:玉帛交馳,威儀相答。

鈔《魯語?陽貨篇》云:孔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鍾鼓云乎哉。《禮記?中庸》曰: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夫禮主於敬,樂主於和,有威可畏謂之威,有儀可法謂之儀。夫玉帛者,禮之物,以表其意者也。鍾鼓者,樂之器,以導其和者也。是知言敬中和者,禮樂之本也。鍾鼓者,禮樂之末也。故曰:玉帛交馳,威儀相答,擎跽曲拳,進退顧揖,此禮之文也。故云:末焉,其或交馳相答而莫之應,則至攘臂而仍之也。

衍義云:擊跽曲拳。

鈔《莊子?人間世篇》之文。顏回曰:擊跽曲拳者,人臣之禮也。擎,叉手也。跽,跪膝也。曲拳,折腰也。

衍義云:莊子曰:大禮與天地同節。又曰:以禮為翼者。

鈔《禮記?樂記篇》之文。云: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和故百物不傷,節則祀天祭地。明則有禮樂,暗則有鬼神。又曰:以禮為翼者,所以行於世也者,此《莊子?大宗師篇》之文也。既云大禮與天地同節,又以此為翼而行於世,則惡有攘臂之亂哉。

衍義云:來而不往非禮也。往而不來亦非禮也。

鈔《禮記篇》之文。此言禮以辯上下別親疏。攘者,攘除衣袂以出臂,而相仍引,施報之禮。行於彼而彼不應,則怒而相仍引也。

衍義云:一言之不讎,一拜之不中,兩國為暴骨,則攘臂而仍之。

鈔《春秋》:宣公十二年,楚文公又使求成于晋,晋人許之。楚子曰:非爾所知也。武王克商,作頌曰:綏萬邦屢豐年。夫武以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故使子孫無忘其章。今我使二國暴骨暴矣。今我一戰而使晋楚之民暴骨于野,是不能禁暴矣。

衍義云:春秋時,楚宣王朝諸侯,義中備載。又云:至德之世,實而不知以為忠。

鈔《莊子?天地篇》之辭。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為義,相愛而不知以為仁,實而不知以為忠,當而不知以為信,蠢動而相使,不以為賜。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衍義云:此晋宋之士所以蕩而忘及,以至國破身亡而不自知也。

鈔:晋司馬昭之時三年,樵郡嵇康,文辭壯麗,好言莊老,而尚奇任俠,與陳留阮籍、兄子阮咸、河內山濤、河南向秀、琅琊王戎、沛人劉伶特相友善,號竹林七賢,皆崇尚虛無,輕蔑禮法,縱酒昏酣,遺落世事。鍾會方有寵於司馬昭,聞嵇康名而造之。

康箕踞而鍛,不為之禮。會將去。嵇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遂深銜之。山濤為吏部郎,舉嵇康自代。與濤書曰:自說不堪流俗而非薄湯武。司馬昭聞而怒之。康與東平呂安親善,鍾會因譛安、康有盛名而言論放蕩,害時亂教,宜因此除之。遂殺安及康。舉此為證,正所謂蕩而忘反,以至國破身亡,正謂此也。《南史?宋紀》謝靈運,陳郡陽夏人。秘書郎謝瑛之子。出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靈運素所愛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遊遨,偏歷諸縣,動踰旬朔。理人聽訟,不復關懷。所至輒為詩詠,以致其意。在郡一周,稱疾去職,遂移疾會稽,修營舊業,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與隱士王弘之、扎淳之等放蕩為娛,有終焉之志。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至臨海從者數百。臨海太守王珠驚駭,謂為山賊。論曰:謝氏自晋以降,雅道相傳,景恒、景仁以德素傳美,景懋、景先以節美流譽。方明行已之度,玄暉藻續之奇,各擅一時,可謂德門者矣。靈運才名江左,獨振而猖獗不已,自致覆亡。人各有能,玆言乃信,惜乎。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衍義云:舉本經云:道生一於物為精,元氣也。元氣為道之子。

鈔:一者乃道之子,沖和之妙氣也。作陰陽之本,為萬物之母,古今不二,終始無窮。一之為言,其大矣哉。一者,元氣也。能陰能陽,而不屬於陰陽,升玉京金闕,而不為清。處瓦甓茅薜,而不為濁。乾元以之而資始,坤元以之而資生,制御有為則真宰出焉。

衍義云:謂之真君,制御形軀,謂之真宰。鈔《莊子?齊物論》之文。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亦近矣,而不其所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如是皆有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遞相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真也。

衍義云:侯王五等之爵。王者萬乘之君。

鈔:王者,四海之尊。侯者,五等之二。固設五等之爵,有公、侯、伯、子、男,以佐王者也。萬乘之君,君者,王也,天子也。天子提封百萬賦,六十四萬井,出戎馬百萬匹,兵車萬乘,故云萬乘之主。

衍義云:故能永有天下,無思不服。鈔:無思不服者,此《毛詩?大雅文王有聲篇》云:鎬京武王建都辟癰,行禮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無思不服,皇王烝哉。言武王作邑於鎬京。箋云:自,由也,言武王於鎬京行辟癰之禮,由四方而來觀者,皆感武王之德化,中心無不歸服者也。又云:皇王烝哉者,皇,大也,烝,君也,世美武王德化大而能君者也。今引此以證言萬國歡心而歸服者,亦由得一而正之所致也。故云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衍義云:《列子》載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

鈔《列子?天瑞篇》之文。云:杞國有人,殷湯封夏後于杞,周又封之,今在陳留雍丘縣,今杞州地是也。衍義中載之已備,不復重錄。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為本耶,非乎。

衍義云:稱孤者,如《左傳》:孤與二三臣,悼心失圖。

鈔:《春秋》昭公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奉承以來,弗敢失隕墜也,而致諸宗桃,曰:我先君恭王,引領北望,日月以冀,傳序相授,於今四王矣。謂恭、康、郟敖、靈王也。嘉惠未至,唯襄公之辱臨我喪。孤與二三臣,悼心失圖,社稷之不遑,況能懷思君德。言有康王大喪多不暇,楚靈無信所以不終也。

衍義云:稱寡人者,即先君以寡人為賢之例。

鈔:《春秋》隱公三年,宋宣公捨其子與夷,立其弟穆公。穆公有疾,召大司馬孔父而屬之,曰:先君捨與夷而立寡人,以寡人為賢,使主社稷。若棄德不讓,段後,先君若問與夷,其將何辭以對。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

衍義云:稱不穀者,若不穀惡其無成德之例是也。

鈔:《春秋》成公十一年,秦晋有令狐之會。晋侯先至,秦伯不肯涉河。晋厲公、秦桓公也。秦背晋盟,晋侯使呂相絕秦。呂相詰秦伯曰:楚人惡君二三其德,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于我:昭告皇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雖與晋出入,余惟利是視。不穀惡其無成德,是以宣之,以懲不一。

道德真經衍義手妙卷之十竟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十一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動。

衍義云:《易復卦》曰:剛反,動而以順行。

鈔《易經復卦眾》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王弼註:入則為反,出則剛長,故無疾。疾猶病也,朋為陽也,故云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也。

衍義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鈔《周易繫辭》之文。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誠,其孰能與於此哉。

衍義云:仰觀于天,俯察乎地。

鈔《易繫辭》之文。註:故能彌論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衍義云:五行有水,反流全一,而動善時。

鈔《列子?黃帝篇》之文。已全具於《道經?內道沖章第四篇》中,意已全,今不再錄大槩。反流全一者,反流則與道合,淵靜則能全一。老子曰:心善淵淵虛而靜,不與物雜,波流之變,雖或不同,而淵湛之性,動則時若。故云反流全一,而動善時也。

弱者道之用。

衍義云:指我亦勝我,踏我亦勝我,風之行乎,太虛可謂弱矣。

鈔《莊子?秋水篇》之文。她謂風曰:予動吾脊脅而行,則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於北海,蓬蓬然入於南海,而似無有,何也。風曰:然。予蓬蓬然起於北海,蓬蓬然入於南海也,然而指我則勝我,蹉我亦勝我。折大木,蜚大屋,唯我能也。自北徂南,擊揚溟海。然人以指於風,風即不能折指,以腳踏於風,風亦不能折腳,此小不勝也。

衍義云:决之東則東流,决之西則西流,則水之託於太虛,可謂弱矣。

鈔《孟子?告子章句上》之文。告子曰:性猶湍水也,决諸東方則東流,决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湍者,波流縈回之貌也。

衍義云:列子曰:有形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

鈔《列子?天瑞篇》之文。子列子曰: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此言天地形之大者也。陰陽非神識也,有形若生於無形者,天地豈有神識心性乎。若其無者,從何而生耶。假設此問者,將明萬物者有生也。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衍義云: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鈔《論語?子罕第九》之文。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范氏註曰:顏子聞夫子之言,而心解力行,造次顛沛,未嘗違之。如萬物得時雨之潤,發榮滋長,何有於惰,此羣弟子所不及也。

衍義云:如《論語》之可以語上語下者也。

鈔《論語?雍也第六》之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此言中人以下之質,驟而語之太高,非惟不能以入,且將妄意躐等,而有不切於身之弊,亦終於下而已矣。

衍義云:若子夏出見於紛華盛美而悅入,聞夫子之道而樂是已。

鈔《史記?禮書》所載子夏門人之高弟也。猶云:出見紛華盛麗而悅入,聞夫子之道而樂。二者心戰未能自决,而況中人以下漸漬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

衍義云: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

鈔《莊子》盜跖與孔子所說之文。盜跖曰: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天與地無窮,八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託於無窮之間,忽然無異騏驥之馳過隙也。

衍義云:亦猶章甫致賤於越人。

鈔《莊子?逍遙遊篇》云:宋人以章甫為貨。章甫,鄒魯之冠也。越人者,百越之人也。其舊俗斷髮文身,不尚冠冕,則章甫非彼所好也。故云猶章甫致賤於越人。

衍義云:和璞見遺於楚國。

鈔:和璞者,姓卞名和,楚國人也。居荊山之下。荊山在楚地,出美玉。卞和得玉璞獻於楚王。王怒,遂刖卞和左足。楚王崩,武王立。又進。武王曰:昔誑先君,又刖卞和右足。和抱玉泣於荊山。武王崩,成王立。和將玉進之。成王使人琢之,果是美玉也。玉價無估也。

衍義云:曲士不可以語於道矣。

鈔《莊子》曰:曲士不可以語於道矣。此文在《秋水篇》,云: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道者,束於教也。此言下士不識道之微妙也。而大笑之,使下士不笑不足以見真常之道也。

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衍義云:如孔子曰:述而不作,竊比於我老彭。

鈔《論語?述而第七》云: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註:述者傳舊而已,作則創始也。故作非聖人不能,而述則賢者可及。竊比,尊之辭,我,親之辭。老彭,商賢大夫,見《大載禮》。蓋信古而傳述者也。

衍義云:良賈深藏若虛,盛德容貌若愚。

鈔《史記?列傳》:周幽王時,孔子適周,嚴事老子而問禮。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慾,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矣。

衍義云:莊子曰:不得已而後起。鈔《莊子?刻意篇》之文。故曰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不為物先,不為禍始,感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

衍義云:漢陰丈人孑孑然以真為己任,而別乎世俗。

鈔《莊子?天地篇》之文。子貢南遊於楚,反於晋,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五十畝曰畦。鑿遂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愲用力貌,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仰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泆蕩,其名為槹。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子貢瞞然慙,俯而不對。

衍義云:與物同波,而和其光。

鈔《莊子?庚桑楚》之文。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為,與物委蛇斯順之也而同其波,是衛生之經也。此言物波亦波,和光混迹,同其波流,至人無心,合於玄道也。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衍義云:若九鼎瑚璉。

鈔:九鼎者,大鼎也。《黃帝內傳》云:黃帝探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即今之湖城南,號曰荊山。瑚璉,《魯語?公冶長篇》之文。子貢曰:賜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記曰黍稷之器,夏曰瑚,商曰璉,周曰簠簋,皆宗廟祭祀之器,取以貴也。故曰:大器晚成。

衍義云:莊子曰:美成在久。

鈔《莊子?人間世篇》之文。葉公子高將使齊,問於仲尼。仲尼告之。故法言曰:無遷令,無勸成,過度益也。遷令勸成殆事,美成在久,惡成不可改,可不懼歟。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衍義云:渾淪一氣,未相離散。渾淪者一也。一者太極也。

鈔《列子?天瑞篇》之文。子列子曰: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埒,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輕清者上為天,重濁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故曰: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衍義云:天地氤氳,萬物化生。

鈔《周易繫辭》云: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絪縕相附著之義,言天地無心,自然得一。唯二氣絪縕,共相和會,萬物感之,變化精醇。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衍義云:莊子曰:至陽赫赫,至陰肅肅,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

鈔《莊子?田子方》之文也。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肅肅陰氣,赫赫陽氣,言二交泰也。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衍義云:大人虛其靈府,則純白來并。

