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逻辑学

身边的逻辑学

我们有大脑, 却为什么不能清晰思考、理性生活?
身边的逻辑学
[美]伯纳?派顿◎著
黄煜文◎译
身边的逻辑学
  本部分将告诉你,为何需要了解什么是“清晰思考”(dear thinking),, 清晰思考这个观念虽然罕见但却很重要,它能帮你辨别专家、 伪专家与骗子说法的不同,也能让你免于陷入荒谬的困境或上当受 骗。当你开始进行清晰思考时,你将发现它是个令人愉快的活动。进 行清晰而客观的思考,能让你明白发现真理(truth)?的方法。本书能 帮助你熟练使用最具力量的人类活动——理性思考。理性思考是人 类独有的特征,它能让你作出睿智的选择,让你获得真正的个人自由, 最终,它也有助于实现一个自由且开放的社会。因此,你会了解到,清 晰思考不仅是一种有用的技能,它也是智慧的灯塔,可以指引你活得 更好。
逻辑与清晰思考有什么用
  “逻辑(logic)没有爱情的一半重要,”奥斯卡?王尔德说道,“但 它能证明事情。”
  它能证明什么?
  它能证明人们是不是在跟你胡扯。
  但那又怎样?
  能听出人们是不是在跟你胡扯是很重要的。
  是吗?
  这样你就能知道实话是什么。
  实话?
  没错,实话。
  据说有个伟人说过广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有人认为这句话很重要,所以将它刻在弗吉尼亚州兰利的美国中央情 报局总部入口。
  为什么?这个叫做耶稣的伟人的意思又是什么?
  ①以特殊字体表示的字词,其定义请参见书末的“名词解释
导论简单的真理不简单
  耶稣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摆脱限制我们自由的文字与钢铁伽 锁,因为它们要求我们听命于权威,不管是电视名嘴、教会、政府或公 司主管、报纸,还是任何人和事物。唯有思考以及正确地思考,我们才 能认识真理。
  清晰思考能保护我们。
  以投资为例,身为安然公司的投资者或员工,难道你不想在公司 破产前知道内幕?在这种情况下,真理可以派上用场。知晓与安然公 司有关的事实真相,会让你卖掉它的股票。事实真相能让你看紧钱 包,阻止你把钱交给骗子。
  清晰思考使我们洞悉现实,避免陷入危险的境地。
  真理还能让你洞悉现实,也就是事物的真貌,而不是事物的理想 面貌。事实上,这就是所谓的真理:真理指的是实际存在之物,而不是 不存在之物。
  现实是存在的。因为现实存在,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实的角度处 理现实事物。
  如果我从得克萨斯州明湖开车往南走,不到一小时,就会看到一 片汪洋。这片汪洋的存在是客观事实:早在人类还没在水中游泳之 前,就有这片海洋了。当人类放弃地球,迁移到其他星球时,它可能还 在那里。就算美国国会或总统否认它的存在,它的波浪仍将继续冲刷 海岸,鱼儿仍将在水中嬉戏,鹈鹕仍将继续潜水捕食。
  这些客观事实为什么存在,我不知道,我猜你也不知道。我们需 要知道的就是,有些事物并非因为人类的思想、期望或努力而存在。 这些事物是现实的,它们就在那里,独立于我们的思想或喜好之外,它 jl ]的存在就像墨西哥湾一样,是真实的。
  由于现实就在那里,所以我们必须实际地面对它,否则它将在实 际中无情地对待我们。
  没错,这是你我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存在的关键,因为现实 会猛烈地报复我们。现实有一种卑劣的习性,它找到我们,接着迫使 我们面对种种棘手的问题。虽然情况很悲惨,但这是实情:如果我们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身边的逻辑学
没有正确地处理现实,它就会纠缠并惩罚我们。这是自然的本质,也 是现实的实际之处。
  不相信?听不懂?不同意?还是心里想着那又怎么样?”
一相情愿的思考行不通
  一相情愿的思考是行不通的,它还可能带来危险。
  容我说明一下:我想挥舞双臂飞到月球上去,有时我还希望能下 一场啤酒雨,但这些事不会发生。想飞行,我必须搭乘飞船、直升机或 飞机等科技发明,而这些发明建立在现实基础上。如果我试图实践幻 想,挥舞双臂从大楼一跃而下,那我会受重伤。想喝啤酒,我必须到超 市或酒吧购买,或是向朋友或邻居讨个几瓶。恐怕到死,我都等不到 下啤酒雨的那天。
  嗯,问题就在这儿。
  一相情愿的思考会让人觉得快乐、温暖、惬意,但如果要在真实世 界里付诸实践,就难免会遇到阻碍:轻者给你带来不便,重者则会让你 有生命危险。
  当理性让位,一相情愿的思考掌权,会发生什么事?假设你驾驶 着飞机,你暂时将目光从眼前的美丽景致移开,瞅了一眼油表。糟了! 燃料快用完了。你该怎么办?
  问题来了,你该怎么办?我们一生中总会遇到几次极为重要的问 题。对此,我们通常有许多答案与选择,有些好,有些不好。
  有些选择有用,有些没用;有些能让你安然无恙,有些却会带来灾 祸。该选择哪一种?怎么知道自己作了正确的选择?怎么知道自己 是对的?怎么知道自己是以现实为根据,作出安全的选择的?
  想一想其中一种选择:假定油表是错的,那继续飞行。这种思路 假定飞机还有燃料,只是油表出了问题,所以什么都不用担心。
  这种思路有什么问题?据此而采取的行动是否妥当?放下这本 书,暂时思考一下:这为什么行不通?
导论简单的真理不简单 5
  因为油表很可能是正确的,因此,你很可能就要耗尽燃料。因为 飞行需要燃料,一旦燃料用尽,飞机就会从高空坠落到地面,届时免不 了人员伤亡,而这将会发生在你身上。
  我希望你不会坠机,但如果情况果真如此,至少还有一点值得安 慰,飞机不会爆炸,也不会起火,因为飞机上已没有燃料。
  另一种选择是:完全不去在意燃料的问题,否认它的存在,忘了这 件事;你只要凝视无际的蔚蓝天空,看着白云飘浮而过。这种做法又 叫鸵鸟心态,就是“眼不见为净”。鸵鸟遭遇危险时,会将头埋在沙里。 它以为问题解决了,因为它再也看不见问题。然而,问题仍纠缠着它, 不会因为它不想见而远离。现实不会只因为鸵鸟要它走开就走开;问 题会留在原地,通常还会造成麻烦,有时甚至会吃了它。如果确实有 危险,那么鸵鸟最好是逃跑、直接对抗,或是采取任何可行的做法,但 就是不能把头埋在沙里o
  当你选择忽视危险时,危险并不会离开;通常它只会继续带来麻 烦,而且是越来越多的麻烦D这就是为什么考虑与感知现实如此重要 的缘故。
  第三种选择是:假定油表是正确的,并假定飞机不需要燃料也能 飞行;或者,假定你的飞机很特殊,消耗燃料的方式不同于其他飞机。 不管是什么情况,继续飞行只会再一次对自己或他人、向现在或未来 证明,飞机确实需要燃料才能飞行。同时也再次证明,当飞机燃料用 尽时,无论它是什么机型或由谁驾驶,都一样会坠落。
  是的,这就是现实原则,这就是规范现实情况的法则,没有方法可 以回避,无例外可循,不管对你或对别人都是一样。你要不就是知道 法则,要不就是一无所知,但如果你不知道现实原则,或者如果你明知 故犯,那麻烦将不请自来。当你用尽燃料,你会坠机。
  第四种选择:做合理的事,基于现实而采取行动。你可以降落,加 油,保住性命,第二天再继续飞行。
  让我们进一步模拟飞行的例子,将它运用在你的个人生活上,看 能得出什么启示。意想不到的状况、自欺欺人以及其他阻碍,是否会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身边的逻辑学
限制你的能力,使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复杂局势时,无法充分理解与 适当反应?如果不会,那我们就不用研究清晰思考、逻辑或科学,也不 用读这本书。
  聪明、合理与现实地处理问题。
  不要因为不知如何处理现实而毁了自己的人生,不要因为一相情 愿的思考而错失成功的良机。采取合理的做法,直接而理性地处理问 题。了解真相与现实情况,并依照实际情况予以处理;采取合理的行 动,提出合理且可行的计划。这是处理不合理、不合预期且不可预料 的事情的最好方式,因为它们总是会偷偷摸摸地忽然出现在你面前。 用飞机来作模拟,给了我们明显的答案,这是我之所以以它为例的缘 故。要解决燃料不足的问题,并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思考,要么落地加 油,要么就是等着引擎熄火。
  飞机需要燃料,正如人类需要食物一样。
  燃料问题适用于人类。你不吃饭,就得死。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Xenophon)在《长征记》(Anabasis)中说, 对于让希腊大军瘫在路边的饥饿病,唯一的药物是食物。只要他们吃 饱,饥饿的病症便不药而愈,大军也能顺利向前;如果吃不饱,士兵就 会衰弱憔悴,最后难免一死。色诺芬的结论如下:没有食物,饥饿将成 为致命病症。这一点到现在依然没有改变。
  燃料问题与饥饿问题的解决方式类似,因为它们有着类似的问 题——弓|擎需要燃料,正如人的身体需要食物。
没有简单的答案这回事
  大多数贴近现实的问题都不像燃料或食物问题那么简单。
  相信我,我希望有简单的答案可以响应其他我们必须面对并解决 的问题。要是有简单的答案,那么我们就能从麻烦中脱开身,去玩耍、 游泳、看书或看电影,但遗憾的是,现实并非如此,而且绝大多数情况 都没有简单的解决方式。
导论简单的真理不简单7
  综上所述,当我们试图找出任何问题的解决之道时,必须先牢记 一项重要原则。现在就记下这项原则,它可以让你受用终生。
原则:简单答案?算了吧!简单的答案通常并不存在,因为简单的 问题几乎不存在。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大多数都相当复杂。
  不只是简单答案不存在,随着文明的演进,我们必须处理的争议 也渐趋复杂,答案当然也随之更加复杂。
  这种现象不一定是坏事,它或许能激励我们发挥创造力。如果我 们解决了所有难题,人类的精神将会萎缩、死亡。不过不用担心,我们 与我们周遭的事物——也就是人类的创造与人类对现实的理解,只会 越来越复杂(即使不一定更有深度),并且成为我们扩大力量的基础。 只要我们能持续理性地思考与行动,就能面对与解决眼前的问题。
教训:因为简单答案不存在,所以简单答案很可能是错的。
  是的,是错的。
  因此,不要不假思索地接受任何简单答案,尤其是回答复杂问题 的简单答案。
  近年来,投资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得到这个教训:凡是容易口 耳相传并被很多人使用的股市赚钱法,往往由于过于简单而无法持 续。斯宾诺莎(Spinoza)在《伦理学》(Ethics)末尾得出的结论“一切完 美事物,不仅罕见而且难以得到”,除了适用于哲学,也适用于华尔街。 由此推论出:
教训:复杂的问题难以回答。
  试试看这个问题只要目的正确,是否斡可以不择手段?”它的答 案会是什么,思考一下。有答案吗?要怎么回答? “是”或“否”?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身边的逻辑学
  这个问题明显需要仔细分析。很显然,有些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而另一些则不能。用一般的话讲,就好像问我要买的这辆车值这个 价吗?”
  答案是什么?这辆车值得我买吗?该怎么回答呢,请你思考一 下。这个问题有答案吗?答案是什么?你真的答得出来吗?你不知 道该怎么回答。为什么?
