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象图说外篇-元-张理

易象圖說外篇

經名:易象圖說外篇。原題元賬理述。三卷。底本出處:明《 正統道藏》 洞真部靈圖類。參校版本:文淵閣《 四庫全書》 本(簡稱四庫本)。

目錄

易象圖說外篇卷上

象數

一、太極之圖
二、三才之圖
三、五氣之圖
四、七始之圖
五、九宮之圖
六、河洛十五生成之象
易象圖說外篇卷中
卦爻

一、四象八卦六位之圖

二、四象八卦六節之圖

三、四象八卦六體之圖

四、四象八卦六脈之圖

五、四象八卦六經之圖
六、四象八卦六律之圖
七、四象八卦六典之圖
八、四象八卦六師之圖
易象圖說外篇卷下

度數
一、周天歷象氣節之圖
二、地方萬里封建之圖
三、萬夫之圖
四、一成之圖

易象圖說外篇卷上

清江後學張理仲純迷

易者,道也。天、地、人三才之道。若稽古聖神,繼天立極,肇修人紀,懼後世之弗覺弗悟,而始示其道於人也。是道也,迎之莫探其始陰陽無始,循之莫測其終循理無窮;其小無內貫通么微,其大無垠包括天地;天得之揭日月而常運,地得之載河嶽而不傾。聖人仰觀其象之玄,故畫二而擬之於天;俯察其順之勢,故畫一-而擬之於地。《易》圖之上奇下偶,即所謂太極生兩儀。周子謂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者也。天有陰陽,地有柔剛,故奇偶各生奇偶而四象備。天象下垂,地氣上躋。《易》圖之陰陽剛柔,即所謂兩儀生四象。周子謂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也。天有四時春、秋、冬、夏,地有四隅束、西、南、北,故四象各生奇偶而八卦彰。乾、兌、離、震生於上,仰而反觀者,天之象也。坤、艮、坎、巽生於下,俯而順察者,地之形也。即所謂四象生八卦。周子謂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者也。陽而純者,乾之健。陰而順者,坤之元。陽而外明者,離為火。陰而內昭者,坎為川。陽而隆者,艮之象。陰而窪者,兌之原。鼓舞而震動者,震雷之屬。噓吸而披拂者,巽風之宣。八象相交,而《易》道著。惟人也,乃特立乎其中,而克肖焉。《記》曰: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者#1也。顛而圓者,乾為首。繙而垂者,坤為腹。震肱居上#2動於手,巽股居下隨於足。艮鼻而兌口,坎耳而離目。渴而飲,飢而食。朝而作,暮而息。紛紛汨汨,亦何以異於物?不物於物,是以稱有聖人者出。百姓日用而不知,唯聖人則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者也。聖人者,德合天地,明並日月,掌握宇宙,調御陰陽,仁智周覆乎天下,德澤垂裕乎後昆,致中和而天地位、萬物育,至誠感而神祇格、烏獸馴。聖人之道如是,而後謂之為能踐形。孟子日:鈞是人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萬物皆備於我,亦日反身而誠。仁、義、禮、智,我固有之。仁、智效天之陰陽,義、禮法地之柔剛。分而言之,仁陰而智陽,禮柔而義剛。天行健,吾則體之而自強不息;地勢坤,吾則順之而厚德載物。繼離而明照,習坎而常德。止乎艮而思不出位,動乎震而恐懼修省。重巽以申命行事,麗兌而有朋友講習。乾至震六卦反諸己,巽與兌二卦喻諸人。當其泰,則財成輔相泰之《象》日: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當其否,則儉德辭榮。否之《象》日: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於益而遷善改過,益之《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於損而窒慾懲忿。損之《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慾。大而揖讓放伐,小而動靜語默,其道皆備於《易》;明之為禮樂,幽之為鬼神,三綱五常,百世相因。《傳》日: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懼後世之弗明,是故作《易》,而以其道覺諸人。愚末小子,敢日希賢、希聖、希天,觀象述圖,而次第之,日大《易》卦畫之原。

象數一

《傳》日:《易》有太極。朱子日:《易》者,陰陽之變;太極者,其理也。謂之太極者,至極之義,兼有標準之名,實造化之樞紐,品彙之根柢也。本無形體聲臭之可指,至宋,濂溪先生始畫一圈,而今圖因之。《說文》日:惟初太極,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一者,數之始也。

象數二

右象天、地、人三才各一太極。邵康節日: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人生於量寅。夏以建寅之月為正月謂斗柄初昏,建寅之月也。謂之人統,《易》曰《連山》,以艮為首;艮者,人也。《周易》艮卦六爻,亦以人身取象#3。商以建丑之月為正月,謂之地統,《易》日《歸藏》,以坤為首;坤者,地也。周以建子之月為正月,謂之天統;《易》日《周易》,以乾為首;乾者,天也。注疏家以山能出內雲氣,地能歸藏萬物,天能周匝#4.六合,其言乾、坤之義然矣,於艮之義則未盡。艮者,萬物之所以成終而成始也。人為萬物之靈,故主人而言,是知夏尚忠人之義也、商尚質地之理也,周尚文天之象也。三代迭興,三統異尚,而聖人答顏子為邦之問,則日:行夏之時,乘殷之轄,服周之冕。法天道,行地利,用人紀之義彰矣。斯所謂百王不易之大法也。故日: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此之謂也。

韓子日:形於上者謂之天,形於下者謂之地,命於其兩問者謂之人。形於上,日、月、星、辰皆天也;形於下,草、木、山、川皆地也;命於其兩問,夷、狄、禽、獸皆人也。

程子日:天地交,而萬物生於中,然後三才備。人為最靈,故為萬物之首。凡生天地之中者,皆人道也。

象數三

天地之數中乎五,圖書之象著乎五,皇極之位建乎五。五者,中也。中也者,四方之交會也。東木、西金、南火、北水,其行之序則日:木、火、土、金、水。木、火為陽,金、水為陰;土居中央,亦陰亦陽。其生之序則曰:水、木、火、金、土。水、木為陽,火、金為陰。天以一生水,而地以六成之,故河圖一、六居北,而為水。地以二生火,而天以七成之,故河圖二、七居南,而為火。天以三生木,而地以八成之,故河圖三、八居束,而為木。地以四生金,而天以九成之,故河圖四、九居西,而為金。天以五生土,而地以十成之,故河圖五、十居中,而為土,交貫四氣,而作其樞紐也。是故五行之象,見乎天;五行之質,具乎地。人肖天地以有生,具五氣以成形,稟五性以成德,故語性、道者,無一不本於是。得其氣之正且通者,為聖,為賢;得其氣之偏且窒者,為愚,為不肖。然五方之習俗,又各隨其所見而局於一偏,其嗜欲好尚,亦有所不同者矣。東方生地,日之所出,故習見其生,而老氏有長生之說。西方收地,日之所入,故習見其死,而佛氏有寂滅之說。南方明盛,陽之伸而神靈著焉。北方幽翳、陰之屈而鬼怪見焉。惟聖人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嚮明而治;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天下之至神也。周子日: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

象數四

周子日: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象數五

右五、十中交九宮之叔,即洛書之數也。一、三、九、七,天數也。天數奇,奇之象圓,參於三,其數左旋,始於一,居于正北;一三如三,故三次于正東;三三如九,故九次于正南;三九二十七,故七次于正西;三七二十一,而復于一。二、四、八、六,地數也。地數偶,偶之象方,兩於二,其數右·轉,起于西南;二二如四,故四次於東南;二四如八,故八次于東北;二八十六,故六次于西北;二六十二,而歸于二。此陰陽左右運行自然之妙,而二、七、四、九易位,與河圖不同者也。《內經》日:天數始於一,終於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正北日冀州,今大都、燕南、河問、平陽等路。正東日青州今益都、沂密、登萊等州。正南曰揚州,今兩淮、兩浙、江東、江西、甌閩等處。正西日梁州,今川蜀、雲姚等處。正中日豫州,今河南、襄陽等處。東北日兗州,今濟南、東平、東昌、濟寧等處。東南曰徐州。今徐、邛、宿、亳等州。西南日荊州,今荊潭、湖廣等處。西北日雍州。今陝西、甘肅等處。是故神禹別之而作《貢》,箕子演之而叔《疇》。他如運氣、太乙、陰陽、醫家者流,雖純駁不同,要皆不出乎此九宮之數也。
右圖一、三、五、七、九,而兩儀、四象、八卦在其中矣。陽倡而陰和,陽實而陰虛,儀雖兩而實三,象雖四而實五,卦雖八而實九,于以見天地間非陽不生,非陰不成,造化自然之本原也。

象數六

右河洛十五生成之象。

《傳》日: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則者,法其象與數也。數始於一,小衍之而成五,大衍之而成十。五、十者,數之結括。而圖書者,倚數之大原,卦畫之準則也。此象縱橫十有五數,正則河圖中宮天五乘地十之象。

其中 者,《易》也,即圖書中五之中。動而陽上同乎天,其象為 ;靜而陰下同乎地,其象為 。天 下生 為陰陽,地 上生 為柔剛,即圖書中五之上下左右。其數則陽一陰四,剛三柔二,衍而一六、二七、三八、四九,即圖、書四維之束、西、南、北;分為八卦,合為五行。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此圖之象原其生,而河圖之位據其旺,而#5洛書之位總其變,大衍之周揭其實也。河圖,木束、火南、金西、水北,正也。洛書,金火易位,金南火西,變也。夫以始生之序言之,坎、巽生於地之剛,朱子所謂少陽。少陽之位寅,於時為春,其數三,小衍成五則有二,大衍成十則有七,二、七為火,故火生在寅,旺於午。稽之河圖,則一不七居南,而乾、兌得其位。乾居七,兌居二。乾、兌生於天之陽,朱子所謂太陽。太陽之位巳,巳為六陽之極。於時為夏,其數一,小衍成五則有四,大衍成十則有九,四、九為金,故金生在巳,旺於酉;稽之河圖,則四、九居西,而巽、坎得其位。巽居四,坎居九。乾交坎,而坎交乾;巽易兌,而兌易巽也。離、震生於天之陰,朱子所謂少陰。少陰之位申,於時為秋,其數四,小衍成五則有一,大衍成十則有六,一、六為水,故水生在申,旺於子;稽之河圖,則一、六居北,而坤、艮得其位。艮居一,坤居六。坤艮生於地之柔,朱子所謂太陰。太陰之位亥,亥為六陰之極。於時為冬,其數二,小衍成五則有三,大衍成十則有八,三、八為木,故木生在亥,旺於卯;稽之河圖,則三、八居束,而離、震得其位。震居三,離居八。坤交離,而離交坤;震易艮,而艮易震也。是知先天之象本之圖,乾七、兌二位乎剛,離八、震三位乎柔,天之四象交乎地也;坤六、艮一位乎陰,坎九、巽四位乎陽,地之四象交乎天也。後天之象本之圖,乾、兌生於天之陽,乾一、兌九而成十;乾居一,兌居九。離、艮生於天之陰,震反為艮。離七、艮三而成十;離居七,艮居三。坤震生於地之柔,艮反為震。坤二震八而成十;坤居二,震居八。坎、巽生於地之剛,坎六巽四而成十。坎居六,巽居四。今圖後天巽二而坤四者,邵子所謂長女代母者也。先、後二天象數胳合,則圖畫卦厥有旨哉。

易象圖說外篇卷上竟

#1『秀者』四庫本作『秀氣」。

#2『居上』原作『左上』,據四庫本改。

#3『取象一原作『取處』,據四庫本改。

#4『周匝』原作『周市〕,據四庫本改。

#5『而』原脫,據四庫本補。

易象圖說外篇卷中

清江後學張理仲純述

卦爻一

右四象八卦六位之圖。《傳》日: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日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右圖天之陰陽,分而為乾、兌、離、震;地之柔剛,分而為坤、艮、坎、巽;合兩儀、四象、八卦為六位。上下左右相交,乾下交坤,巽上交震,離下交坎,艮上交兌,而人當其氣交之中,察天地、四象、八卦之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頭圓居上得之乾二腹虛有容得之坤,股肱動作得之震、巽;離目主視,坎耳善聽,兌口能言,艮鼻處嘿,目、口,陽也,得天之氣,故動。耳、鼻,陰也,得地之氣,故靜。所謂得是氣而為是形也。知效天之陽,於卦為坎;水主知。仁效天之陰,於卦為艮;山主仁。禮法地之柔,於卦為離;火主禮。義法地之剛,於卦為兌,金主義。所謂得是理而為是性也。夫既有是形,具是理,亦不能無是欲。目之於色,耳之於聲,口之於味,鼻之於臭,四肢之於安佚,欲動情勝,愛惡相攻,而吉凶生於是。聖人順性命之理,作《易》教人以崇其德,以廣其業。仰觀日、月、星、辰之象、寒、暑、晝、夜之變;俯察山、川、草、木之形,水、火、土、石之化。雨露風霆,游氣紛擾,肖翹飛走,庶物流形,上下往來,升降否泰,由是協之以五紀,正之以五事,若《易》、《書》、《詩》、《春秋》、《禮》、《樂》者,聖人之所以彌綸天地之道,而參贊化育者也。

卦爻二

右四象八卦六節之圖。

夫四時之氣,由乾坤、闔闢、動靜、陰陽、升降、消息使之然也。冬至陰極生陽,夏至陽極生陰,乾坤、陰陽之合也。秋分陰之中,坤之闔;春分陽之中,乾之闢。冬、夏二至,陰陽合也。春、秋二分,陰陽離也。按圖而觀,義斯可見。是故揆之卦畫,驗之天時,以冬至前後各三十日為一節;小雪至大寒。春分前六十日為一節,大寒至春分。後六十日為一節春分至小滿。夏至前後各三十日為一節,小滿至大暑。秋分前六十日為一節,大暑至秋分。後六十日為一節,秋分至小雪。六六凡三百有六十日。外卦巽溫、乾熱、震凍、坤寒,天地四時之正氣也。中央坎、離、艮、兌四卦,配為雨、暘、燠、寒、風;天地四時之游氣也。游氣紛擾,參差不齊,五者來備,各以其時,則百穀用成,庶草蕃應,休徵類應。極備極無,則百穀用不成,咎徵變見。唯聖人在位,致中和以成其位育之功,則五事修而天人應,感之幾微矣。

《內經》日:應天之氣,動而不息。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人以三陰三陽上奉之。應地之氣,靜而守位,人以五臟六腑下應之。五運流行,則有大過不及之差;六氣升降,則有逆從勝復之變。所謂靜而守位者,常為每歲之主氣,一日地氣,又日本氣。凡一氣所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大寒至春分,厥陰,風木為初之氣。風氣流行,萬物發生。春分至小滿,少陰,君火為二之氣。云云。

卦爻三

右四象八卦六體之圖。

《易》曰: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斯理也,成之在人,故人受天地、陰陽、五行之氣以成形,大抵一身同乎天地。此圖背陽腹陰,頭圓象奇,竅陰象偶;身半以上同乎天,身半以下同乎地。督脈,陽脈也,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裹,上至風府,入屬於腦。衝脈,陰脈也,起於氣衝,並少陰之經,俠齊上行,至胸中而散。故右象自巽中爻至乾上爻,象屍至頂,督脈之行也;自震中爻至坤下爻,象胸至少腹,衝脈之道也。《內經》言背為陽,陽中j’之陽,心也;離為心火。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兌為肺金。心、肺居上,其位高,離、兌之象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坎為腎水。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艮反震為肝木。腎肝居下,其位卑,坎、艮之象也。脾者,中州陰中之至陰,故其位居中。此皆陰陽表裹內外相輸應,故以應天之陰陽也。三焦有名無形,謁道諸氣。《靈樞經》云:上焦如霧溉灌諸經,中焦如嘔腐熟.水穀,下焦如讀膀胱儲水。夫人能順五氣以攝生,和五味以養身,明五性以全德,循五常以行道,則能參贊而成位育之功。夫然謂之踐形,故日:人也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子程子曰:世之人,務窮天地萬象之理,不知反之一身五臟六腑毛髮筋骨之所存,鮮或知之。善學者取諸身而已。自一身以觀天地,此其義也。

卦爻四

右四象八卦六脈之圖。

右圖暑、熱、燥三氣,通乎天,從火也;濕、寒、風三氣通乎地,從水也。暑者,陽之盛,乾也;乾為大赤,火之色也。熱者,火之化,離也;燥者,陽之變,震也;震為決燥#1;燥之為也。濕者,陰之盛,坤也;寒者,水之化,坎也;風者,陰之變,巽也。心、肺包絡在上,屬手經,自午至亥,六陰生於上,從上而走下。肝、脾、腎在下,屬足經,自子至巳,六陽生於下,從下而走上。上以候外,浮以候氣;下以候內,沉以候血,而診法大要可知矣。

夫寒、暑、燥、濕、風、火,天之六氣也。辛、甘、鹹、淡、酸、苦,地之六味也。手足三陰三陽,人之六豚也。人稟天地沖和之氣,受五行生化之形,陰陽剛柔萃於一身,通上下而為三才。生氣根于中,命日神機。六氣和於外,六味養於內,起居有時,食飲有節,然後能致其和,而宅神氣以為機發之主,故身安而無病。由夫利害,牽乎外情,欲耗其中,然後六氣、六味始得以撓之,而病生焉。寒、濕,陰也,寒傷榮病於下,足經先受之。熱、火,陽也,熱傷氣病於上,手經先受之。風為陰之陽,善行而數變,風勝肝,肝主筋,故拳攣而抽掣者,風之為也。燥為陽之陰,善斂而收縮;燥勝肺,肺主皮毛,故枯澀而皴裂者,燥之為也。氣皆以味勝,治之之法,上者涌之,下者泄之,中者和解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實不虛以經取之,此其大法也。其詳則黃帝之書備矣。今錄此者,以見《易》之無不通也。

卦爻五

右四象八卦六經之圖。

漢翼奉聞之師日:天地設位,懸日月,布星辰,分陰陽,定四時,列五行,以視聖人,名之日道。聖人見道,然後知王治之象,故畫州土,建君臣,立律曆,陳成敗,以視賢者,名之曰經。賢者見經,然後知人道之務#2;則《詩》、《書》、《易》、《春秋》、《禮》、《樂》是也。.是故聖人作《樂》以象天,制《禮》以配地。《樂》由陽來,《禮》由陰作。《禮》、《樂》者,天之陰、陽也。《易》、《書》、《詩》、《春秋》,四時也。四時和於上,四教行於國,而禮樂興矣。邵子:《易》起三皇,春也;《書》起五帝,夏也;《詩》起三王,秋也,(春秋)起#3五伯,冬也。予聞之清碧杜先生日:《易》著禮、樂之原,《書》記禮、樂之盛,《詩》通禮、樂之變,《春秋》救禮死樂之壞,六經之道明,而天人之道備矣。是故《易》以道陰陽,《書》以明政事,《詩》以詠性情,《春秋》以謹善惡。律曆、卜筮、考驗、推測,《易》之餘也。詞賦、頌贊、歌謠、諷刺,《詩》之流也。詔誥、表章、論議、誌疏,《書》之裔也。傳述、紀載、表志、書題,《春秋》之末也。雖五運迭興,復有善作,豈有能越是四者哉。故夫崇禮尚樂,居仁由義者,先王之教也。反常易道,索隱行怪#4者,異端之害也。是故六經之教行,則異端之害息。三代盛世聖王之道明,當是時,豈有異端之害?由夫經學晦而邪說詭行,乃得最駛乎其問。嗚呼!.學者其可不務其本,而肆為紛紛之辯。學之弗明,為可嘆也。

卦爻六

右四象八卦六律之圖。

《豫》之《象》日: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王者功成,治定三綱,正九疇叔,百姓和洽,乃作《樂》以宣八風之氣,立春,艮為條風,亦云融風。春分,震為明庶風,亦云谷風。立夏,巽為清明風。夏至,離為景風,亦云凱風。立秋,坤為凍風。秋分,兌為聞闔風。立冬,乾為不周風。冬至,坎為廣莫風。以類萬物之情。天地之氣,感而太和,氣至之應,不爽時刻,故造律之法,先定中聲,以立其本,以次遞互,損益相生,終於十二,而得三統之義焉。天開於子,子為天統,積陽為天。陽數始於一,究於九。九者,陽之用,故黃鐘之律管長九寸三分。《損》一下生林鐘未。未者,丑之衝也。地闢於丑,丑為地統,積陰為地。陰數始於二,中於六。六者,陰之用,故林鐘之律管長六寸三分。《益》一上生太簇寅。人生於寅,寅為人統。人者,陰陽之交,參於三,合於八,故太簇之律管長八寸。八者,伏羲氏之所以畫八卦,順天地,通神明者也。三統相通,三正迭用,陽律娶妻,陰律生子,六律六同,歷辰十二,還相為宮,而其義為無窮矣。《周官》大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陰陽之聲。黃鐘、大簇、姑洗、義賓、夷則、無射,陽聲也。大呂、應鐘、南呂、林鐘、小呂、夾鐘,陰聲也。蓋日月會於十二,次而右轉,聖人制六同以象之。斗柄運於十二辰而左旋,聖人制六律以象之。六律,陽也,左旋以合陰。六同,陰也,右轉以合陽心同位者,象夫婦。異位者,象子母。本乎乾爻者,為六律。本乎坤爻者,為六同。六律左旋而生同,同為同位,所以象夫婦。六同右轉而生律,為異位,所以象子母。問八而生,所以象八卦。旋之#5為官,所以象三才。陽道常饒,自子至巳,陽之道也,其管皆長。陰道常乏,自午#6至亥,陰之行也,其管皆短。由是節之以五聲,長者聲下,短者聲高,下者重濁而舒遲,高者輕清而剽疾。宮為君,君者主也,居中以暢四方。唱始施生,為四聲綱,故聲中於宮,觸於角,祉於徵,章於商,宇於羽。和平沉厚,麤大而下者,宮聲也。勁凝明違,從上而下歸於中者,商聲也。圓長通徹,中平而正者,角聲也。抑揚流利,從下而上歸於中正者,徵聲也。腰腰而遠徹,細小而高者,羽聲也。《傳》日:聞宮音使人溫舒而廣大,聞商音使人方正而好義,聞角音使人惻隱而愛人,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宮無為以覆物,君之象也。商有為而通物,臣之象也。角善觸而難馭,民之象也。徵出無而驗有,事之象也。羽因時而翕張,物之象也。宮為君足以御臣,商為臣足以治民,角為民足以興事,徵為事足以成物,羽為物足以致用。此其序也。本之以五行金、木、水、火、土,揆之以五則規、矩、權、衡、繩,正之以五事貌言、視、聽、思,播之以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經之以八卦,而天施地化,人事之紀備矣。故夫黃鐘之長,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分、寸、尺、丈、引五度審而長短定。以之審量,則黃鐘之管九寸,其中容租黍千二百粒以為龠。十龠#7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龠、合、升、斗、斛五量審而多少均。以之平衡,則黃鐘所容千二百黍,其重十二銖,兩龠則二十四銖,八卦二十四爻。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百八十四銖,六+四卦三百八+四爻。三十斤為一鈞,萬有一千五百二+銖。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四鈞為石;銖、兩、斤、鈞、石五權謹而輕重平矣。故律者順乎天地,本乎陰陽,應乎人倫,原乎情性;風之以德,感之以樂,故民莫不同一而天下化成矣。《樂書》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莫不鍾五行之秀,性五常之德。其化之也,不過以五聲之和達五常之性而已。故聞官音,斯達誠實之心以為性;聞徵音,斯達恭敬之心而為禮;聞商音,斯達羞惡之心而為義;聞羽音,斯達是非之心而為智;聞角音,斯達側隱之心而為仁。夫如是,則樂行而倫清,外則耳目聰明,內則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矣。

卦爻七

右四象八卦六典之圖。右《周禮》六官,象天地四時,其屬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以應周天三百六十度。《書》日: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嶽,外有州牧侯伯。蓋自顓頊以來,命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號日羲和。唐堯受之,命羲和欽若昊天,敬授民時,使復舊職,而掌天地之事。又分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使主四時,為六卿之任。舜攝百揆,改地官為司徒,秋官為士,冬官為司空,春官為秩宗。而殷制天子之五官,則又有司馬、司寇之名。至周成王參玫殷制,作《周禮》,分天地四時之職。天官冢宰掌邦治,統百官,均四海。地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擾兆民。春官宗伯掌邦禮,治神人,和上下。夏官司馬掌邦政,統六師,平邦國。秋官司寇掌邦禁,詁姦慝,刑暴亂。冬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六卿分職,各率其屬,阜成兆民,周於百事。立太師、太傅、太保,玆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寅亮天地,不以一職名官。蓋以象天地之陰陽運行四時。周衰官失,百度廢弛。戰國兵爭,各有變易。逮至強秦,不師古,始罷侯置守,立丞相、御史、大尉之名。自漢以來,因仍不革,官制素亂,政出多門,事無統紀。夫天地之有四時,百官之有六職,天下萬事備盡於此,若綱之在網#8,裘之挈領,雖百世不可易矣。後之人君,稽古日正名,捨《周官》何以哉。

卦爻八

右四象八卦六師之圖。

《傳》日:師,眾也,眾必有所比。比而伍、兩、卒、旅、師、軍之名立焉。天子六師,大國三軍,其奇正變合,率皆本乎《易》象。至漢相諸葛武侯得之,演而為八陣。天、地、風、雲,則後天四維之象也;龍、虎、烏、蛇,則後天四正之象也。正以立經,奇以合變。奇正相生,首尾相應。圓若輻賡,方若棋布。藏於九地之下,靜而翕也;動於九天之上,動而闢也。周流無滯,同乎水;安重不撓,類乎山。強毅剛果,則兌金之義;威斷嚴明,則離火之情。迅若雷,奮發之神也;森若風,飛運之速也。凡是八者,將所宜。聞《握奇文》曰:四為正,四為奇,餘奇為握機。陣數有九,中心零者,大將握之,四面八向皆取準焉。陣問容陣,隊問容隊,以前為後,以後為前。進無速奔,退無遽走。四頭八尾,觸處為首。敵衝其中,兩頭皆救。五人為伍,五伍為隊。數起於五,終於八,蓋五者伍法,而八則陣法也。小成八隊,中成六十四隊,大成五百一十二隊。周軍制五人為伍,五伍為兩;而四兩為卒,則百人也。於是五之而小成,五百人為旅。又五之而中成,二千五百人為師。又五之而大成,一萬二千五百人為軍。蓋以五而三因之也。八陣則五人為伍,五伍為隊。八之而小成,二百人。又八之而中成,一千六百人。又八之而大成,一萬二千八百人。則以八而三因之也。孫子日: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分數明而多多益辦矣。所握之機,各當其八之一。機,中權也,如戶之樞密,運於中而不見其跡。故八而實九,大將中居,八方環列。九經九緯,以大包小,止為營,行為陣,烏南、蛇北、龍束、虎西,天地風雲列于四維;四方為正,四隅為奇,奇正相生,而變化不窮矣。