鈔:夫心者,乃神靈之府也。故云:靈府虛室,生白之謂也。

衍義云:君子不動心,則浩然之氣可養。

鈔《孟子?公孫丑章句上》之文。孟子曰:我四十不動心。四十,強仕君子道明德立之時。孔子云:四十而不惑,亦孟子不動心之謂。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此公孫丑問孟子之不動心,所以異於告子如此者,有何所長而能然。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乎天地之間。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

衍義云:孤、寡、不穀者,不祥之名。

鈔《左傳》、《春秋》之文。已於昔之得一章中載之,不復再錄。

衍義云:天道虧盈而益謙。

鈔《周易謙卦彖辭》: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衍義云:卑以自牧。

鈔《周易謙卦》初六爻辭也。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此言謙謙君子,常以謙卑而自養其福也。

衍義云:饕餮富貴。

鈔:饕餮者,縉云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饕餮。貪財曰饕,貪食曰餮,此言貪財求利以為富貴,豈不知聖人有言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衍義云:《書》曰:滿招損。

鈔《尚書?大禹謨》之文。益贊于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衍義云:強秦以專制而滅。

鈔《廣聖義》云:昔秦吞七國,一統九州,力盛強兵,天下莫敵。至於土崩瓦解,曾不踰時,扶蘇死於長城,子嬰降於軹道,立四十六日,項羽至斬之,祚滅身亡。以此觀之,豈非專制而滅乎。

衍義云:大漢以和順而昌。

鈔:大漢高祖劉邦,彭城豐沛人也。推賢用能,與項羽力戰而取天下。德制強楚,仁及生靈,智士為之謀,賢士為之轉,用三傑而成帝業,約三章而安疲民,有長者大度之美,傳祚兩漢二十四帝四百餘年,豈非和順而昌乎。內引三傑者,運籌帷喔之中,决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連百萬之師,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轉漕關中,給食不乏,吾不如蕭何。此三人者,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也。三章者,泰二世十一月,沛公悉召諸縣父老豪傑,謂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與諸侯約,先入關中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民皆安堵如故。

衍義云:子路好勇,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焉。

鈔:子路好勇,不得其死。此《論語?公冶長第五》之文。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子路聞而喜,以夫子之與己,而不知其實意,夫子美其勇而譏其不能裁度事理以適於義。羿,善射者。羿乃有窮氏之國君,力能善射。界,盪舟者。有勇力,陸地能行舟,已於三十三章中載之,不復再錄。此三子者,皆恃勇力以取勝於人,而俱不得其善終,是皆失其柔弱之義也。故老君以此垂戒耳。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十一竟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十二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衍義云:水之迴洑流注。

鈔迴洑流注者,《列子?黃帝篇》九潘注云:有迴激流止之異,已於《道經》 道沖章第四載之,不復重錄。

無有,入於無間。

衍義云:透金貫石。

鈔《列子?周穆王篇》之文。周穆王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虛不墜,觸石不礙,千變萬化,不可窮極。

衍義云:周流乎太虛,上際下蟠。

鈔《莊子?刻意篇》之文。云:精神四達,並流無所不極,上際於天,下蟠於地。流,通也。夫愛養精神者,故能通達四方,並流無滯,即而下蟠薄而厚地,上際逮乎玄天,四維上下,無所不極。衍義云:若《列子》載趙襄子率徒十萬。

鈔《列子?黃帝篇》云,義中已詳,不復重錄。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衍義云:聖人觀天道之自然。

鈔《黃帝陰符經》。神仙抱一,演道章上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衍義云:正容悟物,故不言而其教行。

鈔《莊子?田子方篇》 云:田子方侍坐於魏文侯,數稱谿工。文侯曰:谿工,子之師耶。子方曰:非也,無擇之里人也。稱道數當,故無擇稱之。文侯曰:然,則子無師耶。子方曰:有。子之師孰耶。子方曰:東郭順子。文侯曰:,則夫子何故未嘗稱之。子方曰:其為人也真,人貌而天虛,緣而葆真,清而容
物。物無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無擇何足以稱之。

衍義云:皐陶喑而為大理,天下無虐刑,則有貴乎言者也。師曠瞽而為大宰,晋國無亂政,有貴乎見者也。

鈔《文子?精神篇》云:老君曰:冬日之陽,夏日之陰,萬物歸之而莫之使。函自然至精之感,弗召而來,不去而往,窈窈冥冥,不知其所以為者,而功自成。待目而照見,待言而使命,其於治也,難矣。皐陶喑而為大理,天下無虐刑,有貴乎言者也。《淮南鴻烈解主術訓篇》云:註雖暗乎,獄理訟能得人之情,故貴乎言者也。師曠瞽而為大宰,晋國無亂政,有貴乎見者也。《淮南鴻烈解主術訓篇》云:雖瞽而大治,晋國使無有亂政,故貴於有所見者也。不言之令,不視之見,聖人之所以為師。民之化上,不從其言,從其所行也。衍義引此,以證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豈虛言哉。

衍義云:言九流百氏,希有能及無為之教者。

鈔:九流者,《漢志》云:諸子十家,可觀者九家耳。九家者:一儒家,二道家,三陰陽家,四法家,五名家,六墨家,七縱橫家,八雜家,九農家。兵家百氏者,六經正吏之外,自為述作。自周以來,立理著書,凡百餘人,皆稱曰子。子者,男子之通稱也。不敢侔於六經,皆目之為子,為論,為記,為書,或以姓氏為稱,或以因時表號,則有常子、曾子、晏子、孟子、管子、孫卿子、魯連子、列子、莊子、庚桑子、王孫子、尹文子、公孫尼子、呂氏春秋、鄧析子、鬼谷子、陸賈、晁錯,賈誼、桓譚、崔寔、周生烈、魏朗,任嘏、裴玄、蘇彥、傅玄、唐滂、秦菁、阮武、商君、陸雲、弁子、符朗、孫武、汜勝之是也。或自立別號者,子思子、太公金匱、淮南子、鹽鐵論、說苑、新序、論衡、濳夫論、風俗通、文子、申鑒、昌言、典論、篤論、中論、萬機論、忠經、意林、道言錄、歲時記、耆舊記、法訓五教、蒭蕘典語、默記、正書、正論、物理論、韓子、人物志、成敗志、通論、正部志、緯通語、國語、越絕書、抱朴子、世要新論、析言幽求、長樂子、家語、太玄經、方言,法言、志林、搜神記、博物志、義訓、山海經、水經、大荒記、十洲記、拾遺錄、本草、相牛經、相馬經、相鶴經、周髀、竹譜、孫子兵法,司馬兵法,孫子筭經、黃石公記、相貝經、萬畢術是也。或探玄經奧義,或探儒術禮書,或宗律曆天文,或附陰陽象緯,或拘以名法,或約以機權,各盡所長,互陳其旨,然有或為或作,乍弛乍張,各滯一隅,罕能通貫,以玆量較,難以及之於無為之道焉。惟體道之君,上德之主,志無所慮,神無所思,動若無形,寂若無有,與道相得,曠然大通,可以繼躅玄元矣。

名與身章第四十四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衍義云:身為實而名為賓。名者實之賓。捨實取賓,是謂倒置。

鈔《列子?楊朱篇》云:楊朱道於魯,舍於孟氏。孟氏問曰:人而已矣,奚以名為。曰:以名者為富。既富矣,奚不已焉。曰:為貴。既貴矣,奚不已焉。曰:為死。既死矣,奚為焉。曰:為子孫。名奚益於子孫。曰:名乃苦其身,燋其心。乘其名者,澤其宗族,利兼鄉黨,况子孫乎。

衍義云:若鮑焦、子推之徒,守名累實者也。

鈔:鮑焦者,《莊子?盜跖篇》云:鮑焦,飾行非世,抱木而死。姓鮑名焦,周時隱者也。飾行非世,廉潔而守,荷擔採樵,拾橡充食,不臣天子,不交諸侯。子貢過之,謂曰:吾聞非其政者,不履其土,汙其君者,不受其利,今子履其地,食其利,其可乎。鮑焦曰:吾聞廉士重進而輕退,賢人易愧而輕死,因抱木而立枯焉。介子推者,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後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昔晋文公重耳幼時,遭後母麗姬之難,麗姬之子曰宜舊,麗姬欲立宜舊而廢重耳,故數譖於獻公,公信其言,重耳所以出奔他國。在路困乏,子推乃自割其股肉以食文公。後重耳還國,立為文公,封其從者,遂忘子推,子推作龍蛇之歌,書于營門,怒而逃去。公後悔,追子推於介山,亦云綿山。子推隱避不出,公因縱火焚其山,庶幾走出,火至不避,乃抱樹而燔死。今取二子徒守其名累其實者也。

衍義云:富者苦身疾作,貴者夜以繼日,思慮營營。

鈔《莊子?至樂篇》云: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其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積財而不能盡用,其為形也亦外矣。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婚悟,久憂不死,何之苦也,其為形也亦遠矣。由是論之,夫富貴者,貪名徇利,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今取以證解身與貨孰多之義也。

衍義云:列士之所殉者,名也。貪夫之所殉者,貨也。

鈔《莊子?駢拇篇》云:故嘗試論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子者,事業不同,名實異號,其於傷性以身為殉,一也。

衍義云:伯夷死於首陽之下。

鈔《莊子?駢拇篇》之文。伯夷死於首陽之下,已於天下皆知章第二詳悉具載,不復再錄。

衍義云:盜跖死利於東陵之上。

鈔《莊子?駢拇篇》之文。盜跖者,柳下惠之從弟,名跖,徒卒九千,常為巨盜,故以盜為名。東陵者,山名也。又云:即太山也。在濟州界去東平十五里。跖死其上也。

衍義云,蒙莊固辭於楚相,寧為曳尾之龜。

鈔《莊子?秋水篇》之文。莊子釣於濮水,楚王楚威王也使大夫二人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筍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矣。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於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衍義云:天師不就大夫,願學軒轅之道。

鈔《張氏家傳》云:天師姓張名道陵,字輔漢,留侯六代孫也。性沉默好古,博極經史,兼明星氣圖緯之學,賑人之急,不擇親戚,名動朝野。漢章帝下詔召為諫議大夫,不就。喟然謂弟子曰:人上壽百歲,瞬息間爾。父母妻子雖至愛,豈能長保哉。且吾身尚非,吾有況其外之貴富耶。吾聞上世軒轅喬松得道,登天遊於無窮,此吾師也。吾將棄世絕累而學之,請與爾等自此决矣。於是羣弟子愴然辭歸,獨王長請從。天師憐其志,及留侍,遂入濳衡至嵩陽,授《黃帝九鼎丹經》於神人,已而訪西城山,築壇朝真,以鍊九丹。永壽二年九月九日,太上遣雲輿迎之於雲臺峰,白日升天,時年一百二十三歲。天寶七年,封天師。僖宗中和四年,又封三清扶教大法師。宋朝封三天輔元大法師,靜應真君。

衍義云:如《莊子》載:原憲居魯環堵之室。

鈔《莊子?讓王篇》:原憲,孔子弟子。姓原,名思,字憲。子貢,孔子弟子,名賜。能言語,好奢華。義中載之全備,不復重錄。

衍義云:若《北史》載:魏明太后幸絹藏。

鈔《北史》:魏明太后臨幸絹藏。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十二竟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十三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衍義云:唐堯有成功而自視缺然,乃為五帝之盛。

鈔《論語?泰伯第八》云: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自視缺然,此《莊子?逍遙遊篇》云;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請政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

衍義云:孔子集大成而不居其聖,是為萬世之師。

鈔《孟子?萬章章句下》云:孟子曰: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條理者猶言脉絡,指眾音而言之也。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不居其聖者,此《孟子?公孫丑章句上》。公孫丑曰:然則夫子既聖矣。曰:惡,是何言也。昔者子貢問於孔子曰:夫子聖矣乎。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子貢曰: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聖矣。夫聖,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衍義云:柳下惠以直道事人,三黜而不去。

鈔《論語?微子第十八》。柳下惠為士師魯之賢大夫也,名展禽。士師,獄官也。出,逐也。一二黜。人曰:子未可以去矣。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衍義云:雕刻眾形,而不為巧。

鈔:大巧者,莊子所謂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豈有楮葉者而為巧乎。

衍義云:《列子》載宋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葉者。

鈔《列子?說符篇》之文。義中已詳。

衍義云:若梓慶削木為鐻。梓慶,魯大匠也。梓,官名。慶即其名也。

鈔《莊子?達生篇》之文。義中已全。

衍義云:不飾小說。

鈔:小說者流,蓋出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以造也。其書十五家,百十三篇。

衍義云:故夫子謂予欲無言。謂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鈔《論語?陽貨第十七》之文。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衍義云:出衣絺絡。

鈔《論語?鄉黨第十篇》之文。當暑袗絺綌,單袗也。葛之精者曰絺。麤者曰綌。必表而出之謂先著裏衣,表絺綌而出之。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衍義云:致荷校之凶。

鈔《易下繫辭》之文。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易》 曰:荷校滅耳凶。

衍義云:若齊人之攫金,見金而不見人者也。

鈔《列子?說符篇》之文。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此言嗜欲之亂人心,如此之甚也。故古人有言:察秋毫之末者,不見泰山之形。調五音之和者,不聞雷霆之聲。蓋有意所欲而形有所忘,可不慎歟。