  你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答案取决于车子、当时的状况以及相 关对象。我没有告诉你我考虑买什么车,也没告诉你价格,甚至也没 透露我的财务状况。少了这些信息,要得出明智的答案是不可能的。 简单的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答案^
  真的没有简单的答案?
  人们认为可能有简单答案,人们想相信有简单答案,这种观念正 是人们一再受骗的原因。人们陷入圈套,不是没抓到重点,就是未能 做该做的事,或是做出错误或不必要的举动。
  世贸中心恐怖袭击事件引发一连串针对复杂的恐怖主义问题所 作的简单解释。美国发生“9 ? 11事件”之后数小时,骗子们就开始利 用这个机会发国难财。类似的重大事件会引发善良人士的善举,却也 吸引坏人做出不法勾当。对坏人来说,这是欺骗大众的大好时机。骗 子们打电话给成千上万的民众,要求他们提供信用卡号与社会安全号 码,理由是世贸中心的倒塌使得这些数据遭到损毁。打电话的人声音 听起来相当文雅、专业、可信,而且他们说的内容都相当合理,但如果 你能停下来思考15秒钟,一切将大不相同。为什么有人急着要这些 资料?难道金融机构没有在其他地方保存数据副本,以防紧急状况发 生?为什么是纽约的骗子打电话给你,而不是跟你往来数十年的地方 银行人员?
  发生紧急情况时,还会有哪些诡计与欺诈出现呢?
  假基金会为罹难者、消防队员与警察家属募捐,假军事单位要求 大家捐款。有人诓骗人们购买战争公债以及购买国旗送给学生与军 人等;有人利用人们的害怕心理而骗人买假保险;有人劝诱人们购买
导论简单的真理不简单9
黄金,或购置逃生设备如防毒面具与武器;以遏制恐怖主义当幌子的 假组织,也让不少人上当受骗;虚构的企业广告投资也满天飞由于 纽约市需要某某产品,推荐您委托我们投资某某公司”。
  这些以悲剧之名行诈骗之实的手法,往往诉诸悲悯、爱国心、恐 惧、报复、贪婪等情感。这些诈骗手法宣称它们能以简单的方式解决 复杂的问题。骗子利用人们希望立刻采取行动的心情,即使他们提出 的理由很愚蠢,甚至无须理由,或甚至我们知道或应该知道理由是错 的、无关的或不适当的。
  这些诈骗手法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不思考。就算他 们能思考,他们思考的方式也不对;就算他们能正确思考,他们也不愿 正确思考,因为这么做太费脑筋;而且就算他们能正确思考,他们通常 也不按照思考得出的结论来行动。
  这是令人难过的事实,大多数人宁愿沉溺于无知之中。面对复杂 问题,大多数人宁可要一个简单而无负担的答案,大多数人欢迎简单 的解决方式,即使他们内心深处知道它很可能是错的。
  恐怖主义是复杂的问题,不可能有简单的答案。450美元的防毒 面具根本无法解决恐怖主义的问题。然而就在“9 ? 11事件”后第二 天,纽约乃至休斯敦便卖出了成百上千套防毒面具。这实在令人遗 憾,然而更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人买到的并不是防毒面具,而是像玩具 一般的假防毒面具。这听起来相当讽刺,假的防毒面具,成了解决复 杂问题的假答案。
  为什么简单答案吸引这么多人犯错?
  简单答案之所以吸引我们,有这么几个原因:谨慎而迟疑的人,不 会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平稳的陈述(statement)与详尽的解释,似乎 表示软弱与优柔寡断,?大胆而直率的主张(即使是错的),似乎代表了 力量与活力。因此,人们重视简单与化约的说法,但却轻视复杂而精 细的答案。
原则:异常自满且从不怀疑自己的人,容易出错。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身边的逻辑学
教训:对于自以为是的人,要保持戒心。
无论如何,清晰思考利多于弊
  以上所述都是人的问题: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思考;而那些知道 如何思考的人却往往不思考,因为思考太费神了;更重要的是,那些思 考的人常常是没有心情,因为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不是被关进牢里,就 是遭到公开羞辱、解雇与迫害,再不然就是因为思想走在时代前端而 遭到惩罚,例如苏格拉底、耶稣、伽利略,或是揭发安然弊端的莎朗? 沃特金斯。这几位伟大人物不仅深思熟虑,还试 图将思考的结果告诉他人,但许多人在得知他们思考的结果之后,反 而采取敌视他们的态度,甚至诉诸暴力。苏格拉底被迫喝下毒药;耶 稣被钉上十字架;伽利略被逐出比萨,并因主张地球绕日说而被捕;有 些揭发安然舞弊案的员工遭到解雇,而且未能领到分文遣散费。
  结论:思考可能是危险的。
  是的,思考可能是危险的——对思考的人来说是如此,对被思考 的人、组织、机构与观念来说也是如此。思考挑战既有秩序的权力,也 质疑传统信念。
  无怪乎思想家总是守口如瓶。真正的思想家很快学会了不给自 己添麻烦,不问令人困窘的问题,不招来憎恨,否则可能会让自己处境 艰难,或是引起暴动。思想家知道,一旦开始认真思考,这些事情都可 能发生。
  人类对思想的畏惧远超过世上其他事物——不仅超过毁灭,甚至 超过死亡。思想是颠覆与革命的、破坏与恐怖的;思想无情地对待特 权、既有体制与安逸习惯;思想是无政府与无法无天的,它无视权威, 对识途老马嗤之以鼻;思想往地狱深处窥视,面无惧色;思想看见人类 这种微不足道的生物被深不可测的沉默重重包裹,但它仍傲视一切,
导论简单的真理不简单
宛如宇宙主宰般屹立不摇。
——伯特兰?罗素
  罗素的意思是什么?他的意思其实巳经很清楚。不过,我更喜欢 罗素说的另一句话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确 实如此。”
原则:短期而言,清晰思考或许会招来麻烦;长期而言,清晰思考通 常是有利的。
  说了这么多,你应该懂了吧,思考会惹来麻烦,但也创造了奇迹, 狂妄之徒可能摇身一变,成了开路先锋。天才一开始总是以少数异议 分子的姿态出现,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早年总是在监狱中度过,但他们 终究成了普罗米修斯般的人物,充满了智慧与知识。
  我离题了。现在,让我们回到大众喜欢以简单答案解决复杂问题 的原因上。要理解与解释复杂命题相当困难,要向心不在焉又愚蠢的 人解释复杂议题更是困难。在向他人表述自己的思想时,绝大多数真 正的思想家都曾遇到过麻烦,问题不在于他们是拙劣的沟通者(虽然 当中有些人确实如此),而是因为对方基于各种理由不愿接纳他们的 想法。
  面对现实吧,真正的学问是人类所能获得的最高成就之一。人类 最值得自豪的,就是能选择一个有价值的主题,并彻底了解其中的事 实与变化。然而,如果人类有能力将自己的发现如实地传达给他人知 道,那么人类早已开化。因此,真正的学者始终无法教化人类,真正的 学问通常无法言传。
原则?像我们这样的伪学者,控制了世界的未来。
大多数人都是伪学者,不是真正的学者,我也不例外。尽管我们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身边的逻辑学
这些伪学者控制了教会、政府教育系统、传媒与经济,还有我们自己与 世界的未来,但我们依然无法解决麻烦。
  令人庆幸的是,虽然真正的学问目前未获重视,但伪学问仍能满 足需要,协助我们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中继续生存。伪学问能满足需 要,因为它已足以应付问题,而这正是我们必须致力改善伪学问的 原因。
  因此,问题不只出在一般大众身上,也出在我们这些伪学者身上。 人类有时是自身命运的主宰,有时则不是。要是我们受制于人,那么, 错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于我们自己。是的,我们容易偷懒、从众、焦 虑、匆忙下判断与结论;我们甘愿屈居人下,经常自作自受。
  是的,懒惰、盲从以及不愿接受任何新奇或不同的事物,这些习性 不仅阻碍进步,也扼杀思考。直到大祸临头,我们才会醒悟过来,开始 思考,但通常为时已晚。
原则:大多数人倾向选择简单的方式。
  大多数人在面对问题时,非但不去想出能处理或解决问题的方 法,反而在战斗开始前就弃械投降。他们选择顺从。选择顺从,就只 能受苦,苦日子也许不是今夭,也许也不是明天,但很快就会降临。不 要让自己沦落到这种地步。
原则:大多数不正确、无逻辑、虚假、错误、不合理、有瑕疵的思考, 源于思想懒惰。
  从这个原则推论出:
教训:避免思想懒惰,努力思考。
  要治好思想懒惰,从现在起就强迫自己思考。现在就逼自己读这
导论简单的真理不简单13
本书,因为你知道,尽管读书很辛苦,但终究会带来好处,而且可能是 很大的好处。
  持续思考,努力不懈地改善自己的思考。
  这么做并不容易,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但你要坚持下去。经过 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思考是件有趣的事;你将会掌握个中诀窍,正如 你掌握开车或使用刀叉的诀窍那样;你将乐在其中,特别是它带给你 的自由,正如你从开车所经历到的乐趣与自由,从使用刀叉吃饭所感 受到的便利那样;你将跟我一样,有能力反驳人们所说的一切,并兴致 盎然地指出他们视为圣牛的观念不过是堆垃圾。
  啊!圣牛!我喜爱圣牛。圣牛可以做成顶级汉堡,肯定是人间 美味!
  思考就跟其他事物一样,是门艺术。为了思考得更好,你必须忍 受地狱般的训练,特别是在开始阶段。之后,你将发现,越是训练,越 是思考,就越容易得到成果,而成果也越丰硕。思考的乐趣与成果,能 克服惰于思考的思想习性。
  除了向别人炫耀的快乐外,你还会发现正确思考能让你远离麻 烦,让你更有效率,而且可以助你飞黄腾达。你将会惊讶于思考竟然 如此有用,能为你的生活与事业带来巨大利益。然而不幸的是,思考 之所以能让你拥有优势,原因在于你周围的人不思考。他们只是空虚 而混乱地在心灵迷雾中游荡着,希望凭借运气就能一路走到目的地; 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交给机会或任人左右,而非掌控在自己手上。
当心电视与大众媒体
  最后要提出一个警告:当心电视与大众媒体。它们是你的敌人, 是清晰思考的敌人,通常也是任何思考的敌人。
原则:电视与大众媒体容易让人变笨。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身边的逻辑学
  何以如此?
  在电视或大众媒体出现的观念,绝大多数都很简单,因此很容易 出错,而且这些观念还会把宣传与希望混在一起,让人更加不知所措。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令人沮丧的情况,理由很明显,简单的观念容易记 住、容易解释,也容易传播——这正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想要而且也需 要的。
  我们将美国社会描述成一个自由进取、个人主义与理想主义并存 的社会,但实际上,这不过是空话。我们创造的是一种集中管理的工 业文化,具有官僚化的本质,背后的动力来源则是物质主义,至于人道 关怀只是一种不起眼的点缀。美国电视主要的所有者、经营者与控制 者(通过广告营业收入)是大财团,也就是美国企业,它们惯于夸大自 己的产品质量,有时还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己的企业体制相当健全,如 世通(WorldCom)、Dynergy、Adelphia、泰科(Tyco)、CMS 能源(CMS Energy) NReliant Resources、安然以及环球电讯(Global Crossing)。
  所以,请注意!