易象圖說外篇卷中竟

#1『決燥』四庫本作『決躁』。

#2『之務』原作『知務』,據四庫本改。

#3『起』,據上文義例補之。

#4『行怪』原作『行佐』,其義同。

#5『旋之』四庫本作『旋相』。

#6『自午』原作『子午』,據四庫本改。
#7『十侖』原作『合侖』,據四庫本改。
#8『網』原作『綱』,據其文義例改。

易象圖說外篇卷下

清江後學張理仲純述

度數一

右周天歷象氣節之圖。

《革》之《象》日: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四時變化,革之大者;治歷數者,推日月星辰之遷易,以明四時之序,而於澤中有火言之,何也?《說卦》:離為火,為日、,兌為澤,為水。而邵子《經世書》以兌為月,離為星。星者,日之餘也。由是言之,則離、兌二卦有日、月、星三辰之象焉。故彆《象》日:水火相息。水為月,火為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水為寒,火為暑,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夫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天垂象而聖人象之。觀周歲日月之行,所會為辰,辰十有二。前代之曆,更革不一。今據《授時曆》:孟春之月,日月會于玄楞;仲春會于陬訾,季春會于降婁。孟夏會于大梁,仲夏會于實沈,季夏會于鶉首。孟秋會于鶉火,仲秋會于鶉尾,季秋會于壽星。孟冬會于大火,仲冬會于析木,季冬會于星紀。凡十有二辰。按《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斗建在寅,故寅與亥合;仲春之月,日在降婁,斗建在卯,故卯與戌合;余月次第推之。今日月行度,既有差移,建辰不復相合,而欲依古候氣造律,或者有所不伴矣。所次為舍,舍二十有八。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胄、勗、畢、貲、參;南方朱烏七宿,井、鬼、柳、星、張、翼、翰,是為二十八宿。所歷為度,度三百六十有五度四分度之一。天本無度,因日之行而有度。其二+八宿,宿度多寡之不同,又以日行有淺深。東方七宿,凡七十五度。北方七宿,凡九十八度。西方七宿,凡八十度。南方七宿,凡百一十二度。合之,為三百六十五度。由是敘之為四時,正之為八節,建之為十二月,分之為二十四氣,定之為七十二候,期之為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一歲周矣。夫《易》者,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者也。《易》有四象,以應四時;少陽為春,太陽為夏,少陰為秋,太陰為冬。《易》有八卦,以應八節;立春為艮,春分為震,立夏為巽,夏至為離,立秋為坤,秋分為兌,立冬為乾,冬至為坎。八卦以應八節。卦有十二辟,以應十二辰;《復》十一月,《臨》十二月,《泰》正月,《大壯》二月,《夫》三月,《乾》四月,《詬》五月,《逐》六月,《否》七月,《觀》八月,《剝》九月,《坤》十月,為十二辟卦。八卦二十四爻,以應二十四氣;辟卦七十二爻,以應七十二候;反易之卦二十有八,以應二十八舍;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當期之日,.以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是故履端於始,表正於中,歸餘於終,合氣朔虛盈,而閏生焉。
《傳》日: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洪範》日: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冬至,日行北陸而寒;夏至,日行南陸而暑;春行西陸,秋行東陸,而晝夜平,溫凍均,是故馮相氏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叔。致日之法,樹八尺之棧於地,四維四中,引八斤州之赤道;進入黃道北,謂之黑道。春時月行黃道東,謂之青道;進入黃道西,謂之白道。冬時月行黃道北,謂之黑道,進入黃道南,謂之赤道。秋時月行黃道西,謂之白道,進入黃道東,謂之青道。此皆不得其正,故日:出陽道則旱,出陰道則雨。若行黃道,則是其正也。鄭康成云:春分日、在婁,秋分日在角。而月弦於牽牛、東井,亦以其景知氣至不通。《卦驗》云:夫八卦氣驗,常不在望以入月,八日上弦,不盡八日下弦,候諸卦氣,陰氣得正而平。以此而言,則致月景,亦用此日矣。謂如春分日在婁,則月上弦於東井,下弦於牽牛。秋分日在角,上弦於牽牛,下弦於東井。蓋春分婁星昏在酉,秋分角星昏在酉。以是推之,而《月令》中星皆可知矣。今春分日在壁,秋分日在翰,則月弦於參、井、箕、斗之問,為不同者,歲差然也。按《授時曆》:冬至日在箕八度,出辰初一刻,入申正三刻。小寒日在斗十四度,出辰初初,入申正四。大寒日在女初度,出卯正四,入酉初初。立春日在虛五度,出卯正三,入酉初一。雨水日在危十度,出卯正二,入酉初二。驚墊日在四室十一度,出卯正一,入酉初三。春分日在壁八度,出卯初四,入酉正初。清明日在奎十四度,出卯初三,入酉正一。穀雨日在婁十度,出卯初二,入酉正二。立夏日在胃十二度,出卯初一,入酉正四。小滿日在畢一度,出寅正四,入戌初初。芒種日在畢十五度,出寅正三,入戌初初。夏至日在井三度,出寅正三,入戌初一。小暑日在井十八度,出寅正四,入戌初初。大暑日在柳初度,出卯初初,入酉正四。立秋日在星一度,出卯初一,入酉正三。處暑日在張九度,出卯初二,入酉正二。白露日在翼十度,出卯初三,入酉正一。秋分日在松一度,出卯初四,入酉正初。寒露日在榦十七度,出卯正一,入酉初三。霜降日在亢二度,出卯正二,入酉初二。立冬日在氏七度,出卯正三,入酉初一。小雪日在心初度,出辰初初,入申正四。大雪日在尾十度,出辰初一,入申正三。此晝夜長短刻數也。天地之氣,周流六合。日往則月來,寒往則暑來。前圖圓、方二象中建八卦。八卦左右相錯,一順一逆,陰陽相推。一往一來。陽為晝,為溫,為熱;陰為夜,為凍,為寒。晝夜相感而萬物生,寒暑相代而四時成,是故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一歲二十四氣,故八卦二十四爻,爻直一氣。下體八卦為貞,上體八卦為悔,其爻初與四為應,二與五為應,三與上為應。冬至始於復之初九 震下坤上,一陽動於重陰之下,陰盛而陽微,以前後十分約之,一陽而九陰,以前後各二氣併看之,始冬至則兼小雪、大雪、小寒、大寒。併本位,凡五氣,共十爻約之。餘氣同。故夜長晝短,天氣至是而極寒。六二、六三,爻應皆陰,小寒、大寒,陰沍重極而春氣應。立春始於賁之初九 離下艮上,以前後十分約之,三陽而七陰,故氣漸溫。六一不九三,雨水、驚墊。春分中於節之初九 兌下坎上,陰陽均齊,以前後十分約之,五陽而五陰,天氣至是而和煦,晝夜平分。九二、六三,清明、穀雨,積溫生熱而夏氣應。立夏起於小畜之初九 乾下巽上,以前後十分約之,七陽而三陰,氣候向暑。九一不九三,小滿、芒種,天氣盛熱。夏至至於垢之初六 巽下乾上,一陰生於重陽之下,陽多陰少,以前後十分約之,一陰而九陽,故晝長夜短,天氣至是而大熱。九二、九三,爻應皆剛,小暑、大暑,熱盛鬱變而秋氣應。立秋起於困之初六 坎下兌上,以前後十分約之,三陰而七陽,天氣漸凍。九二、六三,處暑、白露。秋分中於旅之初六 艮下離上,剛柔中分,以前後十分約之,五陰而五陽,天氣至是而清凍,晝夜平均。六二、九三,寒露、霜降,清極為寒而冬氣應。立冬起於豫之初六 坤下震上,以前後十分約之,七陰而三陽,天氣向寒。六二、六三,小雪、大雪,陰氣盛極而一陽復生於下。如環無端,周而復始,由是八卦相盪,一貞而八悔,八八六十四卦圓轉周流,而天度畢矣。六+四卦圓圖見內篇。

按復、姤、節、旅、賁、小畜、困、豫,在八卦宮變皆為一世之卦。復、姤當二至,乾、坤以初爻變也。節、旅當二分,坎、離以初爻變也。賁當立春,艮以初爻變也。小畜當立夏,巽以初爻變也。困當立秋,兌以初爻變也。豫當立冬,震以初爻變也。二至二分,以乾、坤、坎、離變者,四正不易之卦也。四立以艮、巽、兌、震變者,四隅反易之卦也。又《易》中惟此八卦,初、四陰陽相應,而二五、三六爻皆不應,是以歲有二十四氣,而節僅止#1於八也。

度數二

右地方萬里封建#2之圖。

《比》之《象》日: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王者,疆理天下,封建邦國,以藩衛王室,親諸侯,所以比天下也。夏、殷之制,蓋不可考矣。今因《周禮》辨方正位,體國經野之文,而圖次王畿千里,鄉、遂、都、鄙、甸、稍、縣、畫之制,而諸侯分封大小侯、甸、男、釆、衛、要、夷、鎮、藩九服,遠近因以併見焉。《疏》:太平之世,土廣萬里,中國七千;中平之世,通夷狄七千,中國五千;衰末之世,通夷狄五千,中國三千。故《孟子》謂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公侯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分土三等。蓋夏、殷之制,而周初因之。至周公相成王,斥大九州,增封有功諸公之地方五百里,諸侯之地方四百里,諸伯之地方三百里,諸子之地方二百里,諸男之地方一百里#3,不能百里而附於諸侯者為附庸。《王制》云:州建二百一十國,八州千六百八十國。則大較言之耳。

《周禮》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東則景夕多風,日西則景朝多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
右言度地中,建王國之制。土圭以玉為之,長一尺五寸,測土探,度日景長短之深也。昔周公度土中於穎川#4陽城,立八尺之表,以夏至之日晝刻半,表北得景長一尺五寸,與土圭等,求得地中,以為中表。中表南千里,又置一表為南表。夏至晝刻半,表北景長一尺四寸,不及一寸,為景短,其地多暑。中表北又置一表為北表,夏至晝刻半,表北景長一尺六寸,過一寸,為景長,其地多寒。中表東千里又置一表為東表,其地近日,夏至晝漏半,已得夕景,故多風。中表西千里又置一表,其地遠日,夏至晝漏半,始得朝景,故多陰。如是,則寒、暑、陰、風偏而不和,惟陽城土中陰陽、風雨和會,為得中也。日景於地,千里而差一寸者,按《三光考靈耀》云:四游升降於三萬里之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為地中。則是半三萬里,而萬五千里,與土圭等。是千里而差一寸也,算法亦然。
匠人建國,水地以縣。置築以縣,睬以景;識日出之景,以日入之景;晝參諸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徐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

右言建國正位之法。水地以縣者,於建國之處,四角立柱而縣之,以水準平其地之高下也。置築以縣,嗎其景者,築臬也,古字通。立八尺之臬於地中,於臬之四角四中,縣八引而垂之,其引皆附於柱,則柱正矣。然後於日出日入之時,听柱之景而識其端J則東西正矣。又晝參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則南北亦正,而朝夕正矣。此辨方之法也。方里而井,九井則九里之地。南北之道為經,東西之道為緯。九經而九緯之,則四旁各三門,凡十二門,以通十二子。經緯之徐,皆容九軌,軌轍廣也。乘車六尺六寸,兩傍各加七寸,凡八尺,是為徹廣九軌。積七十二尺,則此徐廣十二步也。門有三徐,男子由左,女子由右,車從中央。左祖右社,在中門之左右。宗廟是陽,故在左;社稷是陰,故在右。三朝皆是君臣治政之處,陽故在前;三市皆是競利行刑之處,陰故在後。市朝一夫,百畝之地,此正位之法也。
載師掌任土之法,以塵里任國中#5之地,以場圃任園地,以宅田、土田、賈田任近郊之地,以宮田、牛田、賞田、牧田任遠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縣地,以大都之田任畫地。

右言畿內鄉、遂、都、鄙之制。王畿之內,地方千里,中置國城,四面至一量,各五百里。百里為一節,五十里為近郊,百里之內為遠郊。郊地四同,中置六鄉七萬五千家,其餘地以任九等之田。郊地四同,周有萬井三萬家,四同當有十二萬家。今以七萬五千家為六鄉,其餘則四萬五千家任九等之田。遠郊之外為甸,甸地十二同,中置六遂七萬五千家,其餘地以任公邑之田。田有溝洫,遂人掌之。甸地十二同,當有三十六萬家。今以七萬五千家為六遂,其餘則二+八萬五千家任公邑之田。甸外為稍,稍地二十同,以任家邑之田。稍外為縣,縣地二十八同,以任小都之田。縣外為畫,畫地三十六同,以任大都之田。田有井牧,小司徒經之。司馬法日:王國百里為郊,二百里為州,三百里為野,四百里為縣,五百里為都。

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與人民之數,辨其邦國都鄙。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聞,使之相受;四問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相鯛;五州為鄉,使之相賓。
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溝之,以其室數制之。不易之地,家百畝;一易之地,家二百畝,再易之地,家三百畝。
都、鄱,王子弟、公卿、大夫之釆地也,其制三等。公在大都,釆地方百里;卿在小都,釆地方五十里;大夫在家邑,釆地方二十五里。親王子弟與公同,次疏者與卿同,次更疏者與大夫同。
小司徒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以起軍旅,以作田役,以此追胥,以令貢賦。
六軍之士,出自六鄉。六鄉之內,有比、問、族、黨、州、鄉。五家為比,凡起徒役,無過家人#6,故五人為伍。五比為聞,聞二十五家,故二十五人為兩。四閒為族,族百家,故百人為卒。五族為黨,黨五百家,故五百人為旅。五黨為州,州二千五百家,故二千五百人為師。五州為鄉,鄉萬二千五百家,故萬二千五百人為軍也。以起軍旅,謂征伐也。以作田役,謂田獵役作也。以比追胥,追謂逐寇,胥謂伺捕盜賊。以令貢賦,貢謂九穀山澤之材,賦謂出車徒給縣役也。
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圖,經田野,造縣部#7形體之法。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酇,五酇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遂,皆有地域溝樹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以歲時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蕑#8其兵器,教之稼穡。
野謂甸、稍、縣、都之野。按《大司徒》云,比、閭、族,黨、州、師,即此名鄰、里、酇、鄙、縣、遂也。故鄭註遂之
軍法如六鄉,鄉之田制如六遂,亦謂其相通也。
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頒田里。上地,夫一塵,田百畝,菜五十畝,餘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塵,田百畝,菜百畝,餘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塵,田百畝,菜二百畝,餘夫亦如之。

上地,夫一塵,田百畝,菜五十畝。據《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畝,無菜田五十畝。蓋菜者,休不阱之地也。一易之地,家二百畝,則阱者百畝,休不阱者百畝。休一年而後阱,故謂之一易。再易之地,家三百畝,則阱者百畝,休不阱者二百畝。休二年而復阱,故謂之再易。上地則無休不阱者故也。

右萬夫之地,地方三十三里少半里。此圖一方當百夫,百夫有洫,一行當千夫。千夫有儈,九儈而川周其外。若以百夫之圖觀之,則問有遂。以洫作遂觀之。一方為一夫,一行為十夫,夫有溝。以澮為溝觀之。亦九溝而達于洫。以川為洫觀之。其溝、澮廣深,鄭註與井田相準。但井田法溝儈稀少,而此溝洫法溝澮稠多。此川廣探,當亦倍儈,與自然之川異;彼則百里之問,一大川耳。
凡治野、夫問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吵;百夫有洫,洫上有徐;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于畿。
十夫二鄰之田,百夫一鄭之田,千夫二鄙之田,萬夫四縣之田,遂、溝、洫、澮皆所以通水於川也。徑、吵、徐、道、路皆所以通車徒於國都也。徑容牛馬,吵容大車,徐容乘車一軌,道容二軌,路容三軌。萬夫者,方三十三里少半里,九萬夫而方一同。以南畝圖之,則遂縱溝橫,洫縱澮橫,九儈石川,周其外焉。
《師》之《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夫水不外乎地,兵不外乎農。畜眾養民之道,必都、鄙有,聞、井有伍,田有封洫。《孟子》謂仁政必自經界始,故因地中有水之象,兼玫《周官》之說,而圖叔井田之法,以附大《易》之義云。

右地方十里為田一成,若以為一同百里之地觀之,則以邑作甸,以丘作縣,以甸作都,以溝為澮,以洫為川也。按匠人為溝洫,耜廣五寸。二耜為耦,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畝。田首倍之,廣二尺,深二尺,謂之遂。九夫為井,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方十里為成,成問廣八尺,探八尺,謂之洫。方百里為同,同閭#9廣二尋,深二仞,謂之澮。畝縱遂橫,溝縱洫橫,澮縱自然之川橫。

小#10司徒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以任地事而令貢賦,凡稅斂#11之事。
此謂造都、鄙釆地制井田,異於鄉、遂。衍沃之地為井,陽皋之地為牧。九夫為牧,率二牧而當一井。地方一里,畫為九區,區各百畝。一夫受百畝,是九夫為井,四井為邑,邑方二里。四邑為丘,丘方四里。四丘為甸,甸方八里。四旁加一里,則十里為一成,積百井九百夫。其中六十四井、五百七十六夫出田稅,旁三十六井、三百二十夫治洫。四成為縣,經作四甸,據一成之中而言,此通四旁,而以甸為成。縣方二十里。四縣為都。都方四十里。四都方八十里,旁加十里,乃得方百里,為一同,積萬井,九萬夫。其中六千四百井、五萬六千七百夫出田稅,三千六百井、三萬二千四百夫治儈。井田之法,備於一同。今止於都者,釆地食者,皆四之一,其制三等。百里之國,凡四都,一都稅入於王。五十里之國,凡四縣,一縣稅入於王。二十五里之國,凡四甸,一甸稅入於王也。司馬法田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十為通。據一成之內一里一截,縱橫各十截為一行,一行十井為一通。通三十家,通為匹馬,士一人,徒二人。通有九十夫,言三十家者,官室徐巷三分去一,唯有六十夫,兩地有不易、一易、再易之異。通率三夫受六夫之地,則六十夫地當止有三十家,使出馬一匹、士一人、徒二人。通十為成,成方十里。百井三百家,革車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成十為終,終千井,三千家,革車十乘,士百人,徒二百人。終十為同,同方百里,萬井三萬家,革車百乘,士千人,徒二千人。同十為封,封十萬井,井三十萬家,革車千乘,士萬人,徒二萬人。封十為畿,畿方千里,百萬井三百萬家,革車萬乘,士十萬人,徒二十萬人。《魯頌》公車千乘,公徒三萬,兼士而言也。

易象圖說外篇卷下竟

#1『止』原作『正』,據四庫本改。

#2『封建』原作『卦建』,據四庫本改。

#3『方一百里』四庫本缺之,疑誤。

#4『穎川』四庫本作『穎川』。

#5『國中』四庫本作『中國』。

#6『無過家人』四庫本作『無過家一人』。
#7『部』四庫本作『鄙』。
#8『蕑』四庫本作『簡』。
#9『同問』據上文義例,疑當作『同問』為是。
#10『小』原脫,據四庫本補。
#11『稅飲』四庫本作『稅斂』。

易象图说内篇-元-张理

易象圖說內篇

經名:易象圖說內篇。原題元張理述。三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靈圖類。參校版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

目錄

易象圖說序

紫云山人黃鎮成序

作者自序
易象圖說內篇卷上
仲尼默示三陳九卦
本圖書
一、龍圖天地未合之數

二、龍圖天地已合之位
三、龍圖天地生成之數
四、洛書天地交午之數

五、洛書縱橫十五之象

六、發明圖書之數

七、發明圖書之變

八、闡述聖人作易之旨

易象圖說內篇卷中
原卦畫
一、太極生兩儀之象
二、兩儀生四象之象
三、四象生八卦之象
四、先天八卦對待之圖
五、后天八卦流行之圖
六、先后天八卦德合之圖
七、六十四卦循環之圖
八、六十四卦因重之圖
易象圖說內篇卷下
原卦畫
九、六十四卦變通之圖
十、六十四卦致用之圖
明蓍策八圖
考變占圖

易象圖說序#1

《易》之象與天地準,故於天地之理無所不該,是以陰陽錯綜,奇偶離合,無不有以相通焉。《周官》三易,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以八為經,以六十四為緯,畫卦之次序,先天之圖位瞭然矣。則伏羲作《易》時,已有其圖,傳之三代,故夫子極、儀、象、卦因而重之之說,與京君明、魏伯陽納甲卦氣之法,皆圓圖之序。則先天圖其來已久,持後之說《易》者不復追究作《易》原本,故其圖雖在,而學者不傳,至邵子而後得耳。先儒謂邵子傳之李穆,李穆自希夷意,其必不妄也。或又請啟蒙先天圖出自蔡氏,而朱子因之,不知朱漢上已有此圖,則其出於邵氏為無疑。雖聖人復起,不易其言矣。
然《易》道廣大無窮,學者能隨其所見,亦皆有得。惟其出於自然而無所穿鑿,則雖古人之所未發,亦足以成一家之言也。清江張君仲純,資敏而學篤,於諸經無不通,而尤邃於《易》。嘗以其玩索之力著為《易象圖說》一篇#2,其極、儀、象、卦,圖以奇上偶下,各生陰陽、剛柔、內外、交變,而卦畫之原,四時之義,性命之說,圖書之數,蓍策變占,靡不周備。六十四卦圓圖,以乾、兌、離、震、坤、艮、坎、巽循環旋布,而天地之動靜,一歲周天之氣節,一月太陰之行度,皆可見;方圖以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縱自上而下,橫自左而右,而《參同契》、邵子《太易#3吟》十二月之卦氣、二十八舍之象,皆可推變通。圖由《乾》、《坤》反覆相推,陽以次而左升,陰以次而右降,而六陰、六陽辟卦之序集然可考致用。圖以後天八宮各變七卦,而四正四隅反對之象秩然有紀,皆巧妙整齊,不煩智力,無毫髮可以增損,無纖隙有所疑議#4,所謂出於自然,而無所穿鑿者,當續邵子、朱子之圖,而自為一家,亦可以見《易》象無所不通,惟學者能隨所見而實有得焉,然後可以傳世而不惑也。仲純學力高明,與予知最久。《圖說》既成,首辱見示。予特愛其象類渾成而條理精密,故僭書于首,簡而歸之。至正丁酉秋七月昭武紫雲山人黃鎮成謹序。

《易》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圖書者,天地陰陽之象也。《易》者,聖人以寫天地陰陽之神也。故一動一靜,形而為 ,奇偶生生,動靜互變,四象上下,左右相交,而《易》卦畫矣。 以畫天, 以畫地, 以畫水, 以畫火, 以畫澤, 以畫山,風因於澤,雷因於山,卦以表象,象以命名,名以顯義,義以正辭,辭達而《易》書作矣。將以順性命之理,究禮樂之原,成變化而行鬼神者,要皆不出乎圖書之象與數而已。圖之天○者,一也。圖之地 者, 也。圖之中 者,四象X古五字行也。
陽數一、三、五,參天也,三謂之參陰數二、四,兩地也。二謂之兩。參天數九,陽之用也。兩地數六,陰之用也。書之衡,三卦之體也。書之井,九卦之位也。書之縱橫#5,十五卦之合也。乾九坤六,合十五。坎七離八,合十五。震七巽八,合十五。艮七兌八,合十五,河圖、洛書,相為經緯。五十者,圖書之樞紐也。以五重十十,則左右前後者,河圖四正之體也。以五交十,則四正四隅者,洛書九宮之文也。順而左還者,天之圓,渾儀歷象之所由制。逆而右布者,地之方,封建井牧之所由啟也。以圓函方O,以方局圓回,則範圍天地之化而不#6過,曲成萬物而不遺矣。唯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身半以上同乎天,身半以下同乎地;頭圓足方,腹陰背陽;離目外明,坎耳內聰;口鼻有肖乎山澤,聲氣有象乎雷風,故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是知《易》即我心,我心即《易》,故推而圖之,章之為六位而三極備,敘述之為六節而四時行,合之為六體而身形具,經之為六脈而神氣完,表之為六經而治教立,協之為六律而音聲均,官之為六典而政令修,統之為六師而邦國平,是故因位以明道,因節以叔德,因體以原性,因脈以凝命,因經以考禮,因律以正樂,因典以平政,因師以慎刑,而大《易》八卦之體用備矣。已上八圖,今附外篇#7八卦相錯,相摩相盪,因而重之,變而通之,推而行之,而六十四卦圓方變用之圖出矣。圓者以效天,方者以法地,變者以從道,用者以和義,然後蓍策以綜其數,變占以明其筮,分掛揲歸,交重支變,悉皆為圖以顯其象,為說以敷其趣。雖其言不本於先儒傳註之旨,或者庶幾乎聖人作《易》之大意,改而正之,捻而訂之,是蓋深有望於同志。時至正二十有四年,青龍甲辰三月上巳日,清江後學張理書于三山之艮所。

易象圖說內篇卷上

易象圖說內篇卷上,清江後學張理仲純述

希夷陳先生《龍圖序》曰:且夫龍馬始負圖,出於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今存已合之位尚疑之,況更陳其未合之數邪?然則何以知之?答曰:於夫子三陳九卦之義探其旨,所以知之也。況夫天之垂象,的如貫珠,少有差則不成次序矣。故自一至於盈萬,皆累然如係之於縷也。且若龍圖便合,則聖人不得見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聖人觀象而明其用。是龍圖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始龍圖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數,上二十五,天數也,中貫三、五、九,外包之十五,盡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位,後形一、六無位,又顯二、十、四之為用也。玆所謂天垂象矣。下三十,地數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為六,形地之象焉。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則一不配形二、十、四,在下則六不用,亦形二、十、四,後既合也。天一居上為道之宗,地六居下為器之本,三斡地二、地四為之用。本注:參,一、三、×天數合九,《乾》元用九也。兩,二、四地數合六,《坤》元用六也。三若在陽則避孤陰,在陰則避寡陽。本註:成八卦者,三位也。上則一、三、五為三位,二、四無中正不能成卦,為孤陰。下則六、八、十為三位,七、九無中正不能成卦,為寡陽。三皆不處,若避之也。大矣哉,龍圖之變,歧分萬途。今略述其梗槩焉。

仲尼默示三陳九卦
《履》,德之基。序卦次+,明用十,示人以辨上下也。
《謙》,德之柄。次十五,明用十五,示人以衰多益寡。
《復》,德之本。次二+四卦,示氣變之始。
《恆》,德之固。下經次二卦,示形化之始。
《損》,德之修。《益》,德之裕。此二卦示人以盛衰之端。
《困》,德之辨。《井》,德之地。此二卦示人以遷通之義。
《巽》,德之制。巽以行權。權者,聖人之大用也。因事制宜,隨時變易之義備矣。

本圖書一

右龍圖天地未合之數。

上位天數也,天數中於五,分為五,五五二十有五,積一、三、五、七,亦得二十五焉。五位縱橫見三,縱橫見五;三位縱橫見九,縱橫見十五。《序》 言中貫三、五、九,外包之十五者,此也。下位地數也,地數中於六,亦分為五位,五六凡三十,積二、四、六、八、十,亦得三十焉。《序》言十分而為六,形地之象者,此也。
圖書二