衍義云:《春秋》魯桓公十年。

鈔《春秋》。義中已詳,不復重錄。

衍義云:若周末知襄子請地於韓康子。

鈔《春秋》所載,義中已全,不必重書。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衍義云:昔漢嚴君平與蜀郡富人羅沖相善。

鈔:此文義中載之已全,不必重錄。

不出戶章第四十七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衍義云: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求之。

鈔《孟子?盡心章句上》云: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言理之本然也。大則君臣父子,小則事物細微,其當然之理,無一不具於性分之內也。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晦庵註:此章言萬物之理,具於吾身體之而實則道在我而樂有餘。行之以恕,則私不容而仁可得。

衍義云:揚子曰:人心其神矣乎。

鈔《揚子法言?問神篇》之文云:神在所濳而已矣。濳心即是天神天明,陰陽變化,天之神也。日月運行,天之明也。照知四方。天之神明,可以濁幽冥光四方。天精天粹,乾剛健中正,純粹精也。萬物作類,覆育萬物,各成其類。人心其神矣乎。在天地為神,在人為心,心乎通乎神乎。操則存,捨則亡。能常操而存者,其惟聖人乎,

衍義云:雨暘時若。

鈔《尚書?洪範篇》之文。云:曰休徵: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暘若,曰哲,時燠若,曰謀,時寒若,曰聖,時風若。此言狂妄僣差豫怠急迫蒙昧也。在天為五行,在人為五事。五事修則休徵,各以類應之,五事失則咎徵,各以類應之,自然之理也。

衍義云:星宿錯度。

鈔:《廣聖義》云:帝王之理也,法天之覆,法地之載,曆象日月,敬授人時,璿璣玉衡,以齊七政,所以順天之道也。星宿錯度,乃《靈寶度人經》云:星宿錯度,日月失昏,亦當修齊行香誦經。

衍義云:聖人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鈔《周易乾卦九五文言》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言在天時之先而行事,則天道亦順應而不肯違也,在天時之後而行事,則奉順於天道而不敢逆者也。今人君能如是者,不假窺牖瞻望而天道自明矣。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衍義云:堯之其仁如天,其智如神。舜之明於人倫,察於庶物。可謂知天下矣。惟天為大,惟堯則之。烈風雷雨,舜之弗迷。可謂見天道矣。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

鈔《史記?本紀》云:堯,謚法曰:翼善傳聖曰堯。放勳徐廣曰號陶唐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老,令舜攝天子位,政薦之於天。堯避位,凡二十八年而崩。三年之喪畢。舜踐天子位。又引舜明于人倫,察於庶物,此是《孟子?離婁章句下》云。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惟天為大。是《魯論?泰伯篇》之文。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惟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烈風雷雨,舜之弗迷者。此《舜典》之文。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于帝。濬哲文明,溫恭允塞,誠信充矣玄德升聞,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于百揆,百揆時叔。賓于四門,四門穆穆。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此是《論語?衛靈公第十五篇》之文。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當食而思天下之饑,當衣而思天下之寒者。此乃《孟子?離婁章句上》云: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是以如是其急也。愛其親以及天下之老,愛其子以及天下之幼者。此乃《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孟子答梁惠王之辭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此皆以身觀身,以家觀家,至於以天下觀天下之道也。夫如是,則又何待出戶而後知天下者哉。此言堯舜之君,能法天地無為自然之道,以化於天下,而天下如草從風,偃自然而化之也。故曰: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者,以此。

衍義云:《春秋》鄭莊公之伐大叔段。

鈔《春秋》。義中已詳,不必重錄。

為學日益章第四十八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衍義云:如垂首、刺股、映雪、聚螢之類。

鈔:垂首者,《楚國先賢傳》云:孫敬,字文寶。恒閉戶讀書,睡則以繩繫頭,懸之梁上。後為巨儒。帝徵不就。刺股者,《史記》云:蘇秦者,東周雒陽人也。師鬼谷先生,遊學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切皆笑之。秦聞之而自慚,乃閉室不出。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讀之,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踵。後說趙,趙用之。遂佩六國相印,縱橫天下矣。映雪者,昔孫康家貧,苦學無錢沽油,常映雪讀書。後至御史大夫。聚螢者,宋車胤,字武子,亦家貧苦學。夜以絳紗囊盛數十螢火蟲,照書而讀之。其動學如此,亦成大儒矣。夫為學者,莫不初則日學以知道,修功而補過,終則悟理而忘言,遣功而去執,以見聞為修學之漸,損功行以為悟道之門。是數子者,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勞心苦志,博學溺心,則必至於終矣。

衍義云: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

鈔《尚書?說命下》之辭云: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允懷于玆,道積于厥躬。此言遜其志如有所不能,敏于學如有所不及,虛以受人,勤以勵己,則其所修如泉始達,源源乎其來矣。

衍義云:以博溺心,以文滅質。

鈔《莊子?繕性篇》云: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後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滅質,博溺心。不知質是文之本。文華則隱滅於素,質博是心之永,博學則沒溺於心靈,唯當絕學而去文,方會無為之美也。

衍義云:故《易》之益,大。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鈔:《益卦》之辭,必須雷動於前,風散於後,然後萬物皆益。故曰:風雷,益也。遷謂遷徙慕尚,改謂改更懲止,遷善改過,益莫大焉。

衍義云:損之大。象曰:山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慾。

鈔:損卦之辭。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慾註:言夫人之情慾,感物而動,境有逆順,故情有忿慾。懲者,息其既往。窒者,閉其將來。忿慾皆有往來,懲窒玄文而相足也。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衍義云:秦兼并六國。

鈔:秦始皇名政,莊襄王之子。始皇立之二十六年,滅六國,併天下,自稱始皇帝。并滅六國燕、齊、楚、魏并韓、趙,戰國之時護曰雄。秦有始皇興伯業,一施衡策便亡蹤是也。

衍義云:廢井田,開阡陌,除直道,建阿房,築長城,修五嶺。

鈔:井田者,按《史記》《穀梁傳》註云:古者三百步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而公田居其一焉。廢井田,開阡陌者,十九年,自秦孝公任商鞅,變井田為阡陌,於始有兼并之患。今即秦法也。十二年,為田開阡陌。十四年,廢井田,開阡陌,收賦稅也。除直道者,始皇三十五年,使蒙恬除直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千八百里。數年不就。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庭小,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建阿房,註:言殿之四阿皆為房也。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厥工未完,卒為項羽所焚。築長城者,三十二年,始皇巡北邊,盧生使入海還,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遣將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伐匈奴,收河南地,為四十四縣,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威振匈奴。五嶺者,大庾嶺、始安嶺、臨賀嶺、桂陽嶺、揭陽嶺。三十三年,略取南越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五十萬戍五嶺。

衍義云:項氏之攻破函谷,燒秦宮,收寶貨,殺子嬰,廢義帝。

鈔:項氏者,楚項籍,字羽,卞相人。秦二世三年,為天下主,自立為西楚霸王,都彭城。是歲,攻破函谷關,屠咸陽,殺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婦女而東。秦民大失望。羽起兵凡八年,與沛公争天下,卒敗垓下,以首受。王霸天下,定於漢。廢義帝,二世二年十月,項王密使九江王布英布也等擊義帝,殺之江中。漢王至洛陽新城,三老董公遮說王曰:臣聞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無右,事故不成,故曰明其為賊,敵乃可服,項羽為無道,故殺其主,天下之賊也。

道德真經衍義手妙卷之十三竟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十四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衍義云:莊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

鈔《莊子?應帝王篇》云:無為名尸,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體盡無窮,而遊無朕,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得,亦虛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衍義云:昔秦穆公嘗出而亡其千里馬。

鈔:乃《左傳》之文,義中載之,不復再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衍義云:昔有饋生魚於鄭子產者。

鈔《孟子?萬章上》之文。義中載之已詳,不復再錄。又引恂恂然適其志氣,此乃《論語?鄉黨篇》之文。大意恂恂信實之貌,似不能言者,謙卑遜順,不以賢知先人也。

出生人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衍義云:原始反終,故知生死之說。

鈔《周易》上繫之辭云:故能彌綸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此言以易道仰觀俯察,則知無形之幽,有形之明,義理事故也。原始反終,故知生死之說者。言用易理原窮事物之初始,反復事物之終末,始終吉凶皆悉包羅,以此之故知死生之說也。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

衍義云:凡以九竅四支,或以三業十惡。

鈔韓非曰:十有三者,九竅四支是也。謂兩耳、兩目、鼻有二竅,並口及下二漏,共為九竅。兩手兩足故曰四支。河上公亦同此說。又以三業十惡為說者。三業謂身、口、意也。十惡謂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四犯上逆亂,五毀謗經法,六呪咀瞞昧,七陰謀恨妬,八鬪亂兩舌,九破齋犯戒,十觸汙壇場。孫登解云:天地之物,有生之類,順理者寡,逆理者眾,故安生之徒,十分之中,順理者三爾。夫生不以道,死不以理,順理者題,逆理者多,故得死之中順命者三爾。又唐明皇疏亦同此說。《廣聖義》云:將生不以為樂,而安其生,此生之徒也。夫當其生不以利欲亂其心,不以厚養傷其性,安其淡默,順其沖和,則神守其形,氣保於神,志和於氣,心寂於志,靜定其心,如此則不求於延生,生自延矣。不求於進道,道自進矣。此杜天師之所論也。竊謂如此保生之人,又豈止十中有三人爾。雖千百人中無一二人也。由是論之,不亦鮮乎。

衍義云:安時處順。

鈔《莊子?大宗師篇》之文。云: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懸解也。懸解者,無係著之貌。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衍義云:過求養生之物,太厚以致死。

鈔《莊子?達生篇》之文。養形必先之物,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衍義云:莊子曰:人能虛己以遊世,孰能害之。

鈔《莊子?山木篇》之文。方舟兩舟相並曰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褊狹急也。不怒以舟虛故也。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於是三呼耶,則不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

衍義云:若仙傳劉崗。

鈔:在《神仙列傳》中所載,義中已備。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衍義云:則躶者不得不躶,鱗介毛羽者不得不鱗介毛羽。

鈔《孔子家語》中五帝第二十四章中之辭。此孔子答子貢之言。孔子曰:然吾昔聞諸,老聃亦如汝之言,是故堅土之人剛,弱土之人柔,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息土之人美,先耗也土之人醜,食水者善遊而耐寒,食土者無心而不息,不氣息也食木者多力而不治,血氣不治。《淮南子》曰:多力而弗戾,亦不治之貌者也。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緒而蛾,食肉者勇毅而捍,食氣者神明而壽,食穀者智慧而明,不食者不死而神。故曰羽蟲三百有六十而鳳為之長,毛蟲三百有六十而麟為之長,甲蟲三百有六十而龜為之長,躲蟲三百有六十而人為之長。此乾坤之美也。殊形異類之數,王者動必以道動,靜必以道靜,必順理而不害其所生,謂之仁壽焉。

衍義云:以至少壯老死不得不少壯老死。

鈔《列子?天瑞篇》之文。黃帝曰: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人自生至終,大化有四:嬰孩也,少壯也,老耄也,死亡也。其在嬰孩,氣專志一,和之至也。物不傷焉,德莫加焉。其在少壯,則血氣飄溢,欲慮充起,物所攻焉,德故衰焉。其在老耄,則欲慮柔焉,體將休焉,物莫先焉。雖未及嬰孩之全,方於少壯,間矣。其在死亡也,則之於息焉,反其極矣。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衍義云:莊子所謂真君。又引莊子所謂真宰是也。

鈔《莊子?齊物論》之文。不知其所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其遞,相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衍義云:公、侯、伯、子、男之例。

鈔:周設五等之爵,有公、侯、伯、子、男也。先王制法則有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亦有五等,而兼王焉。人之處世,上以君其不有材器也。君舉而用之,然後爵之而尊,寵之而貴。而此尊貴,乃有窮極之時。今道以生物,為物所尊。德以畜萬物,為物所貴。生生而不絕,故生物之功常尊。成成而不窮,故成物之功常貴。豈有窮極之期乎。

衍義云: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

鈔《孟子?告子章句上》云: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天爵以德,人爵以祿。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今孟子以仁義忠信為天爵,況道之與德又在仁義忠信之上,故云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衍義云;莊子釣於濮水。

鈔《莊子?秋水篇》之文。濮,水名,屬東郡,今濮州濮陽縣是也。楚王,楚威王也。知莊生賢達,屈為卿輔,發使命先迷其意,願以國境之內委託賢人,王事殷繁,不無憂累之也。義中已備,不必重錄。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衍義云:退藏於密,可謂深遠。

鈔《易繫辭》之文。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叡知神武而不殺者夫。原夫孔聖言退藏於密者,謂古之聰明叡知之聖人,莫不以此易道,並著之神卦之知,洗其心,含養其德,退藏於密,而不顯其跡也。豈非玄德耶。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衍義云:六根各有所悅。

鈔:六根者,太極左仙翁懺法言受身生身煩惱纏縛,皆由三業為有六根:一眼根、二耳根、三鼻根、四舌根、五身根、六意根。所謂諸根皆生諸業,故曰六根猶如草木,生諸花實,展轉相生。