  不管是老师、广告商、大企业家或政客,这些想要影响你的人,往 往会根据听众的智力高低,调整他们的说话内容,而听众数量越多,智 力就越低。这就是为什么新闻必须切割成一连串摘要,简化成最简单 的元素,然后再将它们编成新闻标题与口号,设计成轻薄短小、容易理 解的信息——而且通常是错误的信息。
  托马斯?杰斐逊曾说,比起读报纸的人,不读报纸的人知道的东 西更多,因为他们的脑子里不会塞满错误信息。不难想象杰斐逊会如 何批评电视。马克*吐温所见略同,他认为真正造成伤害的,不是他 不知道的事,而是所有他已知的事都是不真实的。杰斐逊与马克?吐 温应该会同意佛陀的说法,佛陀在“四圣谛”中表达了同样的观念:人 生充满痛苦,痛苦必有原因,痛苦起因于误解(佛陀认为错误的信息导 致错误的观念)。
  这就是问题之所在。如何解决?此时就需要清晰的思考。
  清晰思考比其他任何工具更能清楚地告诉你,什么可能为真,而
导论简单的真理不简单
什么可能为伪;清_思考是一种能协助我们正确思考的工具;清晰思 考甚至提供了能解’读隐藏信息的工具,使我们能获得真理;清晰思考 可以告诉你,哪些信息是垃圾。
  我希望这本谈论清晰思考与实用逻辑的书,可以让人们认识广受 忽略的理性思考技艺,并使人们走上通往更安全、幸福的生活之路;我 希望它能给予人们认识真理的工具;我希望它能让人们的心灵更愉 悦;我希望人们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跟我一样,从学习如何思考中 得到乐趣。
  文明越来越像是清晰思考与灾难之间的竞赛。如果我们不立即 将歪曲的思考扳正,我们将会坠毁;如果我们不开始正确地思考,接下 来就只能祈求老天帮忙。
Q
  把时间花在复习上一点儿也不浪费。神经学家发现,复习 可以让先前被激活的神经元网络再度激活的概率提高,以此巩 固我们的记忆。反复再激活使大脑产生实际的结构变化,因而 能加深记忆。神经元一起作用的同时,彼此之间也联结起来。
  因此,至此你应该有能力以上述说法为前提,导出属于自己 的结论。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身边的逻辑学
练习
l重新阅读本章所有重点,读完之后在方框中打个勾Q。
丨2大声朗诵本章所有重点,朗诵之后打个勾口。比起默念,大声 念出来更能巩固记忆。比起同一天读商次,隔几天再读更能巩 固记忆0朗诵的次数越多,就越能巩固记忆,不过次数也不要太: 多,4次就够了。不要让自己觉得是在做一件苦差事。 i 3说明为仵冬逻辑没有爱情的一半重要。如果你%为自己是对 的,就打个勾口。提示:答案不在本书中,而是在你心中。本书 I 弓I用王尔德的话,只是为了主张“逻辑没有爱情的一半婁要这
1 一论点,却没有解释为什么,当然更没有加以证明。严格来说,
未经证明的主张,也就是没有证据支持的主张,裏非理性的。之
!后我们将会说明原因。
]4解释为什么等待下啤酒雨是浪费肘间。如果你认为自S是对 的,就打个勾口。
;5什么因素使得复杂问题不该有简单答案?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 i 的,就打个勾口。
i 6造成绝大多数不正确、无逻辑、虚假、锩误、不合理、有瑕疵的思 | 考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就打个勾口。
\ 7重新阋读本拿相关部分,检查你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如果你绝 丨 大部分都答对了,可在此停留片刻,奖励自己一下。;简:華*寧励: 有助于巩固记忆;嘉勉良好的工作表现,可以促进太無,效: 运作o
:8把本章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曰常生活中。心理学家告雄隹们,择: 非我们能立即将刚学到的思考策略运用在工作则寒彳n示 可能把它们当成毕生工具,并以批判的角度思考所觅龢南。试: 着从今天的报纸或今天人们告诉你的事情中,找出至少纟个过
导论简单的真理不简单
度简化的例子。解释它们哪里过度简化,以及它们如何显现人 :们内心深处的惰性。看你能不能找出它们过度简化的原因。媒i :体之所以欺骗我们,通常是因为它们自欺,有时则是因为它们想将自己的产品一一也就是新闻——贩卖给我们。由于“最畅销的新闻都是坏消鼻,因此它们充斥在报纸、广播与电视上。为了支持这个论点,你可以跑一趟图书馆,查阅去年的报纸,甚至是:
:前年的报纸。从后见之明来看这些旧闻,你会发现报纸的头条r :不过是那些恐慌而缺乏信息的人在错估形势下捏造出来的噱:

头。你看到多少“末日恐惧”?人类灭亡的最新原因是什么?你 是不是经常听到这类说法?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冷?艾滋病? 臭氧层空洞?千褸危机?帮派犯罪与毒品泛滥?白宫性丑闻夕 这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忧虑是否真的童要?可叹的是,在 丨这个重视吸引他人眼球的时代里,思考成为一种失传的技艺,而;
1人们的灵魂受苦之时,注意力也随之萎缩。当你在查阅的过程中,发现至少三个有瑕疵的过度简化时,就打上三个勾□□□。:
  现在,在进入下一章之前,先为自己找个舒服的地方休息一下,我 们接下来将i寸论过度概括这个思考错误。
?ee
过度概括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身边的逻辑学
  本章介绍概括以及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读者要做好花 费时间来熟悉这个概念的心理准备,否则干脆现在就合上书本。如果 你对自己未来的目标与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兴趣,现在就应该 停止读下去。你不可能读完这本书,因为你读错书了,去看电视吧! 但如果你用心钻研,等到读完这一章之后,你就能拥有归纳与演 绎逻辑的知识,并了解这两种思考方法在获得真理上所起的作用。此 外,你将发现概括知识(不同于特定知识)都是暂定的(tentative),更重 要的是,你将了解概括知识为什么是暂定的。
概括与过度概括有何不同
  概括知识是暂定的,因为它基于对经验的概括。原则上,下一个 经验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之外,使你(我们每个人)不得不对先前概括 得出的结论感到怀疑。
  了解概括的本质有助于发现真理,而发现真理有助于我们远离麻 烦,确保幸福。前面提过,所谓真理,指的是实际存在之物。如果你知 道真理,你就能知道什么为真、什么为伪,而这是让我们在真实世界里 安身立命的关键。记住,如果你想生存与富足,面对现实就是唯一的 道路。
原则:概括是好的,过度概括是不好的。
4
  概括帮助我们面对真理与现实,因为它给予了我们描述事物本质 的简短规则。过度概括损害我们面对真理与现实的能力,因为它给予 我们无法描述事物本质的简短规则。因此,概括是好的,因为它通向 真理;过度概括是不好的,因为它远离真理。
  然而,我们要谈的是什么?什么是概括?什么是过度概括?概括 与过度概括如何产生,为什么?
第一章过度概括21
定义:当我们从特定观察建构出通则时,概括从中而生。
  产生合理概括的方法如下:在经过一连串的观察后,从观察到的 特定事件推测,以得出能描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观察的通则。 所有或几乎所有的科学法则或定律,都是借由这种方式推导出来的。 信不信由你,所有科学推论都是先进行特定观察,再建构能解释所有 观察的通则。所有正确的科学理论,不管是有关时间、引力或其他概 念的,都是以此为基础,这是最可行的知识哲学。这种方法又称实证 主义(positivism)方法,它的首倡者是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与奥 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等人。
  因此,科学理论是一种能描述与整理我们已经进行和正要进行的 观察的模型。好的理论能根据少数简单的假设,精确描述大范围的现 象;好的理论能作出可接受测试的明确预测。如果预测与观察吻合, 理论就通过测试。不过要注意一点,就是理论不可能被证明为绝对正 确与永远正确,因为它的基础是经验。我们无法保证下一次经验不会 不同于前一次观察。如果新的观察与预测不吻合,理论即被证明为不 正确,人们就必须抛弃旧理论并建构能更好解释不论新旧的所有观察 的新理论。
原则:真实的概括知识以现实为基础。
  从根本上说,所有正确的概括知识,都以现实为基础。因此,所有 正确的概括知识,都必须接受真实观察的反复测试与确认,所以没有 任何一种概括知识是绝对的。用来推导概括知识的方法,在本质上便 使得任何概括知识无法绝对为真,或是可以被认知为绝对为真。所有 概括知识都是暂定的,而且必定总是被视为暂定、临时与不确定的。 我们无法逃避这一事实。不确定性源自于产生概括知识的方法,因此 不确定性无法克服。
  即便是作为科学之母的数学,也不免受到推论“证明”(原本以为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身边的逻辑学
完美无瑕,之后却发现有缺陷)的荼毒。自然科学学者永不休止地修 正前人的误判与错误概念,科学进步就是这样产生的。
  垃圾科学、歪曲科学以及伪科学,都不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科学的暂定本质是一回事,歪曲本质则是另一回事。必须牢记的 是,科学方法会被滥用,而且也已经被滥用。19世纪,头盖骨的尺寸被 当成非洲人与美洲原住民低等的证据?,而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雅利 安种族优越论则以歪曲的人类学为根据。
  我们应该明白,专制政权会如何征召阿谀者为其所用,其中当然 包括科学家;尽管他们应该与诗人一样,站在思想自由、真理与正义的 一边,但他们却没这么做。事实上,科萨人、因纽特人与波利尼西亚人 平均的大脑与头盖骨尺寸均大于白人。因此,许多无知白人提出的论 证(argument),亦即从大脑的大小可推知人种优劣,是无法成立的。 在后文,我们将利用“雅利安”与“种族”的科学定义,来显示雅利安种 族为何并不存在。
  相对于概括知识,特定知识能绝对为真,被绝对地认知为真, 以及被辩护为绝对为真。
  概括知识是暂时的,而且通常如此。特定知识则可以是且通常是 绝对为真并被认知为绝对为真,其为真不受时空限制。大西庇阿于公 元前202年在扎玛战役中击败迦太基人,并因此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 争——这项陈述绝对为真,而这项陈述之所以为真,是因为它是实际 发生的非语言事实。20世纪,数百万人死于艾滋病,海水是咸的,水是 湿的,6乘以5等于30,世贸中心倒塌了,这些陈述都是特定的命 题——为真的命题。它们在推理上无可争论,它们现在为真,未来也 为真。这些事实在各自的领域中具有重要性。罗伯特?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说道:“事实是劳动者所知的最甜美的梦。”
  但是这些特定真理,并非我们想要或是需要的唯一真理。我们还 需要其他真理、相关真理、概括真理、新奇真理或有趣真理;它们虽有 争议,却仍是我们所需要的。
  这些我们需要的真理是有争议的,因为当我们从各种特定的命题
第一章过度概括23
中推导出概括陈述时,必须假设实际上并未检验过的证据存在。这在 逻辑上称为“信仰的飞跃”(leap of faith) 0就科学意义来说,“信仰的 飞跃”是从特定数据推测出通则。
用“信仰的飞跃”来称呼这个归纳逻辑的基本科学假定,实在有点 不太恰当,因为人们会误以为它类似或等同于大多数宗教所说的“信 仰”。就我的理解,宗教信仰并不以实验、观察或特定自然现象的分析 为基础,相反地,它仰赖启示,宣称能与神祇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超自然 沟通。宗教信仰的基础不在事实或理性,基督教教父德尔图良在《护 敎篇} (Apologeticus)中总结宗教信仰的立场:“唯其荒谬,我才相信。” 从特定到概括的过程称为归纳,相关的逻辑形式是归纳(inductive) 逻辑。 归纳逻辑是从已观察的特定事件推测出涵盖所有相关观 察的通则的过程。
  牛顿运用归纳逻辑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 掉落,并且研究了各种物体掉落的速度,因而认定物体不可能往上掉 落。牛顿告诉我们,有一股他称为万有引力的力量让这些物体掉落。 此外,通过实验与测量,牛顿还发现所有物体都以一致的重力加速度 (98 m/s2)向下掉落。对所有物体来说,重力加速度都相同,不管是 垂直掉落或是水平掷出D