右龍圖天地已合之位。

上位象也,合一、三、五為參天,偶四為兩地,積之凡十五,五行之生數也。即前象上五位,上五去四得一,下五去三得二,右五去二得三,左五去一得四,惟中五不動。《 序言》 天一居上,為道之宗者,此也。按《 律歷志》云:合二始以定剛柔。一者,陽之始;二者,陰之始。今則此圖,其上天。者,一之象也;其下地 者, 之象也;其中天 者,四象五行也;左上一○ 太陽,為火之象;右上一。少陰,為金之象;左下一。少陽,為木之象;右下一○ 太陰,為水之象。土者冲氣居中,以運四方,暢始施生,亦陰亦陽。右旁三 ,三才之象,卦之所以畫三;左旁四 ,四時之象,蓍之所以揲四,是故上象一、二、三、四者,蓍數卦爻之體也;下位形也,九、八、七、六,金、木、火、水之盛數;中見地十,土之成數也。即前象下五位以中央六分開,置一在上六而成七,置二在左六而成八,置三在右六而成九,惟下六不配而自為六。《 序》言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者,此也。按:七者,蓍之圓,七七而四十有九;八者,卦之方,八八而六十有四;九者,陽之用,陽爻百九十二;六者,陰之用,陰爻亦百九十二;十者,大衍之數,以五乘十,以十乘五,而亦皆得五十焉。是故下形六、七、八、九者,蓍數卦爻之用也。上體而下用,上象而下形,象動形靜,體立用行,而造化不可勝既矣。
按..一、二、三、四,天之象,象變於上;六、七、八、九,地之形,形成於下。上下相重,而為五行,則左右、前後、生成之位是也;上下相交,而為八卦,則四正、四隅、九宮之位是也。今以前後圖參考,當如太乙遁甲陰陽二局圖。一、二、三、四,猶遁甲天盤在上,隨時運轉;六、七、八、九,猶遁甲地盤在下,布定不易,法明天動地靜之義。而前此諸儒未有能發其旨,是故一在南,起法天象,動而右轉。初交,一居東南,二居西北,三居西南,四居東北,四陽班布居上右,四陰班布居下左,分陰分陽,而天地設位。再交,一  本圖書-

右龍圖天地未合之數。

上位天數也,天數中於五,分為五,五五二十有五,積一、三、五、七,亦得二十五焉。五位縱橫見三,縱橫見五;三位縱橫見九,縱橫見十五。《序》 言中貫三、五、九,外包之十五者,此也。下位地數也,地數中於六,亦分為五位,五六凡三十,積二、四、六、八、十,亦得三十焉。《序》言十分而為六,形地之象者,此也。
圖書二

右龍圖天地已合之位。

上位象也,合一、三、五為參天,偶四為兩地,積之凡十五,五行之生數也。即前象上五位,上五去四得一,下五去三得二,右五去二得三,左五去一得四,惟中五不動。《 序言》 天一居上,為道之宗者,此也。按《 律歷志》云:合二始以定剛柔。一者,陽之始;二者,陰之始。今則此圖,其上天。者,一之象也;其下地 者, 之象也;其中天 者,四象五行也;左上一○ 太陽,為火之象;右上一。少陰,為金之象;左下一。少陽,為木之象;右下一○ 太陰,為水之象。土者冲氣居中,以運四方,暢始施生,亦陰亦陽。右旁三 ,三才之象,卦之所以畫三;左旁四 ,四時之象,蓍之所以揲四,是故上象一、二、三、四者,蓍數卦爻之體也;下位形也,九、八、七、六,金、木、火、水之盛數;中見地十,土之成數也。即前象下五位以中央六分開,置一在上六而成七,置二在左六而成八,置三在右六而成九,惟下六不配而自為六。《 序》言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者,此也。按:七者,蓍之圓,七七而四十有九;八者,卦之方,八八而六十有四;九者,陽之用,陽爻百九十二;六者,陰之用,陰爻亦百九十二;十者,大衍之數,以五乘十,以十乘五,而亦皆得五十焉。是故下形六、七、八、九者,蓍數卦爻之用也。上體而下用,上象而下形,象動形靜,體立用行,而造化不可勝既矣。
按..一、二、三、四,天之象,象變於上;六、七、八、九,地之形,形成於下。上下相重,而為五行,則左右、前後、生成之位是也;上下相交,而為八卦,則四正、四隅、九宮之位是也。今以前後圖參考,當如太乙遁甲陰陽二局圖。一、二、三、四,猶遁甲天盤在上,隨時運轉;六、七、八、九,猶遁甲地盤在下,布定不易,法明天動地靜之義。而前此諸儒未有能發其旨,是故一在南,起法天象,動而右轉。初交,一居東南,二居西北,三居西南,四居東北,四陽班布居上右,四陰班布居下左,分陰分陽,而天地設位。再交,一居東北,二居西南,三居東南,四居西北,則牝牡相銜,而六子卦生,合是二變而成先天八卦自然之象也。然後重為生成之位,則一六、二七、三八、四九,陰陽各相配合,即邵子、朱子所述之圖也。三交,一居西北,二居東南,三居東北,四居西南,則剛柔相錯,而為坎、離、震、兌。四交,一居西南,二居東北,三居西北,四居東南,則右陽左陰,而乾、坤成列,合是二變而成後天八卦裁成之位也。再轉,則一復于南矣。《大傳》所謂參伍以變,錯綜其數。劉飲云: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裹。此其義也。
鶴田蔣師文日:謂河圖成數在下象地而不動,生數象天運行而成卦,以先天八卦為自然之象,後天八卦為財成之位。觀其初交而兩儀立,再交而六子生,三交震、兌相望而坎、離互宅,四交乾、坤成列而艮、巽居隅。聖人升離於南,降坎於北,而四方之位正。置乾於西北,退坤於西南,而長女代母之義彰,則先天見自然之象,後天見財之位者,至明著矣。雖其說不本先儒,然象數既陳,而義理昭著,不害自為一家之言也。子朱子嘗曰:無事時好看河圖、洛書數,且得自家流轉得動。今觀仲純此說而尤信。
圖書三

右龍圖天地生成之數。

此即前圖。一、二、三、四,天之象也,動而右旋;六、七、八、九,地之形也,靜而正位。是故一轉居北,而與六合;二轉居南,而與七合;三轉居束,而與八合;四轉居西,而與九合;五十居中,而為天地運行之樞紐。《大傳》言錯綜其數者,蓋指此而言。錯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三四往來是也。綜者,綜而挈之,一低一昂,一二上下是也。分作二層看之,則天動地靜,上下之義昭然矣。

圖書四

右洛書天地交午之數。

楊子雲曰:一與六共宗,二與七為朋,三與八為友,四與九同道,五與五相守。正指此圖而言。朱子謂析六、七、八、九之合以為乾、坤、坎、離,而居四正之位;依一、二、三、四之次以為艮、兌、震、巽,而補四隅之空者,與此數合。稽之生成之象,察其分合、進退、交重、動靜灼然,信其為交午之象,而所謂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蓍策分、卦#8、揲、歸四象七、八、九、六,皆倣於此矣。
圖書五

右洛書縱橫十五之象。

《洪範》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ㄨ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極。漢儒以此六十五字為洛書本文,而希夷所傳則以此為龍圖三變,以生成圖為洛書本文,蓋疑傳寫之誤,而啟圖九書十之辨。今以二象兩易其名,則龍圖龜書不煩擬議而自明矣。
《易·大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孔安國云: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洛書者,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于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劉歆云: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九疇是也。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裹。
關子明云:河圖之文,七前六後,八左九右。洛書之文,九前一後,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後左,六後右。

邵子曰:圓者,星也。曆紀之數,其肇於此乎?曆法合二始以定剛柔,二中以定律曆,二終以紀閏餘,是所謂曆紀也。方者,土也,畫州井地之法,其倣於此乎?州有九井九百畝,是所謂畫州井地也。蓋圓者河圖之數,方者洛書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叔之而作《範》也。
天一、地一不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此一節蓋以發明圖、書之數。凡奇為陽,陽者天之數;凡偶為陰,陰者地之數。天數一、三、五、七、九,積之為二十五;地數二、四、六、八、十,積之為三十,合是二者為五十有五,而天地變化,陰陽屈伸,舉不出乎此數。是數也,兩之為二儀,參之為三才,伍之為五行,分之為八卦,究之為九宮,此其大要也。朱子曰:天地之間,一氣而已,分而為二,則為陰陽,而五行造化、萬物終始,無不管於是焉。《內經》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範之以易,則不過、不遺而無不通矣。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此一節又以發明圖書之變。參謂參於兩問,如《記》云離坐離立,毋往參焉之參。玫之圖變,如一、二、三、四,參居六、七、八、九之問者是也。伍謂伍於五位,如什伍、部伍之伍。玫之圖變,如一、二、三、四,伍於六、七、八、九之土者是也。錯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之謂。玫之圖變,則三四左右互居是也。綜者,綜而挈之,一低一昂之謂。玫之圖變,則一二上下低昂是也。既參以變,又伍以變,錯而互之,綜而交之,而天地之文成,天下之象定,然則河圖、洛書,其肇天下之至變者與?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曹,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此章乃聖人作《易》之大旨,而曹數卦爻之‘本原也。幽贊於神明,言聖人齋戒洗心,退藏於密,而神明陰相默佑。四十九蓍用以分、掛、揲、歸,而生陰、陽、剛、柔之策;天數地數參兩相倚,以明九、八、七、六之象,故觀變於天之陰陽而卦象立,發揮於地之剛柔而爻義生,和順於道德而條理各適其宜,窮天地陰陽剛柔之理,盡己之性以盡人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而與造化之流行者無間,此則聖人至誠之極功也。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 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 六位而成章。
聖人作《易》,將以順性命之理,大抵為斯人而作也。故觀於陰陽,而立天之道。天之道,寒、暑、晝、夜而已矣。察於剛柔,而立地之道。地之道,流、峙、生、植而已矣。本於仁義,而立人之道。人之道,孝、悌、忠、信而已矣。蓋人稟陰陽之氣,以有生賦剛柔之質,以有形具仁義之理,以成性、氣、形,質具性成,而三才之道備矣。故以八卦言,則初為地,中為人,上為天,而有奇偶之異,兼三才而兩之。以重卦言,則初、二為地,三、四為人,五、上為天。分而言之,初、三、五為位之陽,二、四、上為位之陰。陽為剛,陰為柔,陰陽剛柔,迭用於一卦六爻之間,相錯而成文章也。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襍,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道者,天、地、人之道,天之一陰一陽交而成五,地之一柔一剛交而成十,五、十重而成爻,變動之謂也。爻也者,效此者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等,差等也。等字,從竹,等籌也。從十從一,數之終始也。以不持而筭之,指事義也。舊說等從等,於義無取,今正之。爻之動靜,有初、二、三、四、五、上之等,七、八、九、六之差,故曰物。物,時物也。七、九為奇,而凡物之陽者,質之剛者,皆為《乾》之物。六、八為偶,而凡物之陰者,質之柔者,為《坤》之物。分而言之,九陽而六陰,七剛而八柔。陰陽,象也。剛柔,形也。故九六變而七八不變,爻用九、六,主變而言也。又曰:蓍數七,卦數八,剛柔之體,所以立《乾》爻用九,《坤》爻用六,陰陽之用所以行。陰陽合德,剛柔有體,相錯襍而成文。文,文章也。文字從×,陰陽相交之象。文而當則吉,居得其正,動而適中,則合乎物宜,而吉生矣。吉字從十,陰變陽者也。從口,陽變陰者也。一字諧聲,居變動中,變而克正,故為吉,會意。《書》曰:德惟一動,罔不吉。《傳》曰: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金華王魯齋,以吉字為老陽出土之象。文不當則凶,居失其中,動而匪正,則入于坎陷,而凶生矣。凶字從 ,變動者也。動而陷于口中,則失其中正而凶之。 ,陷坑也,會意。金華王魯齋,以凶字為老陰入地之象。故曰:吉、凶、悔、吝生乎動。

易象圖說內篇卷上竟

#1『 圖說序』四庫本作『圖說原序』。

#2『一篇』原作『一編』,據四庫本改。

#3『太易』四庫本作『大易』 。

#4『疑議』四庫本作『擬議』。

#5『縱橫』原作『縱衡』,據四庫本改。

#6『不』原脫,據四庫本補。
#7『 附外篇』 原作『 付卜篇』,據四庫本改正。
#8『 卦』四庫本作『 掛』。

易象圖說內篇卷中

清江後學張理仲純述

原卦畫一

右太極生兩儀之象。《易》 本無乾坤,止有此一-。太極判,而氣之輕清者上浮為天,氣之重濁者下凝為地。聖人仰觀俯察,受河圖,則而畫卦,則天○ 以畫一,則地一以畫一;名一日奇,為陽;名-日偶,為陰。此上奇下偶者,天地之定位;中五者,天地氣交,四象八卦,萬物化生之本。《樂記》 所謂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間也。周子曰: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卦畫二

右兩儀生四象之象。《易》本無八卦,止有此乾坤。

朱子曰:陽儀生奇為太陽,生偶為少陰;陰儀生奇為少陽,生偶為太陰。舊圖四象平布,生生不息。今圖陽儀下生一奇一偶,為陰陽;陰儀上生一奇一偶,為剛柔。四象園轉,循環不窮;剛交於陰,陰交於剛;陽交於柔,柔交於陽;上下左右相交,而萬物生焉。周子曰: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傳》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此之謂也。
右兩儀生四象。陰儀上生一奇,為少陽。少陽者,陰中之陽。束方陽氣生物,於時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能運動,故中規。在天為風,在地為木,上為歲星,在德為元。元者,善之長也。在體為筋,在藏為肝,通於目。在志為怒,其聲呼,其色蒼,其味酸,其音角,其畜雞,其穀麥,其數三木之生數。

陽儀下生一奇,為太陽。太陽者,陽中之陽。南方陽氣養物,於時為夏。夏,假也。物假大乃宣平,故中衡。在天為熱,在地為火,上為熒惑星,在德為亨。亨者,嘉之會也。在體為脈,在藏為心,通於舌。在志為喜,其聲笑,其色赤,其味苦,其音徵,其畜羊,其穀黍,其數七火之成數。
陽儀下生一偶,為少陰。少陰者,陽中之陰。西方陰氣斂物,於時為秋。秋,讓也。物擎斂乃能成熟,故中矩。在天為燥,在地為金,上為太白星,在德為利。利者,義之和也。在體為皮毛,在藏為肺,通於鼻。在志為憂,其聲哭,其色白,其味辛,其音商,其畜馬,其穀稻,其數四金之生數。
陰儀上生一偶,為太陰。太陰者,陰中之陰。北方陰氣藏物,於時為冬。冬,終也。物終藏乃可稱,故中權。在天為寒,在地為水,上為辰星,在德為貞。貞者,事之榦也。在體為骨,在藏為腎,通於耳。在·志為恐,其聲呻,其色黑,其味鹹,其音羽,其畜負,其穀豆,其數六水之成數。

中央者,陰陽之中,四方之內,經緯交通,乃能端直,故中繩。於時為四季。在天為濕,在地為土,上為鎮星,在德為誠。周子日: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在體為肉,在藏為脾,通於口。在志為思,其聲歌,其色黃,其味甘,其音宮,其畜牛,其穀稷,其數五。土之生數。

卦畫三

右四象生八卦之象。《易》本元六十四卦,止有此八卦。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烏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與地之間,一本有天字。

右言聖人作卦之由《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右言聖人畫卦之旨
右四象,陽下交於柔,柔上交於陽,而成乾坤天地定位、艮兌山澤通氣。剛上交於陰,陰下交於剛,而成震、巽雷風相薄、坎、離水火不相射。天秉陽,垂日星離為日,兌為星。在天者仰而反觀,故乾、兌、離、震天之四象,自上而下生。地秉陰,竅山川艮為山,坎為川。在地者俯而順察,故坤、艮、坎、巽地之四象,自下而上生。八卦相錯,上者交左,下者交右,則乾南坤北,離束坎西,而先天八卦圓圖之象著矣。震、艮互觀,反震為艮,反艮為震,則乾、坤、艮、巽居隅,坎離、震、兌居中,而後天八卦方圖之象著矣。由是動靜相資,先後互體,圓方變用,而天地造化之義不可勝既矣。邵子日:《乾》、《坤》為大父母見四象圖《復》、《姤》為小父母見八卦圖。夫《易》根

於《 乾》、《坤》,而生於《姤》、《復》,蓋剛交柔而為《復》,柔交剛而為《姤》,自玆而無窮矣。

又曰:八卦之象,不易者四乾、坤;坎、離;反易者二震反為艮,兌反為巽,以六變而成八也。

卦畫四

右本前四象生八卦圖,陽儀上者交於左,陰儀下者交於右,而成此圖。康節先生云,坤北、乾南,離束、坎西,震束北,兌束南,巽西南、艮西北者,指此而言。其中○ 者,太極也;“者,二儀也。前象奇偶定上下之位,由天地、四象、八卦總之,而會于中,所謂斂之不盈一握,萬殊而一本也。此圖陰陽列左右之門,由動靜、四時、八方推之而達于外,所謂放之則彌六合,一本而萬殊也。

《湯誥》 日: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恆性。劉子日: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孔子日:天地之性,人為貴。子思子日:天命之謂性。中也,性也,天之所以與我者。稽之生成圖,則見天地、四象、八卦、萬物,皆備於我。程子所謂天然自有之中,孟子所謂萬物皆備於我,曾子所謂忠,夫子所謂一,其理不外乎是矣。先天圖由一而二,由二而四,由四而八,推而至于百千萬億之無窮。先儒所謂心為太極,具眾理而應萬事;孟子所謂強恕而行;曾子所謂恕,夫子所謂貫,其道亦不外乎是矣。學者於此虛心以玩之,反身而體之,實見是理,實得是道,默而成之,則道德性命之蘊,禮樂刑政之原,舉不越乎此矣。

卦畫五

右本前四象生八卦圖。中四卦反觀之,則為震、兌、坎、離;旁四卦正觀之,則為乾、坤、艮、巽,故此象坎、離、震、兌居四方之正,乾、坤、艮、巽居四隅之偏,稽之河圖,一、六居北為水,而坎當之。坎者,水也。二、七居南為火,而離當之。離者,火也。三、八居束為木,而震當之。震,為雷,動於春也。四、九居西為金,而兌當之。兌,為澤,觀於秋也。乾,為寒,為冰,位於西北,附兌而為金。巽,為揚,為風,位於束南,附震而為木。五十居中為土,而坤地、艮山分隸之。坤,陰也,故稽類而退居西南艮陽也,亦稽類而奠居束北。此後天八卦方位之所由定也。是故協之天時,驗之地利,稽之人事,而四氣運行之序可知矣。《 說卦》 曰:艮者,萬物之所成終所成始也。物不可以無主,故帝出乎震。震,束方也,日之所出也。主器者莫若長子,長子用事而長女配之,故次之以巽,有宗子世婦之象。家齊而後國治,由家以及國,故次之以離。離也者,明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大明,中天之象也。日中則昃,故次之以坤。坤者,順也。致役乎坤,休工之義也,故次之以兌。兌,西方也,日之所入也。嚮晦入宴息,故曰說言乎兌。又次之以乾。乾,陽也,西北,陰方也。陰陽相薄,故曰戰乎乾。次之以坎。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夜半之時,幽陰之象,故日勞乎坎。勞然後有成,故日成言乎艮。而次之以艮終焉。
卦畫六

右本前四象生八卦圖,而左右四卦易位。乾、離、坎、坤居中,頭、目、心、腹之象;震、艮、巽、兌居左、右,手、足、股、肱之象。希夷先生以為形類合。蓋人者,天地之合氣也。惟皇降衷,若有恆性,故凡言道學者,皆原於此。《襍卦》云:乾剛坤柔,離上坎下,兌見巽伏,震起艮止。稽此而言。《參同契》云: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匡郭,運轂正軸。牝牡四卦,以為祟籥。亦為有得於此。今故表而傳焉。
卦畫七

右六十四卦循環之圖。

《說卦》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右明先天六十四卦圓圖之象。天地定位,乾南坤北。天尊乎上,地卑乎下。山澤通氣,山鎮西北,澤注東南。雷風相薄,雷出東北,風盛西南。水火不相射,離降而東大明日生於東,坎升而西小明月生於西。此以內象言,主乎靜而鎮位者也。八卦相錯,錯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之謂。乾互巽,而巽互乾;坎互兌,而兌互坎;離互艮,而艮互離;坤互震,而震互坤。乾、兌、離、震,陽儀之卦,本在左方,今互居右方陰儀之上。坤、艮、坎、巽,陰儀之卦,本在#1右方,今互居左方陽儀之上。由是剛柔相摩,八卦相盪,而變化無窮焉。申說詳見下文。
此以外象言,主乎動而趣時者也。圓轉推盪,而成六十四卦;環周於八方,亦如二十八宿分布於十二辰,是故右行而數之,則乾、兌、離、震、坤、艮、坎、巽八卦,由內若外,如環之無端也。數往者順;往謂已往過後之卦;順者順其八卦之叙,如自今日而追數前日,自冬至而數回立冬、秋分,則自坤而艮,而坎,而巽、乾,皆順其叔而數之也。知來者逆,來謂方來在前之卦;逆者,逆其八卦之叙,如自今日而逆計來日,自冬至而數向立春、春分,則自坤而震,而離,而兌、乾,皆逆其叔而知之也。然凡《易》之數,皆由逆而推,生爻自下而上,數卦自右而左,故曰:《易》,逆數也。

按此圖以先天圖一仰一覆,下體八卦靜而守位,上體八卦動而右轉,由是剛柔相摩,八卦相盪,一貞而八悔。八八六十四卦,左右相交。震宮八卦,震交於坤,起於復,次震,次噬嗑,次隨、無妄、益、屯,至頤,而得貞悔反對之象。震下艮上,二 象反對。離宮八卦,離交於艮,起於賁,次明夷,次豐,次離、革、同人、家人,至既濟,而得陰陽交中之卦。離下坎上,三陽三陰,晝夜平分。兌宮八卦,兌交於坎,起於節,次損,次臨,次歸妹、睽、兌、履,至中孚,而得貞悔反對之象。兌下巽上,二象反對。乾宮八卦,乾交於巽,起於小畜,次需,次大畜,次泰、大壯、大有、夬,至乾,而得六陽純體之卦極焉。此圖之左方也。巽宮八卦,巽交於乾,起於姤,次巽,次井,次蠱、升、恒、鼎,至大過,而得貞悔反對之象。巽下兌上,二象反對。坎宮八卦,坎交於兌,起於困,次訟,次渙,次坎、蒙、師、解,至未濟,而得剛柔中分之卦。坎下離上,三剛三柔,晝夜平均。艮宮八卦,艮交於離,起於旅、次咸,次遯,次漸、蹇、艮、謙,至小過,而得貞悔反對之象。艮下震上,二象反對。坤宮八卦,坤交於震,起於豫,次晉,次萃,次否、觀、比、剝,至坤,而得六陰純體之卦周焉。此圖之右方也。環而觀之,則乾、坤、泰、否、坎、離、既、未、隨、蠱、漸、歸妹、頤、大過、中孚、小過,凡一十六卦,交易反對,三位相間,累累若貫珠,若綱在網,有條而不紊。察其自然之妙,非人力之所能為也。是故以一歲之節
論之,震始交坤,一陽生冬至之卦。變坤為復,是以乾起於復之初九,而盡於午中。巽始消乾,一陰生夏至之卦。變乾為姤,是以坤起於姤之初六,盡於子中。乾、坤定上下之位,冬至變坤,陰多,多寒,晝極短,而夜極長;夏至變乾,陽多,多熱,晝極長,而夜極短。
冬、夏二至,陰陽合也。乾、坤交中而為坎、離,坎、離交而為既、未,既、未交南北兩間之中,春分變既濟而為節,是以坎起於節之九二,而盡於酉中。秋分變未濟而為旅,是以離起於旅之六二,而盡於卯中。三陽、三陰,溫凍適宜,晝夜平等,春秋二分,陰陽離也。立春變頤而為賁,頤卦二陽外而四陰內;立夏變中孚而為小畜,中孚四陽外而二陰內,此春夏陽在外而陰在內,聖人春夏養陽之時。立秋變大過而為困,大過二陰外而四陽內;立冬變小過而為豫,小過四陰外而二陽內,此秋冬陽在內而陰在外,聖人秋冬養陰之時。是則一歲周天之節備于圖,而邵子所謂春夏秋冬,晝夜長短,由乎此者也。又以一月之度推之,則重坤之時,乃晦朔之間,以次而生明。小過之震反對二震,三日昏時出庚之西也;大過之兌反對二兌,八日上弦在丁之南也。至十五,則乾體就望而盛滿,出於東方甲地,以漸而生魄。中孚之巽反對二巽,十八日平明見辛之西也;頤卦之艮反對二艮,二十三日下弦直丙之南也。此一月太陰之行度備于圖,而邵子所謂晦、朔、弦、望,行、度、盈、縮,由乎此者也。至若艮東北之卦,萬物之所成終所成始,故冬至之卦盡於艮山雷頤卦。而立春之節起於艮山火責卦,自然之數也。故曰:易與天地准。

邵子曰:圖雖無文,吾終日言而未嘗離乎是,蓋天地萬物之理,盡在其中矣。

朱子曰:先天圖,今以一歲之運言之,若大,而古今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亦只是這圈子;小,而一日十二時,亦只是這圈子,都從復上推起去。
《傳》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右《上繫》首章,蓋發明先天六十四卦圓圖之義。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清而居上,地濁而居下;上尊而下卑,乾坤之位以之而定也。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陽尊而陰卑,君尊而臣卑,各陳其位,貴賤之等以之而分也。動靜有常,剛柔斷矣。外動而內靜,陽動而陰靜,各守其常,剛柔之義以之而判也。上者親乎天,下者親乎地,乾、兌、離、震之卦類聚於東南,坤、艮、坎、巽之卦類聚於西北,而八卦之物亦皆隨卦而掌分,如馬、牛、羊、豕各自為掌,方以類聚,物以羣分也。合沙鄭氏曰:動物屬陽,植物屬陰。動者不能植,偏於陽也。植者不能動,偏於陰也。陰陽之物,以是而羣分。唯人為能動而直,植而動,所以得陰陽之全,固能靈於物也。乾為陽之陽,為飛走之羣。艮、坎、震,為陽之陰,為蟲魚之羣。坤為陰之陰,為土石之羣。巽、離、兌,為陰之陽,為草木之羣。陰陽剛柔,善惡聚分,而吉凶生矣。吉凶者,失得之象也。雨、暘、燠、寒、風五者來備,各以其時-,吉之象也。一極備,一極無,凶之象也。事物之有得失,而休咎徵,吉凶生,亦猶是也。在天成象,日、月、星、辰也;在地成形,水、火、木、金也。象見於天,形成於地,而變化之跡著矣。剛柔相摩,一、七、三、九為剛,二、六、四、八為柔;摩,研摩也,知摩之研轉相摩而成八卦也。八卦相盪;盪,搖動也,以水滌器,盪轉而搖動之謂,乾、坤、坎、離、震、艮、巽、兌相盪而成六十四卦也。鼓之以雷霆,震、艮之象也。潤之以風雨,巽、兌之象也。日月運行,坎、離之象也。一寒一暑,日行南去極遠而寒,日行北去極近而暑,此變化之成象者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此變化之成形者也。按圖而觀,思過半矣。