衍義云:黃帝問道於廣成子曰:敢問治身。

鈔《莊子?在宥篇》云。義中載之已詳,不復重錄。

衍義云:是謂有兌,有兌而心出則交物,若塞其兌而不通,則心不出矣。

鈔《易說卦》云:悅言乎兌,兌為澤。悅萬物者莫悅乎澤。又以兌為目,為門,為口,亦以戒其閉絕禍患爾。夫此禍患之門,用之於國則政亂,行之於身則道虧,閉塞得宜,則身安國理矣。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衍義云:五欲之門既開,六塵之事得濟,心神內疲。

鈔《莊子》盜跖告孔子之辭。云: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視色,耳欲聽聲,鼻欲聞香,口欲察味,志氣欲盈。六塵之事者,此玉皇本《行集經》上章之辭云:爾時玉帝出大妙音普告十方諸天聖眾,汝等諦聽。此諸罪輩曠劫以來,縱無明性,造十惡業,六塵徧染,三業縈纏,肆意任心,曾無覺悟,陰罪陽過,日積月深。六塵者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塵也。此諸罪輩久墮劫難以來,放縱其塵迷之性,遂為六塵之所徧染,三業之所縈纏,此皆過失之類是也。

衍義云:若宋朝有張寶者。

鈔:張寶者,成都人也。慕華陽縣尉之妻。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惟施是畏。

衍義云:此齧缺之所以問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

鈔《莊子?齊物論篇》之文。云:齧缺,王倪之弟子。王倪答曰:吾惡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耶。曰:吾惡乎知之。然則物無知耶。曰: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耶。

大道甚夷,民甚好徑。

衍義云:若澹臺滅明之行不由徑。

鈔《論語?雍也第六篇》之辭。云:子游名偃,字子羽,乃孔子弟子。為武城宰。魯之下邑。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衍義云:紂惟宮室臺榭,楚之章華,秦之阿房,皆是也。

鈔:宮室臺榭者,此《周書?泰誓上》武王曰: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沉酒沉溺於酒也。冒色,冒亂女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宮室、臺榭、陂池、侈服,以殘害于爾萬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婦。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肅將天威,大勳未集。又引楚之章華者,春秋昭公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以諸侯落之。落者祭也。此胡曾詠史詩云:茫茫衰草沒章華,因笑靈王昔好奢,臺土未乾簫管絕,可憐身死野人家。秦之阿房者,詠史詩云:新建阿房壁未乾,沛公兵已入長安,帝王苦竭生人力,大業沙崩固不難。此言在上之人,不顧根本,徒事榮華,殆幾傷本,豈是持久之道。

衍義云:峻宇雕墻。

鈔《尚書?五子之歌》。五子,太康之弟。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為歌以戒之。云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酣酒嗜音,峻宇雕墻。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衍義云:田萊多荒,此詩人所以刺幽王也。

鈔《毛詩?小雅?楚茨》,刺幽王也。政煩賦重,田萊多荒,饑饉降喪,民卒流亡,祭祀不饗,故君子思古焉。

服文釆,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衍義云:服文采,若隋煬帝剪采為花,以御龍舟也。

鈔:隋煬帝大業元年五月,築西苑,苑周二百里。其內為海,周十餘里。為方丈、蓬萊、瀛洲諸山,高百餘尺,臺觀、宮殿,羅絡山上。海北有渠,縈紆注海內。綠渠作十六院門,皆臨渠,每院有四品夫人主之。窮極華麗。宮樹彫落,則剪采為花葉綴之。沼內亦剪采為荷芰菱芡,色渝則易以新者。十六院競以殽羞精麗相高求市恩寵。上好以月夜從宮女數千騎遊西苑,作清夜遊曲於馬上奏之。八月,帝如江都。上幸江都龍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長二百尺,上重有正殿、內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飾以金玉。下重內侍處之。皇后乘翔螭舟,制度差小。別有浮景九艘,三重,皆水殿也。餘數千艘,後宮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番客乘之。共用挽士八萬餘人。皆以錦綵為袍。衛兵所乘,又千數艘,舳鱸相接,二百餘里。騎兵翊兩岸而行。所過州縣五百里內,皆令獻食,多者一州至百輿,極水陸珍奇。後宮厭飲,將發之際,多棄埋之。

衍義云:晋王愷作紫步障四十里,石崇作錦步障五十里。

鈔《晋書》:石崇,字季倫。性豪華。時有王愷作紫絲步障四十里,崇作錦步障五十里以鬧富。後因綠珠被誅,詣東市歎曰:奴輩利吾財爾。刑者曰:知財致害,何不早散。崇不能答。

衍義云:後漢馬廖上疏以為城中好大袖。

鈔:後漢章帝建初元年,改正移風,必有其本,傳曰:吴王好劍客,百姓多瘡瘢。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長安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疋帛。斯言如戲,有切事實。

衍義云:帶利劍如吴王好劍客,百姓多瘡瘢。

鈔《春秋》:吴王闔閭使干將造劍。劍有二狀,一曰干將,二曰莫耶。前傳所載同此。

衍義云:趙文王喜劍士,劍士夾門三千餘人。

鈔《莊子?說劍篇》云:昔趙文王趙惠文王也。名何武,趙靈王之子也。喜劍,劍客夾門而客三千餘人,日夜相擊於前,死傷者數百餘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

衍義云:若晋何曾日食萬錢,猶云無下箸處。

鈔:晋武帝時,宰相何曾,字穎考,日食萬錢,猶云無下著之處。蒸餅非十字裂不食。當時將士秦秀議曰:曾驕奢過度,宜謚謬醜。公名與實爽曰謬,怙亂肆行曰醜。

衍義云:商紂實鹿臺之財,盈鉅橋之粟。

鈔:商紂積而不散,盈而不知滿。《尚書》武成周武王克商,於是云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大賚於四海,而萬姓悅服。

道德真經衍義手妙卷之十四竟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十五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善建者不拔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

衍義云:先固其根本,而營其標枝。鈔《莊子?天地篇》之文。云: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此言上既無為,下亦淳樸,譬彼野鹿,絕君王之禮也。

衍義云:善以道懷抱民者,則百姓歸附而不脫離也。

鈔:衍義取善以道懷抱民者,若太王者,可謂有道之君也。去邠而從之者如歸市,可謂百姓歸附而不脫離也。故曰善抱者不脫。

衍義云:善以道抱元守一者,則精神完全而不脫失也。

鈔:抱元守一者,《莊子?在宥篇》云:廣成子曰:來,吾語汝至道。又云: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嘗衰。黃帝再拜稽首,曰:廣成子之謂天矣。是故衍義引其善以道抱元守一者,則精神完全而不脫失也。若廣成子者,可謂善以道抱元守一者也。至於修身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者,可謂精神完全而不脫失也。故曰善抱者不脫。

衍義云:若太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珠玉,不得免焉。

鈔《孟子?梁惠王章句下》云:滕,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昔者太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無君,吾將去之。去邠,踰粱山,邑于歧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從之者如歸市。蓋周之歷世,至于文武成康,皆懷道抱德之君,遂至于子孫相繼三十七代,歷年八百六十七載。其享祚綿遠,祭祀不絕也如此。

衍義云:雖繼毀廟之主,后稷、文王,郊祀之祀,不輟止也。

鈔《史記》:孔子在齊,舍於外館。齊景公造焉。賓主之辭既接,而左右白曰:周使適至,言先王廟灾。景公覆問:灾何王之廟也。孔子曰:此必釐王之廟也。公曰:何以知之。孔子曰:《詩》云皇皇上天,其命不忒,天之以善,必報其德。此逸詩也。皇皇,美也。忒,差也。禍亦如之。夫釐王變文武之制,而作玄黃華麗之飾,宮室重峻,輿馬奢侈,而弗可賑也。故天殃所宜加其廟焉。以是占之為然。公曰:天何不殃其身而必罰其廟也。孔子曰:蓋為文、武故也。若殃其身,則文、武之嗣無乃殄乎。故當殃其廟以彰其過。俄頃,左右報曰:所灾者釐王廟也。景公驚起,再拜曰:美哉,聖人之智過人遠矣。

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衍義云:親戚和睦,事業修治。

鈔《尚書?堯典》曰:克明使德,以親九族。註云:言堯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以睦高祖玄孫之親,謂高曾祖父己子孫曾玄共為九族也。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張氏解曰:言堯克明俊德,所以修身者也。以親九族,則修之家者也。平章百姓,則修之國者也。協和萬邦,則修之天下者也。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平天下,治之序也。

衍義云:積善之餘慶及來世。

鈔《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言治國治家者可不鑒哉。

衍義云:萬寶豐熟。

鈔《莊子?庚桑楚》。子曰:弟子何以異於予,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寶成。

衍義云:所謂其緒餘以治人也。所謂土苴以治國家也。

鈔《莊子?讓王篇》之文。云: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直以治天下。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
下之然哉,以此。

衍義云:《易》曰:觀我生,君子無咎。反觀而求諸己也。

鈔《易觀卦九五爻辭》也。云: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象曰:觀我生,觀民也。鮑先生解云:夫此九五履巽居尊,秉剛得位。體柔順以成德,用中正以省民,為大觀之主者也。然下之隨上,若影之應形,民之從君,猶泥之在鈞,示之以惡則惡著,率之以善則善興,化自一身,儀刑四海,欲監我德,先觀其民,君子風行已則無咎。是故取此觀卦九五爻辭以證解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言其觀以上五觀之法,并觀天下之民而知之也。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烏不搏。

衍義云:益生日多則其厚者薄矣。

鈔《莊子?德充符篇》之辭也。惠子謂莊子曰:人固無情乎。莊子曰:然。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衍義云:嗒然似喪其偶。

鈔《莊子?齊物論》 之文也。南郭子綦隱几而坐,仰天而噓,嗒然似喪其偶。此言至人嗒然似喪其偶。如赤子之無心,故物莫得而傷也。

衍義云:其和大同於物,孰能害之。

鈔《列子?黃帝篇》之辭也。趙襄子率徒十萬,狩於山中火畋曰狩,藉燔林,扇赫百里。有一人從石壁中出,隨煙燼上下,眾謂鬼物。火過,徐行而出,若無所經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竅,人也。氣息音聲,人也。問奚道而處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謂石,奚物而謂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魏文侯聞之,問子夏曰: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聞夫子之言,和者大同於物,物無得而傷閡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為之。子夏曰:刳心去智,商未之能。雖然,試語之有暇矣。文侯曰:夫子奚不為之。子夏曰:夫子能之而能不為者也。文侯大悅。

衍義云:若春秋楚鬪伯比淫於子之女,生子文。

鈔:《春秋》僖公二十一年,義中載之已備,不復重錄。

衍義云:若《詩》云:后稷之生於姜嫄,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后稷呱矣。

鈔《毛詩?大雅?生民》。尊祖后稷,生於姜嫄,文武之功,起於后稷。故推以配天焉。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后稷呱矣。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終日號而嗌不嘎,和之至。

衍義云:莊子曰: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

鈔《莊子?大宗師篇》之文。云: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內息之貌。真人之息以踵,足根也。眾人之息以喉喘哮之息,以喉為節。屈服者其嗌。言若跬。嗌,喉也。氣息不調,咽喉之中,恒如蛙礙。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衍義云: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鈔《孟子?公孫丑章句上》云: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偃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趍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首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又引以直養之,則亦至矣。此亦公孫丑之文也。孟子答公孫丑之辭。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乎天地之間。程子曰:天人一也。更不分別。浩然之氣乃吾氣也,養而無害,則塞乎天地。一為私意所蔽,則歙然而倏知其小也。

衍義云:《書》曰:作善降之百祥。

鈔《尚書?伊訓篇》云:嗚呼,嗣王祗厥身,念哉。聖謨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爾惟德罔小,萬邦惟慶,爾惟不德罔大,墜厥宗。

衍義云:道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鈔《莊子?大宗師篇》云: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太極,五氣也。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六極,六合也。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已於《道經》有物混成章載之,不復重錄。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衍義云:故孔聖欲無言。

鈔《論語?陽貨第十七篇》云: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衍義云:孟子豈好辯。

鈔《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云: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衍義云:正容以悟物。

鈔《莊子?田子方》之文。清而容物。物無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無擇何足以稱之。此已《道經》第八章載之已詳。

衍義云:目擊道存。

鈔《莊子?田子方》之文。仲尼見之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見之而不言,何耶。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

衍義云:無為謂三問而三不答。

鈔《莊子?知北遊》之文云:知北遊於玄水之上,登隱井之丘,而適遭無為謂焉。知謂無為謂曰:予欲有問乎若,何思何慮則知道。何處何服則安道。何從何道則得道。三問而無為謂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問,反於白水之南,登狐闋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問乎狂屈。狂屈曰:唉,予知之,將語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不得問,反於帝宮,見黃帝而問焉。黃帝曰:無思無慮始知道,無處無服始安道,無從無道始得道。知問黃帝曰:我與若知之,彼與彼不知也,其孰是耶。黃帝曰:彼無為謂真是也,狂屈似之。我與汝終不近也。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聖人行不言之教也。

衍義云:王倪四問而四不知。

鈔《莊子?應帝王篇》之文。齧缺問於王倪,四問而四不知。齧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今乃知之乎。