  牛顿还下结论说,万有引力让水往低处流,使地球、太阳与星辰相 互吸引,并使月球和其他行星的卫星保持在轨道上。在《自然哲学的 数学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 一书中,牛顿
提出,一切对地心引力所作的观察,都能以单一的万有引力定律加以
解释,这种吸引其他天体的力量可描述为其中G是万有
引力常数,是物体1的质量,m2是物体2的质量,而r是物体1与物 体2之间的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牛顿是以推测法得出结论,也就是从实际进行与 测量的特定观察,推测到他无法实际亲身测量的事件与事物。由于牛 顿无法测量过去、现在、未来所有天体的引力,他必须从特定观察中进 行概括(generalize),认定所有天体都如同地球上的物体一样遵循相同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身边的逻辑学
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无法借由这种概括来预测所有未来的天体测 量,因为还无法对它们进行测量,结果亦无从知晓,牛顿的概括因此可 能受到否定。只要有人能找出一个例外,万有引力定律就会被证明 为伪。
  这就是为什么所有归纳推论都是假设与暂定的,因为只要出现一 个矛盾,概括就需要修改。换言之,如果我能显示两个彼此吸引的物 体不具质量,或具有质量的物体不彼此吸引,我就能证明牛顿是错的。
  如果我证明牛顿是错的,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就必须修改,因为他 提出的概括无法确切地描述现实。有关归纳逻辑在面对实验证据时 的问题,稍后会进行讨论。现在,先看以下原则:
原则:找到例外,就能证明概括有误。
  以此导出:
教训:要证明概括有误,必须找到概括的例外。一旦找到例外,概 括就为伪。要根据这一点来行动。
  爱因斯坦找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例外,因而证明牛顿的万 有引力定律是错误的。根据爱因斯坦的说法,万有引力不是力,它与 时空的几何变化有关,在遭遇物质或能量时,时空会扭曲或弯曲,如同 床垫在重压下H陷一样。
  爱因斯坦在1919年提出证明。他预测光子将宛如受太阳引力吸 引一样朝太阳偏转,而由于光子确实如他所言发生了偏转,因此牛顿 的万有引力定律必须修正,而这个修正现在称为“广义相对论”。
  不要感到难过。即便是牛顿本人也不会感到难过,你为什么难 过?说不定牛顿还会为爱因斯坦的修正而感到髙兴,因为这正展现了 理性的光辉。广义相对论预测了实验结果,比牛顿的理论更能反映实 在的本质。爱因斯坦的预测精彩地表现了牛顿喜爱的纯粹的思想力
第一章过度概括^
量,而就算牛顿不喜爱也不要紧,因为无论他的个人偏好为何,事实是 不会变的。光经过太阳时,就是会偏转,这是现实。这也是科学能够 发展的原因,我们的知识就是这样不断地被修正与扩展。
原则?好的概括,会涵盖所有例子。
原则:所有科学原则都是暂定的,一旦出现新数据,就必须修正。
  以此导出:
教训:若拥有最坚实的现实基础的科学原则是暂定的,则所有概括 原则都是暂定的。
  如果能倒背字母,就应该能顺背字母;如果能做困难的事,就应该 能做简单的事;如果最精练最严谨的概括知识是暂定的,则较不精练、 较不严谨的概括知识更是暂定的。因此,我们应该在任何概括中寻找 例外,以改进我们对现实的理解,也因此更接近真理。
原则:无论科学、宗教、政治等,所有的概括原则都是暂定的。所有 的概括陈述都要反复接受现实的测试。因此,没有哪一个概括真 理是绝对的。
  以此导出:
教训:在知识运用上,“所有”与“绝不”是过度概括的术词。说出 “所有”与“绝不”的人通常要自负风险。
等一下!如果所有原则都是暂定的,则以上原则也是暂定的。 被你发现了,不要那样看我,这不是我的错。逻辑学家早就提出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身边的逻辑学
了跟你一样的看法,这是个问题。
  然而,真是这样吗?
  我并未主张这个原则是概括原则的例外。事实上,我认为这个原 则也必须接受否证的测试,但我目前想不出否证它的方法,或许未来 有人可以。因此,除非被证明有误,否则这个原则必定成立:
原则:所有原则都是暂定的,包括这个原则。
  现在,利用这个原则来思考下面这个问题:戴眼镜的女人都抽烟 吗?你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要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并确定自己是 对的?
  思考这类问题时,把疑问陈述转变成肯定陈述(又称假定)会有帮 助,然后再试着证明肯定陈述为伪。问题因此变成:你如何证明以下 陈述为真或伪?
  戴眼镜的女人绝不抽烟。
  或者,抽烟的女人绝不戴眼镜。
  当我还年轻时,我相信戴眼镜的女人不抽烟,而抽烟的女人绝不 戴眼镜。我是基于一系列观察得到的事实(我见过的抽烟女人没有一 个戴眼镜,而戴眼镜的女人没有一个抽烟)做出这个概括结论的。该 怎么否证我的假定?也就是说,你如何证明我是错的?
  先停下来,花两分钟想想这个问题,看看你是否真能证明我的假 定为伪。
  好了,你想出什么了吗?找到答案了,还是没找到?
  了解自己,这一点相当重要。“认识自己”是德尔斐阿波罗神庙墙 上写的格言。苏格拉底也认为,所有知识的起点,就是认识你自己。 看过电影《黑客帝国》的人都知道,同一句格言写在老妇人的厨房的墙 上。这句话为什么重要?认识你自己,部分是指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与 不知道什么。苏格拉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部分是为了让学生认 识自己。于是有了苏格拉底悖论:苏格拉底说,他比其他人知道得多,
第一章过度概括27
因为他知道自己无知;其他人一无所知,却自以为无所不知。因此,苏 格拉底较有智慧。
  另一个例子:当科学家进行实验,结果如其预期,他感到髙兴,但 当实验结果不如其预期,他更感到高兴。
  当实验出了问题,科学家反而高兴,为什么?
  因为第二次实验暴露了无知,也开启了进步及发现不同新事物的 可能。这是科学家的任务:发现新知识,而不只是确认已发现之物。 所有进步,都仰赖发现新事物。
  所以,如果你想出上述问题的答案,那很棒;如果你没找到,那更 棒,因为这表示你现在知道自己的无知,你会进步,或是至少有进步的 可能。它也表明你必须改善你的思考能力,如果能更深入地研究与应 用,有可能更上一层楼。
  现在,让我们回到戴眼镜的女人与抽烟的问题上。
  这个假定明显错误。你的答案是什么?戴眼镜的女人抽烟吗? 还是不抽?你如何证明这一点?
  一种方法如下:只要找到一个戴眼镜且吸烟的女人,就能证明我 的理论为伪。事实上,在某一天,我在公园里看到有个女人正在遛狗, 她停下来,点了根烟。由于她戴着眼镜又抽着烟,我的科学理论于是 出现了例外,理论被证明为伪。之后不久,我看到许多人违反了原先 我认为不可违反的规则,显然这些例子并不罕见。
  一旦一项概括被证明为伪,许多类似的例子通常会随之出现。
  为什么当一个例外被挖掘出来,其他许多例外几乎会在同时间浮 上台面,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是个相当普遍的现象,甚至在科学 研究中也是一样。这可能与人类看待现实的方式有关,我们也许在深 层的潜意识中具有一种偏见,使我们看见自己希望看见的事物,而对 自己不愿看见的事物视而不见。一旦规则被证明有误,我们往往如重 见光明般发现其他许多例外,我们的眼睛因此变得雪亮,我们对现实 的认识也往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个过程可能会痛苦,尤其是我们的自 尊心可能会受伤。这个过程说明,当我们努力得出坚实结论,区别表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身边的逻辑学
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时,我们势必将面对极为复杂的处境。
  一旦假账问题浮上台面,其他许多问题也将被揭穿。安然公司的 一些假账问题被暴露出来后,其他许多假账问题也随之一一浮现,不 仅是安然公司,其他许多公司都是如此。投资者会对问题更加警觉, 或是更仔细阅读现金流量表等相关数据。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不仅开始调査安然公司,也调查其他有同样 问题的公司,如环球电讯与英克隆公司(ImCloiie)。证券交易委员会 发现欺诈早就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国会展开特别调查,仿佛国会事 前完全不知道有做假账的事,而在许多情况下,国会也确实如此。现 在,美国似乎即将陷入全面爆发的假账疫情中。
  这里的重点,在于一小块真理的小发现,通常会开启大真理或甚 至许多真理的大发现。就美国的众多企业来说,苦涩的事实是:许多 贪腐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然而谈这些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与精力讨 论概括?重点是什么?重点是一旦确立通则,就能将通则运用在特定 状况,作出正确的预测,或是得到正确的现实结论。这是一种有用的 指引,能帮助我们判断应采取什么行动。此外,对于从概括到特定的 演绎(deduction)过程所产生的预测,人们可加以检证(verify,证明为 真〉或否证(falsify,证明为伪)。检证倾向于证实通则,而否证则完全 反驳通则。在科学哲学中,这个过程称为假设演绎法。不少哲学家发 现,无论你找到多少肯定的例子,你都无法决定性地证明任何开放、普 遍的命题或概括。这使得培根得出如下结论广否定的例子具有更大 的力量。”赫胥黎可能带着几分讽刺地补充说道:“科学的大悲剧,就是 以丑陋的事实扼杀美丽的假说。”因此,科学是而且也必须是不断奋战 与探索的过程。
  我们可以以在“导论”中提到的飞机燃料问题为例。
  所有的飞机都需要燃料(通则),我的飞机燃料不足(特定处境), 因此,我必须为飞机加油(以现实为基础的结论,源于且基于通则对特 定例子的适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适用具有防止灾难发生的预防
第一章过度概括29

  演绎是从概括到特定(也就是将通则适用于眼前的特定处境 这种过程称为演绎逻辑。演绎逻辑是归纳逻辑的反面,因为演绎逻辑 是从概括到特定,而归纳逻辑是从特定到概括。
  如果我仍根据我对抽烟与戴眼镜女人的错误认识进行思考,我将 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戴眼镜的女人都不抽烟,而一些不戴眼镜的 女人可能抽烟。这个结论源自我的概括:凡是戴眼镜的女人都不 抽烟。
原则:演绎是从概括到特定。
原则:演绎逻辑是将通则适用于特定处境的过程。
原则:归纳是从特定到概括。
原则:归纳逻辑是从特定例子的分析得出通则的过程。
专业术语:先验等于演绎,后验等于归纳。因此,先验推论是从概 括到特定,而后验推论是从特定到概括。
  让我们稍作练习,以保证这些概念深植于我们的脑海之中。虽然 它们是相当简单的基础概念,但如果你精通它们,你将比绝大多数人 更了解我们知识的基础。
  思考以下的案例研究:欧美两地几乎同时发现左旋多巴(L-DO- PA)在帕金森综合征生成上的重要性。美国研究团队在以左旋多巴 治疗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后发现,他们的病情获得很大改善^研究团队 因此假设,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脑中可能缺乏左旋多巴。那么,美国 研究团队是使用哪种类型的推理而得出这一结论的呢?
  是归纳或后验推理。美国研究团队从特定观察得出左旋多巴与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身边的逻辑学
帕金森综合征关系的概括结论。
  另一个案例研究:奥地利研究团队测量死亡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 大脑的左旋多巴含量,在与死于其他病症的患者的大脑作比较后,他 们发现前者的左旋多巴含量不足。那么,奥地利研究团队是使用哪种 类型的推理而得出这一结论的呢?