卦畫八

右六十四卦因重之圖。

《說卦》曰: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右明先天六十四卦方圖之象。邵子日:圖皆從中起。今按:雷以動之,風以散之,正居此圖中央,及四維之中。雨以潤之,日以烜之,則坎次巽,離次震。艮以止之,兌以說之,則艮次坎,兌次離。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則乾次兌,坤次艮。皆由乎中而達乎外,是故左右上下縱橫相因,六十四卦方位所由定矣。束南陽方,而乾居之;乾,四月之卦也,故位乎巳。西北陰方,而坤居之;坤,十月之卦也,故位乎亥。泰,正月之卦,而位乎寅。否,七月之卦,而位乎申。此寅、申、巳、亥四隅之位也。冬至子中一陽生,而復卦直之;復,十一月之卦也。夏至午中一陰生,而姤卦直之;姤,五月之卦也。春分卯中,而大壯應二月之卦也。秋分酉中,而觀卦應八月之卦也。此子、午、卯、酉四正之位也。辰、戌、丑、未之月,卦偏居而附於四隅。臨十二月卦與泰伍,故後天丑;寅納艮,而位乎東北;夬三月卦與乾親,故後天辰、巳納巽,而位乎束南。遯,六月卦與否近,故後天未、申納坤,而位乎西南。剝九月卦與坤鄰,故後天戌、亥納乾,而位乎西北,以應地之方也。又若以乾上坤下觀之,則八卦為經,而五十六卦左右為緯,《傳》所謂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者也。若以否上泰下觀之,則八卦成列,而五十六卦上下相交,《傳》所謂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者也。周維二十八卦,上應天之二十八宿。自乾至大畜,凡七卦,上應東方蒼龍七宿,角起於乾,則辰當亢金龍,而卯當房日兔。自泰至謙,凡七卦,應北方玄武七宿,丑當牛金牛,而子當虛日鼠。自坤至萃,凡七卦,應西方白虎七宿,戌當婁金狗,而酉當昴日雞。自否至履,凡七卦,應南方朱烏七宿,未當鬼金羊,而午當星日馬。故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而賁之《彖》日: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也。
《周易參同契》曰:

朔旦為 復,陽氣始通。出入無疾,立表微剛。黃鍾建子,兆乃滋彰。播施柔暖,藜蒸得常。

臨爐施條,開路正光。光耀浸進,日以益長。丑之大呂,結正低昂。

仰以成 泰,剛柔並隆。陰陽交接,小往大來。輻凑於寅,運而趁時。

漸歷 大壯,俠列卯門。榆莢墮落,還歸本根。刑德相負,晝夜始分。

夬陰以退,陽升而前。洗濯羽翮,振索宿塵。

乾健盛明,廣被四鄰。陽終於巳,終而相干。

姤始紀緒,履霜最先。井底寒泉,午為蕤賓。賓服於陰,陰為主人。

遁去世位,收斂其精。懷德竢時,棲遲昧冥。

否閉不通,萌者不生。陰伸陽詘,沒陽姓名。

觀其耀景,察仲秋情。任蓄微稚,老枯復榮。薺麥牙蘗,同冒以生。

剝爛支體,消滅其形。化氣既竭,亡失至神。道窮則反,歸乎 坤元。恆順地理,承天布宣。玄幽遠眇,隔閡相連。應度育種,陰陽之原。寥廓恍惚,莫知其端。先迷失軌,後為主君。無平不陂,道之自然。變易更盛,消息相因。終坤始復,如循連環。帝王承御,千秋常存。

邵子《大易吟》曰:天地定位,否、泰反類;山澤通氣,損、咸見義;雷風相薄,恆、益起意;水火相射,既濟、未濟。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重,為六十四。朱子謂此釋方圖兩交股底卦,東南角乾,便對西北角坤,舊作東南角坤,便封西北角乾。天地定位也。西南角否,對東北角泰,否、泰反類也。不知怎生恁地巧。新安程氏直方曰:邵子云先天學,心法也,圖皆從中起,萬化萬事生於心也。曰皆者,兼方圓圖而言也。天地定位,圓圖從中起也。雷動風散,方圖從中起也。圓者動,以定位為本;方者靜,以動散為用。動而無動,靜而無靜,固先天之心法與。

《傳》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擊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
右《下繫》 首節,蓋發明先天六十四卦方圖之義。八卦成列者,乾、兌、離、震、巽、坎、艮、坤成行列也。此自上而數向下,自左而數向右也。若自中而數向外,則震、離、兌、乾、巽、坎、艮、坤亦成列也。以至橫斜、曲直、左右、前後,莫不皆然,而天、地、水、火雷、風、山、澤之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者,八卦之上各加八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而初、一、二、三、四、五、上之六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者,剛生於復之初九,自一而二、三、四、五,以次推上,而至於乾之六;柔生於垢之初六,自一而二、三、四、五,以次推下,而至於坤之六,則卦爻之變在其中矣。聖人因卦爻之變,繫之以吉凶悔吝之辭,則舉天下之動在其中矣。

易象圖說內篇卷中竟

#1『在」原作『左」,據四庫本改。

#2『 其時」一四庫本作『其敍」。

書》本(簡稱四庫本)。

易象圖說內篇卷下

清江後學張理仲純述

卦畫九

右六十四卦變通之圖

《傳》曰: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趍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右《傳》蓋發明後天六十四卦變通之義。剛柔者,變通之本體。變通者,剛柔之時用。以圖推之,乾剛坤柔,位乎上下,乃不易之定體,故曰:剛柔者,立本者也。坤初爻柔變而趍於剛,為復,為臨,為泰,為大壯,為夬,進之極而為乾,自冬而夏也。乾初爻剛化而趍於柔,為姤,為遯,為否,為觀,為剝,退之極而為坤,自夏而冬也。故日:變通者,趍時者也。故夫乾、坤以初爻變,而一陰一陽之卦各六,皆自復、姤而推之;二爻變,而二陰二陽之卦各十有五,皆自臨、遯而推之;三爻變,而三陰三陽之卦各二十,皆自泰、否而推之;四爻變,而四陰四陽之卦各十有五,皆自大壯、觀而推之;五爻變,而五陰五陽之卦各六,皆自夬、剝而推之,縱橫上下,反復相推,無所不可。在識其通變,則無所拘泥,而無不通。《傳》所謂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然陽主進,自復而左升;陰主退,自姤而右降。泰、否則陰陽中分,自寅至申皆晝也。而乾實冒之,自酉至丑皆夜也。而坤實承之,故《上繫》言:變化者,進退之象;剛柔者,晝夜之象也。或剛或柔,有失有得,而吉凶之理常相勝也。乾上坤下,定體不易,天地之道,貞觀者也。離南坎北,日麗乎晝,月顯乎夜,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其變無窮,順理則吉,逆理則凶,則其所正而常者,有恆以一之,是亦一理而已矣。

按朱子謂《參同契》以乾、坤為鼎器,坎、離為藥物,餘六十卦為火候。今以此圖推之,蓋以人身形合之天地陰陽者也。乾為首而居上,坤為腹而居下,離為心,坎為腎。心,火也;腎,水也,故離上而坎下。陽起於復,自左而升,由人之督脈陽脈也起,自屍循脊背而上走於首;陰起於姤,自右而降,由人之任脈陰豚也至,自咽循膺胸而下起於腹也。上二十卦法天。天者,陽之輕清,故皆四陽、五陽之卦。下二十卦法地。地者,陰之重濁,故皆四陰、五陰之卦。中二十卦象人。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故皆三陰、三陽之卦,亦如人之經脈、手足,各有三陰三陽也。又人上部法天,中部法人,下部法地,亦其義也。由是言之,則《參同》之義不誣矣。若夫恆卦居中,則《書》所謂若有恆性,《傳》所謂恆以一德,《孟子》所謂恆心而恆之。《彖》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卦畫十

右六十四卦致用之圖

《說卦》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右明後天六十四卦用圖之象。其卦位所由定,朱子蓋嘗致疑,以為然且當闕之,不必強通。而後儒#1以卦爻交易,五行次序為說者,不過因其見在之位,以意附會臆度,非有所根據也。今按河圖象數變合,復推先天卦位及世俗所傳卜筮諸書,更為之圖,而繹其說曰:乾起於西北者,天傾西北之義也。(原缺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 □ )乾既位西北,財坤當位東南,以地不滿東南,故巽長女代居其位,巽亦先天兌之反也。是以坤退居西南,三爻皆變而之乾;乾三爻皆變而之坤,互相反對,而乾、坤之位縱矣。離火炎上而居南,坎水潤下而居北。坎三爻皆變而之離,離三爻皆變而之坎,亦互相反對,而坎、離之位縱矣。艮反先天震而位乎東北,巽反先天兌而位乎東南。艮三爻皆變而之兌,反而觀之,則為巽;巽三爻皆變而之震,反而觀之,則為艮,亦互相反對,而艮、巽之位縱矣。電激而雷,故震居正東先天離位,離火炎上,故以上爻變震。三爻皆變而之巽,反而觀之,則為兌。水潴為澤,故兌居正西先天坎位,坎水潤下,故以下爻變兌。三爻皆變而之艮,反而觀之,則為震,故震、兌左右相反對,而其位橫矣。邵子曰:震、兌橫而六卦縱,《易》之用也。至哉言乎,惟其如此,故今時所傳卜筮宮卦,亦乾、坤相反,坎、離相反,震、兌相反,艮、巽相反。乾宮之姤自坤,而反觀之,則為夬;乾之遯,反坤之大壯;乾之否,反坤之泰;乾之觀,反坤之臨;乾之剝,反坤之復也。坎官之節自離,而反觀之,則為渙;坎之屯,反離之蒙;坎之既濟,反離之未濟;坎之革,反離之鼎;坎之豐,反離之旅也。艮宮之賁自巽,而反觀之,則為噬嗑;艮之大畜,反巽之無妄;艮之損,反巽之益;艮之,睽,反巽之家人;艮之履,反巽之小畜也。震宮之豫自兌,而反觀之,則為謙;震之解,反兌之蹇,震之恆,反兌之咸;震之升,反兌之萃;震之井,反兌之困也。其遊魂、歸魂二卦,謂其不在八宮正變之列。以本宮第五爻變而得外體之卦,內三爻皆變,則為遊魂。曰遊者,自內而之外也。第五爻變而內三爻不變,則為歸魂。曰歸者,自外而反內也。周旋左右,升降上下,王者之禮法盡於是矣。
明蓍策

《傳》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朱子曰:大衍之數,蓋取河圖中官天五乘地十而得之。以五乘十,以十乘五,而亦皆得五十焉。至用以筮,則又止用四十有九,皆出於理勢之自然。非人之智力所能損益也。

右蓍四十九策,縚作一束,法太極全體之象。其數之所以然,蓋總八卦生爻之實也。陽儀之畫七,儀一畫,象二畫,卦四畫。陰儀之畫七,儀一畫,象二畫,卦四畫。因而七之,七七而四十有九。

《傳》曰:蓍之德圓而神。圓者,其數奇,以七圓聚而簇之,則有自然之圓矣。卦之德方以知。方者,其數偶,八方比而疊之,則有自然之方矣。神者,妙用不測;知者,變通不拘。蓍陽卦陰,蓍動卦靜,大《易》之體用至矣。

右手分一《傳》曰: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兩者,天地也;三者,人也;掛者,懸置也,《韻會曰置而不用是也。舊說掛於小指、次指問,故訓再扐而後掛不通,而以為明第二變不可不掛。一字之訓不明,而有不勝其支離左手分一矣。
右蓍四十有九策,分而為二以象兩儀,而掛置一策於中以象人,左右策四十有八,蓋總卦爻之實也。八卦經畫二十有四,重之則為四十有八;又每卦各八變,其爻亦四十有八也。其揲法先以左手取左半之策握之,而以右手取右半一策掛置于中,而不復動,以象人居天地之中;其陰陽、寒暑、晝夜、變化一聽于天,而無與焉。一雖無與,而常與四十有八者並用。參為三才者也。次以右手四揲左手之策而歸其奇,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於小指、次指之問,謂之扐,象三年一閏。又以右手取右半之策,餘一#2取三,餘三取一,餘二取六,餘四取四,歸於次指、中指之間,謂之再扐,象五年再閏。而後掛者,謂總所歸二奇置於掛之一所,如掛一法,《韻會》曰合而置之是也。其歸奇之數,不四則八,無所謂不五則九。得四為奇,一箇四也。得八為偶。兩箇四也。於是復合過揲之策,或四十四,或四十,分、揲、歸、掛如前法,為第二變。又合所餘過揲之策,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分、揲、歸、掛亦如前法,為第三變。三變之後,然後視其所掛之策,得三奇為老陽,三偶為老陰。兩偶一奇,以奇為主,為少陽;兩奇一偶,以偶為主,為少陰。每三變而成一爻,十有八變而成一卦;一卦可變而為六十四卦,而四千九十六卦在其中矣。

《傳》曰: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劫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此圖四揲之餘,左餘一則右餘三,左餘三則右餘一,則兩儀歸奇之陽數也。餘二則右取餘六,左餘四左則右亦餘四,兩儀歸奇之陰數也。

朱子曰:奇之象圓,圓者徑一而圍三,陽用其全;老陽三奇,三三為九,過揲之數亦四九三十有六。偶之象方,方者徑一而圍四,陰用其半;老陰三偶,三二為六,過揲之數亦四六二十有四。少陽一奇二偶,一奇三,二偶二,積一三、二二為七,過揲之數亦四七二十有八。少陰一偶二奇,一偶二,二奇三,積一二、二三#2為八,過揲之數亦四八三十有二。此蓍數卦畫自然之妙也。

右每三變而成一爻,三變皆得奇,有類於乾,其畫為 ,識其以陽變陰也。三變皆得偶,有類於坤,其畫為 ,識其以陰變陽也。三變得兩奇一偶,以偶為主,即其偶之在初,在二,在三,有類於巽、離、兌,其畫為-而不變。三變得兩偶一奇,以奇為主,即其奇之在初,在二,在三,有類於震、坎、艮,其畫為-而不變。凡有是八體,亦八卦之象也。為 者,二十四體。為 #1.者,亦二+四體。為 者,八體。為 者,八體。共六+有四,圖說如後。

右兩偶一奇,以奇為主,為少陽艮、坎、震之策,凡二十有四。以三變,方得奇,為艮之策八。再變,得奇,為坎之策八。初變,得奇,為震之策八。歸扐得五,五个五過扐得七,七个四,為陽之正而不變。

右兩奇一偶,以偶為主,為少陰巽、離、兌之策#5;凡二十有四。以初變,即得偶,為巽之策八。再變,得偶,為離之策八。三變,得偶,為兌之策八。歸功得十六策,過揲得三十二策,以四約之,歸功得四,四个四過揲得八,八个四為陰之正而不變。

右三變皆奇,為老陽,乾之策者八。歸功得十二策,過碟得三十六策,以四約之,歸功得三,三個四過搽得九九個四九者,陽之極,變而為陰。《易》以變為占,凡陽爻之變者,通謂之九。

右三變皆偶,為老陰,坤之策者八。歸劫得二十四策,過碟亦得二十四策,以四約之,歸功得六,六今四過搽亦得六六個四六者,陰之極,變而為陽。《易》以變為占,凡陰爻之變者,通謂之六。
右八卦之體各八,合而為六十四卦之象焉。其碟法從程子。張子云:再變、三變不掛而得之。蓋初變既掛一以象人,置而不用;後二變乃蒙上不復掛者為是也。碟左不碟右,從唐張轅、莊綽二家。蓋天動地靜,陽變陰合,地承天而行,於義為當。左餘一而右承之以三,餘三而承之以一者,成其為奇之陽也。左餘二而右承之以六,餘四而承之以四者,成其為偶之陰也。陰、陽、太、少均齊平正,若如近世三變皆掛、左右並搽之法,則為老陽者十二,少陰二十八,少陽二十,老陰四,參差多寡不齊;如前一變掛,後二變不掛,而亦左右並搽之法,則為太陽者二十七,少陰二十七,少陽九,太陰一,雖皆六十有四,然太陰之體極少。蓋有終歲搽蓄,而不得遇純坤之變乾者矣。明變之士,幸研幾焉。

考變占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乾之策,以老陽之數三十六乘以六爻之數,則為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以老陰之數二十四乘以六爻之數,則為百四十有四。合之,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者,周十一一月為一期,以朔言之,則三百五十有四日;以氣言之,則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舉氣盈朔虛之中數言之,故曰三百有六十也。然少陽之策二十有八,積乾六爻之策,則百六十有八。少陰之策三十有二,積坤六爻之策,則百九十有二,合之亦三百有六十。而《大傳》不言者,以《易》用九、六,而不用七、八也。二篇者,上下經六十四卦也。陽爻百九十二,以老陽三十六乘之,積六千九百十有二。陰爻百九十二,以老陰二十四乘之,積四千六百有八。合之,則為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然以少陽二十八乘陽爻百九十二,積五千三百七十有六。少陰三十二乘陰爻百九十二,積六千一百四十有四。合之,亦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是知少陰、少陽之數,隱於老陰、老陽之中;七、九皆為陽而奇,六、八皆為陰而偶,此乾、坤九、六之旨如是也。

乾卦用九:見草龍無首,吉。坤卦用六:利永貞。右明六十四卦九、六變占之通例。朱子曰,.凡卦六爻皆不變,則占本卦象辭,而以內卦為貞,外卦為悔。按《左氏傳》 孔成子筮立衛公子元,遇屯 震下坎上,曰:利建侯。秦伯伐晉,筮之遇蠱 巽下艮上,曰: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此卦六爻不變,占本卦象辭卦象之例也。
一爻變,則以本卦變爻辭占。晉畢萬遇屯 震下坎上之比 坤下坎上,初爻九也。蔡墨遇乾 乾下乾上之同人 離下乾上,二爻九也。晉文公遇大有乾下離上之睽 兌下離上,三爻九也。陳敬仲遇觀 坤下巽上之否 坤下乾上,四爻六也。南蒯遇坤 坤上坤下之比 坤下坎上,五爻六也。晉獻公遇歸妹 兌下震上之睽 兌下離上,上爻六也。此一爻變,占本卦爻辭之例也。
二爻變,則以本卦二變爻辭占,仍以上爻為主,《 傳》 無例。

二爻變,則占本卦及之卦象辭,而以本卦為貞,之卦為悔。公子重耳筮得國遇貞屯 震下坎上悔豫 坤下震上皆八,蓋初、五爻得九,四爻得六,凡三爻變。二爻、三爻、上爻在兩卦皆八,'而司空季子占之日:皆利建侯。此三
爻變例也。又變在前十卦主貞,後十卦主悔,見《 啟蒙》 六十四卦變圖。
四爻變則以之卦二不變爻占,仍以下爻為主,《 傳》 無例。
五爻變,則以之卦不變爻占。穆姜往束宮,遇艮之八 艮下艮上,史日:是謂艮之隨 震下兌上。蓋初、四、五三爻得六,三、上爻得九,凡五爻皆變。惟二爻得八,不變。法宜用隨卦六二係小子、失丈夫為占,而史乃妄引隨之象辭以為對,非也。
六爻變,惟乾坤占二用,餘卦占之卦象辭。蔡墨日:乾之坤曰見掌龍無首吉。此其例也。於是一卦可變六十四卦,而四千九十六卦在其中矣。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易象圖說內篇卷下竟

#1『後儒』原作『後需』,據四庫本改。

#2『餘一』原脫,據四庫本補。

#3『三』原作『二』,據四庫本改。

#4『 』原作『 』,據四庫本改。

#5『策』原作『榮』,據四庫本改。後文同此。

大易象数钩深图-元-张理

大易象數鉤隱圖

經名:大易象數鈞隱圖。元張理撰。底本未題撰人。三卷。底本出處:《 正統道藏》 洞真部靈圖類。參校版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經部易類(簡稱四庫本)。

目錄

卷上

太極貫一之圖

易有太極圖

舊有此圖
太極函三自然奇耦之圖
德事相因皆本奇耦之圖
說卦八方之圖
乾知太始
坤作成物

大易象數鉤深圖目錄

天尊地卑

參天兩地圖

日月為易

河圖數圖

洛書數圖
河圖四象之圖
河圖始數益洛書成數圖
河圖八卦圖
乾元用九坤元用六圖
天地之數乾坤之策
河圖天地十五數圖
其用四十有九圖
乾坤六子圖
渾天六位圖
六位三極圖
伏羲先天圖
方圓相生圖
仰觀天文圖
俯察地理圖
伏羲八卦圖
八卦取象圖
文王八卦圖
八卦象數圖

卷中

四象合律圖

八卦納甲圖

剛柔相摩圖

八卦相盪圖

六爻三極
五位相合
帝出震圖
曹卦之德
序上下經圖

三變大成圖

重易六爻圖

六十四卦天地數圖

十四卦萬物數圖
卦爻律呂圖
運會曆數圖
乾坤大父母圖
復妮小父母圖
八卦生六十四卦圖
八卦變六十四卦圖
陽卦順生陰卦逆生
復娠臨逛泰否六卦生六十四卦圖
六十四卦反對變圖

乾坤易簡之圖

屯象之圖

蒙象養正圖

需須之圖

訟象之圖
師比御眾圖
大小畜吉凶圖
履虎尾之圖
否泰往來圖
同人之圖
大有守位圖
謙象之圖
豫象之圖
隨卦係失圖
蠱象之圖
臨象之圖
觀國光之圖
噬嗑身口象圖
賁天文之圖
剝為陽氣種圖
復七日圖
元妄本中孚圖
頤靈龜圖

卷下

大過楝隆橈圖

習坎行險圖

離繼明圖

咸朋從圖

恆久之圖
逐象之圖
大壯羊藩圖
晉康侯之圖
明夷箕子圖
家人象圖
睽卦象圖
賽往來之圖
解出坎險圖
損益用中圖
央央之圖
娠遇之圖
萃聚之圖
升階之圖

困羨華葛萬株木圖

井鼎水火二用之圖
革卦爐精鼓鑄圖
震動心邊之圖

艮背象之圖

鴻漸南北圖

歸妹君娣之袂圖

豐日見斗之圖

旅次舍圖
巽林下圖
兌象之圖
渙躬之圖
節氣之圖
中孚小過卵翼生成圖
既濟未濟合律之圖
六十四卦卦氣圖
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卦氣之圖
十三卦取象圖
三陳九卦之圖
參伍以變圖
十有八變圖
一陰一陽圖
先甲后甲圖
陰陽君民
陰陽奇耦
二儀得十變化
十日五行相生

大衍之數圖

搽曹之法圖

河圖百六數

八卦司化圖

類聚群分圖
通乎晝夜圖
陽中陰
陰中陽
序卦圖
雜卦圖
太玄準易卦名圖
太玄準易卦氣圖
皇極經世全數圖
邵氏皇極經世圖
溫公潛虛擬玄圖
潛虛性圖
說卦配方圖
古今易學傳授圖

大易象數鉤隱圖卷上

太極貫一之圖

易有太極圖

右《太極圖》,周敦實茂叔傳二程先生。茂叔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舊有此圖

太極未有象數,惟一氣耳。一氣既分,輕清者上為天,重濁者下為地,太極生兩儀也。兩儀既分,則金、木、水、火四方之位列,兩儀生四象也。水數六,居坎而生乾;金數九,居兌而生坤;火數七,居離而生巽;木數八,居震而生艮,四象生八卦也。

太極函三自然奇耦之圖

德事相因皆本奇耦之圖

說卦八方之圖

乾三畫而為天者,以一含三也。坤六畫而為地者,耦三而為六也。天一地二之本數,天奇地耦之本畫,不待較而可知,然妙理在乎一含三、二含六耳。乾一含三,故索為三男,而皆奇;坤二含六,故索為三女,而皆耦。此天地生成之理,豈不妙哉?震為雷,雷出於地下,故一陽在下。坎為水,水畜於地中,故一陽在中。艮為山,山形於地上,故一陽在上。然陽動陰靜,以動為基者,故動震是也。以靜為基者,故止艮是也。動者在中,非內非外,故或流或止,或動或靜焉。此'坎所以為水,巽為木。木發生於地下,故一陰亦在下。離為火,火出於木中,故一陰在中。兌為澤,澤鍾於地上,故一陰在上。然陰柔而陽剛,故木也始弱而終強,陽在末也。陽明而陰晦,故火也外明而內晦,陽在外也。陽燥而陰潤,故澤也外潤而內燥,陽在內也。或問:澤內燥,何也?愚日:內燥則能生金,外潤則能鍾水,金所以能生水,土所以能生金者,即澤而知之也。聖人豈苟之哉?