衍義云:且識音者,口不能傳。

鈔《孟子?離婁章句上》之文。云: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師曠者,晋之樂師,知音者也。此言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而五音之內微妙清暢之音,非得之於心,應之於手者,孰得而傳之哉。

衍義云:斲輪者,口不能言。

鈔:《莊子?天道篇》之文。云:桓公齊桓公,名小曰。讀書於堂上。輪扁斲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耶。公曰:聖人之言也。曰:聖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矣。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斲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之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矣。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衍義云:若禦寇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

鈔《列子?天瑞篇》之文。子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國君卿大夫視之猶眾庶也。

衍義云:若齊宣王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鍾,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

鈔《孟子?公孫丑章句下》之文。云:齊宣王他日謂時子曰: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鍾,六斛四斗為一鍾也。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子盍謂我言之。時子因陳子而以告孟子,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孟子曰:然,時子惡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辭十萬而受萬,是為欲富乎。

衍義云:若孟子言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也。

鈔《孟子?告子章句上》之文。云:孟子曰:欲貴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貴於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註:人之所貴,謂人以爵位加己而後貴也。良者,本然之善也。趙孟,晋卿也。能以爵祿與人而使之貴,則亦能奪之而使之賤矣。若良貴,則人安得而賤之哉。

衍義云:漢文帝聞河上公結草為菴于河之濱。

鈔《左傳》本紀所載。義中已詳,不復重錄。

道德真經衍義手妙卷之十五竟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十六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以正治國章第五十七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衍義云:孟子曰一正君而國定矣。鈔《孟子?離婁上章》文也。孟子曰:人不足與適音謫也,政不足間也。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

衍義云:三略九奇,靜難息寇,武之功也。

鈔:三略者,漢留侯張子房於下邳圯橋遇黃石公,授以三略,曰:子得之,必為帝王之師,亦機鈴用兵之術也。子牙用之,佐武王尅商伐紂而成王業。子房用之,佐漢祖滅項籍而有帝圖。故人主深曉上略則能任賢擒敵,深曉中略則能御將統眾,深曉下略則能明盛衰之源,審治國之紀。人臣深曉三略,則能全功保身。九奇者,黃帝因井田以制兵,開方九焉。五為陣法,四為間地,虛其中,大將居焉。諸葛孔明推演其法,陣間容陣,隊間容隊,以前為後,以後為前,進無速奔,退無遽走,擊頭則尾應,擊尾則頭應,擊中央則兩頭俱應,此桓溫為常山蛇勢也。大凡兵法,多尚奇變,自一至九,如循環無端,不可終窮。

吾何以知天下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衍義云:若秦法偶語者棄市。

鈔《通鑑》云: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書云: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有藏詩、書、百家語者,皆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衍義云:唐武后開告密之門,人皆重足屏息,莫敢交言,道路以目。

鈔:唐武后光宅元年三月,太后置銅匭風受密奏。鑄銅為匭,其器一室四隅,可入不可出。太后自徐敬業之反,疑天下多圖己。又自以久專國事,內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不服,欲大誅殺以威之,乃盛開告密。有告密者給馬供食,使詣行在所。農夫、樵人皆得召見,或不次除官,無實者不問。於是四方告密者蜂起。

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衍義云:則必有機心。

鈔《莊子?天地篇》之文。云:子貢南遊於楚,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仰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洗蕩,其名為槹。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衍義云:謂刻鏤彫琢。

鈔《莊子?天道篇》之文。云:覆載天地,刻彫眾形而不為巧,此之謂天樂。

衍義云:若紂王之作奇伎淫巧以悅婦人之類。

鈔《尚書?泰誓下》云:武王曰:今商王受,作威殺戮,毒痛四海。崇信姦回,放黜師保,屏棄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伎淫巧以悅婦人。上帝弗順,祝降時喪。爾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罰。

衍義云:小則盜鈎而大至於竊國矣,若田成子一旦弒齊君而盜其國。

鈔《莊子?胠篋篇》云:何以知其然。彼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然而田成子齊大夫陳恒也。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耶。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名,而身處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大國不敢誅,十二世有齊國。

衍義云:李斯說二世行督責之術以弭盜。

鈔《通鑑》:秦二世二年冬、,二世數誚讓李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李斯恐懼,重爵祿,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以書對曰:夫聖主者,必能行督責之術者也。故申子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為桎梏者,無他焉,不能督責,而顧以其身勞於天下之民,若堯、禹然,故謂之桎梏。夫不能修申、韓之明術,行督責之道,專以天下自適也,而徒務苦形勞神,以身徇百姓,則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足貴哉。故明主能行督責之術以獨斷於上,則權不在臣下,然後能滅仁義之塗,絕練說之辯,犖車犖趍絕,左氏犖有力焉。然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如此,羣臣、百姓救過不給,何變之敢圖。二世說,於是行督責益嚴,稅民深者為明史,殺人多者為忠臣,刑者相半於道,而死人日成積於市,秦民益駭懼思亂。

衍義云:漢武帝以張湯、趙禹定律令。

鈔《通鑑》:漢武帝建元五年,上以太中大夫張湯、中大夫趙禹共定律令。令務在深文,拘守職之吏。出張湯傳。作見知法史,傳相監司用法益刻,自此始。出趙禹傳。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樸。

衍義云:若堯舜淵默乎法,宮之中垂拱示,天民之阜。

鈔《楊子?問道篇》之辭云:在昔虞夏襲堯之爵,行堯之道,法度彰,禮樂著,垂拱而視,天民之阜也。阜,富也。垂衣拱手於巖廊之上,而視天民之自阜也。

衍義云:文武不識不知,而順帝之則。垂衣拱手,而天下治。

鈔《毛詩?大雅?皇矣篇》之辭。云:帝謂文王,予懷民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衍義云:若曹參為漢相,惠帝怪其不治事。

鈔《漢書》傳中之言,義中引之已備,不復重錄。

其政悶悶章第五十八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衍義云:福隱於禍中者,若《列子》載宋人有好行仁義。

鈔《列子?說符篇》中所載,義中已備,不復重錄。

衍義云:禍藏於福中者,若《列子》載虞氏梁之富人也。

鈔《列子?說符篇》所載,義中已備,不復重錄。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衍義云:《書》曰:直而溫。

鈔《尚書?皐陶謨》之辭。云:皐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載采釆。禹曰:何。皐陶曰:寬而慄,寬柔莊慄。柔而立,柔順植立。愿而恭,謹愿恭恪。亂而敬,亂者治也。有治才必敬畏也。擾而毅,馴擾果毅。直而溫,徑直溫和。簡而廉,簡易廉隅。剛而塞,剛健篤實。彊而義。彊勇好義。彰厥有常吉哉。彰者著也。成德著明於身,而又始終有常,其吉士也。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衍義云:孟子曰: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鈔《孟子?盡心章句上》之辭。註:存謂操而不舍,養謂順而不害,事則奉事而不違也。

衍義云:至德者,火不能熱,水不能溺。

鈔《列子?黃帝篇》之辭。都無所愛惜,都無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熱,斫撻無傷痛,指撾無瘠養,乘空如履實,寢虛若處狀,雲霞不礙其視,雷霆不亂其聽,美惡不滑其心,山谷不躓其步,神行而已。

衍義云:昔庚桑子居羽山之顏。

鈔《莊子?庚桑楚》之文。昔庚桑子姓庚,名楚,老君之弟子。居羽山之顏。山名在魯地。義中引之已全,不復重錄。

治大國章第六十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衍義云:鳥獸魚鱉至於咸若,則鬼神亦莫不寧。

鈔《尚書?伊訓》戒太甲嗣王之辭也。曰:嗚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寧。暨鳥獸魚鱉咸若。于其子孫弗率,不率循先王之道。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鳴條,鳴條,夏所宅也。亳,湯所宅也。朕哉自亳。此言由桀積惡於鳴條,而湯德之修則始於亳都也。

衍義云:《春秋》魯莊公三十二年,有神降於萃。

鈔《春秋》魯莊公三十二年,義中已全,不復重錄。

衍義云:襄公三十年,鄭人殺伯有。

鈔《春秋》襄公三十年,鄭人殺伯有。至昭公七年,子產立公孫洩及良止以撫之,洩,子孔之子。良止,伯有之子。立二.人為大夫,以安子孔、伯有之鬼。乃止。子大叔名游吉,問其故。子產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及子產適晋,趙景子問焉。曰:伯有猶能為鬼乎。子產曰:能。人生始化曰魄。始,變化也。既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若居高官備物之享,則體魄強。取物之精多,則魂氣強。是以有精,至於神明。所以養此精至於神,養此爽至於明也。精是神之未瞥,爽是神之未昭。匹夫匹婦強死,其魂魄猶能依憑於人,以為淫厲。況良霄伯有之名。我先君穆公之冑,子良之孫,子耳之子,從政三世矣。而三世執其政柄,能為鬼,不亦宜乎。

衍義云:唐武后時,武三思買二妾。

鈔《左傳》所載,義中已全,不復重錄。

大國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衍義云:若民皆襁抱其子而至者也。

鈔《論語?子路第十三》之辭。云: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皆祿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衍義云: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孟子對曰:有。

鈔《孟子?梁惠王章句下》之辭。云: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故湯事葛。《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云:孟子曰:湯居亳,與葛為鄰,葛伯放而不祀。湯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犧牲也。湯使遺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湯又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無以供粢盛也。湯使亳眾往為之耕,老弱饋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奪之,不授者殺之。有童子以黍肉餉,殺而奪之。《書》曰:葛伯仇餉。此之謂也。仇餉,與餉者為仇讎。文王事昆夷。《毛詩?大雅?緜》文王之興,本由大王也。云:肆不珍原慍,亦不隕厭問,柞械拔矣,行道兌矣,昆夷駾矣,維其喙矣。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周祖大王去邠。事獯鬻。北狄之強,匈奴是也。此《梁惠王章句下》云: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那,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其所養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從之者如歸市。又引勾踐事吴。勾踐,越王之名。事見《國語》《史記》云:子貢說越王勾曰日:王誠能發卒佐之,以重寶而悅其心,卑辭以尊其禮,此聖人所謂屈節求其達者也。越使大夫文種頓首言於吴王曰:越悉境內之士三千人以事吴。吴王告子貢曰:越王欲身從寡人可乎。子貢曰:悉人之眾,又從其君,非義也。吴王乃受越王卒,謝留勾踐。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國者宜為下。

衍義云:小國贄貢賦。

鈔:執贄也。《周禮》云:以禽作六執以等諸臣。孤執皮帛,卿執羔,大夫執鴈,士執雉,庶人執驚,乃鳧之屬工商執雞。

衍義云:《春秋》魯文公三年,公如晋。

鈔:魯文公三年,公如晋,及晋侯盟。晋侯饗公,賦《菁菁者義》。菁菁者莪,《詩?小雅》云:取其既見,君子樂且有儀。莊叔以公降拜,謝其以公此君子也。曰:小國受命於大國,敢不慎儀。君貺之以大禮,何樂如之。抑小國之樂,大國之惠也。晋侯降,辭。降階辭讓公也。登,成拜。俱還上成拜禮。公賦嘉樂。嘉樂,《 詩· 大雅》 云:義取其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

衍義云:襄公元年,衛子叔、晋知武子來聘,左氏以禮也。

鈔《春秋》。襄公元年冬,衛子叔、晋知武子來聘,禮也。凡諸侯即位,小國朝之,小事大也。大國聘焉,大事小也以繼好、結信、謀事、補闕,禮之大者也。闕,猶過也。禮以安國家利民人為大。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十六竟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十七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道者萬物之奧章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衍義云:萬物資始。鈔《易經乾卦象辭》云:象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彖者,斷定一卦之義,所以名為彖也。總釋乾與元也。乾是卦名,元是乾德之首,故以元德配乾釋之。大哉乾元者,陽氣浩大乾體廣遠,又以元大始生萬物,故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衍義云:立天子,置三公。

鈔:四海之大,萬有之殷,厥初生人,不可無主,故立君以牧之。天子者,尊事上帝,父事於天,母事於地,曰天之子也。一人不可以廣理,置百官以臨之,故天子乃有三公焉。《尚書?周官》云:其惟三公,論道經邦。太師者,智足以為泉源,行足以為儀表,問焉則應,求焉則得,謂之太師。亦曰尚父。太言大也。為王之師,安車青蓋,金印紫綬。太傅者,訓也,保也。《大戴禮》云:傳天子以德義,若天子無恩於父母,不惠於庶人。失禮於大臣,不中於制獄,皆太傳之失職也。太保者,保,倚也,任也。《大戴禮》曰:天子處位不端,受書不敬,語不序聲,音不中律,進退即席,無升降揖讓之禮,皆太保之失職也。

衍義云:兩君相見,皆有贄幣之禮。

鈔《周禮》之文。以六禽為贄幣,作兩君相見之禮,已具於六十一章,今不重錄。

衍義云:若春秋僖公三十三年,秦師及滑,鄭商人弦高。

鈔《春秋》僖公三十三年,秦師伐鄭。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韋熟革也先牛十二,乘四,韋先,韋牛也。古者將獻遺於人,必有以先之。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出師於弊邑,敢犒從者。不腆腆,厚也。不厚也。弊賦,為從者之淹,止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且使遽告於鄭,因有備焉。