  是归纳或后验推理。奥地利研究团队从特定观察得出左旋多巴 与帕金森综合征关系的概括结论。
  然后,美国研究团队认为,下一个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应该用左旋 多巴治疗。他们预测该名患者的病情也会改善。这里用的是哪一种 推理?
  是演绎或先验推理。美国研究团队把以先前研究为基础的概括, 适用在特定病人身上而得出结论。
  然后,奥地利研究团队认为,下一个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大脑在 测量时应该也会出现左旋多巴不足的现象。这里用的是哪一种推理? 是演绎或先验推理。奥地利研究团队把以先前研究为基础的概 括,适用在特定病人的大脑上而得出结论。
  牛会思考吗?如果牛会思考,它是否会先以逻辑归纳(logical induction) 思考,再紧跟着以逻辑演绎(logical deduction)思考?
  归纳与演绎和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的区别相当重要。因此,让我 们试着以另一个导出概括(“动物似乎能思考”)以及演绎(“牛似乎先 以逻辑归纳思考,再以逻辑演绎思考”)的特定例子来理解这些区别。
  刚抵达设有电子栅栏的牧场的牛,难免会碰触好几回电网。之 后,它们会离铁丝网远远的。由于每次牛进人新牧场时总会碰触电子 栅栏,我们觉得这样应该可以概括出牛的行为。我们甚至可能下结论 说,牛在使用归纳逻辑后又使用演绎逻辑。牛归纳得出的结论是,碰 触栅栏是不好的,因为碰了会痛;而牛演绎得出的结论是,既然碰触栅 栏是不好的,下次它们碰触栅栏时就会痛。事实上,如果牛不想余生 饱受电击之苦,它们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不去碰触栅栏。
  虽然我们不知道牛如何思考(如果它们会思考的话),但它们的行
第一章过度概括31
动却酷似经过一番理性推理,我们可以将它陈述如下:“每次我碰到那 个该死的栅栏,我就遭受电击。如果我不想余生一直遭受电击,我就 该停止碰触栅栏。我从‘每次我碰触栅栏就遭电击’的特定观察,导出 ‘碰触栅栏总是会痛。疼痛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不碰触栅栏,就不会遭 电击’的通则。偶尔,我碰触栅栏只是为了测试通则是否合理,而当我 这么做时,我早巳预料到自己会被电击。”
  确实,牛与其他动物具有某种本能,或者还能将意识中的两种对 象$对联想在一起,它们因此能修正行为,也许还能进行-括。
  成对联想是神经心理学的机制,也是思想的基础。
  对牛来说,一旦两种对象被有意识地联想在一起,则每次看到其 中一种对象时,往往会想起另一种对象。这是联想思维的基本神经心 理学元素,而且它与大脑的功能有关。大脑由数十亿个称为神经元的 反应单位组成。某个对象(例如电子栅栏)激活一组神经元,而另一个 对象(例如疼痛)激活另一组神经元。当两个对象共享的已激活神经 元达到相当数量时,共享的神经元将在两个神经网络中放电,使得这 两个对象被忆起。反复地压抑抑制性突触和促进兴奋性突触,可以改 变再激活的概率。反复的再再激活(re-reactivatkm)将导致大脑结构 的实际变化,使联想更加坚实。这是基础的神经心理学机制,也是长 期记忆的根本。这种机制解释了为什么通过超量学习习得的记忆如 此难以磨灭:其记忆并不存在于固定区域,而是散漫地储存于神经元 网络结构与神经元突触之中。

简单的逻辑学-杰·麦克伦尼

简单的逻辑学

第 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1.全神贯注
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 在面对相似的情景时。相似性使得我们忽略眼前的实际 情况,对应该关注的地方视而不见,草率做出结论。一 般情况下,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相似的情景只不过是 对曾经历过的事物的简单重复。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每个情景都有它的特 殊性,而我们必须对此特殊性保持敏感。
俗话说,观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这正说明注意 力是有价值的。注意力要求我们对所处的每个环境以 及组成环境的每个要素都做出敏捷主动的反应。全神 贯注与被动接受是不兼容的。不要对周边的事务漠然 处之,要用心去看,用心去听。学会关注细节,不因
简单的逻辑学
事小而疏忽。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1确认事实
事实是既成的,所以有其客观性,它独立于我们的 观念而存在。事实需要我们主动去认识,一旦我们忽略 它的存在,它就会露出狰狞的面目。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事 物即存在的实体,如动物、蔬菜、矿藏等。例如,白宫 就可以看做事物的代表,而林肯被刺则可以看做事件的 代表。事物是比事件更基础的存在形式,因为事件是由 事物组成的,或者是由事物的表现形式组成的。白宫举 行国宴,首要条件是白宫和其他相关事物的存在,否则 这个事件就不会存在。要存在无形的事件,有形的事物 是其基础。
要确认事物的存在,你只需实地去考察。如果它真 实存在,就一定存在于某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是你可 以到达的,你就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确认它的真实性。 以白宫为例,为了证明白宫并非只存在于你的想像之 中,你可以去华盛顿旅行,亲眼看看它,这是最直接也 最可靠的方法。不过你也可以通过间接方法证明,例 如,从值得信赖的人口中证实白宫确实存在于华盛顿特
第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区,或者,以照片为证也是个有效的方法。
但是,对于类似林肯被刺之类的事件,如何证明其 真实性呢?我们说这是一个事实,依据是什么?这个事 件年代久远,我们无法直接找到证人求证。显然,我们 自己不能证明其真实性,直接证据法已然失效。在这种 情况下,我们只能求助于一些可以作为间接证据的事 物。例如,官方记录(警局记录、死亡报告等〉、当时 的报纸、照片、回忆录、日记、国会档案等,所有这些 不同领域的权威资料只能用林肯被刺是事实来解释。在 这些史料的基础上,我们确认了此事件的真实性,由 此,我们确认了一个历史事件的存在。
事实可以被认为是客观的,也可以被认为是主观 的。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它们都存在于公众领域, 原则上可以为每个人所获得。主观事实是指由个人亲身 经历的、或间接通过别人的经历确认的事实。例如,头 痛就是一个主观事实,如果我经历过头痛,我就有第一 手资料证明其真实性。但是,如果是你而非我头痛,我 就只能间接地听你说你头痛的情形,来建立我对头痛的 概念。因此,主观事实的确认完全依赖于声称头痛者的 可靠性。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直接确认事实:如果某个事 物是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亲自投身
简单的逻辑学
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条件获得第一手资
料,我们就必须严格考察所获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
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事物的真实性。
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亲身经历的重要公共事件非常 有限。这就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必须依靠间 接证据。同间接求证一个事物真实性的方法一样,在利 用间接证据求证一个事件的真实与否时,我们必须投入 足够的注意力,因为认真审查证据来源的真实性及可靠 性是最重要的。
源于主观体验的主观事实,在通常条件下是自动呈 现的。但是,由于人脑中的自我错觉或理性化思维机 制,人们甚至可能无法确认关于他们自身的事实。
由于主观事实得以确认的基础是对其他当事人的完 全信任,所以你必须首先考虑对其他当事人完全信任的 可能性。
〔又观念与其对象
我们大脑中的每个观念最终都源于对事物的描摹, 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观念是对客观事 物的主观反映。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 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虽然我们对观念的控制力有限,但并非无能为力。 因此,我们在面对错误观念的时候也并非无计可施。我 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的正确 与否。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扭曲脆弱,我 们就可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只能通过观念来了解世界,但并不能因此就认 为我们只能把握观念。观念是人类认知的工具,而非最 终目的。观念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正确观念能 使此桥固若金汤。而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 法,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
欣赏自己的观念是人之天性,因为我们大脑所产生 的想法就像自己的孩子,但这种观念产生的根源只能是 其对象在外部世界的际遇。归根到底,观念能感知的来 源依旧是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
与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对它的 理解越深刻,观念就越清晰。如果我们认为观念是不依 靠客观事物的无根之花,就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它。理 解观念的关键点永远应该是它在外部世界的根源。
越是忽略观念的客观根源,观念就会变得越不可
简单的逻辑学
靠。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客观与主观的联结纽带将
会断裂。到那时,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只是大脑的创造
品,而非世界本身的面貌,观念将与世界脱节。
当我们说“确认事实”的时候,并不是说把这个关 于现实的观念在大脑中确立起来。大脑中的观念,如我 们所知,是主观的范畴,而我们所关注并意欲确认的事 实,是客观的范畴。要确认事实,我们必须绕过观念直 观外部世界。如果我们成功地为观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 了对应物,那我们就确认了一个事实。例如,我的大脑 中有一个特定的观念,我称之为“猫”,其对应物是现 实存在的猫。但是,如果我的大脑中另有一个观念“牛 头马面”,它就没有对应的现实事物。类似牛头马面的 观念就是主观事实,因为它仅存在于我的大脑中。
〔〕5,观念联系事实
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客观存在的事 物;口)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 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以猫为例,首先要有 一只猫,然后才会确立关于猫的观念,随后才有“猫” 这个大家认可的词。所有一切都来源于猫的客观存在, 如果没有这个客观存在,就无所谓关于猫的观念和语
第 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言。我已经强调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事实都是清 晰明确的。我们这里又讲到,所有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都 有其特定的本源。现在,我们必须深入探讨,观念与客 观事物如何发生并非简单的联系;接着,我们将解决这 个问题:错误观念是怎样产生的。
有时观念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直接明了,就如我 们举例中的猫。我们称之为简单观念。符合我们大脑中 “猫”的定义的是一种特殊的毛茸茸的会喵喵叫的动物, 我们称之为猫。简单观念相对容易被验证,因为它所对 应的客观事物只有一个。比如我们提到的猫,它所包含 的意思是明确具体的。
与简单观念相对应,复杂观念指的是那些与客观事 物并非一一对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通常具 有多个来源。例如民主,它是明确具体的观念吗?至少 在潜意识上来说,是的,因为我们可以把它联系到客观 世界。但是民主的内涵有其丰富的来源:人物、事件、 宪法、立法行动、旧制度、新制度,等等。如果我要和 其他人讨论民主问题,为了避免因走人主观主义的歧路 而无法与别人沟通,我讨论的必然是现实中大家都明白 的事物;我必须不断地涉及现实中的种种事件,而这些 事件即是民主内涵的现实土壤。
我们如何解释那些错误观念的产生呢?错误观念即
简单的逻辑学
对客观事物做出偏离其本源的错误反映。没有任何观念 可以完全脱离客观世界,即便是最荒谬的想法。但是观 念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可以变得遥远而难以捉摸。错误观 念已经偏离了事物的本源,它或许不能提供客观事物的 真实情况,但却可以反映出产生错误观念的人的精神状 态。错误观念是我们在应该全神贯注时却麻痹大意的产 物,是我们对客观世界做出一相情愿的假设的结果,它 只能由我们自己负责。
() 6丨将观念语言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首先是事物,然后产生观念, 最后出现语言。即使一个观念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 映了客观事物,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也应该用语言 表达出来。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畅顺 交流。然而,给观念找到合适的语言并不是一个自发 的过程,这一工作常常充满挑战性,我们不是都有词 不达意的经历吗?