乾知太始

一陽生於子,二陽在丑,三陽在寅,四陽在卯,五陽在辰,六陽在巳,而乾位在西北,居子之前,故日:乾知太始。言乾以父道始天地也。

坤作成物

一陰生於午,二陰在未,三陰在申,四陰在酉,五陰在戌,六陰在亥。而坤位在西南,蓋西南方,申也;物成於正秋,酉也。坤作於申,成於酉,故日:坤.作成物。

天尊地卑

自一至十,天尊於上,地卑於下。尊者乾之位,故乾為君,為父,為夫。卑者坤之位,故坤為臣,為母,為婦。皆出於天尊地卑之義也。故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參天兩地圖

乾元用九,參天也。坤元用六,兩地也。故日:參天兩地而倚數。九、六者,止用生數也。

取日月二字交配而成,如篆文日下從月,是日往月來之義,故日:陰陽之義配日月。

日月為易

河圖數圖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為腹心,總四十五,縱橫數之,皆十五也。天五居中央,聖人觀之,遂定八卦之象。

洛書數圖

河圖之數四十五,蓋聖人損去天、地二、天三、地四,凡十數。獨天五

居中而主乎土,至洛書則有土十之成數,故水、火、金、木成形矣。

河圖四象之圖

《繫辭》日:《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四象在乎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天一居北方坎位,為水;地二居南方離位,為火;天三居束方震位,為木;地四居西方兌位,為金,此在四正之位,而為生數也;天五居中央,則是五土數也。土無定位#2然後分王四正之方,能生萬物,故北方水一得土五而成六,南方火二得土五而成七,束方木三得土五而成八,西方金四得土五而成九,此謂之四象也。

河圖始數益洛書成數圖

河圖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為象之始。至于天五,則居中而主乎土變化,但未能成形謂之四象矣。至於洛書,有土十之成數,故水、火、金、木皆相奇耦而成形矣。故河圖合四象之數,可以定八方之位;洛書有五行之數,可以備八卦之象也。是象生其卦,必俟天之變,而備於洛書土十之成數,而後成八卦矣。二者相胥#3方能成卦。
河圖八卦圖

此八象者,始由四象所生也。伏羲氏先按河圖有八方,將以八卦位焉;次取洛書土十之成數,將以八卦象焉。乃觀陰陽而設奇偶二畫,觀天、地、人而設上、中、下三位,以三畫純陽則為乾;以六畫純陰則為坤;以一陽處二陰之下,不能屈於柔,以動出而為震;以一陰處二陽之下,不能犯於剛,乃復入為巽;以一陽處二陰之問,上下皆弱,罔能相濟,以險難而為坎;以一陰處二陽之中,上下皆強,足以自記;乃麗而為離;以一陽處二陰之上,剛以馳下#5則止而#6為艮,以一陰處二陽之上,柔能撫下,則說而為#7兌。

乾元用九坤元用六圖

乾陽之位,共十二畫,謂乾三爻,震、坎、艮各一爻,巽、離、兌各二爻,共十二畫也。坤陰之位,其二十四畫,謂坤六畫,巽、離、兌各一畫,震、坎、艮各二畫,計二十四畫也。陽爻,君道也,故得兼之,計有三十六畫,所以四九三十六畫,陽爻則稱九也。坤,臣道也,不得僭上,故四六二十四畫,所以陰爻則稱六也。故乾三畫兼坤之六畫,成陽之九也。陽進而《乾》元用九矣,陰退而《坤》元用六矣。合此餘九、六者,蓋天地剛柔之性也。

天地之數

乾坤之策

河圖天地十五數圖

此天地之數,十有五也,或統而取之,其旨有六,蓋合自然之數也。且其一者,始就河圖縱橫之,皆十五數也。其二者,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凡十五數也。其三者,以其太極未#8分,混而為一,即是一也。一氣判而為儀,見三也;二儀分而為象,見七也;四象演#9而生八卦,見十五數也。其四者,謂五行之生數,是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見十五數也。其五者,將五行之數中分為之,以象陰陽,則七為少陽,八為少陰,亦見其十五數也。其六者,以少陰少陽不動,則不能變,亦且八為少陰,陰動而退,故此少陰動#10而為盛陰,所以退#11稱六也,七為少陽,陽動而進,故少陽動而為盛陽,所以進稱九也;六與九合,亦見其十五也。斯蓋一、三、五陽位為一不四間,而五居中,然配王四方也。如六、七、八、九合而周,以為四象也。

其用四十有九圖

天一下降,與地六合,而生水於北。地二上駕,與天七合,而生火於南。天三左旋,與地八合,生木於束。地四右轉,與天九合,而生金於西。天五冥運,與地十合,而生土於中。以奇生者成而耦,以耦生者成而奇。天,陽也,故其數奇。地,陰也,故其數耦。奇偶相合,而五十有五之數備。大衍之數,臧其五者,五行之用也;虛其一者,元氣之本也。蓋天五為變化之始,散在五行之位,故中無定象。天始生一,肇其有數也,而後生四象、五行之數。今焉虛而不用,是明元氣為造化之宗,居尊不動也。

乾坤六子圖

渾天六位圖

六位

三極圖

六位以二、三、四、五為經,七、八、九、六為緯者,象天文也。天以龍、虎、烏、龜為經,鎮#12、歲、熒惑、太白為緯。六位之經,元玄武之數者,北望惟見斗樞、辰極也。故斗謂之北斗、辰謂之北辰。雖名日北,而實天中,是一、六太極之數,潛宿於五也。河圖六、一居

亥、子之北,五居中央,是中央與北皆得太極之數也。六位之緯,元鎮星之數者,鎮星二十八載一周天,歲、熒惑、太白、辰,皆歷鎮星所鎮之宿而行,如陰陽家所謂土居中宮,王四季之說也。故《易》爻凡三百八十四,上契天象#13之數;而吉凶之變,占於七、八、九、六,如五星之變焉。

伏羲先天圖

右伏羲八卦圖,王豫傳於邵康節,而堯夫#14得之。《歸藏》初經者,伏羲初畫八卦,因而重之者也。其經初乾初爽#15坤,初艮初兌,初犖坎初離,初釐震初巽,卦皆六畫,即此八卦也。八卦既重,爻在其中。

方圓相生圖

鄭氏云:古先天圖,楊雄《太玄經》、關子明《洞極》、魏伯陽《參同契》、邵堯夫《皇極經世》而已。惜乎,雄之《太玄》、子明之《洞極》倣《易》為書,泥於文字,後世忽之,以為屋上架屋,頭上安頭也。伯陽之《參同契》,意在於鍛鍊,而入於術;於聖人之道,又為異端也。堯夫擺去文字小術而著書,天下又不願之,但以為律曆之用,難矣哉。四家之學,皆先於古先天圖。先天圖,其《易》之源乎?復無文字解註,而世亦以為無用之物也。今予作方圓圖,註腳比之四家為最簡易。而四家之意,不出於吾圖之中,於《易》之學為最要。

仰觀天文圖

伏羲仰觀天文,以畫八卦,故日月星辰之行度運數,十日四時之屬,凡麗於天之文者,八卦無不統之。

俯察地理圖

伏羲俯察地理,以畫八卦,故四方九州、烏獸草木、十二支之屬,凡麗於地之理者,八卦元不統之。

伏羲八卦圖

八卦取象圖

文王八卦圖

八卦象數圖

四卦合律圖

八卦納甲圖

剛柔相摩圖

乾陽居上,坤陰居下,乾自震而左行,坤自巽而右行,天左地右,故曰剛柔相摩。

八卦相盪圖

震盪艮,兌盪坤,離盪巽,坎盪乾,八卦往來,迭相推盪。京房日:盪陰入陽,盪陽入陰。

六爻三極

五位相合

帝出震圖

蓍卦之德

曹之數,七也;七而七之,其用四十九,故其德圓。卦之數,八也,八而八之,為別六十四,故其德方。圓者運而不窮,可以逆知來物。方者其體有定,可以識乎既往,故圓象神,方象知。

序上下經圖

本《乾》九二爻變成《同人》,次變《無妄》,次變《益》,次變《頤》,終其變至《離》而止;本《坤》六二爻變成《師》,次變《升》,次變《恆》,次變《大過》,終其變至《坎》而止,故上經始於《乾》、《坤》,終於《坎》、《離》焉。

本《咸》六二爻變成《大過》,次變《困》,次變《坎》,次變《師》,次變《蒙》,而終於《未濟》;本《恆》初六爻變成《大壯》,次變《豐》,次變《震》,次變《復》,次變《屯》,而入《既濟》,故下經始於《咸》、《恆》,終於《既濟》、《未濟》#16焉。

大易象數鈞深圖卷上

#1『坤』,原脫,據四庫本補。

#2『定位』,原作『宅位』,據四庫本改。

#3『相胥』,四庫本作『相需』,其義同。

#4『自記』,四庫本作『自託』。

#5『馳下』,四庫本作『馭下』。
#6『而』,據四庫本補。
#7『為』,據四庫本補。
#8『未』,據四庫本補。
#9『演』原作『言』,據四庫本改。
#10『動』,據四庫本補。
#11『退』,據四庫本補。
#12『鎮』,四庫本作『辰』。疑『鎮』字誤。
#13『天象』,原作『上象』,據四庫本改。
#14『堯夫』,原作『鄭夫』,據四庫本改。
#15『初突』,四庫本作『初奭』。
#16『未濟』,疑底本脫,據句義增補。

大易象數鉤隱圖卷中

三變大成圖

重易六爻圖

六十四卦天地數圖

六十四卦萬物數圖

卦爻律呂圖

十一月《復》一陽生,黃鍾氣應;至四月,六陽為《乾》,故闢戶謂之乾。五月《娠》一陰生,蘿賓氣應;至十月,六陰為《坤》,故闔戶謂之坤。

運會曆數圖

《復》十二世,《臨》二十四世,《泰》三十六世,《大壯》四十八世,《夾》六十世,《乾》七十二世,《垢》八十四世,《逐》九十六世,《否》一百八世,《觀》一百二十世,《剝》一百三十二世,《坤》一百四十四世。

乾坤大父母圖

《乾》,一變《垢》,二變《逅》,三變《否》,至五變為《剝》而止。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坤》,一變《復》,二變《臨》,三變《泰》,至五變為《夫》而止。《夾》必有遇,故受之以《娠》。·

復垢小父母圖

一陽來《復》,變《臨》為二陽,變至《泰》為四陽,變至《大壯》為八陽,變至《央》為十四陽,終其變於《歸妹》,成十六陽。一陰始《娠》,變《逐》為二陰,變至《否》為四陰,變至《觀》為八陰,變至《剝》為十四陰,終其變於《隨》,成十六陰。

八卦生六十四卦圖

八卦變六十四卦圖

陽卦順生

一升而合九,歸五為君;十降而合六,歸二為臣,此之謂陽卦順生也。

陰卦逆生

一降而合九,歸五為君;十升而合六,歸二為臣,此之謂陰卦逆生也。

復姤臨遯泰否六卦生六十四卦圖

六十四卦反對變圖

一陰五陽反對變六卦

一陽五陰反對變六卦

二陰四陽反對變十二卦

二陽四陰反對變十二卦

反對不變八卦

三陰三陽反對變二十四卦

乾坤易簡之圖

乾、坤者,數之一、二也,形之方、圓也,氣之清、濁也,理之動、靜也。故乾具兩儀之意,而分上下,坤包四象之體,而分南、北、東、西。兩儀四象,共數有六,并其乾、坤之本體,則八卦之數周.備矣。此乾、坤所以去太極未遠。內貞外悔,兩儀之理也。元亨利貞,四象之道也。二、三、四、五以為經,七、八、九、六以為緯,八卦之方也。所以自一而二,自二而四,自四而八,自八而十六,自十六而三十二,自三十二而六十四,六十四而天道備矣,歲功成矣,人事周矣。此《易》故六十四卦,而《乾》、《坤》居首也。學者能由六十四以歸一,由一以悟太極,則伏羲、文王、孔子皆備于我,成變化,行鬼神,亦是道也。

屯象之圖

蒙象養正圖

童蒙在五,擊之在上,是外學也。耳目所入,雖足以資吾,適足以賊吾之真性,故不利為寇也。包蒙在二,發之在初,是內學也。心之所造,貴於幾先,一吝也。著於心,便成機械,所以脫栓桔,利者,吾心之栓桔乎?

需須之圖

坎中之陽以為助,乾卦之陽求待上,一陽而為之援,一陰避之而興進,一陰阻之#1而復退#2,此所以為《需》之吉凶也。然聖人之意,不責於二陰而責於三陽#3,不責於三陽而責於坎中之陽,利#4所在也,故責之重也,遂係之以酒食之象焉。酒食者,養人之具也,人之所求待也。為酒食之所困,而為害者亦有之也。始貪其利,終罹其害者,小人之常也。必有道以處之,所以貴乎貞吉也。貞者,中正之義。內中正則外固,外固則不陷矣。

訟象之圖

乾居亥位,坎起子方,亥子皆北,皆屬於水,始無所爭也。一離於形,則天西傾,水束注;天上蟠,水下潤,於是而《訟》矣。

師比御眾圖

《坤》為眾,而《師》亦為眾者,《師》統眾之義也。統眾者,非德也#5則不可。故以《乾》之九二入於《坤》為《師》,以《乾》德在二也。律因數起,數自中出。黃鍾之律,起為度量衡,差之毫釐,則不可也。北方之坎,黃鍾之本也,故縣言丈人,爻言律。丈與律,法度之出,非有德者乎?
北主幽陰殺伐之象,南主嚮明朝會之象。六爻分二、三、四、五之數。二居南方,離明之地也,故以比為南面。五居中央,非北也。天北望,惟見斗樞、辰極。辰曰北辰,斗曰北斗,雖名曰北,實中天也。《師》北向,故有五人為伍之意。比南面,故有五等分爵之象。上居五位,後其君者也,故曰:後夫凶。

大小畜吉凶圖

巽居東南之方,乾氣自子至于巳,入於巽方,為巽所畜,名曰《小畜》,以陰生於巽。巽,陰之微也,故曰小。艮居束北方,乾氣自子至寅,入于艮方,為艮所畜;名曰《大畜》者,陽終於艮。艮,陽之究也,故曰大。自子至寅,三畫之乾也;自子至巳,六畫之《乾》也,是艮畜《乾》貞,巽畜《乾》悔也。《大畜》之所以得權者,變《小畜》之九五而六五耳,謙虛下人,所以得權而畜人也。《小畜》之所以失權者,變《大畜》之六五而九五耳,滿假自大,所以失權而為人所畜也。

履虎尾之圖

乾居#6亥位,初爻本室、壁,二爻方起奎;奎擊之者,見其履虎尾也。坤居申位,參本坤之初爻;以參係兌者,見虎尾之啞人也。乾居兌下,則無履虎啞與不啞之象矣。以乾乘兌,所以履虎之象明也。《履》卦自兌入乾,由戌達亥,以人應天之道乎。

否泰往來圖

觀《泰》之象,則見《否》之所生;觀《否》之象,則見《泰》之所起,是陰陽之氣上下#7升降以成象也,故《否》、《泰》之卦,皆曰往來。

同人之圖

乾居上三十六策,變其中爻,則同乎離。離居下二十四策,變其中爻,則同乎乾。是謂二人同心,言外貌不同,而心同也。

大有守位圖

《大有》之卦眾陽盛時,而五以六居之,人君體元以居正,可不知守位之仁乎?推而明之,四為侍從,則曰匪其旁;三為三公,則曰公用亨于天子;二為侯牧,則曰大車辦載;初遠於君位,有要荒蠻夷之象,則曰無交害。皆發政施仁之道也。如是,則福及宗廟,而永有萬世之業矣。

謙象之圖

艮居寅,屬木,仁也。坤居申,屬金,義也。故五上有殺伐之象。謙者,以至誠為本也,言心聲也。不情之言,則不出於誠,’非心之本也,是為偽也。故嗚謙居中者為至誠,居外者為不情,是以謙為嗚耳,外謙#8而內好勝也。

豫象之圖

震居坤下,是謂一陽之《復》,天地之心也。今出於坤上,是謂出地#9之《豫》,亦天地之心也。坤中之爻,靜中之靜也,故曰:介于石。震中之爻,動中之靜也,故曰:貞疾,恆不死。

隨卦係失圖

自震達兌,由東祖西,春作秋成之義也。夫是之謂《隨》,陽自陰中而起,陰隨陽動也。陰來迎陽而說之,陽隨陰聚也。故兌之上爻,有羈摩之象。

蠱象之圖

巽居巳位,金之所生也。至酉金王,而巽之功成矣,故巽五爻言庚。今在艮下,猶#10居寅位木之鄉也,故言甲。甲庚分子午之位,循環無窮,行權之道也。金剋於木,今居於木下,是蠹生於木中也。有蠱,自然之象。上九居山之高,有高上之志,足以振蠱壞之風使懦夫有立焉。

臨象之圖

《臨》卦之象,本指為人主者,以臨乎下也。臨下之術,在施德於下,而存心於上。施德於下,則二陽在下,如天氣感地焉。存心於上,則行中以智,而敦朴為先,如高明柔克焉。彼兌口之甘,是區區能言而不能行,如王者空降詔諭丁寧,而仁澤實不行也。何足以論施德存心之道哉?

觀國光之圖

四陰生,陰侵陽之卦也。比之於陽侵陰,乃《大壯》之理也。不曰《小壯》,而曰《觀》者,陰順巽而無侵陽之意也。下既順巽,上必以中正,然後足以使下觀而化焉;下觀而化矣,則安有侵陽之事乎?

噬嗑身口象圖

《噬嗑》本以口為象,而趾、鼻、耳、目亦繫之者,蓋一身賴口以為養也。養之有道,噬嗑之福;養不以道,噬嗑之禍。禍多福少,小人貪嗜者多也。《噬嗑》,先電而後雷也,電揚而雷震,舌動而齒咀,此自然之理也。《噬嗑》與《賁》,皆《頤》中有物。一為《賁》,一為《噬嗑》者,噬嗑得《頤》之下動,《賁》得《頤》之上止。惟下動,則《噬嗑》矣。

賁天文之圖

柔文剛以成離,離為日,日運於天,其亨之意也。剛文柔以成艮,艮,山也;山不動,而雲出為雨,木伐以為用,其小利有攸往乎。然孔子#11皆謂之天文,而不及地者,蓋觀象以作《象》也,象有日月迦明之象也。日月因迦明而合朔,朔晦相循而四時成矣,此所以察時變也。《離》有繼明之意,而《賁》變《離》之四爻,日月相抱持也,此所以為天文之要道焉。

剝為陽氣種圖

《復》卦之下陽,即《剝》之上陽落于地也,故有碩果不實之象。其陽氣之種乎,所以《乾》為木果,而生木於亥也。亥者,《乾》之位也。木有生而未芽,芽則生子者,孳也。未芽之果,本于《剝》上之陽,如果在木末焉。

復七日圖

爻位者,實數之六也。太極者,虛數之六也。虛數之六,本於含三之積算。含三之積籌,本於園物之徑一。故天下之數十、百、千、萬,莫不出乎六。六數進則為七,退則為五,是五為六之未盈,六為五之已滿,過則為七矣。六為極矣。一陽生,則七日來復也;二陽生,則八月有凶也。七為少陽,八為少陰。日為震,月為兌。,《臨》雖陽長,而實得八兌之數也,故日有凶於八月也。《復》卦一陽來復,曰七日者,蓋《坤》陰極於亥,六數盡於一,復出於坎,并而得七也。數周六甲,運周三統,而復為元,亦七日來復之義云耳。

無妄本中孚圖

《中孚》,信也。而《元妄》,亦信也。《中孚》之信,其自然之誠乎#12。《元妄》之信,是或使之也。故曰: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誠信之道,本自中出。而中者,亦中之為主也。自外來,而為內主,安得自然哉?以異乎《中孚》也。

頤靈龜圖

《頤》中虛,虛則靈龜之象。君子見之,以靈龜自警。小人見之,以朵頤#13垂涎。三為下齒,噬之動者也,故凶甚於二、五。三之所以動者,因初有震象耳。

大過棟隆橈圖

《大過》一卦,吉凶在初與上也。棟之隆,以應藉地之茅,慎之至也;棟之橈,以應滅木之水,乃大過也,故《大過》之縣辭見於九三也。陽氣驕為大者過。九二配以少陰,故能發生枯楊之梯#14者,揚之茅擠耳。九五配以老陰,發生之理窮矣。'遂有枯楊生華象,象楊不能結實,為萌芽也。

習坎行險圖

《坎》之《象》曰:維心亨。是心無善惡之思,無喜怒哀樂之動。一入於習,則同者變為異也,故《坎》卦始終象小人習險以自陷其身,戒人用心之惡也。且陰陽者,善惡之端也,動靜之分也。心之動,則惡萌矣。陽動而陰靜,陽善而陰惡,六三以陰居陽,所以為惡之大也;又陷於二陰之中,是染習皆惡也。六四以陰居陰,靜之至也,是復性而反誠也,又居於二陽之問,是染習皆善也。故樽酒、篡貳用缶,有簡率敦朴之象。二五雖以陽中,然未免陷二陰之黨,染習之氣不能免也。孔子所以指之以未出中,中未大之象也。

離繼明圖

下卦《離》之貞也,上卦《離》之悔也,是下卦為貞明,而上卦為繼明也。月者,趨日以明也。合朔之時,月包於日,而後趨其明也。此上卦所以包下卦,有日月趨明之象也。離為日而不為月,在重離則月象生焉。故曰明兩也;又曰日月麗乎天也。六二黃離,是自中而明也,所謂誠明之性也。六五有哀悲之象者,是既望之月,而將遠於日也,亦明極而晦生也。

咸朋從圖

一氣居中,故澤之雲蒸於山,而山之泉入於澤,是山澤之相感也。卦有三陽,而九四居中,中心象也。惜乎朋於二陽,未免有意有必,有固有我,故僮憧而往來也。九五上連於上六,是用在上六也,故上六為頰、舌,而五為脾#15。九三下連於六二,是用在六二也,故六二為腓,而三為股。股隨腓而動,脾則不隨頰、舌以發言,此吉凶所以異也。

恆久之圖

六爻惟取九二一爻,得一剛一柔之道而居中,孔子與之以能久中之象。六五雖一剛一柔而居中,然與共天位者亦柔也,故有婦人之貞從一之象,所以異於二矣。九三以剛居剛,動而過中,不恆之象,固不符言也。初、上爻#16二爻,一浚以趣下#17,一振而向上,皆迷塗之甚者,不得其中,故皆凶。

遯象之圖

二以中順之德,而取象於黃牛。牛之所以能負重者,革之堅也。牛無革,則機上肉耳,何能為或?九三以剛居外,有革之象,三苟隨《乾》以遯,則二遇禍矣。此所以勸其執之也。四陰以九居之#18,下應於初六,故曰好。好者,交好也,是陰位下交於陰爻也。五陽以九居之,下應於六二,故曰嘉。嘉妃也,是陽位之陽爻下妃於陰位之陰爻也。陰妃於我,交於我;小人不可交,則與之絕,此所以吉矣。妃則吾正偶耳,是不能絕也,故但正其志焉。吾之志正,則淫邪非僻不能入矣。此所以為貞吉云。

大壯羊藩圖

《大壯》之卦,下累四陽,有棟宇基北#19之象,故云壯也。其卦上震下乾,震為蒼食竹,故有藩象。《乾》之九三變則入兌?故有羊象。兌西而震束,卯酉正衝#20,故有羊觸藩之象。初者,羊之足趾也。羊以角觸,而趾用其力;角贏,則趾困矣。九四實吾之同類,苟決其藩以開大塗,容羊進而贏之,則下三陽反為壯輿之轅矣。此九二、九四所以有貞吉之縣矣。

晉康候之圖

八卦之象,乾實為馬。《晉》以坤之貞,而陰爻居五位,豈有馬象哉,蓋乾錫之馬耳,因錫馬以致蕃庶,諸侯之象明矣。《易》以明出地上象諸侯者,以火在天上為《大有》,象天子故耳。天子與諸侯,皆南面之君也,必有明德以安民,民安則位安矣,故曰康侯也。

明夷箕子圖

《明夷》之卦,聖人贊之,以《象》、《象》最顯最著,於人事最明。五為箕子,則上為紂矣。九三有南狩而得大首之辭,豈非武王乎?拯馬壯者,又豈非武王之輔相亂臣乎?六四本《坤》畫,而下與三同居人位,又豈非微子、太公之歸周乎?初九與上六同乎坎水,將飛而翼垂,將行而餵根不繼,豈欲拯之而力不能如伯夷、叔齊之徒乎?

家人象圖

或問文中子《家人》之象,明內而齊外,蓋離、巽之卦也。象一然子象日在:陰一陽,相妃於中,有父母夫婦之,意本於夫子之《象》。焦延壽以上爻為宗廟,五為君;今用之於《家人》,則君位為父矣。孔子曰: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睽卦象圖

《睽》之為卦,六爻相疑者,陰陽相疑也。陽居陰位,是以位相疑。二應五而五連於上,上應三而三連於二,是以應相疑。疑則睽而不合矣。故聖人於六爻之辭,莫不解其疑也,而使陰陽各安其位焉。所以《睽》卦物象,比之他卦最盛,蓋欲盡意而已。

蹇往來之圖

《蹇》之二陽,皆陷於陰中,故曰賽。《蹇》之象,往來者四,而不係往來之象者二。四者皆失中,而二者皆得中也。聖人得中道以自養,故雖處蹇中,而素患難,行乎患難也。何往來之有,五在上位之中,是得中而居上者也;善處賽而不凌下,使人樂歸之,此所以致朋來,而不終孤立於險中矣。二在下位之中,是得中而居下者也。善處賽而不援上#21,匪其躬而自任其責,此所以致終無尤過,而獲應於上矣。三陽之失中也,故勸之反身脩德也。四陰之失中也,故勸其連接乎二陽也。初在下,故勉之以養其聲譽,而無苟往。上近五,故勗之以就于充實,而從大人,如四之連耳。

解出坎險圖

坎中之一陽,即震下之一陽,始包於坎中,既而出於坎上,動而震下#22也,若果核之仁變而為芽也,故曰:得黃矢。矢#23者,中直也。中直,則芽達矣。《解》之為卦,陰陽悖亂而不當其位,上爻故有解悖之象,震之在坎也。君子屈墊於下,混邊於小人之時,而發生敷大易象數布之心不忘也。一曰一脫邊而去,遂伸其志,此九四之與六三所以有拇象#24。

損益用中圖

二卦之《象》,皆言與時偕行。二卦之爻,皆言十朋之龜。言時者,謂時當損而損,天下不以為儉嗇#25;當益而益,天下不以為驕奢也。言龜者,謂龜筮協從,臣民無逆也。

夬決之圖

五陽而決一陰,五君子而去一小人,不為難矣。然陰附五位,五與四皆屬之,是謂兌卦。所謂包陽之陰,挾君子之小人,所以難決難去耳。《大壯》之羊,施壯于震#26。震,同類也。《夬》之羊,施壯#27于兌。兌,非類也,變我#28則與同。此四爻所以有牽羊之象,此三爻變有羊象耳。

姤遇之圖

初與本爻觀之,則有豕象,而九三突其臀。初.二.四#29觀之,則有魚象,言陽包陰也。於九五觀之,則有瓜葛滋長之象。《姤》本《乾》也,一陰變其初,有龍反化魚象,龍化魚而角無用矣。此《妮》之角所以上窮也。《乾》之一陽,起子而終於巳,巳實居巽方,是《乾》之六陽與巽相遇於巳位,而巽之一陰遂萌矣。此一陰之生,故名曰《姤》也。

萃聚之圖

《萃》之成卦,則物各以類聚。而陽據#30南面之位,一為天子,一為諸侯,下統三公、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上奉宗廟之嚴,防眾亂之道,寄於初爻;懲失眾之象,寓於上畫。萃者,物之秋成而後萃也。秋本主於兌,兌卦本以#31上爻為主。今西南之坤氣,運至西方,而陰畫眾矣,故二陽統之,而上爻失眾焉。

昇階之圖

巽下之一陰,與坤之三陰一體也。陰沉滯,而陽升騰。升騰者,二陽也。初附二陽而升,三陰#32又與之一.體,故有允升之象。允者,見信於人。坤用事於亥,而亥亦木之生,而未成形者也。至于子位,則震居坤下,震亦木也,是木之始芽根耳。若巽居坤下,則有二陽,非震一.陽之比,故曰《昇》也。《昇》居丑位,及乎卯,則木王矣。外卦以位言也,而五天位,是不可以階昇也。然貞者,正也。堯、舜、禹、湯昇天位以正,如昇階焉。不以貞者,寧免於顛躋乎。

大易象數鈞深圖卷中竟

#1『阻之』,原作『祖之』,據四庫本改。

#2『復退』,原作『彼退』,據四庫本改。

#3【三陽』,四庫本作『二陽』。

#4鬥利』,四庫本作r權』字。

#5『非德也』,四庫本作『非德』。
#6『居』,據上下文義例增補。
#7『上下』,原作『上上』,據四庫本改。
#8『為嗚耳,外謙』,底本原缺,據《道藏》本《周易圖》卷中及其上下文義補之。
#9『地』,底本和四庫本皆作『治』,據《道藏》本《周易圖》卷中及其上下文義改正。
#10『猶h原作『尤』,據四庫本改。
#11『子』,據四庫本補。
#12『乎』,四庫本作『也』字,疑底本誤。
#13『朵頤』,原作『孕頤』,據四庫本改。
#14『梯』,底本和四庫本皆誤作『梯』。
#15『脾』,原作『晦』,據四庫本改。
#16『上爻』,四庫本略作『上』字,義同。
#17『趣下』,四庫本作一趨下』。
#18『之』,據四庫本補。

#19『基北』,四庫本作『基兆』,而據《道藏》本《周易圖》卷中疑當作『基址』。三稱何者為是,待考。

#20『正衝』,原作「正衡』,四庫本亦是,據此句文義改正。《道藏》本《周易圖》卷中亦作『正衝』。

#21『援上』,原作『授上h據四庫本改。

#22『震下』,四庫本作一震上』。

#23『矢』,原脫,今據其文義補之。
#24『有拇象』,四庫本作『有解拇象一。
#25『儉嗇』,原作『險嗇』,于義不妥;據四庫本改。
#26『于震』,原作『子震』,據四庫本改。
#27『壯』,據上文義例補之。
#28『變我』,四庫本作『變坎』。
#29『初二四』,四庫本作『初於四』。
#30『據』,四庫本作『居』。
#31『本以』,原作-未於』,據四庫本改。
#32『三陰』,原作『三陽』,四庫本亦是。今據《周易圖》卷中

大易象數鉤隱圖卷下

困蒺藜葛萬株木圖

《困》之為卦,屬乎九月兌氣用事,而臨於戌土;澤水為土所壅,故《大象》曰:澤無水,困也。《困》因兌、坎相重而成也。兌正秋,而坎為冬。兌之一陰,象乎始得秋氣而蔓草未殺。故為葛萬之困。六三則秋冬之交,蔓草葉脫而刺存焉,故為漢藥之困。若初六則在坎之下,正大寒之時.也,蔓草為霜殺而靡有孑遺,而所存者株木而已。此《困》三陰爻故係以草木象也。.