衍義云:孟子曰:齊人莫有以仁義與王言者。

鈔《孟子?公孫丑章句下》。孟子答公孫丑之辭云:丑見王之敬子也,未見所以敬王也。曰:惡,是何言也。齊人無以仁義與王言者,豈以仁義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與言仁義也云爾。則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於王前,故齊人莫如我敬王也。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衍義云:若《春秋》:僖公三十三年,秦穆公敗師於殽。

鈔《春秋》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敗秦師於殽,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秦伯素服郊次,鄉師而哭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眚,過也。掩大德。

為無為章第六十三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衍義云:《書》曰:怨豈在明,不見是圖。

鈔《尚書?五子之歌》云: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凜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上人者,奈何不敬。予者,五子自稱也。君失人心則為獨夫,則愚夫愚婦一能勝我矣。三失者,言所失眾也,民心怨背,豈特其彰著而後知之,當於未發之時而圖之也。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衍義云:晋解楊無二命,魯仲由無宿諾,古今美之。

鈔:晋解楊無二命者,《春秋》魯宣公十五年春,公孫歸父會楚子于宋。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乃止。使解楊如宋,使無降楚。曰:晋師悉起,將至矣。鄭人用而獻諸楚。楚子厚賂之,使反其言,不許。三而許之。登諸樓車,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將殺之,使與之言曰:爾既許不穀,而反之,何故。非我無信,女則棄之,速即爾刑。對曰:臣聞之,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信載義而行之為利。謀不失利,以衛社稷,民之主也。義無二信,信無二命。君之路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無實,又可路乎。臣之許君,以成命也。成其君命。死而成命,臣之祿也。寡君有信臣,已不廢命。下臣獲考考,成也。死,又何求。楚子含之以歸。魯仲由無宿諾者,此《論語?顏淵第十二》云:宿,留也。猶宿怨之宿。急於踐言,不留其諾也。此以見子路字仲由之所以取信於人也。由其養之有素,故古今稱美之也。

衍義云:昔齊攻魯,求其岑鼎,魯侯偽獻他鼎。

鈔《劉子?履信篇》云:昔齊攻魯,求其岑鼎。魯侯偽獻他鼎而請盟。齊侯不信。義中已全,不復重錄。

衍義云:《春秋》僖公二十二年,邾人以須句故出師。義中已備,不復重錄。註:須句雖別國而削弱,不能自通,為魯私屬,若顓臾之在魯,謂之社稷之臣。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衍義云:昔齊景公有疾,求醫於秦。鈔:《左傳》所載,義中全備,不復重錄。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衍義云:九層之高臺,起乎一簀之土。

鈔《論語?子罕第九》云: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贊,進,吾往也。註:簣,土籠也。《書》曰: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夫子之言,蓋出於此言。山成而但少一簣,其止者吾自止也。平地而方覆一簣,其進者吾自往耳。蓋學者自彊不息,則積少成多,中道而止則前功盡棄。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衍義云:《書》曰: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鈔《尚書?旅獒篇》云:西旅獻獒,召公以為非,所當受作書以戒武王。云:嗚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細行,矜持之矜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衍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此詩人所以刺周厲王。

鈔《毛詩?大雅?蕩之什》之文。蕩召穆公,傷周室大壞也。厲王無道,天下蕩蕩,無綱紀文章,故作是詩也。

蕩蕩上帝,下民之辟。蕩蕩:法度廢壞之貌。上帝以託君王也。辟,君也。此言厲王居人之上,為天下君,無可則家之甚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音僻。疾,病人也,重賦飲也。威罪人者,峻刑法也。其政教命令又多邪僻,不由舊章。天生蒸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蒸,眾也。諶,誠也。此言天生眾民,其命令當以誠信教導之,使之忠厚。今則不然,民始皆庶幾於善道,後更化於惡俗,故云靡不有初。今衍義取此,以證解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之義也。

衍義云:唐魏徵上疏太宗,以為陛下志業,比貞觀初,漸不克終者,凡十條之類是也。

鈔:唐貞觀十三年,魏一徵恐太宗不能克終儉約,近歲頗好奢縱,上疏諫曰:頃年已來,稍乖曩志,敦樸之理,漸不克終,謹以所聞列之如左。陛下貞觀之初,無為無欲,清净之化,遠被遐方。考之於今,其風漸墜。何以言之,漢文晋武,俱非上哲,漢文辭千里之馬,晋武焚雉頭之裘。今則求駿馬於萬里,市珍奇於域外,取遺於道路,見輕於戎狄。此其漸不克終一也。昔子貢問理人於孔子。孔子曰:凜乎若朽索之馭六馬。子貢曰:何其畏哉。子曰:不以道遵之,則吾條也。故《書》曰:人惟邦本,本固邦寧。為人上者,奈何不敬。陛下貞觀之初,視人如傷,愛之猶子,頃年已來,意在奢縱,忽忘卑儉。乃云: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自古已來,有由百姓逸樂而政傾敗者也,恐非興邦之至言,豈安人之長策。此其漸不克終二也。陛下貞觀之初,損己以利人。至於今者,縱欲以勞人。卑儉之迹歲改,驕侈之情日異,乃云:若不為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復争,此直意在杜諫之口,豈曰擇善而行者乎。此其漸不克終三也。陛下貞觀之初,砥礪名節,不私於物,唯善是與。親愛君子,疏斥小人。今則不然,輕小人也,狎而近之。昵近小人,非致治之道。疏遠君子,豈興邦之義。此其漸不克終四也。陛下貞觀之初,動遵唐虞,損金抵璧,反樸還淳。頃年已來,好尚奇異難得之貨,無遠不臻,珍玩之好滋興,而求豐實之,其不可得亦已明矣。此其漸不克終五也。陛下貞觀之初,求賢如渴,善人所舉,信而任之。近歲以來,思好惡惑眾善所毀之人,未必可信於所舉,積年之行,不應頓失於一朝。且君子之懷蹈仁義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讒毀以為身謀。陛下不審察其根源,而輕為之臧否,是使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進,所以人思苟免,莫能盡力。此其漸不克終六也。陛下初登大位,內除畢弋之物,外絕畋獵之源。數載之後,不能固志,雖無十旬之逸,或過三驅之禮,遂使盤遊之娛見幾於百姓,鷹犬之貢遠及於四夷。侵晨而出,入夜方還,以馳騁為歡,莫慮不虞之變。使之不測,其可救乎。此其漸不克終七也。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陛下初踐大位,敬以接下,君恩下流,臣情上達。頃年以來,多所忽略,欲言則顏色不接,欲請則恩禮不加,間因所短,詰其細過,雖有聰辯之略,莫能申其忠欵,而望上下同心,君臣交泰,不亦難乎。此其漸不克終八也。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陛下貞觀之初,孜孜理治,屈己從人。云頃年以來,微自矜放恃功業之大,意蔑前王負聖智之明,心輕當代,此傲之長也。縱或抑情從諫,終是不能忘諫,此欲之縱也。志在嬉遊,情無厭倦,雖未全放政事,不復專心治道,此樂將極也。率土乂安,四夷欵服,仍遠勞士馬,問罪遐裔,此志將滿也。此其漸不克終九也。昔陶唐、成湯之時,非無灾患。而稱其聖德者,以其有始有終,無為無欲。頃年以來,疲於搖役,關中之人,勞弊尤甚。離匠之徒,下日悉留和。顧正兵之輩,上番多別驅。使和市之物,不絕於鄉閒。遞送之步,相繼於道路。既有所弊,易為驚擾,脫因水旱,穀麥不收,恐百姓之心,不如前日之寧帖。此其漸不克終十也。

衍義云:外謂金玉珠寶之類。

鈔《千字文》註云:金生麗水。麗水者,在益州永昌郡。中有金,往往浮出也,皆為上金。玉出崑崗南。楚荊山崑崗谷中出美玉。珠者或稱夜光,大或徑寸,光照十二乘。寶者,金玉珍異草木毛羽,眾所奇重者。古今之所貴皆曰寶焉。此世俗之所寶,越分而求,傷生害性,不若得道之君,以賢為寶,修真之士,惟道是寶,不營為分外。故常全其自然,是不貴難得之貨爾。

古之善為道章第六十五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是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衍義云:莊子曰:上誠好智而無道,則天下大亂矣。

鈔《莊子?胠篋篇》之辭云:上誠好智而無道,則天下大亂矣。何以知其然耶。夫弓弩、畢弋、機變之智多,則鳥亂於其上矣。網小而細,形似畢星,故名為畢。以繩擊箭而射謂之弋。弩牙名曰機。鈎餌、網罟、罾苟之智多,則魚亂於水矣。罟罾皆網,筍亦筌也。鈎,釣鈎也。餌,魚餌也。削格、削格所以施羅網也,羅落、罝罘之智多,則獸亂於澤矣。《爾雅》云:鳥罟謂之羅,兔罟謂之罝罘,亦皆兔網也。智詐漸毒,頡滑堅白,解垢詭曲之辭。同異之智多,則俗惑於辯矣。西華法師疏云:智數詐偽漸漬毒害於物也。頡滑,稽也。解垢,詐偽也。夫骨稽堅白之智,謫詭同異之談,諒有虧於正理。故天下每每大亂,罪在於好智。蓋聖智者,國家之利器也。

衍義云:若漢明帝性褊察。

鈔:《漢書》所載漢明帝性褊察。衍義載之已詳,不復重錄。

江海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衍義云:《易》曰:地道變盈而流謙。

鈔《易謙卦象辭》云: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衍義云:但聖人知滿必招損。

鈔《尚書?大禹模篇》之辭云:三旬苗民逆命。益贊于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又引攝謙退讓,此六四無不利撝謙,言指撝皆謙者,以不違法,則動合於理,故無所不利也。

衍義云:若《莊子》載魯哀公問於仲尼曰。

鈔《莊子?德充符篇》之辭。義中已全,不復重錄。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衍義云:《書》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争功。

鈔《尚書?大禹謨》之辭云:帝曰:舜帝。來,禹。洚水洪水也。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克勤于邦,克儉于家,不自滿假,惟汝賢,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曆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后。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十七竟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十八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天下皆謂章第六十七

我有三寶,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衍義云:大禹修身,以克檢為賢。文王為治,以節儉為化。

鈔《尚書?大禹謨》云:克儉于家,不自滿假,惟汝賢。又引文王以節儉為化。云:此《毛詩?國風?羔羊?鵲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儉正直,德如羔羊也。《書》曰恭儉惟德。此乃《尚書?周官篇》之辭。云:位不期驕,祿不期侈,恭儉惟德,無載爾偽。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衍義云:孟子曰:仁者無敵。

鈔《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孟子答梁惠王之辭。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衍義云:帝舜性仁,刑為四罪之誅。

鈔:帝舜性仁者,此《孟子?盡心上》云。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四罪者,此《尚書?舜典篇》 云:流共工于幽州,流遣之遠去,如水之流也。放驩兜于崇山,放置之于此,不令他適也。竄三苗于三危,竄則騷逐禁固之也。殛鯀于羽山。殛,則拘囚困苦之也。四罪而天下咸服。

衍義云:成湯克仁,能勝夏桀之虐。

鈔《尚書?仲虺之誥》: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用人惟己,改過不吝。克寬克仁,彰信兆民。《湯誥》云:夏王滅德作威,以敷虐于爾萬方百姓。爾萬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並告無辜于上下神祇。天道福善禍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

衍義云:文王視民如傷。

鈔《孟子?離婁章句下》云: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衍義云: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豈非勇也。

鈔《孟子?粱惠王章句下》孟子答齊宣王曰:是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詩》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篤周祜,以對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註:《詩?大雅?皇矣篇》赫,怒貌。爰,於也。旅,眾也。遏,按止也。徂,往也,謂密人侵阮徂共之眾也。篤,厚也。枯,福也。對,答也。以答天下仰望之心也。此文王大勇也。

衍義云:《書》曰;慎乃儉德,惟懷永圖。

鈔《尚書?太甲上》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旁求俊彥,啟迪後人,無越厭命以自覆。慎乃儉德,惟懷永圖。

衍義云:若文帝罷露臺,身衣弋締,以敦樸為天下先。

鈔:文帝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為。身衣弋締,厚繒所幸夫人衣不曳地,幃帳無文繡,以示樸為天下先。

衍義云:太宗欲營殿,鑒秦而止。衣無錦繡,而公私富給。

鈔:唐太宗貞觀四年詔。發卒修洛陽宮之乾元殿,以備巡狩。給事中張玄素上書諫曰:秦始皇之為君也,籍周室之餘,因六國之強。臣聞阿房成,秦人散,章華就,楚眾離。陛下合鑒之。所以作役宜即停之。

今捨其慈,且勇。捨其儉,且廣。捨其後,且先。死矣。

衍義云:則致過涉滅頂之凶矣。

鈔《周易大過》巽下,兌上。巽而悅行。以此濟難,難乃濟也。上六:過涉滅頂,凶,無咎。註:處大過之極,過之甚也。涉難過甚,故至于滅頂。凶,志在救時,故不可咎也。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衍義云;若《春秋》宣公十五年,秦桓公伐晋於輔氏。