我们如何确认自己找到了合适的语言?这个过程实 际上与我们确认某个观念是否清晰明确的过程一样,必 须寻其根源一客观事物。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清楚表 达我们的观念,仅仅是因为没有完全了解自己要表达什
第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么。所以,回头重新审视观念的外在来源,理清思路, 合适的表达将随之而来。
有时,语言和观念的结合是完美的。在这种情况 下,语言和观念完全切合,它们都忠实地反映了客观事 物,这种情况通常存在于简单观念中。例如我说:这座 纪念碑是由花岗岩砌成的。我这里所指的纪念碑确实是 由花岗岩砌成的。这种情况下,语言和观念完全统一。 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复杂观念,虽然它比简单观念复杂 得多。为了保证所运用语言的精确性,必须回归语言的 本源一客观事物。
为了能准确地表情达意,我们的最终目的如下:语 言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 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仅仅用语言表达相应的观念是不 够的,它还应该用来表达明晰正确的观念。或许我坚信 小人国的存在,对它有全面的想像。或许我可以用丰富 多彩的词语来表达那些想像,但它们只能揭示我的思想 状态,而不是现实的真实情况;它们揭示的只是主观事 实,而不是客观现实。
〔 有效沟通
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他们之间的紧密联系我
简单的逻辑学
们可以通过回顾语言和观念之间的关系看得更清楚。尽
管专家们对这个观点颇有争议,但我们似乎还是可以对
一个只存在于大脑中的观念不予明确的词语。然而在
任何情况下,只要我们试图与别人就某个观念进行沟
通,语言就必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就如前文所述,
语言和观念的匹配度越高,沟通就越清晰有效。
语言和观念的匹配仅仅是沟通最基本的第一步。下 一步是为观念建立连贯的陈述。如果我对你说“猫”或 者“狗”,你的反应必然是静听下文。你一定想知道, “猫”或者“狗”怎么了?虽然你明白我说的词语的含 义,但是你不知道我说这些词语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我 仅仅是简单地说出了词语,但没有说任何相关的信息。 只有同时将相关的信息阐述出来,我们才可以做出积极 或消极的反应。注意,如果一个人只说了一个词“狗”, 对此我们无法做出真假判断。但是如果一个人说出某件 和狗相连的事情,比如,停车场里有只狗,我们就可对 此做出真假判断。在逻辑学中,陈述有其特定的含义, 它是语言上的特定表达方式,只针对可以做出真假判断 的命题。
词语被称为语言的基石,而逻辑的基石是命题。 因为只有在命题的层面上才涉及真假问题,而逻辑本 身就是发现真相并将其从谬误中分离出来的学问。在
第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命题易于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轻易分辨出真假。但
是,如果命题本身表达得含混晦涩,我们就会面临双
重问题。因为我们必须先找出命题本身的含义,然后
才能做出真假判断。由此可知,清晰有效的表达非常
重要。
思维混乱不可能带来有效沟通。如果一个人连自己 在想什么都不明白,又怎么能够清楚地表达给别人听? 然而,明确的观念也并不会自动地保证有效沟通。或许 我很清楚自己要说什么,但是很可能一张口就词不达 意,表述混乱。
以下是一些能够带来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 的意思
问题越复杂,这个原则越重要。有时,我们想当 然地认为听众和我们一样了解问题的背景信息,可以 牢牢把握所要讨论的问题,但实际上,可能很多听众 对这些信息根本一无所知。当我们拿不准的时候,最 好能清楚地讲明背景信息;唠唠叨叨总比挂一漏万强。
说完整的句子
逻辑中最常见的是说明句,说明句类似于命题。如 果我说“狗”、“海龟”、“7月下跌的股票价格”、“那
简单的石灰石正面”,你可能会猜测我在 试图把不同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但是你不知道它们是如 何产生联系的。这是因为我没有做出完整的陈述。我需 要用完整的句子,例如“那只狗攻击那只海龟”,“7月 下跌的股票价格使小王很丧气”,“那座印第安建筑风格 的石灰石正面被那帮流氓严重地损坏了”。
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
泰山在山东和山西之间,这是个基于客观事实的命 题,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但是如果我说泰山是 秀美的,这个命题就糅合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 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绝不能对主观命题的真假做出 随意的判断,就像我们刚才所做的那样。客观命题的真 假判断是没有争议的,但主观命题有。如果我想让某个 主观命题被大家接受,我就必须为它做论证。
避免使用双重否定
在西班牙语中,双重否定用来加强语句中的否定意 义。在英语中,双重否定相互抵消,句子表达的是肯定 的意思。有时候,这会带来困扰,因为语句表面上听起 来是否定但实际上是肯定。为了避免歧义,最好直接表 达本意,不要使用双重否定句。不要说,“这里不是不 欢迎她来”,直接说,“欢迎她来”。
第 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如果你是个物理学家,在一个学术会议上与其他物 理学家讨论测不准原理,你可以自由地运用你的专业术 语。但是,如果你是在向一群普通人解释这个原理,就 必须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方便大家理解。不要对着外行 人使用业内行话,沟通的关键是理解。最忌讳两件事: 一是对人讲话态度傲慢;二是故作高深,让人云里 雾里。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不了解听众的背景,你 就无法选择合适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因此,你所要做的 第一步,就是要对听众的组成及其背景做出准确的 判断。
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模糊和多义是制约有效沟通的两个典型因素。英语 中的模糊(卯)来源于拉丁语中的“7.8”,意思是 恍惚;多义(3I111丨018)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拉丁语中的 一个动词明阳”,意思是徘徊。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并不明确表达这个或那个特定的观念,而是游走于不同 的观念之间。它们共同的缺点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无可争 议的内涵。
简单的逻辑学
86171 10100,1
一个词语的指代物不明确,它就是模糊的。我们不 知道这个词语到底指的是什么。看如下两个命题:“人 们不喜欢那样的音乐”和“他们说他将不参加连任的竞 选”。对第一个句子,大家的自然反应是:“什么样的 人?什么样的音乐?”第二个句子,大家也会问:“他们 是谁?”在此两例中,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我们都不 确定到底说的是什么。像这种情况,完整的表达应该是 这样的:“圣弗朗西斯科音乐学院毕业的人们不喜欢西 部民间音乐”和“人民党选举委员会的候选人宣布他将 不再参加竞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可以针对一些 明确的东西做出反应。
通常,一个词语的使用越普遍,它的含义就越模 糊。避免产生歧义的方法是让你所运用的词语尽可能有 针对性地反映出你的本意,以便读者或者听众不用费心 去猜测你所说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你想说的是摇椅、古 董椅、牙科医生专用椅或电椅等,在你谈到这些东西 时,不要笼统地称之为椅子,要用定语做限定。一般情 况下,听众可以根据你所讲事物的前后承接关系来判断 出你现在讲的是什么,但是如果你自己拿不准,就加上 特定的定语。
类似于“爱”、“民主”、“公平”、“善良”、“邪 恶”这类词语,它们本身的含义就是不明确的。不仅仅
第 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是因为它们没有确定的所指,更是因为它们的含义太广 泛了。因此,即使两个人用同一个词语(比如“爱”;), 其含义也可以是大相径庭的,甚至背道而驰。这就是为 什么在使用这类词语的时候,必须对其做出准确的理 解。在你试图说服别人某件事情是不公平的之前,你要 告诉他们你是如何定义不公平的。
多义词(在逻辑学上称为双关语〉,顾名思义,它 一般包含多重含义,且无法根据上下文判断出在所讲事 物中到底反映的是哪种含义。一条林间小径的路口树了 一块路牌,上面写着:熊向右。这句话就可以从两个方 面理解。比较可能的理解是,这是提醒旅行者不要向 左,要向右走。但是,假如设立此路牌的人恰好是相反 的意思,他是在提醒路人,在右边的路上有一只灰熊, 请大家不要向右走。护林人语言一时的不谨慎,很可能 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避免造成歧义的惟一方法就是, 尽可能清楚地表明本意,就像刚才的例子,应换成如下 说法:“向左走,不要向右走,那里有熊出没。”
〔久避免闪避式语言
尽量直抒胸臆,降低听众对你所要表达的意思产生 误解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在建议你要口无遮拦,一个简单的逻辑学 ,人应该可以将简练与优雅完美地结合起来。
语言中,委婉表达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小 心,不要使委婉的语言成为信息缺漏的根源。例如,设 想一个词语叫“终极方案”,用来掩盖一个罪恶的灭绝 人类的计划。闪避式语言不能直接地表达出演讲者或是 作者脑中的真实想法,它带来的危害是双重的。首先, 很明显的,它可以欺骗听众;其次,无形中,它将对其 使用者造成有害的影响,扭曲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受。 使用者塑造语言,同时语言也塑造使用者。如果持续使 用扭曲现实的语言,我们会逐渐相信自己编造出来的虚 假世界。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为了标新立异,青少年喜欢使用耸人听闻的语言。 但是,即便如此,如果它可以解开观念的困惑,使人们 看到真相,同样胜过闪避式语言。
〕 10.真相
所有的逻辑推理,所有的论证,目的只有一个:找 出某个事物的真相。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在有些情 况下,真相是难以捉摸的。但不探寻真相更荒谬,因为 真相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那种真相永远是可望 而不可及的想法同样荒谬,因为它否定了我们所有的努
第 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力,使之看来毫无理性,毫无意义,使真相沦落为 妄想。
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
相。其中,本体真相更为基础。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 关乎存在的真相。某个事物被认定是本体真相,如果它 确实是,则必然存在于某处。桌上有一盏灯,这是本体 真相,因为它确实是在那里,而不是幻象。本体真相的 对立面是虚假的幻象。
逻辑真相,如你猜测的那样,是逻辑学家直接关注 的真相的形式。逻辑真相仅仅是关乎命题的真理性。更 宽泛地说,它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 真相。让我们仔细考察一下逻辑真相的概念,后文将证 明它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回忆一下前文提到的命题的定义:一个可以做 出真假判断的语言表述。肯定一个命题就是判断它为 真,反之亦然。
一个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 真。例如一个命题说,一艘船泊在码头上。如果这里确 实有一艘船,确实有一个码头,而这艘船确实泊在码头 上,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的。一个真命题的作用,就是 以语言为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事实)与相应事 物的真确状态(客观事实)联结起来。上例中,如果那
简单的逻辑学
个命题所说的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则命题就是假的。
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 人所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确 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是这里我们所 要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客观情况。如果我不能确认一个 命题的真假,比如说“狗在车库里”,那么仅仅在大脑 中反思狗啊、车库啊或者其他相关概念是无助于我解决 这个问题的,我得亲自到车库去看看。从这一点也可以 清楚地看出,为什么我们说本体真相更为基础。决定命 题真假的依据是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 相的基础之上的。
让我们来看看谎言。其实撒谎是一个心理问题而非 逻辑问题。当人们撒谎时,脑子里其实很清楚现实世界 中真相是什么,而在表述时却有意地欺瞒篡改。用符号 来表示就是说,你知道“八是8”,但你说出来的却是 “八不是8”。
逻辑真相,如我们所见,反映的是命题内容与客观 事实之间的关系。所以,对真相的本质的理解就顺理成 章地称之为符合论。另一理论融贯说,则从属于符 合论。
融贯说意指,如果一个命题与某个已经得到证明的 理论或思想学说一致〈相融贯〉,那它就是真的。以爱