井鼎水火二用之圖

《井》以陽為泉者,水因天一之陽而生也。坎中之陽出於坎方寒泉也,所謂北方生寒,寒生水之義也。故又日太陽寒水。巽之二陽,一在地位,而趣下是谷,而非井矣;一陽雖在人位,居梵之下,汲之不及,不若五爻浮溢于梵上也。井欲溢,而鼎戒盈,此德為器之辨也。《鼎》卦鉉、耳、趾皆全,而趾欠其一,所以初爻言鼎顛趾,言鼎倒而趾在上也。下一陰反有兩耳之象,五爻故曰黃耳,以別初焉。

革卦爐鞴鼓鑄圖

《革》雖有鼎鬲革生為熟之象,然以爐輪之象為正,蓋以離火鼓鑄兌金,而金從革也。革而後鼎者,以鼓鑄而成鼎也。夏后氏鑄鼎,而湯、武因之,以寶其器,故有湯、武革命之象。

震動心迹之圖

《震》之六爻,初勸之以有戒懼之心,而後言笑;二又戒之以喪貝而勿逐,是欲人內無妄動於一心,而外無貪其利也;三爻則言震蘇蘇,是欲人脩慝而辨惑,無終入於迷塗也。皆動心之要也。外卦論動之邇,故四言遂泥,以表事之凝滯而不決;五言無喪,以表事之成;上言征凶,以表事之敗。

艮背象之圖

《艮》之象,言輔、頰不言口,言身不言腹,言夤、限不言臍#3,有背面而立之象,故曰艮其背也。統一卦而觀之,下不分其腓、趾,上不別其身、輔,四陰排布,宛有背骨之狀。上一陽為肩膊,中一陽而為脊膂也。脊膂,取其貫中而已。《艮》之九三,《艮》之主也,以陽居陽,其性躁動,譬之於腰焉,俯仰罄折,起居行止,莫不因之;然其運動,實係於心也,故聖人係之以薰心之象。六二以陰居陰,其性靜矣,有腓象;心欲動而腓不能舉行,其心安有快意乎?故聖人又係之以其心不快之辭。

鴻漸南北圖

《漸》卦,下艮而上巽,時當正月立春之後,鴻漸來之候矣,故六爻皆係以鴻也。鴻者,隨陽之烏,而艮、巽限乎子、午之陽,方係之以鴻,豈不宜哉?三居艮卦之上,上居巽卦之上,是南北二陸也。三以一陽限于群陰之闖,當鴻雁北來之際,烏獸將孳尾之時,故有夫征婦孕之象也。三與四,氣交於人位,故孕也。若五與二,一居于天,一處于地,遠應而雌雄有別,故不孕耳。

歸妹君娣之袂圖

震為蒼筧竹,下實而上虛,筐象也。《歸妹》之卦與《泰》相類,而人位二爻兩相交互,有掩袂之象。人之一身,左陽而右陰;陰陽之交,如兩袂之交也。娣,位乎下,其畫陽也;君,位乎上,其畫陰也。《易》以陽善而陰惡,陽貴而陰賤,此君之袂不如娣之袂矣。

圖之斗見日豐

蓋以《歸妹》安行非正也。其卦乃遷東方之陽,以就西方之陰,是震氣入於兌,木為金之剋制也。故必月幾望而後吉。月望,則陰敵陽,有少陵#4長,賤易貴之變矣。所以《歸妹》之縣唯曰:征凶,無攸利。以行不以正者,非聖人之事也。

伏羲畫震於束,而置離於南方者,表少陽之氣動於束方,太陽之明盛於南方也。文王以震重離,遂名日《豐》,言少陽之震運至於南方,合太陽之離明,而為豐盛耳。所以文王於《豐》縣,明盛極必衰之理,日宜日中;於《豐》爻,明明極必昏之理,日日中見斗與沬#5也。文王所係卦爻之辭,唯日與斗也。孔子之《象》,遂論及月,何哉?蓋《豐》卦在五、六月之交,日在柳宿之度,而斗指午、未之分。柳宿之度,實通三辰,故有見斗之理。

旅次舍圖

六二以中道,遂懷資得童僕。九四以剛柔相濟而有應,遂得資斧。皆近利,不若六五也。離之所以明者,順以行其智也,故曰畜牝牛吉。上九之喪牛,是喪其明也。《旅》當《夫》之後,《乾》之前也,陽盛皆客氣,所以反日《旅》也。《旅》之上九得勢而主權者,寄一身於炎炎之上,而不知有焚巢之禍。九三趨炎而躁進,而不知有焚次#6之災。六二、九四雖以柔道而旅,或懷資,或得斧,獲利于時,而二必以身而後兔過,四之心尤不快也。豈非戒旅以求利之事乎?若六五者,始以離雉有文明之美,而射之,而亡其矢,而不獲,是道不行而利不得也。

巽牀下圖

《巽》以陽為肺簣,而以陰為林足者,以肺下有足之象,四陽行列,有簣之象也。九二林之束壁,而上九將之西壁也,故皆云《巽》在林下,以林足附之也。九五為龍飛,而為虎變者也。飛龍為甲,虎變為庚,是以一氣之變更耳。上九喪斧,剛過也。九二用史、巫,剛中而未得位也。九三之頻蹙,又無位而失中也。由是觀之,則權以有位而得中者行矣。非九五,而誰乎?

兌象之圖

《坎》.之初六,主於冬至。《離》之初九,主於夏至。《震》、《兌》之初,則主於春、秋之分也。故以《兌》之下二爻陽氣尤盛,為七月之象;中二爻陰陽中分,為八月之象;上二爻陰過於陽,為九月之象。此《兌》卦所以四爻為言商兌,以見《震》角、《離》徵、《坎》羽之音;五爻言孚剝,以見《震》、《央》、《離》、《娠》、《坎》、《復》之理也。

渙躬之圖

一陽生於子,而六陽亢於巳。子屬坎,而巳屬巽,以巽重坎,所以為《渙》也。渙者,散也。卦氣當夏至#7之後、大暑之前也,是陽氣散于外也。陽雖散于外,而有生生不窮者在其中,是坎中之一陽也。一元之氣,是坎中之一陽也。陽主氣,陰主形。一陽散于外,故言汗、血也。二陰分於中,故言

群、躬也。躬分而為四支,群分而為五臟、六腑形也,是皆一元之氣分散而成也。人之生也,本於元氣。元氣出於坎水,是為天一之精也,蒸而為汗,流而為血,以養四肢#8五臟。

節氣之圖

巽之上爻,兌之下爻,變皆成坎。坎氣蒸上,為巽木之枝葉潤也。坎氣下濡,為兌澤之中聚水草也。澤水竭,則為困矣,是水下泄也。兌之一陽下泄,則有戒慾之象。坎之一陰上缺,則有戒嗜之象。戒慾二不出戶庭。戒嗜,故云甘、苦之味。初爻言不出戶庭無咎,二爻言不出戶庭#9凶者,是戒慾之義也。初爻變為坎,天一之水是為真精之原,君子能知通塞之理,慎密而不出、,閉其精戶,是養生之要也。坎二則火也,門庭者是開竅為心也。心火貴乎下濟於水,心明貴乎外明於物,不出則失中道矣,亦戒慾之義也。六三言嗟者悔歎而不節,六四言安者安於能節,是皆明告利害於人也。養生之道,盡此二卦。

中孚小過卵翼生成圖

《中孚》生陽,羽族卵生也。《咸》卦生陰,血肉之物胎生也。故《中孚》為生陽之始,《小過》為生陽之成也。烏雀四時生卵而春盛,故為立春之象,冬至之卵焉。《中孚》有烏卵之象,烏炎上之性,必以豚魚而後吉。豚魚,潤下之物也。北方子位,豚魚之地也。  《小過》之飛烏離之凶者,由東行而中,南方之網罟也。網罟取離陽,至離而太盛,陰氣生矣。黃帝之律呂,分為乾、坤,妃為坎、離。乾、坤即分六陰、六陽,坎、離則成

既濟未濟合律之圖

《既濟》、《未濟》。坎中之陽,將升而至於仲呂,辟卦為《乾》,是謂《乾》盈九不見其首。離內之陰,已入於坎,至於應鍾,辟卦為《坤》,是謂《坤》虛十以導潛龍之氣。《既濟》之首,.《乾》之首也。《未濟》之尾,《坤》之尾也。《乾》尾續於《坤》尾,九而後十也。《坤》首繼於《乾》首,二而先一也。·

內十二月十二律

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卦氣之圖

相生圖附陽下生陰上升

十三卦取象圖

離 巽繩離目。網目謂之罟,兩目相連,結繩為之網罟也。離,雉佃也。兌、巽為魚,漁也。

益 乾金斷巽,斷木也,四之上成坎#10,坎為益揉之初成。震,揉木也,入坤土而巽於前,斷木為耜也。動於後,揉木為未也。

噬嗑 眾離日在上,為日中。坤眾在下,為市眾為民。離有伏,兌為羸,具坤往之致天下之民,聚大下之貨也。以坤交乾,交易也。
乾 乾,坤無為,六子自用,垂衣裳而天下乾在上為衣。

坤 坤在下為裳。裳,下體之飾也。

渙 乾金剖巽,浮於坎上,剖木為舟也。火上銳,刻木為楫也。

隨 坤牛而震足,驅之服牛也。震作足馬,上六引之。引,重也。內卦近,外卦遠,上六在外卦之外,致遠也。

豫 《豫》,《謙》之反也。《謙》,艮為門,九三之四又為門,重門也。艮為手,坎為堅,震為聲,手擊堅木而有聲,擊柝也。坤為闔戶,而坎盜逼之,暴客也。

小過 兌金斷巽木,斷木為杵也。巽木入坤土,掘地為臼也。坎,陷也。臼之象,杵動於上,臼止於下,四應初,三應上,上下相應,杵、臼之利也。坎變巽股,萬民濟也。

睽 《睽》,《家人》之反也。《家人》,巽為木,巽、離為絲,坎為弓,弦木為弓也。兌金刻木而銳之,刻木為矢也。兌庾乾剛,威天下也。

大壯 《大壯》自《還》來,一變《中孚》。艮為居,兌為口穴之象。穴,居也。再變大《大畜》,乾在上,天際也,野之象。巽入變艮,而止野處也。三變《大壯》,震壯木在上,棟也。乾天在下,宇也。巽風隱,兌澤流,待風雨也。《大壯》則不橈矣。

大過 《大過》自《遯》,一變《訟》,乾見坤隱,不封也。再變巽木,而兌金毀之,不樹也。三變《鼎》,離為目,兌澤流喪也。上九變而應三,坎兌為節,不變喪期,無數也。木在澤下,中有乾人,棺槨也。葬則棺周於身,槨周於瓪棺,土周於槨,大過也。

夬 《夬》自《姤》,四變《大有》。《姤》,巽為繩,結繩也。巽變成離、坤。離為文書也。兌金刻木契也。

三陳九卦之圖

《履》德之基《謙》德之柄《復》德之本

《恆》德之固《損》德之脩《益》德之裕
《困》德之辯《井》德之地《巽》德之制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
《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11《益》長裕而不設
《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
《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
《困》以寡怨《井》以辨義#12

《巽》以行權上

上經卦三三敘而九,下經卦六三叔而十八。《履》十,《謙》十五,《復》二十四,《恆#13》二,《損》十一,《益》十二,《困》十七,《井》十八,《巽》二十七,九卦之數,總一百三十有六。凡三求之,四百有八也。周天三百六十成數也,餘四十八,陰陽所以進退也。陽進於《乾》,六月各四十八,《復》至《乾》也。陰退於《坤》,六月亦四十八,《娠》至《坤》也。參伍以變圖

天一下生地六 地二上生天七

天三左生地八 地四右生天九

參,合也。配,偶也。天地之數,各相參配,錯綜往來而相生,故生成之數大備,而天地之文生焉。《繫辭》日: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此之謂也。

十有八變圖

男女合者,上、下經惟十二位。正位《乾》、《坤》、《坎》、《離》、《咸》、《恆》、《損》、《益》八卦,分為十八位。《乾》、《坤》變《頤》、《大過》,《頤》、《大過》變《坎》、《離》,《坎》、《離》變《中孚》、《小過》,《中孚》、《小過》變《咸》、《恆》,成人倫也。

一陰一陽圖

六十四卦,一陰一陽,始《乾》終《坤》。先自《乾》、《坤》一陰一陽,排六十四,次自《乾》二陽二陰,次四陽四陰,次十六陽十六陰,次三十二陽三十二陰,即成六十四卦也。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先甲後甲圖

自甲午至癸亥三十日。起申至巳。先甲。黑暈。

自甲子至癸巳三十日。起寅至亥。後甲。白暈。

陰陽君民

陽卦以奇為君,故一陽而二陰,陽為君,陰為民也。陰卦以偶為君,故二陽而一陰,陰為君,陽為民也。陽,一畫為君,二畫為民,其理順,故日君子之道。陰,二畫為君,一畫為民,其理逆,故曰小人之道。

陰陽奇耦

震、坎、艮,陽卦也。曷為而多陰?自坤而索也。其卦皆一陽二陰,凡五也,故曰陽卦奇。巽、離、兌,陰卦也。曷為而多陽?自乾而來也。其卦皆一陰二陽,凡四也,故日陰卦耦。

二儀得十變化

十日五行相生

大衍之數圖

揲蓍之法圖

第一揲第二揲第三揲 第一卦於小指間不五則九 第二卦於中指間第三卦於食指間皆不四則八

五四四 此係三少 計十三策 四十九策中 除十三 餘三十六即四九之數也是 為老陽

九八八 此係三多 計二十五策 四十九中除二十五餘二十四 即四六之數 是為老陰

五八八 少陽

九四八 並係兩多一少 各計二十一策 四十九中 除二十一餘二十八 即四七之數也 是為少陽

九八四 少陽

九四四 少陰

五八四 並係兩少一多 各計十七策 四十九中除十七 餘三十二即四八八之數也 是為少陽

五四八 少陰

河圖百六數

以三因天地十五數,得四十五。以五因天地十五數,得七十五。以七因天地十五數,得一百五?九宮數止一百五,故百六為極數。`用三、五、七者,取陽數中者用之。

八卦司化圖

乾職生覆,坎司寒化,艮司濕化,震司動化,巽司風化,離司暑化,坤職形載,兌司燥化。

類聚群分圖

坎北,震束,乾西北,艮束北,四卦皆陽也。離南,兌西,巽束南,坤西南,四卦皆陰也。故日:方以類聚。一聚於六而分乾、坎,四聚於九而分坤、兌,二聚於七而分離、巽,三聚於八而分震、艮,故日:物以群分。得朋則吉,乖類則凶,此吉凶所以生也。

通乎晝夜圖

子者,乾之始,而終於巳。午者,坤之始,而終於亥。陽爻二百九十二,晝數也,其數一千七百二十八。陰爻一百九十二,夜數也,其數一千一百五十二。總而言之,二千八百八十九,四求#14之合,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故日:通乎晝夜之道而始#15。

陽中陰

陰中陽

序卦圖

上經三十

下經三十四

雜卦圖

《雜卦》者,雜揉眾卦,錯綜其義,以暢無窮之用,故其義專以剛柔、升降、反復取義,與《序卦》不同。故韓康伯云:或以同相類,或以異相明,雜六十四卦以為義是也。

丸玄準易卦名圖

一玄生三方,用三乘一。三方生九州,用三乘三。九州生二十七部,用三乘九。二十七部生八十一家,用三乘二十七。八十一家生二百四十三表,用三乘八十一。二百四十三表生七百二十九贊,用三#16乘二百四十三。七百二十九贊生二萬六千二百四十四策,用三十六乘七百二十九。凡一玄為一歲,七十二策為一日,起十一月。

太玄準易卦氣圖

右律歷之元,始於冬至,卦氣起於《中孚》。

皇極經世全數圖

一一 元之元日之日乾之乾一

二一 會之元月之日兌之乾一十二
一二 元之會日之月乾之兌卜十二

二二 會之會月之月兌之兌一百四十四

一三 元之運日之星乾之離三百六十

二三 會之運月之星兌之離四千三百二十

一四 元之世日之辰乾之震四千三白二十

二四 會之世月之辰兌之震五萬一千八百四十

一五 元之歲日之石乾之巽一十一萬九千六百

二五 會之歲月之石兌之巽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一六 元之月日之土乾之坎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二六 會之月月之土兌之坎一千八百六十六萬二千四百

一七 元之日日之火乾之艮四千六百六計五萬六千

二七 會之日月之火兌之艮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一八 元之星日之水乾之坤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二八 會之辰月之水兌之坤六十七萬一千八百四十六萬四千

三一 運之元星之離日之乾三百六十

四一 世之元辰之日震之乾四千三百二十

三二 運之會星之月離之兌四千三百二十

四二 世之會辰之月震之兌八萬五千一百四十

三三 運之運星之星離之離一十二萬九千六百

四三 世之運辰之星震之離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三四 運之世星之辰震之震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四四 世之世辰之辰震之震一千八百八十六萬二千四百

三五 運之歲星之石離之巽四千六百六十五萬六千

四五 世之歲辰之石震之巽五萬九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三六 運之月星之土離之坎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四六 世之月辰之土震之坎六十萬一千八百四十六萬四千

三七 運之日皋之火離之艮一百六十七萬九千六百一十六萬

四七 世之日辰之火震之艮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三八 運之辰星之水離之坤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四八 世之辰辰之水農之坤二萬四千一百八十六萬四千七百四萬

五一 歲之元石之日巽之乾一十二萬九千六百

六一 月之元土之日坎之乾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五二 歲之會石之月巽之兌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六二 月之會土之月坎之兌一千八百六十六萬二千四百

五三 歲之運石之星巽之離四千六百六十五萬六千

六三 月之運土之星坎之離五萬五千九百八百八十七萬二千

五四 歲之世石之辰巽之震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六四 月之世土之辰坎之震六十七萬一千八百四十六萬四千

五五 歲之歲石之石巽之巽一百六十七萬九千六百一十六萬

六五 月之歲土之石坎之巽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五六 歲之月石之土巽之坎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六六 月之月土之土坎之坎二萬四千一百八十六萬四千七百四萬
五七 歲之日石之火巽之艮六萬四百六十六萬一千七百六十萬

六七 月之日土之火坎之艮七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四萬一千一百二十萬

五八 歲之辰石之水巽之坤七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四萬一千一百二十萬

六八 月之辰土之水坎之坤八百七十萬七千一百二十九萬三千四百四十萬

七一 日之元火之日艮之乾四千六百六十五萬六千

八一 辰之元水之口坤之乾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三千

七二 日之會火之月艮之兌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八二 辰之會水之月坤之兌六千七萬一千八百四十六萬四千

七三 日之運火之星艮之離一百六十七萬九千六百一十六萬

八三 辰之運水之星坤之離一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七四 日之世火之辰艮之震一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八四 辰之世水之辰坤之震二萬四千一百八十六萬四千七百四萬

七五 日之歲火之石艮之巽六萬四百六十六萬一千七百六十萬

八五 辰之歲水之石坤之巽七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四萬一千一百二十萬

七六 日之月火之土艮之坎七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四萬一千一百二十萬

八六 辰之月水之土坤之坎八百七十萬七千一百二十九萬三千四百四十萬
七七 日之日火之火艮之艮二百一十七萬六千七百八十二萬三千五百
八七 辰之日水之火坤之艮二千六百一十一萬千三百八十八萬二千
七八 日之辰火之水艮之坤二千六百一十一萬一千三百八十八萬二千
八八 辰之辰水之水坤之坤三萬一千三百四十五萬六千六百五十八萬四千

邵氏皇極經世圖

溫公

潛虛

擬玄圖

潛虛性圖

凡性之序,先列十純。十純既浹,其次降一,其次降二,其次降三,其次降四,最後五配而性備矣。始於純,終於配,天地之道也。

說卦配方圖

造化之一氣,即聖人之一心也。造化之氣本於發生,而聖人之心亦將以濟世也。故不兔由靜以之動,自無而入有,使萬物得以遂其生,安其業。天下之人,終不見其邇者,其故何哉?蓋造化之氣,與聖人之心,雖動而不離,雖有而不捨無,被萬物與萬民也#17。齊、見、役、說、戰、勞於其問,而不自覺知耳。此八卦之序,所以出乎震,而成乎艮也。謂之帝者,豈非造化之氣,與聖人之心一乎?

古今易學傳授圖

大易象數鉤深圖卷下竟

#1『未殺』,原作『末殺』,據四庫本改。

#2『大寒之時』,原作『大正之時』,據四庫本改。

#3『臍』,原作『躋』,據四庫本改。

#4『陵』,四庫本亦是,疑為『稜』字之誤。

#5『沬』,原作『沐』,據四庫本改。
#6『焚次』,原作『炎次』,據四庫本改。
#7『至』,據四庫本補。
#8『四肢』,原作『四支』,據四庫本改。
#9『戶庭』,四庫本作『門庭』。
#10『成坎』,原作『戊坎』,據四庫本改。
#11『後易』,原作『復易』,據四庫本改。
#12『辨義』,原作『辯義』,據四庫本改。
#13『怛』,原作『常』,據四庫本改。
#14『求』,原作『永』,據四庫本改。
#15『而始』,四庫本作『而知』。
#16『三』,據四庫本補。
#17『被萬物與萬民也』,四庫本作『彼萬物與萬物已』。

周易图-元-张理

周易圖

經名:周易圖。未題撰人。一說為元代賬理撰。一說為宋□ □ 輯。三春。底本出處:明《 正統道藏》洞真部靈圖類。參校版本:明《 正統道藏》 洞真部靈圖類《 大易象數鈞深圖》 本(簡稱《 鈞深圖》 本)。

目錄

卷上

太極圖

周氏太極圖

鄭氏太極貫一圖
河圖之數
洛書數
天地自然十五數圖
日月為易

六位三極圖

先後中天總圖

先天數圖

先天象圖

六十四卦陰陽倍乘之圖
乾坤六子圖
渾天六位圖
六十四卦生自兩儀圖
先甲后甲圖
八卦納甲圖
乾坤交成六十四卦圖
六十四卦萬物數圖
六十四卦氣候圖
八卦本象之圖
八卦生六十四卦圖
李氏六卦生六十四卦
八卦推六十四卦圖
帝出震圖
卦配方圖
乾坤不居四正位圖
坎離天地之中圖
六十四卦大象圖上
六十四卦大象圖下

卷中

周易舉正略

乾坤易簡之圖

屯象圖

蒙養正圖

需須圖

訟象圖
師比御眾之圖
大小畜吉凶圖
履虎尾圖
否泰往來圖
同人圖
大有守位圖
謙象圖
豫象圖
隨係失圖
蠱象圖
臨象圖
觀觀國光圖
噬嗑身口象圖
賁天文圖
剝為陽氣種圖
復七日圖

元妄本中孚圖

頤靈龜圖

大過楝隆橈圖

習坎行險圖

離繼明圖
咸朋從圖
恆久圖
邐象圖
大壯羊藩圖
晉康侯圖
明夷箕子圖
家人象圖
睽卦象圖
賽往來圖
解出坎險圖
損益用中圖
央決圖
娠遇圖
萃聚圖
卷下
升階圖
困羨華葛萬株木圖
井鼎水火二用之圖

周易圖目錄

革爐精鼓鑄圖

震動心邇圖

艮背象圖

鴻漸南北圖

歸妹君娣袂圖
豐日見斗圖
旅次舍圖
巽林下圖
兌象圖
渙躬圖
節氣圖
中孚小過卵翼生成圖
既濟未濟合律之圖
方以類聚圖
物以群分圖
參伍以變圖
參天兩地圖
乾坤合律圖
卦分律呂圖
四象八卦圖
用九用六圖
乾坤大父母圖
復娠小父母圖

三變大成圖

八卦司化圖

五位相得各有合圖

十有八變成卦圖

十三卦取象圖
陳氏三陳九卦圖
序卦圖
雜卦圖
大衍數
蝶曹法
邵氏皇極經世之圖
太玄準易圖
關子明擬玄洞極經圖
皇極經世全數圖上
皇極經世全數圖下
皇極經世先天數圖

周易圖#1卷上

太極圖

太極未有象數,惟一氣耳。一氣既分,輕清者為天,重濁者為地,是生兩儀也。兩儀既分,則金、木、水、火四方之位列,是生四象也。水數六,居坎而生乾;金數九,居兌而生坤;火數七,居離而生巽;木數八,居震而生艮,是四象生八卦也。

周氏太極圖

周茂叔先生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成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鄭氏太極貫一圖

少枚先生日:八卦之位,始於伏,重於夏、商,衍於周,作《經》於孔,皆不易其方位,實本河圖、洛書之本文、本數也。其述作之意,一歸於中,所謂執中惟一之道。皇極一而擊於五,共得六數,乃太極函三之引六也。近太極者.莫若乾,出中而居,六位正,而曾子謂一貫之忠恕也。用太極者莫若震,故以震居三位,蓋得太極函三之圓,不動正,而子思所謂發而中節之和也。判太極者莫若坎與坤,坎得其一,坤得其二,一即二矣,二即三矣,此水、土所以並生於申。善與惡,陰與陽,執其一者,皆非道。是曰失中,而中庸之學不取也。以大槃論之..一、三、七、九,陽數布于四方,分至之義;二、四、六、八,陰數布于四隅,啟閉之義,求中氣而積閏之理也。
河圖之數

劉牧傳自范誇昌,誇昌得之許堅,堅得於李溉,溉得於種放,放得於希夷先生(搏)。其圖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一不四為肩,六、八為足,縱橫皆十五數,總四十有五。《列禦寇》日:易者,一也。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復變而為一。李康伯日:伏義觀河圖而畫卦者,此也。又謂之九宮,故陰陽家一、六、八為白,二黑,三綠,四碧,五黃,七赤,九紫。其本於此乎?
洛書數

聶氏麟曰:天一與地六,合于北而生水;地二與天七,合于南而生火;天三與地八,么口于束而生木;地四與天九,合于西而生金;天五與地十,合于中而生土。朱漢上謂一、三、五、七、九,奇數,所謂天數二十五;二、四、六、八、十,耦數,所謂地數三十,凡五十有五。成變化,行鬼神者,此也。

天地自然十五數圖

聶氏曰:其旨有六..一者,河圖,縱橫皆十五數;二者,天一至地十,凡十五數;三者,太極渾然一也,一判而為儀二也,二儀分而為象四也,四象生八卦,此十五數也.。五者,五行之數,中分以象陰陽,七為少陽,八為少陰,亦十五數也;六者,八為少陰,陰動而退,為盛陰,故稱六;七為少陽,陽動而進,為盛陽,故稱九;六與九合,亦十五,是皆天地自然之數。

日月為易

鄭氏(厚)曰:易,從日,從月。-,日也。-,月也。天下之理,一奇一耦盡矣。此外無餘易也。天文、地理、人事、物類,以至性命之微,變化之妙,凡否、泰、損、益,剛、柔、得、喪,出、處、語、默,皆有對敵,是故《易》設一長畫,一短畫,以總括之。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此也。