鈔:宣公十五年事,義中已詳,不復重錄。

衍義云:戒用兵者五章。第三十章云不以兵強天下。第三十一章云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第五十七章云以奇用兵。第六十九章云用兵有言。第七十六章云兵強則不勝。戒殺者一章。第七十二章云勇於敢則殺。戒奢崇儉者三章。第二十九章云聖人去甚去奢去泰。第六十七章云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第五十九章云治人事天莫若嗇。戒柔弱不争者十五章。第三章云弱其志強其骨。第四十章云弱者道之用。第五十五章云骨弱筋柔而握固。第三十六章云柔弱勝剛強。第七十六章云人之生也柔弱。第七十八章云天下柔弱莫過於水。第三十九章云自謂孤寡不穀。第五十二章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第六十六章云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第七十三章云天之道,不争而善勝。第四十三章云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第六十八章云善勝敵者不争。第八章云水善利萬物而不争。第二十二章云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第八十一章云為
而不争。

善為士章第六十八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

衍義云:若市南宜僚,弄九兩家之難解。

鈔《莊子?徐無鬼篇》云:仲尼之楚,楚王觴之。孫叔敖執爵而立。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古之人乎,於此言已。曰:丘也聞不言之言矣。未之嘗言。市南宜僚弄丸,宜僚,楚之勇士。白公勝亂,殺令尹子西、子期。石乞曰:市南宜僚者,得之可以當五百人,乃往告之,不許。孫叔敖甘寢秉羽而郢人投兵。叔敖,楚之令尹。甚有賢德者也。郢,楚都。叔敖高枕逍遙執羽扇而自得,遂使敵國不侵,明二子有此功能也。

衍義云:若湯放桀,武王伐紂,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鈔《尚書?仲虺之誥》。成湯放桀于南巢。地名,廬江有巢城。《武成篇》云: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孟子?梁惠王下》云:一人衡行於天下,武王恥之。此武王之勇也。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善勝敵者不争,善用人者為之下。

衍義云:争地以戰,殺人盈野,争城以戰,殺人盈城。

鈔《孟子?離婁上》云:況於為之強戰,争地以戰,殺人盈野,争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

衍義云:《史記》載魏使客將軍新桓衍入邯鄲。義中已詳,不復重錄。又云:若周穆王之命君牙作股肱心膂。

鈔《尚書?君牙篇》云: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遺緒,亦惟先王之臣,克左右亂四方。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鑽乃舊服。無忝祖考。

衍義云:《漢書》載高祖王漢中。

鈔《漢書》所載,義中已備,不復重錄。

是謂不争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衍義云:若魏吴起為將。

鈔《史記》所載,義中已詳,不復重錄。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

衍義云:斑師整旅。

鈔《尚書?大禹謨》云:至誠感神,矧玆有苗。禹拜昌言曰:俞,斑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格。斑,還也。振,整也。謂整旅以歸也,乃斑師於有苗之國,而振旅於京師也。

衍義云:兵者五兵戈矛之屬。

鈔:五兵者,一弓、二受、詩云:伯也執受。三矛、四戈、五戟。有枝曰戟。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則幾喪吾寶。

衍義云:輕敵者,若《春秋》僖公三十三年。

鈔《春秋》僖公三十三年,秦師過北門,義中已備,不錄。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衍義云:孟子曰:道若大路,然人豈難知哉。

鈔《孟子?告子章句下》云:孟子答曹交之辭。曹交,曹君弟也。曰: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人病不求耳,子歸而求之,有餘師。言道不難知。若歸而求之,事親敬長之問,則性分之內萬理皆備。隨處發見無不可師,不必留此而受業也。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衍義云:莊子見魯哀公。哀公曰:魯多儒。

鈔《莊子?田子方篇》中之文。義中已全,不復錄。

知不知上章第七十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衍義云:道非思慮之所及,故不可知。

鈔《莊子?知北遊篇》云:知北遊於玄水之上,登隱弅之丘,而適遭無為謂焉。知謂無為謂曰:予欲有問乎若:何思何慮則知道。何處何服則安道。何從何道則得道。三問而無為謂不答。非不答,不知答也。

衍義云:夫子謂子貢曰,賜也,汝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歟,非也。予一以貢之。

鈔《論語?衛靈公十五》。云云孔子說不是我多學而識之也,只是一以貫之。一以貫之謂舉天下萬善,只用一箇道理而通貫之也。

衍義云:莊子曰:不知深矣,知之淺矣。

鈔《莊子?知北遊篇》 云:泰清以之言也問乎無始曰:若是,則無窮之弗知與無為之知,孰是孰非乎。無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淺矣。弗知內矣,知之外矣。不知合理故深玄而處內,知之乖道故粗淺而疏外。

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衍義云:夫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鈔《論語?衛靈公十五》。君子學以為己,不求人知也。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衍義云:若《莊子》載南郭子綦隱几而坐。

鈔《莊子?徐無鬼篇》云。義中已詳,不復重錄。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衍義云:有威可畏之謂威。

鈔:《春秋》襄公三十一年,衛侯在楚,北宮文子見令尹圍之威儀,言於衛侯曰:令尹似君矣,將有他志。言語瞻視行步不常。公曰:子何以知之。對曰:《詩》云:敬慎威儀,惟民之則。令尹無威儀,民無則焉。民所不則,以在民上,不可以終。公曰:善哉。何謂威儀。對曰:有威可畏,有儀可象,謂之威儀。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令聞長世。臣有臣之威儀,其下畏而愛之,故能守其官職,保族宜家。

衍義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言。

鈔《論語?季氏第十六》云: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惟不厭,是以不厭。

衍義云:心者神之舍。

鈔《莊子?知北遊》之辭。齧缺問道乎披衣。齧缺,王倪之弟子。披衣,王倪之師也。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攝汝知,一汝度,神將來舍。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

衍義云:夫惟除垢止念,靜心守一。鈔《西昇經》戒示章之文也。太上為尹真人傳經,既終,將昇太微。於是重語真人曰:除垢止念,靜心守一。眾垢除,萬事畢。此吾道之要也。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衍義云:南郭子綦隱几而坐。

鈔《莊子?齊物篇》之文。義中已備,不復重錄。

衍義云:若列禦寇之齊,中道而反。

鈔《莊子?列禦寇》之文。義中已詳,不復重錄。

道德真經衍義手妙卷之十八竟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十九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

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衍義云:孟子曰: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慎也。註:函,甲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是矢人之心,本非不如函人之仁也。巫者,為人祈祝,利人之生。匠者,作為棺槨。利人之死。又云: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鈔《孟子?離婁上》云: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有道之世,人皆修德,而位必稱其德之大小。天下無道,人不修德,則但以力相役而已。天者理勢之當然也。

天之道,不争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衍義云: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鈔《論語?陽貨第十七》之文。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迷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衍義云:顏子為孔門之高弟,仁之大賢,而天夭其壽。

鈔《論語?雍也第六》: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或云三十二而亡。莊子云:十八而亡。

衍義云:盜跖為東陵之賊,夫侵暴之元惡,而克保天年。

鈔《莊子?盜跖篇》:東陵地名。盜跖。柳下惠之弟也。《漢書》云:跖,秦之大盜也。勇悍果敢,聚眾率兵九千餘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驅人牛馬,取人婦女,萬民苦之。

衍義云:鄧攸永嘉末沒于石勒。又引唐末李茂貞為鳳翔節度使。此兩節事目,義中載之全備,不復重錄。

民常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衍義云:夫人生而靜,天之性。

鈔《禮記?樂記》之文也。人生而靜,天之性,感物而動,性之欲。此言人之厥初,稟受天真自然之性,本來清浄一無所染,自此以後,性天一動,情竇交攻,心有所欲,性有所染,則天真自然之性鬱閉而不能現矣。

衍義云:政煩刑重,民無所措手足。

鈔《論語?子路第十三》之文。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常有司殺者殺。

衍義云:若舜之四凶,周公之管、蔡是也。

鈔《尚書?舜典》云: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又引周公之於管、蔡者,《尚書?金縢篇》云: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羣弟乃流言於國曰:公將不利於孺子。管叔名鮮,武王弟,周公兄也。羣弟蔡叔度、霍叔處也。流言,無根之言。如水之流,自彼而至此也。

衍義云:南宮丹籙賞善而司生,北宮黑簿紀過而主死。

鈔《三元經》中所載:南宮丹籙賞善司生,北宮黑簿紀過主死。有此四星鑒人之善惡,察其重輕,以懲勸之,使世人修善戒惡。其不善者,天之司殺,當自殺之。言天鑒之甚明,無有不察。天網寬大,疏而不漏,違天反道,何逃其辜。

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希有不傷其手矣。

衍義云:天討有罪,五刑五用。

鈔《尚書?皐陶謨》第四註:天討有罪之人,則五等之刑以懲戒之。善爵賞刑罰,乃人君之政事。君主之臣用之,當加勉而不可怠者也。

衍義云:齊人伐燕,或問孟子曰:勸齊伐燕有諸。

鈔《孟子?公孫丑下》。沈同問燕可伐與。義中已載,不復重錄。

衍義云:楚靈王之言曰:予殺人子多矣。

鈔《春秋》昭公十三年。楚公子比等因四族之徒入楚,殺公子祿及公子罷敵。王聞羣公子之死也,自投于車下曰:人之愛其子也,亦如余乎。王曰:予殺人子多矣,能無及此乎,豈非天報我耶。

衍義云:秦毒痡天下,固不足道。

鈔《通鑑》司馬光云:秦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於人臣之義,雖無罪見誅,守死不二,斯亦足稱也。

衍義云:以疑似而殺李君羨。

鈔《通鑑》貞觀二十二年。初,武衛將軍武連縣公李君羨直玄武門,時太白晝見,太史占云:女主昌。民間又傳《秘記》云: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惡之。會與諸武臣宴宮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羨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爾勇健。又以君羨官稱封邑皆有武字,深惡之。後出為華州刺史,殺之。

衍義云:以猜忌而殺王景文。

鈔:宋明帝泰豫元年,上疾篤,慮晏駕之後皇后臨朝,王景文以元舅之勢,必為宰相,門族彊盛,或有異圖,遣使賜景文死。手勅曰:與卿周旋,欲全卿門戶,故有此處分。景文奉勃賜死,遂飲藥而卒。以猜忌殺之。

衍義云:漢唐諸賢,謀誅宦竪,宦竪之罪誠大矣。

鈔《東漢書詳節》。漢靈帝時,大將軍何進、董卓謀誅宦官。主簿陳琳入諫曰:《易》稱即庇無虞。即鹿猶從禽也。無虞言不可得。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進不聽。遂召諸屯以誅宦官為言。進意狐疑,後入為張讓、渠穆等斬之。《唐書詳節》:宦人程元振,京兆三原人。事唐代宗,遷驃騎大將軍。廣德初,太常博士柳伉上疏:天下之心乃恨陛下遠賢良,任宦竪,離間將相,而幾于亡。必欲存宗社,獨斬元振首,馳告天下。疏聞,乃下詔盡削元振官爵,流溱州死。夫漢唐相去五百歲,產亂取亡,猶蹈一轍。宦竪之禍,或秉兵權,或恃寵倖,竪禍之基誅之不可勝誅,然非天所廢人欲謀之。

衍義云:楚漢之戰。

鈔《通鑑》。高祖四年,蒯徹曰:今楚漢分争,使天下之人肝膽塗地,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勝數。

衍義云:五季之亂,其所誅夷屠滅者,十室而九。

鈔《通鑑詳節》胡氏云:五季之亂,所謂江海橫流之勢,以臣弒君,以子弒父,誅殺無辜,流血成川,僵尸蔽野,是皆人欲殺之,不免代大匠斲,未有不傷其手矣。

民之饑章第七十五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

衍義云: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加之何。

鈔《論語?顏淵第十二》。有若對哀公之辭。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徹,通也。什一之法通行於天下,故曰徹也。義中已全,不復重錄。

衍義云:幽王賦重,而《楚茨》之詩刺。

鈔《毛詩?小雅?楚茨》。刺幽王也。政煩賦重,田萊多荒,饑饉降喪,民卒流亡,祭祀不享,故君子思古焉。

衍義云:魏君重斂而碩鼠之詩作。

鈔《毛詩?國風?碩鼠》。刺重斂也。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於民,不脩其政,貪而畏人若大鼠也。

衍義云:若唐德宗畋於新店。義中已備,不復重錄。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衍義云:上有擊鮮玉食之厭。

鈔《列子?周穆王》事。化人月月獻玉衣,旦旦薦玉食。化人猶不舍然。玉衣玉食特言其珍異而已矣。

衍義云:漢武帝以法制御下。

鈔《漢紀》所載,義中已全,不錄。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衍義云:致有蹈水火而不懼。

鈔《論語?衛靈公第十五》云: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又引逆白刃而不驚者,此《中庸》之辭。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衍義云:若莊子論大王居邠,狄人侵之。