第 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例,如果说某个关于物质世界的特殊 命题是真的,那是因为它与相对论是一致的。使这个命 题逻辑上正确的正是相对论本身,因为相对论被认为是 真实地反映了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理论,它与真实的物 质世界是相符合的。我们可以看到,融贯说如果想成 立,必须依靠符合论,因为符合论更为基础。
我们应该注意到,依据融贯说得出来的结论可能是 非常荒谬的,因为它所仰赖的基础并非客观世界中的现实 情况,而是某种理论或思想学说;而任何理论或者思想学 说都可能是错误的,或者已经过时,与现实世界并不 相符。
语言逻辑应该以事实逻辑为基础。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0916―1939年任职〉令
第 3章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逻辑学可以被认为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或者一 项技能,它也完全可以被认为是这三者的综合体。逻辑 学必须有其自身的基本原理,用来规定它的范围,指引 它的方向。在本章中,我们主要探讨这些基本原理,但 侧重点将是其实际运用而非理论来源。我们的目的是让 你吸收理论的精华,把它变成你的第二本能,随时应用 到生活中,而无需刻意地去想理论。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逻辑是对思想的剖析。
约翰 ’洛克(扣 “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 1.基本原理
任何科学都是由包含基本原理的知识组成的。任何 科学的基本原理都是这门科学赖以建立的最基础的事 实,在此基础上才能衍生出其他的各项活动。逻辑学, 作为一门科学,同样有它的基本原理。但是,逻辑学的 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基本原理不仅是关于逻辑学本身 的,而且和所有的科学都有关系。事实上,逻辑学的覆 盖范围更为广泛,这是因为它适用于人类理性的因果推 理,尽管有时人们并不运用逻辑来思考。也就是说,逻 辑学的基本原理和人类理性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逻辑学(人类理性)的基本原理有4个。在此,我 们最关心的是矛盾律,但是为了行文的方便,还是先来 看看其他3个原理吧。
简单的逻辑学
同一律
表述: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解释: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它由不计其数的个 体所组成,并且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事物只 能是其本身,而不能是其他什么事物。苹果就是苹果, 不会是橙子,也不会是香蕉或者梨子。
排中律
表述: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 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解释:一个事物,它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 中间状态。桌上有一盏灯,这句话要么是真要么是假, 没有别的可能。我们或许要问:变化过程中的事物怎么 解释?介于是与不是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存在吗?答案 是:不。没有纯粹的变化,变化都是事物的变化。处于 变化中的事物仍然属于事物的范围。一盏仍处于制作过 程中的灯还不是灯,只是灯的组成部分已经存在了,灯 的“变成”依赖于这些存在的零件。从绝对意义上来 说,没有正在变成的事物,从无到有之间没有通道。莱 恩通过刻苦的练习,不断地向一个更成熟的音乐家迈 进。如果莱恩不存在,她就不能正向一个音乐家迈进。 关于人的存在,并没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变成”状态。 莱恩的变化中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她不是正在变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化成为莱恩,而是变化成为更成熟的音乐家莱恩。重申 一下,排中律的基本思想是:不存在中间状态。我们所 说的“变化中”不是从无到有的通道,而只是目前已存 在事物的内部变化。
充足理由律
表述: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解释:这个原理也可以被称为因果原理。它所体现 的内容是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充足根据。这就暗示着 宇宙中的事物都不能自我解释,没有什么事物是其自身 存在的原因(如果一个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这就 意味着它要先于自身而存在,这显然是很荒谬的〉。一 个事物之所以被称为另一个事物,是因为:()它解释 了为什么另一个事物存在;〈2〉它解释了为什么另一个 事物以这种或那种特定的方式存在,即存在方式的由 来。拉里的父母是她存在的原因,没有他们,拉里就不 会出世。拉里的高中网球教练是她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球 运动员的原因。教练是拉里作为特定方式存在的原因, 在这个例子中,这个特定方式就是优秀的网球运动员。 不同于给了拉里生命的父母,教练带来的是拉里生活状 态的改变。当然,可能还有很多原因促使拉里成为一名 优秀的网球运动员,教练只是其中一个。
简单的逻辑学
矛盾律
表述: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
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解释:这个原理可以被看做是同一律的延伸,如果 X是X〈同一律广那么在同一时刻,它就不能是非X 〈矛盾律〉。定语“在同一方面”指的是存在方式。同 一时刻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方面既是又不是是不矛盾的。 例如,你可以在同一时刻人在纽约,心在3 000公里以外的旧金山。但是你不能同时身在纽约和旧金山,这就 是同一方面。针对同一个事物,如果出现两个完全相反 的命题,则它们是矛盾的。例如:
八)汉密尔顿是华盛顿的内阁成员。
8〉汉密尔顿不是华盛顿的内阁成员。
这两个命题不能同时成立。如果一个成立,另一个
必不成立,反之亦然。如我们所知,4是正确的,则8
就是错误的。
英文单词中的矛盾(⑶也肪衍生自拉丁文的 两个词根一00111 (相反的)和(扰枕6 (讲话〉,其含义就是自身反对自身,因为它所描述的一些东西不符合 客观事物的本身情况。因此,避免矛盾就是避免谬误。 如果说逻辑学的第一要务是反映真相的话,那么很明 显,消除真相的对立面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有时我们会身陷矛盾而不自知,这是因为我们忽略 了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如果我们可以不为此疏忽负 责,那么身陷矛盾可以原谅。但是如果我们要对某个重 要的事物做出深思熟虑的论断,就必须确认事物的真相是 什么。这就可以联系到前文提过的全神贯注的重要性。
有时我们会有一些自相矛盾的看法,并且自己也知 道这一点,至少在某种较深的意识层面上是如此。如果 在意识的表层,经常有一些明显相互矛盾的观点,大部 分人都会觉得不自在,如坐针毡。例如,我不能一方面 对自己说“我对斯蒂芬说了很多谎话”,另一方面却对 自己说“我从来没对斯蒂芬撒过谎”。假设第一种情况 是真的,我往往会压制第二种想法。另一种允许自己坚 持与事实不符的说法是人为有意的,他们故意将观念与 事实割裂开来,不去考察观念与事实之间是否相符。这 种态度用语言表达就是:不要用事实烦我,我已经决定 了。这种脑力活动无需太多的理性思考,显而易见,逻 辑在这里也完全没有用武之地。这种非正常的推理为谬 误提供了辩解服务。
我们已经介绍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我猜这里其实 没有什么新的可以让你从根本上感到震惊的东西。因为 这些原理所表达的真相,拥有理性的人类早就在生活中 运用自如了。关于基本原理还有其他一些值得一提的东
简单的逻辑学
西。首先,基本原理是不证自明的。就好像当你第一次 读到矛盾律时,可能会一时迷茫,但是当你看到它所包
含的内容时,你的直觉反应一定是:当然是这样。
其次,基本原理的另一大特点是,它是不能被证明 的,这跟它是不证自明的有关。它不是由某些前提条件 得出来的结论,它的存在不依赖先行的事物。这是因为 基本原理反映的是绝对基础的事实,它们是人类意识行 动的首要基础。
以充足理由律为例。我不能证明这个世界上每个事 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也没有必要去证明。因为通过 我所认识的世界运作的方式,我认为它是无需证明的。 或许我了解,或许没有。如果人们认为科学的基本原理 需要证明而不能直接被接受的话,科学根本就不会前 行,它将永远停留在原地。
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灰色地带是指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生 活中充满了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打起精神来面对它 们。但是不要制造太多的灰色地带。有些人太过于关注 生命中的灰色地带,以至于他们逐渐使自己相信生命中 除了灰色地带就没有别的什么了。现实中确实存在部分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这样的情况。但我们必须明白,事实上,大部分事物还
是清晰明确的,千万不要以偏概全,认为所有事物都是
灰色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有点睁眼瞎了。
灰色地带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事物有时候并不是 黑白分明的。你常常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境地不属于绝对意 义上的黑或者白,它们没有明确的对立面。这仅仅说明你 没有看清楚它们。不要将你主观上的某个灰色观念无限放 大到包括整个世界,并且为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貌。
真相情况不明时往往会让人心情烦躁,避之惟恐不 及,我们要设法尽力避免陷入这种困境。但是,当你陷 入了不确定的泥潭时,也不能丧失信心。要明白:或许 现在你不能弄明白事物的真相,但是,不确定的情况之 所以可能出现,正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确定性的经验。 这里所体现的原理是:负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况下才 可以被确认为负面,我们这里的负面就是不确定。因 此,你可以知道确定是真实存在的。如果确定是可能 的,那么你目前所不明白的事物最终总会水落石出。理 论上来说,克服目前经历的模糊状态,从而到达真相的 那一天总是存在的。
(:‘3,万物终有其根源
充足理由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
简单的逻辑学
们都有其自身的根源。我们不尽知每个事物存在的理 由,但我们知道它们的存在都有理由。作为理性的动 物,我们用相当一部分精力来探寻这些理由。我们想知 道为什么事物会是这样。从理论上来看,关于本源的知 识是非常让人感到振奋的,因为知其所以然才可以更深 刻地理解它们。但是关于本源的知识同样可以广泛应用 于实践领域,因为找到了事物的根源就可以控制事物的 发展,控制事物所带来的影响,这是有许多例子可以证 明的。例如,我们确定某种细菌是引发某种疾病的原 因,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消灭细菌的方式来达到消除疾 病的目的。
在探寻事物根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从其结果开 始。我们面对这样或那样的现象(一个事物、一个事件 等〉,并需要为之做出解释。毫无疑问的是,我们面对 的是客观事物;有疑问的是,这些事物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所做的探寻工作遵循如下原则:每一个原因与其结 果之间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处。这就是说,所谓原 因,它必能导致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并将在结果上留 下其特定的印记;每一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反 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这有什么实践意义呢?当我在探寻某个原因的时 候,我不能直接知道产生了某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但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是我可以通过面前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知识。通过
评估结果的性质,我可以推测出原因的部分特性,这些
知识将指引我的探寻方向。
设想我正在努力学习,突然听到厨房里传来一些奇 怪的声音,我起身去查看,发现我不小心留在桌上的半 瓶牛奶,现在躺在地上。这是客观事物的结果,原因是 什么呢?在桌上,我看到了 3只蚂蚁在爬动。蚂蚁?不,它们不可能带来如此重量级的结果。我又看到我的 金丝雀已经飞出了笼子,栖息在冰箱上。金丝雀?再次 否定,目前的结果是金丝雀所无力造成的。然后,通过 开着的窗户,我看到在后院里,蹲着邻居家的猫。对 了,就是它了。虽然我不能肯定就是这只猫打翻了牛 奶,但至少它有能力这样做。虽然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观 察,但是此刻,我至少可以把猫作为一个嫌疑对象,一 个重点的嫌疑对象。
、 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原因往往是一系列的。例如,4是8发生的原因, 而8的发生又导致了(:,我们用图形来表示他们的
简单的逻辑学
让我们假定〔代表了事件中一个急待补救的疑难问
题。我们发现(:是由8造成的,遵循解决事务的正确方
法是找到它的原因的原则,我们决定把注意力放在8
身上。
逻辑思路走到这里是值得表扬的,但是它走得还不