六位三極圖

右合人身

右契地理

右準天象

合沙鄭少枚先生曰:六位以一不三、四、五為經,七、八、九、六為緯者,象天文也。天以龍、虎、烏、龜為經,辰、歲、熒惑、太白為緯。六位之經,無玄武之數者,北望惟見斗樞、辰極也。故斗謂之北斗,辰謂之北辰。雖名日北,而實天中,是一、六太極之數,潛宿於五也。河圖六、一居亥、子之北,五居中央,是中央與北皆得太極之數也。六位之緯,無鎮星之數者,鎮星二十八載一周天,歲、熒惑、太白、辰皆歷鎮星所鎮之宿而行,如陰陽家所謂土居中宮,王四季之說也。故《易》爻凡三百八十四,上契上象.之數,而吉凶之變占於七、八、九、六,如五星之變焉。

先後中天總圖

先天數圖

先天象圖

二圖,伏羲八卦也。蓋天地自然,數逆數順,取其義不窮。初出希夷陳先生,而傳於康節邵先生。

六十四卦陰陽倍乘之圖

此圖傳自洪紫微邁,云:此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故八位之序皆合先天圖。一、二、三、四,八、七、六、五為不同。
乾坤六子圖

渾天六位圖

壬壬壬甲甲甲 庚庚庚庚庚庚 戊戊戊戊戊戊 丙丙丙丙丙丙

戊申午辰寅子 戌申午辰寅子 子戌申午辰寅 寅子戌申午辰

土金火土木水 土金火土木水 水土金火土木 木水土金火土

癸癸癸乙乙乙 辛辛辛辛辛辛 己己己己己己 丁丁丁丁丁丁

酉亥丑卯巳未 卯巳未酉亥丑 巳未酉亥丑卯 未酉亥丑卯巳

金水土木火土 木火土金水土 火土金水土木 土金水土木火

六十四卦生自兩儀圖

先甲後甲圖

漢上日:春分之日,日一出於甲;秋分之日,暮入於庚。甲、庚者,天地

之終始也。內黑暈自甲子、甲戌、甲申為先甲之三,而甲申正合外暈之庚。以庚申而言,則知先甲之日矣。外白暈自甲午、甲辰、甲寅為後甲之三,而甲寅復合於內暈之庚。以庚寅而言,則知後甲之日矣。
八卦納甲圖

離為日,也。月離於日而為坤象。越三日之象。復五日象。復七日,全其明,乃退於辛,斗月之正發坎離○留日之正體勰坎為月是日月之正體而有明。自晦朔之合,腦而出于庚,為震上弦而見于丁盈於甲、壬,,為兌之與日相望,而所以有乾之象。既盈而生魄為巽之象。凡八日消於丙,為艮之象。一旦七日,下弦乃復與日會于辰次之所。

乾坤交成六十四卦圖

六十四卦萬物數圖

六十四卦氣候圖

八卦本象之圖

合沙鄭先生日:乾三畫而為天者,以一函三也。坤六畫而為地者,耦二而為六也。天一地二之本數,天奇地耦之本畫,不待較而可知,然妙理在乎一函三、二函六耳。乾一函三,故索為三男而皆奇;坤二函六,故索為三女而皆耦。此天地生成之理,豈不妙哉?震為雷,雷出於地下,故一陽在下。坎為水,水畜於地中,故一陽在中。艮為山,山形於地上,故一陽在上。然陽動陰靜,以動為基者,故動震是也。以靜為基者,故止艮是也。動者在中,非內非外,故或流或止,或動或靜焉,此坎所以為水。巽為木,木發生於地下,故一陰亦在下。離為火,火出於木中,故一陰在中。兌為澤,澤鍾於地上,故一陰在上。然陰柔而陽剛,故木也始弱而終強,陽在末也。陽明而陰晦,故火也外明而內晦,陽在外也。陽燥而陰潤,故澤也外潤而內燥,陽在內也。或問:澤內燥,何也?愚日:內燥則能生金,外潤則能鍾水。金所以能生水,土所以能生金者,即澤而知之也。聖人豈苟云。哉?
八卦生六十四卦圖

李氏六卦生六十四卦

八卦推六十四卦圖

乾為天 天風娠一世天山逐二世天地否三世風地觀四世山地剝五世火地晉遊火天大有歸

坤為地 地雷復一世地澤臨二世地天泰三世雷天大壯四世澤天央五世水天需遊水地比歸
震為雷 雷地豫一世雷水解二世雷風怛三世地風升四世水風井五世澤風大過遊澤雷隨歸
坎為水 水澤節一世水雷屯二世水火既濟三世澤火革四世雷火豐五世地火明夷遊地水師歸

艮為山 山火賁一世山天大畜二世山澤損三世火澤睽四世天澤履五世風澤中孚遊天火同人歸

離為火 火山旅一世火風鼎二世火水未濟三世山水蒙四世風水渙五世天水訟遊天火同人歸

巽為風 風天小畜一世風火家人二世風雷益三世天雷元妄四世火雷噬嗑五世山雷頤遊山風蠱歸

兌為澤 澤水困一世澤地萃二世澤山咸三世水山賽四世地山謙五世雷山小過遊雷澤歸妹歸
鄭氏云:《乾》順進一得《娠》;《詬》,《乾》之一世。自《娠》進二得《遲》;《運》,《乾》之二世。自《逐》進四得《否》;《否》,.《乾》之三世。自《否》進八得《觀》.、《觀》,《乾》之四世。自《觀》進十六而得《剝》;《剝》,《乾》之五世也。上爻不變,故三十二數不用。彼三十陰、三十二陽,皆六十四卦上爻耳。卦有遊魂、歸魂,亦以八與十六為法。《乾》遊魂自《剝》退八而得《晉》,歸魂自《乾》進十六而得《大有》,此自然之理也。《坤》逆進,亦以此準焉。

《震》退一得《豫》,自《豫》進二得《解》,自《解》進四得《值》,自《但》退八得《升》,自《升》進十六得《井》,而五世備。遊魂則自《井》進八而得《大過》,歸魂則自本卦進十六而得《隨》焉。《坎》右進一《節》,退二《屯》,自《屯》進四《既濟》,自《既濟》進八《革》,自《革》退十六得《豐》,而五世備'矣。遊魂則自《豐》退八而得《明夷》,歸魂則自本卦退十六而得《師》焉。《離》亦如之。《艮》右退一《責》,自《賁》退二《大畜》,退四《損》,自《睽》退十六《履》,而五世備。遊魂則自《履》進八而得《中孚》,歸魂則自本卦退十六得《漸》。《兌》亦如之。

帝出震圖

希夷日:正位稱方,故震束、離南、兌西、坎北;四維言位,故艮束北、巽束南、乾西北;坤獨稱地者,蓋八方皆統於地也。兌言正秋,亦不言方位者,舉正秋,則四方之主時為四正,類可見矣。離稱相見,以萬物皆見于此也。兌稱說言者,以正秋非萬物所說之時,惟以兌體為澤。澤者,物之所說,而不取其時焉。艮稱成言者,以艮之體終止萬物,無生成之義。今以生成初言者,以艮連於寅也,故特言之。坤加致字者,以其致用於乾也。觸類皆然。

卦配方圖

鄭合沙日:造化之一氣,即聖人之一心。造化之氣,本於發生,而聖人之心,亦將以濟世也。故不免由靜以之動,自無而入有,使萬物得以遂其生,安其業。人不見其邇者,其故何哉?蓋造化之氣,與聖人之心,雖動而不離,雖有而不捨無,彼萬物與萬民也,齊、見、役、說、戰、勞於其間,而不自覺知耳。此八卦之序,所以出乎震,而成乎艮也。謂之帝者,豈非造化之氣,與聖人之心一乎?

乾坤不居四正位圖

石先生日:乾居西北,父道也。父道者尊嚴,嚴凝之氣盛於西北。坤居西南,母道也。母道者.養育,育物之氣盛於西南。又說:西北,冬之會,是乃萬物成就之方;西南,萬物茂盛之方。坤者,地之道,在長養之位,育萬物,成就歸功於乾。若臣道從王事,不敢成己功,必歸功於君。此見天無為而萬物生,君拱己而天下治也。
坎離天地之中圖

朱漢上日:乾、坤,天、地、鬼、神也,坎、離,日、月、水、火也;艮、兌,山澤也,震、巽,風、雷也,坎、離、震、兌,四時也。坎,為天地之中也。聖人得天地之中,則能與天地、日月、四時、鬼神合。先天而天弗違,聖人,即天地也;後天而奉天時,天地即聖人也。聖人與天地為一,是以作而萬物睹。同聲相應,震、巽是也。同氣相求,艮、兌是也。水流濕,火就燥,坎、離是也。雲從龍,風從虎,有生有形,各從其類,自然而已。

六十四卦大象圖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佩;君子以厚德載物。

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雲上於天,需一,君子以飲食宴樂。
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天地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掃。

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勸法。
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

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遊世無悶。
水療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
六十四卦大象圖下

天下有山,逐;君子以遠不惡而嚴。

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風自火出,家入,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怛。
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山上有水,賽;君子以反身脩德。
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慾。
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澤上於天,央;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天下有風,妮;后以施命誥四

澤上於地,萃;戒不虞。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德,積小以高大。

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7。
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曆明時。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療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山上有水,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澤上有雷,知敝。
雷電皆至,刑。君子以除戎器,歸妹;君子以永終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周易舉正略
唐蘇州司戶郭京傳
《坤》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陰始凝也。今本霜字下增堅冰二字。

《屯》六三《象》日:即鹿無虞,何以從禽也。今本脫何字。

《師》六五:田有禽,利執之,無咎。元本之字行書向下引腳,稍類言字,今誤作言。註義亦不作言字釋。

《比》九五《象》日:失前禽,舍逆取順也。今本誤倒其句。
《賁》:亨#8不利有攸往。今本不字誤作小字。剛柔交錯,天文也。註云:剛柔交錯而成文焉,天之文也。今本脫剛柔交錯一句。
《坎》:習坎。上脫坎字。
《娠》九四:包失魚。註:11有其魚,故失之也。今本誤作無魚。

《賽》九三:往賽,來正。今本作來反。
《困》初六《象》日:入于幽谷,不明也。今本谷字下多幽字。
《鼎·象》:聖人亨以享上帝,以養聖賢。註云:聖人用之,上以享上帝,而下以養聖賢今本正文多而大亨三字,故註文亦誤增大亨二字。
《震·象》日;.不喪匕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今本脫不喪匕也一句。

《漸·象》日:君子以居賢德,善風俗。芭石:賢德以止巽,則居風俗,以止巽乃善。今本正文脫其風字。

《豐》九四《象》:過其夷主,吉志行也。今正文脫志字。
《中孚·象》:豚魚吉,信及也。今本及字下多豚魚二字。
《小過·象》:柔得中,是以可小事也。今本脫可字,而事字下誤增吉字。六五《象》日:密雲不雨,已止也。芭石:陽已止下故也。今本正文作已上,故註亦誤作:陽已上,故止也。
《既濟·象》曰:既濟,亨小。小者,亨也。今本脫一小字。
《擊辭》:二多譽,四多懼。註云:懼,近也。今本誤以近也字為正文,而註中又脫懼字。
《雜卦》:《蒙》稚而著。今本稚誤作雜字。

右見洪紫微《容齋隨筆》,云#9:郭京有《舉正》三卷,云:得之王輔嗣、韓康伯手寫註定傳授真本,凡一百三節,與今流行本不同。予頃於福州《道藏》

中見此書而傳之,及在後省又見晁公武所進《易解》,多引用之。世罕有其書,今略取其明白者二十處載於此。

周易圖卷上竟

#1《周易圖》,三卷,《道藏》本未題撰人。一說為元代張理撰著。《經義考》不著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於《大易象數鉤深圖》下說:『朱陸楔《授經圖》載理之書有《周易圖》三卷、《易象數鉤深圖》六卷、《易象圖說》六卷。焦肱《經籍志》與《授經-》同一。後兩書《四庫全書》分別著錄於經部易類和子部衛數類,卻於《周易圖》未加只字。今查《中國叢書綜錄》,謂其書載於《通志堂經解》本中而考查《經解》本,並無此書。疑《綜錄》之說僅據《四庫提要》所言。考諸其它道經和《易》類書籍,亦不復見不同的版本;而於文中卻發現其書大部分內容與《大易象數鉤深圖》有相同之處,故暫且以之與明《正統道藏》本《鉤深圖》互校。參校時仍盡量保持其文本原貌,特此說明。
#2『者』,原脫,據下文義例補。
#3門此十五數也』,據其文義例,此句下疑脫『四者……也』之文。
#4『上象』,據其圈文義例,疑當作『天象』為是。
#5門云」,《鉤深圖》卷上『說卦八方之個』;釋文作『之』字。
#6『母道者』,原脫,據其上文義例補。
#7『勸相』,原作門相勸』,據阮刻《十三經注疏》本乙正。
#8『亨』,原作『享』,據阮刻《十三經注練》本改。
#9『云』字彼至卷上末尾所載之文,與前所附郭京《周易舉正略》之文的內容,均並刊於洪邁《容齋隨筆》第六卷《易舉正》一文中,均非《周易圖》作者之作。恐後學者於此疑誤,特此說明。

周易圖卷中

乾坤易簡之圖六十四卦圖并說,合沙鄭先生撰

乾、坤者,數之一、二也,形之方、

圓也,氣之清、濁也,理之動、靜也。故乾具兩儀之意,而分上下#1四象之體,而分南、北、束、西。兩儀四象,共數有六,并其乾、坤之本體,則八卦之數周備矣。此乾、坤所以去太極未遠。內貞外悔,兩儀之理也。元亨利貞,四象之道也。二、三、四、五以為經,七、八、九、六以為緯,八卦之方也。所以自一而二,自二而四,自四而八,自八而十六;自十六而三十二,自三十二而六十四,六十四而天道備矣,歲功成矣,人事周矣。此《易》故六十四卦,而《乾》、《坤》居首也。學者能由六十四以歸一,由一以悟太極,則伏羲、文王、孔子皆備於我;成變化,行鬼神,·亦是道也。
屯象圖

北方之坎,是謂太陰。束方之震,是謂少陽。陽之氣入於太陰,陽動而陰陷,斯所以為《屯》也。

虧豕養正圖

童蒙在五,擊之在上,是外學也。耳目所入,雖足以資吾,適足以賊吾之真性,故不利為寇也。包蒙在二,發之在初,是內學也。心之所造,貴於幾先,一著於心,便成機械,所以脫栓桔,吝也。利者,吾心之栓桔乎?
需須圖

《需》坎中之陽以為助,乾卦之陽求待上一陽而為之援,一陰避之而與進,一陰阻之而使退,此所以為《需》之吉凶也#2然聖人之意,不責於二陰而責於三陽,不責於三陽而責於坎中之陽,利所在也,故責之重也#3遂繫之#4酒食之象焉。酒食者,養人之具,人之所以求待。為酒食所困,而為害者有之#5。始貪其利,終罹其害者,小人之常也#6。必有道以處之,所以貴乎貞吉也。貞者,中正之義。內中正則外固,外固則不陷矣。
訟象圖

乾居亥位,坎起子方。亥子皆北,屬於水,始無所爭。一離於形,則天西傾,水束注,天上蟠,水下潤,於是乎#7《訟》矣。

師比御眾之圖

《坤》為眾,而《師》亦為眾者,《師》統眾之義也。統眾者,非德不可,故以《乾》之九二入於《坤》為《師》,以《乾》
,德在二也。律因數起,數自中出。黃鍾之律,起為度量衡,差之毫釐,則不可也。北方之坎,黃鍾之本也,故縣言丈人,爻言律。丈與律,法度之出,非有德者乎?

北主幽陰殺伐之象,南「主嚮明朝才會之象。六一爻分二、三、四、五之數。鴃州二二居南方,離明之地也→故以北為南面。五居中央,非北也。天北望,惟見斗樞、辰極。辰日北辰,斗日北斗,雖名日北,實中天也。《師》北向,故有五人為伍之意。《比》南面,故有五等分爵之象。上居五位,後其君者也,故曰:後夫凶!
大小畜吉凶圖.

巽居束南方,乾氣自子至已入於巽,為巽所畜,名曰《小畜》,以陰生於巽。巽,陰之微,故以小言。艮居束北'”方,乾氣自子至貢入于艮,為艮所畜,名日《大畜》者,陽終於艮。艮,陽之究也,故日大?自子至寅,、三畫之乾也,是艮畜乾貞工巽畜乾悔也。?《大畜》之所以得權者,變《小畜》之九五而六五,謙虛下人,所以得權而畜人也。《小畜》之所以失權者,變《大畜》六五而為九五耳,滿假自大,所以失權·而為人所畜也。

履虎尾圖

乾居亥位,初爻本室、壁,二爻方起奎;奎繫之者,見其履虎尾也。坤居申位,參本坤之初爻,以參繫兌者,見虎尾之哩人也。乾居兌下,則無履虎尾啞與不哩之象矣。以乾乘兌,所以履虎之‘象明鳥《履》卦自兌入乾,由戌達亥,以人應天之道乎。

否泰往來圖

觀《泰》之象,則見《否》之所生;觀《否》之象,則見《泰》之所起,是陰陽之氣上、下、升、降以成象也,故《否》、《泰》之卦,皆日往來。
同人圖

乾居上三十六策,變其中爻,則同乎離。離居下二十四策,變其中爻,則同乎乾。是謂二人同心,言外貌不同,
而心同也。

大有守位圖

《大有》之卦眾陽盛時,而五以六居之,人君體元居正,可不知守位之仁乎?推而明.之,四為侍從,則日匪其彭;三為三公,則日公用亨于天子;二為侯牧,則日大車以載,初遠於君位,有要荒蠻夷之象,則日元交害。皆發政施仁之道。如是,則福及宗廟,而永有萬世之業矣。
謙象圖

艮居寅,屬木,仁也,坤居申,屬金,義也,故五上有殺伐之象。謙者,以至誠為本,言心聲也。不情之言,則不出於誠;非心之本,是為偽也。故嗚謙居中者為至誠,居外者為不情,是以謙為嗚耳,外謙而內好勝也。

豫象圖

震居坤下,是謂一陽之《復》,天地之心也。今出坤上,是出地之《豫》,亦天地之心也。坤中之爻,靜中之靜也,故日:介于石。震中之爻,動中之靜也,故日:貞疾,恆不死。
隨係失圖

自震達兌,由東祖西,春作秋成之義也。夫是之謂《隨》,陽自陰中而起,

陰隨陽動也。陰來迎陽而說之,陽隨陰聚也。故兌之上爻,有羈糜之象。

蠱眾圖

巽居巳位,金之所生也。至酉金王,而巽之功成矣,故巽五爻言庚。金#8艮下,尤居寅位木之鄉也,.故言甲。甲、庚分子、午之位,循環無窮,行權之道也。金剋於木,金居於木下,是蠹生於木中也。有蠱,自然之象。上九居山之高,有高尚之志,足以振蠱壞之風,使懦夫有立焉。

臨象圖

《臨》卦之象?本#9人主者,以臨乎下也。臨下之衛,在施德於下,則11陽在下、如天氣感他私存心於上,則行中以智,而敦朴為先,如高明柔克焉。彼兌口之甘,是能育一而不能行,如王者徒降詔諭丁寧,而仁澤實不行也。何足以論施德存心之道哉?
觀觀國光圖

四陰生,陰侵陽之卦也。比之於陽侵陰,乃《大壯》之理也。不曰《小壯》,而日《觀》者,陰順巽而元侵陽之意也。下既順巽,上必以中正,然後足以使下觀而'化#10侵陽之事乎?
噬嗑身口眾圖

《噬嗑》本以口為象,而趾、鼻、耳、目亦擊之者,蓋一身賴口以為養也。養之有道,噬嗑之福;養不以道,噬嗑之禍。禍多福少,小人貪嗜者多也。《噬嗑》先電而後雷,電揚而雷震,舌動而齒咀,此自然之理也。《噬嗑》與《賁》,皆《頤》中有物。一二為《賁》,一為《噬嗑》者,《噬嗑》得《頤》之下動,《賁》得《頤》之上止。惟下動,則《噬嗑》矣。
賁天文圖

離為日月星辰,天之文也。艮為山川草木,地之文也。而孔子獨謂之天文而不及地者,蓋觀象以作《象》,象有日月迎明之象也。日月因迎明而合朔,朔晦相循而四時成矣,此所以察時變也。《離》有繼明之意,而《責》變《離》之四爻,日月相抱持也,此所以為天文之要道焉。

剝為陽氣種圖

《復》卦么#11下陽,即《剝》之上陽落乎地也,故有碩果不實之象。其陽氣之種乎,所以乾為木果,而木生於亥。亥者,乾之·位也。木有生而未芽,芽則生子#12矣。子者,孳也。未芽之果,本於《剝》上之陽,如果在木末焉。
復七日圖

六數進則為七,退則為五,是五為六之未盈,六為五之已滿,過則為七矣。六為極矣。一陽生,則七日來復也;二陽生,則八月有凶也。七為少陽,八為少陰。日為震,月為兌。《臨》雖陽長,而實得八兌之數也,故日有凶於八月也。《復》卦一陽來復,日七日(者,蓋《坤》陰極於亥丫六數盡於一,復出於坎,并而得七也。數窮於六甲,運窮於三統,而復為元,亦七日來復之義勿云耳。
元妄本中孚圖

《中孚》,信也。《元妄》,亦信也。《中孚》之信,一其自然之誠乎?《元妄》之信,是或使之也。故日: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誠信之道,本自中出,而主者亦以中。今反自外來,而為內主,安得自然哉#13?此所以異乎《中孚》也。
頤靈龜圖

《頤》中虛,虛則靈龜之象。君子見之,以靈龜自警。小人見之,則朵頤垂涎。三為下齒,噬之動者也,故凶甚於二、五。三之所以動者,因初有震象耳。離為龜,亦此意。
大過楝隆橈圖

《大過》一卦,吉凶在初與上也。楝之隆,以應藉地之茅,慎之至也;楝之橈,以應滅木之水,故《大過》之縣辭見於九三也。陽氣驕為大者過。九二配以少陰,故能發生枯楊之梯。梯,楊之芽枓耳。九五配以老陰,發生之理窮矣。遂有枯楊之華象,華則不能結實,而為萌芽也。

習坎行險圖

《坎》之《象》#14曰:維心亨。是心無善惡之思,無喜怒哀樂之動。一入於習,則同者變而為異,故《坎》卦始終象小人習險以自陷其身,戒人用心之惡也。陰陽者,善惡之端也,動靜之分也。心之動,則惡萌矣。陽動而陰靜,陽善而陰惡。六三以陰居陽,所以為惡之大;又陷於二陰之中,是染習皆惡也。六四以陰居陰,靜之至也,是復性而反誠,又居於二陽之問,是染習皆善也。故樽酒、篡貳、用缶,有簡率敦朴之象。二五雖以陽中,而未兔陷二陰之黨,染習之氣不能兔也。孔子所以指之以未出中,中未大之象焉。

離繼明圖

下卦《離》之貞,上卦《離》之悔,是下卦為貞明,而上卦為繼明也。月者,迦日以明。合朔之時,月包於日,而後迦其明也。此上卦所以包下卦,有日月迦明之象也。離為日而不為月,在重離則月象生焉,故日明兩,又日日月麗乎天。六二自黃離,是自中而明,所謂誠性之明。六五有哀悲之象者,是月既望而將遠於日,亦明極而晦生。反言吉者,以憂懼得吉也。
咸朋從圖

一氣居中,故澤之雲蒸於山,而山之泉入於澤,是山澤相感也。卦有三陽,而九四居其中,心象也。惜乎朋於二陽,未免有意有必,有固有我,故憧憧而往來。九五上連於六,是用在上六也。故上六為頰舌,而五為脾。九三下連六二,是用在六二也,故六二為腓,而三為股。股隨腓.而動,騰則不能隨頰、舌以發言,此吉凶所以異也。
恆久圖

六爻惟九二一爻得一剛一柔之道而居中,故與之以能久中。六五雖一剛一柔而居中,然與共天位者亦柔也。故有婦人貞從一之象,所以異於二矣。九三以剛居剛,動而過中,不怛之象。初、上爻二爻,一浚以趨下,一振而向

上,皆迷途之甚者,不得其中,故皆凶。

逐象圖

二以中順之德,而取象於黃牛。牛之所以能負重者,革之堅也。牛元革,則機上肉耳,何能為哉?九三以剛居外,有革之象。三苟隨《乾》以逐,則二遇禍矣,所以勸其執之。四陰位以九居之,下應初六,故日好,言交好也,是陰位下交於陰爻也。五陽位以九居之,下應六二,故日嘉。嘉,妃也,是陽位之陽爻下妃於陰位之陰爻也。陰妃於我,故交於我,小人不可交,則與之絕,此所以吉。妃則吾正偶耳,不能絕也。故但正其志,則淫邪非僻不能入,此所以為貞吉。

大壯羊落圖

《大壯》之卦,下累四陽,有棟宇基址之象,故云壯也。上震下乾,震為蒼莫竹,故有藩象。《乾》之九三,變則入兌,故有羊象。兌西而震束,卯酉正衝,故有羊觸藩之象。初者,羊之趾也。羊以角觸,而趾用其力角羸,則趾困矣。九四實吾之同類,苟央其藩以.開大塗,容羊進而不羸之,則下三陽反為吾壯輿之較矣。此九二、九四所以有貞吉之辭。
晉康侯圖

八卦之象,乾實為馬。《晉》以坤之貞,而陰爻居五位,豈有馬象哉?蓋《乾》錫之馬,因以致蕃庶,諸侯之象明矣。必明出地上象諸侯者,以火在天上為《大有》,象天子故耳。天子與諸侯,皆南面之君,必有明德以安民,民安則位安,故日康侯也。
明夷箕子圖

《明夷》之卦,聖人贊之,以《象》、《象》最顯,於人事最明。五為箕子,則上為紂矣。九三有南狩,而得大首之辭,豈非武王乎?拯焉壯者,又豈非武王之輔相亂臣乎?六四本《坤》畫,而下與三同居人位,又豈非微子、太公之歸周乎,初九與上六同乎坎水,將飛而翼垂,將行而糧不繼,豈欲拯之而力不能,如伯夷、叔齊之徒乎?