鈔《莊子?讓王篇》云:大王直父居邠,狄人攻之。亶父,王季之父,文王之祖也。狄人,獫狁也。事之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馬而不受,事之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與人之兄居而殺其弟,與人之父居而殺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焉。為吾臣與為狄人臣奚以異。且吾聞之,不以所用養害所養。因杖筴而去之。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於岐山之下。夫大王亶父可謂能尊生矣。能尊生者,雖富貴不以養傷生,雖貧賤不以利累形。

衍義云:口欲厚味,形欲美服,目欲好色,耳歡音聲。

鈔《莊子?盜跖》告孔子之辭也。義中詳,不復錄。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共。

衍義云:若王莽遣王邑、王尋定山東。

鈔《前漢列傳》第六十九。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弟之子也。班固贊曰:王莽始起外戚,折節力行,以要名譽,宗族稱孝,師友歸仁。及其居位輔政,成、哀之際,勤勞國家,直道而行,動見稱述,豈所謂在家必聞,在國必聞,色取仁而行違者也。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歷世之權,遭漢中微,國統三絕,而太后壽考為之宗主,故得肆其姦慝,以成篡盜之禍。推是言之,亦天時也,非人力之所能政也。及其竊位南面,處非其據,滔天虐民,窮凶極惡,毒流諸夏,亂延蠻貊,猶未逞其欲焉。是以四海之內,囂然喪其樂生之心,囂言喧塵也。中外憤怒,遠近俱發,城池不守,支體分裂,遂令天下城邑為墟,丘壠發掘,害徧生民,辜及朽骨。自書傳所載亂臣賊子無道之人,考其禍敗,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或曰後漢光武以八千人破王莽百萬之師而誅戮之,復漢舊業。

衍義云:秦王符堅發戎卒九十七萬。

鈔:按《晋書》云:苻堅字永固,健之孫,雄之子也。既僣帝位,王猛為相,諸國悉平,獨有東南一隅遺晋而已。猛卒,堅頻會羣臣,欲伐晋。羣臣皆以歲星、鎮星在斗牛,晋分未可圖也。井有長星水影,諸怪不一,沙門道安一同懇諫,堅不從。遂徵兵九十七萬,前後千里,旗幟相望,而慕容暐、慕容垂等悉令權兵,軍至項一城。晋謝玄字幼度,帥師迎敵。堅進屯壽陽,列陣臨肥水。謝玄軍不得渡。玄使謂苻融曰:君遠涉吾境,而臨水為陣,不歡速戰邪。諸軍稍却,令將士得周旋,僕與諸軍緩轡觀之,不亦樂乎。堅眾皆曰:宜阻肥水,莫令得上。我眾彼寡,勢必萬全。堅曰:但却軍,令得過,而我以鐵騎數十萬向水逼而殺之。融亦以為然。遂麾使却陣,眾因亂不能止。於是玄與謝琰、桓伊等以精銳八千涉渡肥水,謝安石軍距張蚝小退,玄與琰仍進,决戰肥水之南。堅中流矢,臨陣斬苻融,堅眾奔潰,自相蹈籍投水而死者不可勝計矣。肥水為之不流。餘軍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而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堅遂大敗,退至長安。已而慕容冲起兵,關內大擾。慕容垂又叛堅歸鄴,稱後燕。姚萇亦叛堅,稱後秦。又呂光於梁州稱後梁。叛亡者如蝟,處處兵起。長安為慕容仲所圍逼,城內危困。堅遂留太子宏守城,與五百騎奔於五將山,為姚萇將尹緯所擒,送于萇。萇遣禪位,堅罵之,為萇所殺。其國太子宏與張大夫等以城降慕容冲,其國因滅矣。

衍義云:若隋煬帝率四萬兵集平壤。

鈔《隋書》云:煬帝名廣。文帝踐祚,封為晋王。性惟矯飾,時稱仁孝,故廢太子而立焉。既即位,幸洛陽,建東都,發河南丁壯百萬餘人開通汴渠以達淮泗,造龍舟鳳船百萬艘,立艘舟之總名。皆飾以金玉,遂幸江都。舳艫相接,千里不絕。八年,親率兵征遼,號二百萬。高麗戰不勝,還師。十三年,幸江都,奉信郎崔成象於建國上表,以盜賊蜂起,不宜巡幸。帝怒,先解其頤,然後斬之。奉信郎王愛仁亦以盜賊日盛諫還西京,又斬之。既至江都,今之揚州也。古之楚宮於是李密、竇建德等所在稱號,盜賊通行,劫掠州縣,諸道賊帥競起,天下州府無處無賊。加以荒旱,男女相枕而死者不可勝計。由是唐高祖揭義旗於太原,遂入長安,拯天下塗炭,以代王侑或名飼。為主煬帝之子也。遙尊煬帝為上皇,已而為宇文化及所弒。明年,隋禪位與唐。高祖、太宗乘機撥亂,以三萬眾收天下,如拉朽摧枯,遂定海內。若符堅、煬帝者,真所謂分崩也。《魯語》云:邦分崩離析是也。此上諸說,皆以恃強舉兵以求勝,反致大敗而不可救者也。

衍義云:如《春秋》秦穆公欲伐晋。

鈔《春秒》僖公三十三年,秦穆公欲伐晋。義中已詳,不必重錄。

道德真經衍義手妙卷之十九竟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二十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

衍義云:弓之為用當合材定體,令弛張調利。

鈔《周禮》。弓人為弓,聚幹角筋膠絲漆六材,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相幹欲赤黑而陽聲。射遠者用勢,射深者用直。相角欲青白而豐末。凡角秋殺者厚,春殺者薄。穉牛之角直而澤,老牛之角彌而碏。三色既具為良,則可冬折幹,夏理筋,春液角,秋合絲膠漆,寒定體則張之不流,材美工巧,為之以時,謂之三均。

衍義云:《易》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

鈔《周易說卦》之文也。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衍義云:日月寒暑,一往一來,則損其有餘。往者與其不足,則歲功成。鈔《易繫》云: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功成焉。此之謂歟。

衍義云:故舉虧盈益謙,欲令稱物平施爾。

鈔:上之文,《易謙卦》象云:天道虧盈而益謙。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哀多益寡,稱物平施。今取此數節之文,以證解天道抑高舉下之戒也。

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衍義云:《易》之損卦曰:損下益上,其道上行。益卦曰:損上益下,民悅無疆。

鈔《易》損卦彖曰:損下益上,其道上行。又益卦彖曰:損上益下,民悅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且據本卦消釋,在泰卦損九三而益於上九成損。在否卦損九四而益初九成益。蓋取損上之有餘,以益下之不足,故為益也。

義曰:天道均平,有餘必損不足,必與人道反。此减不足以奉有餘,减取多者益於寡也。乃合舉下抑高虧盈益謙之義,理國和民之要,修身合道之規,此其特也。

孰能以有餘奉天下,惟有道者。

衍義云:昔天師翟乾祐在世時,以考召法著名。

鈔《天師家傳》所載。義中已全,不復重錄。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

衍義云:水之為性,善下不争,動靜因時,方圓隨器。

鈔《廣聖義》云:水之為用,其體至柔,其性善下,萬川委輸,百谷朝宗,霏霧露以凌雲,貫昭回而上漢。言其大也,古今注海而不盈。言其細也,毫末稟生而有潤。故老君配之於道焉。三能不讓,七德備周,包裹造化,貫穿形兆,處濁受汙,隨方受圓,此其至柔也。故物莫能傷焉。及其泛十洲浮八極,淪藏日月,涵貯乾坤,陵谷由之而革遷,鯤鵬託之而變化,摧山穴石,無所不能,此其至強也。故物莫能制焉,以其柔弱故也。人能體此,守一柔弱,可應萬殊之變,是為莫之能勝。

故柔勝剛,弱勝強,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衍義云:若漢光武幸章陵。

鈔《後漢》傳中所載,其文已備,不復重錄。

是以聖人言: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衍義云:言人君能含垢受穢,引萬方之罪在己。

鈔《尚書?湯誥》云:爾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心。其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

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

衍義云:春秋時,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請擊之。

鈔《鴻烈解》曰:晋伐楚,三舍三十里為之一舍也。不止。大夫曰:請擊之。莊王曰:先君之時,晋不伐楚。義中全,不復錄。

衍義云:宋景公熒惑守心。

鈔《鴻烈解》中所載。義中全文,不復重錄。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

衍義云:莊子曰:復讎者不折鏌干,雖有忮心,不怨飄瓦。

鈔《莊子?達生篇》云:復讎者不折鏌干,春秋吴王使干將造劍,干將鏌鋣並古之良劍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飄落之瓦偶爾傷人,人莫之怨者,由其無情。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衍義云:《禮記》曰:獻粟者執為契之法。義中全,不復錄。

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衍義云:若郭巨事母至孝,義中已全,不復重錄。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衍義云:若盤庚三遷,盤庚,陽甲之弟,自祖乙都耿圯于河,盤庚遷于殷。

鈔:盤庚三遷者,王氏曰:上篇告羣臣,中篇告庶民,下篇告百官族姓,喻以遷都之利,不遷之害。盤庚既遷,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綏爰有眾。大王之徙居岐山之下者,事已於大國者下流六十一章中詳錄,不復重鈔。

衍義云:萬民離散,不安其居。

鈔《毛詩?小雅?鴻雁》。美宣王也。萬民離散,不安其居,而能勞來還定安集之。至于矜寡,無不得其所焉。

雖有舟車,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衍義云:刳木為舟,以濟於水者。

鈔《周易》下繫之文。制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泱,渙卦彖辭云: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衍義云:莊子曰:至德之世,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羣生,連屬其鄉是也。

鈔《莊子?馬蹄篇》云: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填填者,滿足之貌。其視顛顛。直視也。當是時也,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羣生,連屬其鄉,禽獸成羣,草木遂長。是故禽獸可係羈而遊,鳥鵲之巢可攀援而闚。夫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當是時也,民各自足而無往來貿音茂遷之事,故云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衍義云:雖有堅甲利兵,無所陳設矣。

鈔《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孟子對粱惠王之辭云: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褥。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挺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衍義云:《易》繫: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夬者,决也。五陽共决一陰,蓋取决斷之義也。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衍義云:雖蔬食藜羹之糲音臘,所食常甘。

鈔:蔬食者,《論語?述而篇》子曰: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責,於我如浮雲。又引藜羹者,《莊子?讓王篇》云:孔子圍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穇,顏色甚憊,而絃歌於室。此又豈止甘其食而已,意在於樂道也如此。

衍義云:葛衣鹿裘之粗,所服為美。

鈔《列子?天瑞算》云:孔子遊於泰山,見榮啟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問之曰:先生所以樂,何也。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褪褓音保者,吾既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者人之常,死者人之終,處常得終,當何憂哉。孔子曰:善哉,能自寬者也。故引此而證鹿裘之樂也。

衍義云:茅茨蓬華之陋,所居常安。鈔:茅茨蓬華者,《莊子?讓王篇》云: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樞。而甕牖二室,褐以為塞。上漏下濕,匡坐而弦。以此證茅茨蓬華之安也如此。衍義云:南炎北沍音戶之苦,所寓皆樂。

鈔:南炎北沍者,夫南方絕域純陽之地極炎,故有火山,其中有鼠取毛以為布,謂之火浣布。北方絕域純陰之地極寒,故有冰山,其中有蠶,號曰冰蠶。彼雖炎凉俱不得其中,然而所居之俗,所生之物,各安其居,各適其性則一也。故舉此以證解安其居如此。衍義云:自然俗無夭傷,土無扎癘。

鈔《列子?黃帝篇》云:列姑射山在河海洲中,出《山海經》。山上有神人焉。吸風飲露,不食五穀,心如淵泉,形如處女,不偎不愛,仙聖為之臣。不畏不怒,愿殼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斂,而己無愆。蹇乏也。陰陽常和,日月常明,四時常若,風雨常調,年穀常豐。而土無扎傷,人無天惡,物無疵癘,鬼無靈響焉。

衍義云:猶魚相往來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者也。

鈔《莊子?大宗師篇》之文也。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於沬,不如相忘於江湖。

衍義云:一村唯朱、陳兩姓,世為婚姻。

鈔:白樂天作詩以稱贊之。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衍義曰:《詩》云:盜言孔甘,味之美者。巧言如簧,聲之美者。

鈔《毛詩?小雅?巧言》章云:君子屢盟,亂是用長。君子信盜,亂是用暴。盜言孔甘,亂是用餤。匪其止共,維王之邛。荏苒柔木,君子樹之。往來行言,心焉數之。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衍義云:孔子曰:辭達而已,故不求辯。

鈔《論語?衛靈公十五》云:子曰:辭達而已矣。詞取達意而止,不以富麗為工。

衍義云:一以貫之。

鈔《論語?里仁第四》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參,曾子之名也。

衍義云:莊子曰:文滅質,博溺心,故曰博者不知。

鈔《莊子?繕性篇》云:然後附之文,益之以博。文滅質,博溺心,然後民始惑亂,無以反其性情而復乎初。大綱言世人耽嗜有為之學,以文章浮華,滅其質素之實。以該博廣覽,溺其純樸之心。所以失其無為自然之道。故經云: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聖人不積。既以與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衍義云:范文正公使其子堯夫。鈔:義中載之甚詳,不復重錄。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卷之二十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