家人象圖

或問文中子《家人》之象,子日:明內齊外,蓋離、巽之象也。然象在一陰一陽,相妃於中,有父母夫婦之象,意本於夫子之《象》。焦延壽以上爻為宗廟,五為君。今用之於《家人》,則君位為父矣。孔子日:《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睽卦象圖#15

《睽》之為卦,六爻皆疑者,陰陽相疑也。陽居陰位,是以位相疑。二應五而五連於上,上應三而三連於二,是以應相疑,疑則睽而不合矣。故聖人於六爻之辭,皆釋其疑也,而使陰陽各安其位焉。所以《睽》卦物象,比之他卦最盛,蓋欲盡意而已。
賽往來圖

《賽》之二陽,皆陷於陰中,故《賽》繫往來者四,而不擊往來者二。四者皆失中,而二與五皆得中也。中以自養,雖處賽中,素患難,行乎患難,何往來之有?五在上位之中,善處賽而不凌下,使人樂歸之,此所以致朋來而不孤立於險中。二在下位之中,善處賽而不援上,匪其躬而自任其責,此所以終無尤,而獲應於上三陽之失中也,故勸之反身修德。四陰之失中也,故勸之連結乎二陽。初在下,故勉之以養其聲譽,而無苟往。上近五,故勉之以就于充實,而從大人。
解出坎險圖

坎中之一陽,即震下之一陽,始包於坎中,既而出於坎上,動於震下,若果核之仁,變而為芽,故曰得黃矢。矢者,中直也。中直,則芽達矣。其卦陰陽悖亂,而不當其位,上爻有解悖之象,以震之在坎也。君子屈於下,混邊於小人之時#16敷布之心不忘也#17一旦脫邊而去,遂伸其志。此九四之與六三所以有拇象者,君子之警戒也。

中華道藏第十六冊

損益用中圖

二卦之《象》,皆言與時偕行。二卦之爻,皆言十朋之龜。言時者,謂時當損而損,天下不以為儉;當益而益,天下不以為奢。言龜者,謂龜筮協從,臣民無逆也。
夫決圖

五陽而央一陰,五君子而去一小人,不為難矣。然陰附五位,五與四皆屬之,是謂兌卦,所謂包陽之陰,挾君子之小人,所以難次難去耳。《大壯》之羊,施壯于震。震,同類也。《央》之羊,施于兌。兌,非類也,變我則與同,此四爻所以有牽羊之象,亦以二爻變有羊象耳#18。

垢遇圖

初於本爻觀之,則有豕象,而九三實其臀。初、二、四觀之,則有魚象,言陽包陰也。於九五觀之,則有瓜蔓滋長之象。《垢》本《乾》也,一陰變其初,有龍反化魚象,‘龍化魚而角無用矣。此《娠》之角所以上窮。乾之一陽,起子而終於巳。巳實居巽方,是《乾》之六陽與巽相遇於巳位,而巽之一陰遂萌矣。此陰之生,故名日《娠》也。

萃聚圖

《萃》之初、上,包二陽二陰於中,如物以類聚之象。陽據南面之位,一為天子,一為諸侯,下統三公、二十七大夫、八十亡兀士,上奉宗廟之嚴,防眾之亂,故初爻懲失二眾之象寓於上畫。萃者,物以秋成而聚。秋主於兌,兌卦本於上爻為主。今西南之坤氣,運至西方,而陰畫眾矣。故二陽統之,而上爻失眾焉。

周易圖卷中竟

#1『而分上下』,原作『而分上下乾』,疑『乾』字衍,據《鉤深圖》卷中刪之。
#2『也』,據《釣深圖》卷中補。

#3『重也』,原作『也重』,據《鉤深圖》卷中乙正。

#4『之』,據《鉤深圖》卷中補。

#5『有之』,《鉤深圖》卷中作『亦有之也』。

#6『也』,據《鉤深圖》卷中補。

#7『乎』,《鉤深圖》卷中作『而』。

#8『金』,《鉤深圖》卷中作『今』。

#9『本』,據《鉤深圖》卷中補。
#10『下觀而化』,據《鉤深圖》卷中,此句後尚有『焉下觀而化矣』之文。
#11『之』,據《鉤深圖》卷中補。
#12中『生子壯原作『在子h據《鉤深圖》卷中改。
#13『哉』,據《鉤深圖》卷中補。
#14『之《象》』,據《鉤深圖》卷中補。
#15『睽卦象圖』,原《正統道藏》本在此左側至『垢遇圖」右側之問,有順序顛倒淆亂之錯誤。今據《鉤深圖》卷中調正。
#16『混述於小人之時』,原作『混邊小人之成』,據《鉤深圖》卷中改。

#17『不忘也』,原作『不志』二字,據《鉤深圖》卷中改補。
#18『亦以二爻變有羊象耳』《鉤深圖》卷中作『此三爻變有羊象耳』。

周易圖卷下

升階圖

巽下一陰,與坤三陰一體也。陰沉滯,而陽升騰。初附二陽而升,三陰又與之一體,故有允升之象。允者,言見信於人。坤用事於亥,而亥亦木之生,而未成形者也。至於子位,則震居坤下。震,亦木也,是木之始根芽耳。若巽居坤下,則有二陽,非若震之一陽始萌,故曰《升》也。《升》居丑位,及乎卯,則木王矣。外卦以位言也,而五天位,是不可以階升也。然貞者,正也。堯、舜、禹、湯升天位以正,如升平階。苟不以貞,寧兔於顛躋乎?

困羨華葛萬株木圖

《困》之為卦,屬乎九月兌氣用事,而臨於戌土;澤水為土所壅,故《大象》日:澤元水,困。卦因兌、坎相重而成,兌正秋,而坎為冬。兌之一陰,象乎始得秋氣,而蔓草未殺,故為葛萬之困。六三則秋冬之交,蔓草葉脫而刺存焉,故為羨華之困。若初六則坎之下,正大冬之時也,蔓草為霜殺而靡有孑遺,所存者株木耳。此《困》卦三陰爻故。#1繫以草木之象。
井鼎水火二用之圖

《井》以陽為泉者,水因天一之陽而生也。坎中之陽出於北方寒泉也。北方生寒,寒生水之義。巽之二陽,一在地位,趣下而入是谷,而非井矣;一陽雖在人位,居梵之下,汲之不及,又曾不若五爻浮溢于梵上也。井欲溢而鼎戒盈,此德與器之辨。《鼎》卦鉉、耳、趾皆全,而趾欠其一,所以初爻言鼎顛趾,言鼎倒而趾在上也。下一陰,反有兩耳之象。五曰黃耳,以別初爻焉。
革爐翰鼓鑄圖

《革》雖有鼎鬲革生為熟之象,然以爐精之象為正,蓋以離火鼓鑄兌金,而金從革也。革而後鼎者,以鼓鑄而成鼎也。夏后氏鑄鼎,而湯、武因之,以寶其器,故有湯、武革命之象。

震動心邊圖

《震》之六爻,初勸以戒懼而後言笑,二又戒以喪貝而勿逐,是欲內元妄動於一心,而外元貪其利也。三則言蘇蘇,是欲人修慝辨惑,元終入於迷塗,皆動心之要也q外卦論動之邊,喪,表事之成;上言征凶,戒事之敗。
艮背象圖

《艮》象言輔、頰不言口,言身不言腹,言夤、限不言臍,有背面而立之象,故日:艮其背。統一卦觀之,下不分其腓、趾,上不別其身、輸,四陰排布,宛有背骨狀。上一陽為肩膊,中一陽而為脊膂,脊膂取其貫中而已。《艮》之九三,《艮》之主也,以陽居陽,其性躁動,譬之腰焉。.罄折行止運動,實擊於心,繫之以薰心之象。六二以陰居陰,其性靜矣#2故有腓象。心欲動而腓不舉行,安有快意乎?故聖人又繫之以其心不快之辭。
鴻漸南北圖

《漸》卦,下艮上巽,當正月立春後、鴻漸來之候,故六爻皆繫以鴻也。鴻者,隨陽之烏。而艮、巽限乎子午之陽,方繫之以鴻,豈不宜哉?三居艮卦

之上,上居巽卦之上,是南北二陸也。三以一陽限于群陰之問,當鴻雁北來之際,烏獸將孳尾之時,故有夫征婦孕之象。又與四氣交於人位,故孕也。若五與二,一居于天,一處于地,遠應而雌雄有別,故不孕耳。
歸妹君娣袂圖

震為蒼食竹,下實上虛,筐象也。《歸妹》卦與《泰》相類,而人位二爻兩相交互,有掩袂象。夫一身左陽而右陰,陰陽之交如兩袂之交也。娣,位乎下,其畫陽也;君,位乎上,其畫陰也。《易》以陽善而陰惡,陽貴而陰賤,此君之袂不如娣之袂,蓋以女行非正也。其卦乃遷東方之陽,以就西方之陰,是震氣入於兌,木為金所剋制,故必月幾望而後吉。若征則凶,元所利者,以行不以正也。

豐日見斗圖

伏羲畫震於束,而置離於南方者,表少陽之氣動於束方,太陽之明#3盛於南方也。文王以震重離,遂名曰《豐》,言少陽之震運至於南方,合太陽之離明,而為豐盛耳。所以文王於《豐》縣,明盛極必衰之理,曰宜日中;於《豐》爻,明明極必昏之理,日日中見斗與沬也。文王所擊卦爻之辭,惟日與斗也。孔子之《象》,遂論及月,何哉?蓋《豐》卦在五、六月之交,日在柳宿之度,而斗指午、未之分。柳宿之度,實通三辰,故有見斗之理也。

旅次舍圖

六二以中道,遂懷資得僮僕。九四以剛柔相濟而有應,遂得資斧。皆近利,不若六五也。離之所以明者,順以行其智也,故日畜牝牛吉。上九之喪牛,是喪其明也。《旅》當《央》之後,《乾》之前,陽盛皆客氣,所以反日《旅》也。上九得勢而主權者,寄一身於炎炎之上,不知有焚巢之禍。九三趨炎而躁進,不知有焚次之災。六二、九四雖以柔道而旅,或懷資,或得斧,獲利于時,而二必以身而後免過,四之心尤不快也。豈非戒旅以求利之事乎?若六五者,始以離雉有文明之美,而射之,而亡其矢,而不獲,是道之不行也。

巽林下圖

《巽》以陽為林簣,而以陰為林足。狀者,以豚下有足之象,四陽行則有簣之象。九二林之束壁,而上九肺之西壁,故皆云《巽》在狀下,以林足附之也。九五即《乾》之九五,為龍飛,而為虎變者也。飛龍為甲,虎變為庚,是亦一氣之變更耳。上九喪斧,剛過也。九二用史、巫,剛中而未得位也。九三之頻蹙,又元位而失中也。由是觀之,則權以有位而得中者行矣。非九五,而誰乎?
兌象圖

《坎》之初六,主.於冬至。《離》之初九,主於夏至。《震》、《兌》之初,則主於春、秋之分也。故以,《兌》之下二爻陽氣尤盛,為七月之象;中二爻陰陽中分,為八月之象;上二爻陰過於陽,為九月之象。此《兌》卦所謂四爻言商兌,以見《震》角、《離》徵、《坎》羽之音;五爻言孚剝,以見《震》、《夫》、《離》、《詬》、《坎》、《復》之理也。
渙躬圖

一陽生於子,而六陽亢於巳。子屬坎,巳屬巽一,以巽重坎,所以為《換》。渙者,散也。卦氣當夏至後、大暑之前,是陽氣散于外也。陽雖散于外,而有生生不窮者在其中,是坎中一陽也,人之元氣似之。陽主氣,陰主形,一陽散于外,故言汗、血。二陰分於中,故古。群、躬。躬分而為四支,群分而為五臟、六腑形也,是皆元氣分散而成也。元氣出於坎水,是為天一之精,蒸而為汗,流而為血,以養四支、五臟也。

節氣圖

《兌》之一陽下泄,有戒慾之象。《坎》之一陰上缺,有戒嗜之象。戒慾,故云不出戶庭。戒嗜,故云甘、苦之味。初爻變,則為《坎》。天一之水,是為真精之原,君子能慎密不出,閉其精戶,是得養生之要。《坎》二則火也,門庭者是開竅為心也。心之火貴下濟於水,心之明貴出而外明於物,'不出則失中道,亦戒慾之義也。三言嗟者,悔嘆而不節。四言安者,安於能節,是皆明告利害所在也。養生之道,與《渙》盡之。

中孚小過卵翼生成圖

《中孚》生陽,羽族卵生也。《咸》卦生陰,血肉之物胎生也。故《中孚》為生陽之始,《小過》為陽生之成。烏雀四時生卵,而春盛,故為立春之象,冬至之卵焉。《中孚》有烏卵之象。烏炎上之性,必以豚魚而後吉。水,北方子位。,豚魚之地也。《小過》飛烏離之凶者,由束行而中,南方之網罟也。網罟取離陽,至離而太盛,陰氣生矣。

既濟未濟合律之圖

黃帝之律呂,分為乾、坤,配為坎、離。乾、坤即分六陰、六陽,坎、離則成《既濟》、《未濟》。坎中之陽,將升而至於仲呂,辟卦為《乾》,是謂《乾》盈九不見其首。離內之陰,已入於坎,至於應鍾,辟卦為《坤》,是謂《坤》虛十以導潛龍之氣。《既濟》之首,《乾》之首也。《未濟》之尾,《坤》之尾也。《乾》尾續於《坤》尾,九而後十也。《坤》首繼於《乾》首,二而先一也。皆自然之理。
方以類聚圖

坎,北方也,乾以水之成數類聚於西北。震,束方也,艮以木之成數類聚於束北。離,正南也,巽以火之生數類聚於束南。兌,正西也,坤以金之生數類聚於西南。故八卦各以其方而類聚。
物以群分圖

天下之動者不能直,偏於陽也。

天下之植者不能動,偏於陰也。陰陽之物,以是而群分。惟人為能動而直,能植而動,所以得陰一陽之全,固能靈於物,而為之覃分也。」參伍以變圖

王氏大寶日:三相參為參,五相伍為伍。以乾之畫,參坤之畫,變之為震、坎、艮。以坤之畫,參乾之畫,變之為巽、離、兌。所謂參以變也,象天地合德,陰陽交感也。一與九相伍,二與八相伍,三與七相伍,四與六柑伍,五與五相伍,謂為行伍,合為大衍之數五十,所謂伍以變也。

參天兩地圖

耿南仲日:參天則天一、天三、天五,總而為九;兩地則地二、地四,合而為六。方其搽曹,七、九、八、六皆以為用。及其成卦,舍七而取九,舍八而取六。倚於一偏,是為倚數。
乾坤合律圖

鄭氏註《周禮》云:其律呂相生,以陰陽六體為之。黃鍾初九下生林鍾之初六,林鍾又上生太簇之初二,太簇又下生南呂之六二,南呂文上生姑洗之九三,姑洗又下生應鍾之六三,應鍾又上生蕤賓之九四,蕤賓又下生大呂之六四,大呂又上生夷則之九五,夷則又下生夾鍾之六五,夾鍾又上生無射之上九,無射又下生仲呂之上六,故仲呂復生黃鍾,而循環焉。
卦分律呂圖

楊氏云:十一月《復》一陽生,黃鍾氣應#5,至四月,六#6陽為《乾》,故闢戶謂之乾。五月《詬》一陰生,蕤賓氣

應;至十月,六陰為《坤》,故闔戶謂之坤焉。

四象八卦圖

范氏誇昌日:四象者,以形言之,則水、火、木、金;以數言之,則老陽、老陰、少陽、少陰,九、六、七、八。惟土無形,四象各以中央土配之,則是為辰、戌、丑、未之成數也。水數六,故以三畫成坎,餘三畫布於亥上為乾。金數九,除三畫成兌,餘六畫布於未上為坤。火數七,除三畫成離,餘四畫布於巳上為巽。木數八,除三畫成震,餘五畫布於寅上為艮。此四象生八卦也。

用九用六圖

鄭氏厚日..一、三、五戶七、九皆陽數,而陽爻獨用九;二、四、六、八、十皆陰數,而陰爻獨用六。何也?九,陽數之窮,窮則能變,陽主變,故《乾》惟●用九。六,乃陰數之中,中則守常,陰主常,故《坤》惟用六。又一、三、五為九,天之生數;二、四為六,地之生數;生生之謂易,故《乾》、《坤》用此也。
乾坤大父母圖

《乾》,一變《娠》,二變《逛》,三變《否》,至五變為《剝》而止。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坤》,一變《復》,二變《臨》,三變《泰》,至五變為《夫》而止。《央》必有遇,故受之以《娠》。
復垢小父母圖

一陽來《復》,變《臨》為二陽,變至《泰》為四陽,變至《大壯》為八陽,變至《央》為十四陽,終其變於《歸妹》,成十六陽一陰始《詬》,變《逛》為二陰,變至《否》為四陰,變至《觀》為八陰,變至

《 剝》為十四陰,終其變於《 隨》 ,成十六陰。

三變大成圖

八卦司化圖

五位相得各有合圖

聶氏日!.一、三、五、七、九,陽之奇也;二、四、六、八、十,陰之耦也。五位以陰陽相得,而各有所合,以陽生者成以陰,以陰生者成以陽,是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十有八變成卦圖

男女合者,上下經惟十二位,正位《乾》 、《 坤》 、《 坎》 、《 離》 、《 咸》 、《 恆》 、《 損》 、《 益》 八卦,分為十八位。《 乾》 、《 坤》 變《 頤》 、《 大過》 ;《頤》 、《 大過》 變《 坎》 、《 離》 ;《 坎》 、《 離》 變《 中孚》 、《 小過》 ;《 中孚》 、《 小過》 變《 咸》 、《 恆》 ,成人倫也。
十三卦取象圖

重離而有巽體,巽為繩,離為目,網目謂之罟,故有網罟之象,所以為佃漁之用。

巽木動於前,為未之象。震木動於後,為耜之象。見於耒耜之用。

離為日中,離本坤屬,坤眾為市。震在下剛柔始交,所以取交易之象。

乾天在上,故為衣。

坤地在下,故為裳此聖人垂衣裳而天下治,象乾、坤之無為也。

巽為木,坎為水,木在水上,舟楫之象,所以濟不通也。
兌本坤屬而為牛,震為作足馬。服牛乘馬,有引重致遠之利。
闈戶謂之坤。震以動之,有擊柝之象,所以待暴客也。
震動於上,艮止於下,是杵臼之象,所以濟萬民之用。
離為絲,兌為巽木之反,有弓象。刻木之直而為矢,所以威天下也。

震木為楝,乾天為宇,所以為大壯之象。

巽木在澤之下,而四陽居中,是為棺檸之象。

兌本坤體,坤為文,而乾剛決之,所以為書契之象。

《叢說》云:古人制器取法,皆有內外重象,其用亦然。網罟、未耜、市貨、衣裳,舟楫、牛馬,門柝、杵臼、弧矢、棟宇、棺檸、書契,兩象也。畋漁、耒褥、交易、垂衣裳、濟不通、引重致遠、待暴客、濟萬民、威天下、待風雨、治百官、察萬民、封木喪期,亦兩象也。
陳氏三陳九卦圖

《履》,德之基《謙》,德之柄《復》,德之本
《怛》,德之固《損》,德之脩《益》,德之裕
《困》,德之辯《井》,德之地《巽》,德之制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

《怛》,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

《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

《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
《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
《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希夷曰:龍圖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三陳九德探其旨,所以知之也。故《履》,德之基,明用十;《謙》,德之柄,明用十五,亦明五用在於謙。《復》,德之本,明用二十四也。故三卦屬上經,明《乾》之用統於《坤》,六卦屬下經,明《坤》之用兼於《乾》也。斯則天三三、地二二之義耳。
序卦圖

漢上日:文王作《易》,以《乾》、《坤》、《坎》、《離》為上篇之用,以《艮》、《兌》、《震》、《巽》為下篇之用。上篇終於《坎》、《離》,下篇終於《既濟》、《未濟

濟》。《頤》、《大過》、《小過》、《中孚》、為二篇之正。《乾》《坤》者,《易》之本。《坎》《離》者,《乾》《坤》之用。《離》肖《乾》,《坎》肖《坤》,《中孚》肖《乾》,《小過》肖《坤》,頤肖《離》,《大過》肖《坎》。《既濟》,坎、離之交。《未濟》,坎、離之合。坎、離所以為乾、坤用者,得天地之中也。斯聖人酬醉不倚,千變萬化,不離乎其中與。康節先生日: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至夫子《序卦》,然後明生生不窮,而天地之蘊盡矣。故上經天地萬物具而人道備,下經人道備而天地萬物備。豈倚一偏哉?韓  康伯讀《序卦》,而不察也。

雜卦圖

漢上日:《雜"卦》專以剛柔、升降反復取義,揉雜眾卦,以暢無窮之用,而百世之後有聖人作,不外是也。邵康節日:乾、坤三變,坎、離不動。謂此若夫自《大過》顛也,而下簡冊缺亂,當日:《頤》,莽正也;《大過》顛也;《遘》,遇也(遘,當作娠),柔遇剛也;《央》,庾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漸》,女歸待男行也;《歸妹》,女之終也;《既濟》,定也;《未濟》,男之窮也。為文。

大衍數

韓康伯日:大衍之數,其用四十有九,則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數而數以之成,斯《易》之太極也。四十九,總而為一,散而為四十九,即太極在其中矣。
劉氏日:動靜一源,顯微無問。知四十九為一之用,即知一為四十九之體。或以干支、辰宿、八卦、陰陽求

合五十之數,恐非。

蝶蓄法

一搽二搽三搽第一掛於小指問,不五則九。第二掛於中指間,第三掛於食指問,皆不四則八。

五四四陽老束坡先生曰:三搽皆少,乾之象也。三少之數,凡十有三。以四十九策中除十三策,餘三十六,即四九之數也,是為老陽。

九八八陰老三碟皆多,坤之象也。三多之數,凡二十有五,以四十九策中除二十五,餘二十四,即四六之數也,是為老陰。
五八八陽少三搽一少而二多,震之象也。

九四八陽少三搽一多一少,而復1 多,坎之象也。

九八四陽少三碟二多而一少,艮之象也。九兩多少一少,其數皆二十有一,以四九策中陽除二十一,餘二十八,即四七之數也,所以皆為少陽。

九四四陽少三搽一多而兩少,巽之象也。

五八四陰少三搽一少一多,而復一少,離之象也。

五四八二搽兩少而一多,兌之象也。凡二少一多,其數皆一十有七,以四十九策· 中除十七,餘三· 十二,即四八之數也,九所以皆為少陰也。

邵氏皇極經世之圖

太玄準易圖

關子明擬玄洞極經圖

天地闢,萬物生,生必萌而後息;息而華,華則茂,物不終茂,故能以止;止然後安,安則得其燠,燠則實,實可資矣。資必有所用,用然後達,達則能興,興則能舉,舉則悖,悖莫若靜,靜則可育矣。育然後和平,平則有序,序則物不終和;和久則塞,央塞必有作,作則幾乎正矣。至正必有抑,抑則冥,物不終冥,故以通而終焉。
皇極經世全數圖上
一元之元,日之日,乾之乾,一。
一二元之會,日之月,乾之兌,十二。
一三元之運,日之星,乾之離,三百六十。

一四兀之世,日之辰,乾之震,四千三百二十。

一五元之歲,日之石,乾之巽,一十二萬九千六百。

一六元之月,日之土,乾之坎,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一七元之日,日之火,乾之艮,四千六百六十五萬六千。"
一八元之星,日之水,乾之坤,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二一會之元,月之日,兌之乾,一十二。
二二會之會,月之月,兌之兌,一百四十四。
二三會之運,月之星,兌之離,四千三百二十。
二四會之世,月之辰,兌之震,五萬一千八百四十。
二五會之歲,月之石,兌之巽,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二六會之月,月之土,兌之坎,一千八百六十六萬二千四百。
二七會之日,月之火,兌之艮,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二八會之辰,月之水,兌之坤,六十七萬一千八百四十六萬四千。

三一運之元,星之日,離之乾,三百六十。

三二運之會,星之月,離之兌,四千三百二十。
三三運之運,星之星,離之離,一十二萬九千六百。
三四運之世,星之辰,離之震,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三五運之歲,星之石,離之巽,四千六百六十五萬六千。
三六運之月,星之土,離之坎,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三七運之日,星之火,離之艮,一百六十七萬九千六百一十六萬。
三八運之辰,星之水,離之坤,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四一世之元,辰之日,震之乾,四千三百二十。
四二世之會,辰之月,震之兌,五萬一千八百四十。
四三世之運,辰之星,震之離,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四四世之世,辰之辰,震之震,一千八百一六十六萬二千四百。

四五世之歲,辰之石,震之巽,五萬九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四六世之月,辰之土,震之坎,六十七萬一千八百四十六萬四千。
四七世之日,辰之火,震之艮,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四八世之辰,辰之水,震之坤,二萬四千一百八十六萬四千七百四萬。
皇極經世全數圖下
五一歲之元,石之日,巽之乾,一十二萬九千六百。
五二歲之會,石之月,巽之兌,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五三歲之運,石之星,巽之離,四千六百六十五萬六千。
五四歲之世,石之辰,巽之震,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五五歲之歲,石之石,巽之巽,一百六十七萬九千六百一十六萬

五六歲之月,石之土,巽之坎,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五七歲之日,石之火,巽之艮,六萬四百六十六萬一千七百六十萬。

五八歲之辰,石之水,巽之坤,七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四萬一千一百二十萬。
六一月之元,土之日,坎之乾,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六二月之會,土之月,坎之兌,一千八百六十六萬二千四百。
六三月之運,土之星,坎之離,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六四月之世,土之辰,坎之震,六十七萬一千八百四十六萬四千。
六五月之歲,土之石,坎之巽,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六六月之月,土之土,坎之坎,二萬四千一百八十六萬四千七百四萬。
六七月之日,土之火,坎之艮,七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四萬一千一百二十萬。
六八月之辰,土之水,坎之坤,八百七十萬七千一百二十九萬三千四百四十萬。

七一日之元,火之日,艮之乾,四千六百六十五萬六千。

七二日之會,火之月,艮之兌,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七三日之運,火之星,艮之離,一百六十七萬九千六百一十六萬。
七四日之世,火之辰,艮之震,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七五日之歲,火之石,艮之巽,六萬四百六十六萬一千七百六十萬。
七六日之月,火之土,艮之坎,七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四萬一千一百二十萬。
七七日之日,火之火,艮之艮,二百一十七萬六千七百八十二萬三千三百六十萬。
七八日之辰,火之水,艮之坤,二千六百一十二萬一千三百八十八萬三百二十萬。
八一辰之元,水之日,坤之乾,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八二辰之會,水之月,坤之兌,六十七萬一千八百四十六萬四千。

八三辰之運,水之星,坤之離,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八四辰之世,水之辰,坤之震,二萬四千一百八十六萬四千七百四萬。
八五辰之歲,水之石,坤之巽,七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四萬一千一百二十萬。
八六辰之月,水之土,坤之坎,八百七十萬七千一百二十九萬三千四百四十萬。
八七辰之日,水之火,坤之艮,二千六百一十二萬一千三百八十八萬二百二十萬。
八八辰之辰,水之水,坤之坤,三萬一千。
皇極經世先天數圖

此圖邵康節先生所述也。古今之數皆始於一,而皇極之數實本於伏羲之先天也。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八卦之生數也。陽一而陰二,故陽之生陰,二而六之,為十二。陰之生陽,三而十之,為三十。是以乾始為一,而兌為十二,離則十二而三十為三百六十,震則十二而三十六#8為四千三百二十。自巽之坤,皆奇耦之生數也。釐之為六十四卦,則以所生之數而相乘之,知其總數也。如兌之震,則為十五萬五千五百二十之數也。周旋六十四卦相生之數,皆如是也。若以日、月、星、辰、水、火、土、石、暑、寒、晝、夜、飛、走、草、木分隸於八卦,得生生之數,則知其所以生;得化化之數,則知所以化。在學者,冥心於此,思則得之矣。

周易圖卷下竟

#1『爻故』,據《鉤深目》卷下補之

#2『其性靜矣』,原作『其性情J,據《鉤深圖》卷下改補。

#3『明一,原作一名』,據《鉤深圖》卷下改。

#4『子位』,原作『子水位』,據《鉤深圖》卷下刪『水』字。

#5『應』,原脫,據《鉤深圖》卷中補之。

#6『六』,原作『之』,據《鉤深圖》卷中及上下文義例改。

#7『惟』,原脫,據下文義例補之。

#8『三十六』,原脫,據其文義例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