够远。8确实是导致(:的直接原因,但它不是根本原
因。因果链的源头是人,因此4才是造成问题(:的根本
原因。
8是导致(:的直接原因,所以如果(:有问题,则8 也必然存在相应的问题。但是8也是一个结果,所以关 于8的问题必然追溯到人。除非根本原因人得到足够的 关注,否则(:的问题就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让我们试着用一个例子来阐述这个原则。萨姆闻到 厨房有一股腐烂物的气味。通过观察,他发现气味来自 于水槽下面的一只桶里,那里盛满了散发着臭味的水。 一旦他倒掉桶里的水,臭味就随之消散。但是,一会儿 工夫,桶里就会再次盛满带臭味的水。现在,如果萨姆 不断地通过倒水来解决问题的话,我们谁都不会夸他聪 明。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找到漏水的管道,并且将它 修好,因为它才是不断积水的根源。
有时,我们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仅仅是因为我们 懒惰,没有充分地研究;有时则是耐心不够在作怪。对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于要做的事情,我们总想着用最快的、一劳永逸的办法
来解决,殊不知,问题的根源还在原地嘲笑我们。
; 5,区分原因
到此为止,我们主要讨论的一直是动力因;如前文 所述,就是它的活动可以决定某个事物存在与否或者改 变其存在状态。除了动力因,还有目的因、质料因和形 式因的存在。不是所有类型的原因都可以根据因果关系 应用到所分析的事物上,但是针对某个事物,可以确认 的原因类型越多,我们对事物理解得就越深刻。
目的因,对于行动来说,就是行动的目的;对于客 观事物来说,就是它的功用。质料因是组成事物的具体 材料。形式因是决定一个事物是此非彼的特殊性质。
让我们以鸟笼为例来分析一下“四因论”。它的动 力因是弗莱德,他制造了它;它的质料因是松木、钉 子、螺丝和油漆;它的形式因是鸟笼特定的外形,以此 来区分文件柜或是窗棂之类的东西;它的目的因是为小 鸟提供一个可以栖身的场所。
如前文所述,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按照“四因 论”来进行分析。一个数学观念(或其他任何观念)都 是没有质料因的,因为思想观念都是非实质的存在。一
简单的逻辑学
个数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数学家本身是这个设想
的动力因;设想的特定性质是它的形式因〈比如,它是
关于同心圆的〉;它的目的因,让我们假定,是解决长
期存在的关于同心与圆周的数学难题。
在动力因中,我们要区别主要原因与工具原因。我 们说雕塑家是一座大理石雕塑的主要原因,因为他的存 在是决定雕塑存在的最终因素。但是,他并不是惟一的 因素,因为他需要工具来实现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是工具成就了雕塑,虽然是以从属的方式。工具是 主要原因要得到某种结果所使用的媒介。
虽然工具原因从属于主要原因,但在很多情况下, 它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出色的大提琴家想要演奏出美妙 的乐章,优质的大提琴必不可少。但很明显的是,工具 原因绝对依附于主要原因,它是被动的,不能自发地引 起行动,就像一台大提琴不能自动演奏一样。主要原因 和工具原因的性质都将影响到结果的性质。最好的大提 琴,在一个天赋有限的演奏家手中,也不可能演奏出最 美妙的音乐;同理,最出色的大提琴家如果使用品质低 下的乐器,也不可能演奏出他所期望的华美乐章,尽管 以他的音乐才华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虽然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都是必要的,但主要原因 仍然在两者中占主导地位。如果我们太多关注工具原因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并且夸大它的重要性,有些事情就很容易被忽略。无 疑,我们应该提供最好的工具,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 提供最好的工具使用者。重复一遍,最好的工具握在不 合格的人手中,也不会出现最好的结果。请注意:一个 合格的主要原因,即使配上一个劣质的工具,也可以有 所成效;但是一个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即便是配上一个 最好的工具,却也永远都达不到目的。
〔〕 定义术语
逻辑论述中,避免语义不清和模棱两可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定义术语。我们说定义术语,其实定义的是术语 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定义的过程,是我们根据特定事物 (要定义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方式,给它一个 精确的“位置”的过程。在定义一个术语或是词语的过 程中,我们要尽可能严格地划定它所代表的事物的边 界。严格定义术语会带来两个立竿见影的应用上的便利 之处,首先是理清我们自己的思路,思路清晰后,我们 便可以更有效地和别人进行沟通。诸如“公正”、“美 丽”、“智慧”之类本身就含义模糊的词语,尤其需要清 晰界定。
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要定
简单的逻辑学
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当中;第二步,确定其与同
类中其他事物不同的特性。
我们所要定义的事物所属的最相近的类,是众多在 某方面有共同点的事物的集合体。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 经典定义是“理性的动物”。在这个定义中,“动物” 是最相近的类,与人之归属最贴近的类别。为什么?因 为人与这个类别中的其他成员一样,具有动物的属性。 亚里士多德没有选择如“有机物”、“自然物”、“事物” 等类别,因为这些类别所包括的范围太广了。那样,他 所要定义的人将和不具有相同性质的其他事物混为 ―谈。
让我们来考察一批玩具,它们被放置在艾奥瓦州一 所大房子中一个房间的巨大玩具箱里。我们可以说这批 玩具是在玩具箱里,或是在房间里,或是在房子里,或 是在艾奥瓦州。所有这些表述都是正确的。但是相比而 言,玩具箱才是最相近的类。虽然玩具是各式各样的, 但它们都是玩具,都在玩具箱中,因此在玩具箱中是它 们最合适的“类”。
特殊的不同点是用来将我们所要定义的事物从同类 的其他事物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在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 定义中,“理性”这个特性,是将人从动物当中区分开 来的不同点。特殊的不同点叫做特性,它确定了特定的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类别,并把它同其他的类别区分开来。当定义某个事物 的时候,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更精确地鉴别它:首先把 它放入相似的类别中,然后指出其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 的独一无二的特性〈特殊的不同点〉。
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让我们来定义下面两个相当 困难的术语:
正义 第一步:“正义是一种社会美德……” 第二步:“……通过正义每个社会成员得到其所应得
的一切。”
分析:“社会美德”是我们所要定义的术语所归属的 类(最相近的类〉,因为它给了 “正义”准确的一般性描述。对于这个术语来说,诸如“矿藏”、“协会”、“活动” 等类显而易见是错误的。而类似于“概念”、“现象”、 “事件”等类又太过于宽泛,它们都缺乏近似性。但是, 当“正义”被列为社会美德时,它就不是惟一的了。那 么,什么可以把它同别的社会美德,例如“礼貌”、“慷 慨”、“宽容”等区分开来呢?于是在定义中,我们又指 出了它作为社会美德的独一无二性,非常精确。
害怕 第一步:“害怕是一种情绪……”
简单的逻辑学
第二步:“……促使我们逃避所感知的危险。”
分析:“感觉偏好”是另一个可以用来定义最相近
类别的术语。特殊的不同点恰好可以告诉我们所面临的
是何种情绪。
亚里士多德用简练的两个词语定义的人一一理性的 动物一已经成为永恒的经典。“动物”是最相近的类 别,“理性的”是特殊的不同点。但是,能这么简练定 义的时候非常少,尤其是涉及特性的时候。如果我们要 定义“移动电话”,第一步可以足够的简单,类别“通 信器材”;然后,我们必须强调几个特殊的不同点,以 此来区分世界上存在的其他通信器材。
逻辑定义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揭示了所定义事物的本 质。然而,当我们对一个事物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不 能抓住其本质时,这样的定义我们往往难以做出。在这 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描述来宽泛地说明事物。好的 描述是将一个事物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完整详细地 描述出来,其作用在于它可能会揭示出一些关于事物本 质的线索。
; 1直言命题
推理过程的目的,也是逻辑学的基本关注点,就是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实例证明。如果我只是告诉你这个或那个事物是真的, 并且希望你仅凭我说的话就接受这个观点,那么我就不 是在说理。我必须对你说明这个或那个事物是真的,并 通过论证让你相信它。一场论证实际上相当于组成它的 那些命题,而那些命题又相当于组成它的那些术语。迄 今为止,所有我说的话都在我的大脑中经过了论证。论 证是逻辑活动,任何特定的论证都是推理过程的具体表 现。这个过程的下一步是更加仔细地考察命题,确切地 说,就是考察直言命题。最有效的论证,其结论都是直 言命题,清楚明确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真相是什么。例 如,“收音机在汽车后座上”。我们明确知道这里说的实 际情况是什么。但是,如果有人说“收音机可能是在汽 车后座上”,或者“可能收音机是在汽车后座上”,情况 马上就变得不确定了。这些就不是直言命题,因为我们 拿不准实际情况。直言论证(由直言命题组成)是最有 效的辩论,因为它提供给我们的是确定的信息。我们能 否说出直言命题取决于实际情况。例如,如果我确实不 知道收音机在哪个位置,直截了当地说它是在汽车后座 上是不负责任的。但是,只要情况允许,只要我们能够 保证事物的真实性,就应该明白地讲出实际情况。
切记要谨慎。一个命题可能在形式上是直言命题, 但实际上它所表达的内容仍然可能不对。一个人可能会
简单的逻辑学
说:“芝加哥棒球队是最好的棒球队。”这是一个直言命
题,但它告诉我们的只是讲话者坚定的信念。它描述了
一个主观事实,因为它只是讲话者自己的观点,而不反
映任何客观的情况。
〔;普遍命题
一个普遍命题涵盖的对象非常广,但它并不必然就 是不精确的。“马是脊椎动物”和“马是家畜”都是普 遍命题,而且没有什么理由怀疑这些命题的正确性。使 一个普遍命题成立要满足以下条件:(丨)它所陈述的事 物是真实的;〈2〉适用于整个类别。
在命题 “马是脊椎动物 ”当中,归在 “马 ”的类 别之下的每个成员(所有的马)都被包括进去。但是这 一命题的语言并没有表达得如此直接。为了防止引起任 何歧义,我们在表述中添加定语“所有的”:所有的马 都是脊椎动物。而当我们不想涵盖类别中的所有成员 时,必须明确地加以说明,例如:有些马是白色的。
明确的语言表达在普遍命题中很重要,因为它能避 免听众产生可能的困惑。有些人会故意省略定语(所 有、有些〉,因为他们希望听众可以默认定语是所有的, 而无需直接表达。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像“迦泰基人既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1116 8&510?0001|3168 0【1010
粗鲁又愚蠢”这类表述,都是包括所有的迦泰基人。而
当这个观点被质疑时,表述者就可以辩解说,他并没有
说所有的迦泰基人都是粗鲁愚蠢的。是的,他确实没有
直接说,但他暗示了。
普遍命题有两种形式: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全称 肯定命题意味着“所有的”、“每个”(所有的鲸鱼都是 哺乳动物〉,它肯定了某个类别的所有事物的某种共性。 全称否定命题是指“没有”的陈述(没有鱼有脚、它 强调某个类别缺乏某种特性。特称命题,无论是肯定的 还是否定的,都不对其类别的所有个体发生作用。通常 它会被定语“一些”所限定(一些哺乳动物是树栖的、 一些土豆是不新鲜的〉。但是类似“大部分成年人开车” 和“大多数底层人投票给皮特森”同样是特称命题。只 要命题中不是包括类别中的所有成员,它就是特称的。 无论部分是大是小,部分只能是部分。
当我们讨论一个命题是特称命题还是全称命题时, 我们的关注点在逻辑学上称为命题的“量”。单称命题 和全称命题是对立的,它的特点是其所表述的事物是单 个的个体。“玛丽从马里兰来”是个单称命题,“菲尔德 在芝加哥”也是。
全称命题,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很明确。 它们或肯定或否定整个类别的某种特性,没有例外。相
简单的逻辑学
86111 10100,1
反的,特称命题通常都是模糊的。“一些”包含了太多 的选择,它可能是99,也可能是29。但是,有些特 称命题也可以是非常精确的。例如,“16的运动员在 两小时内完成了比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量 精确地陈述你的命题。
逻辑是让人们信奉真相的技术。
1010 15 116 16111116切虼诚 1116 0,(1(1 00111011011 10
拉布吕耶尔〈知&11 36 13 80161-6〉法国道德家
第 0章
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八「9口⑴6门1:丁 66 13门911396 0于 1-0910
逻辑推理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论证。论证的成败取决 于其所包含的推理的好坏。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成就 一个正确有效的论证的所有因素。
第 3章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111016111: 1116 111116 0【1-010
一个逻辑学家不需要亲眼见到或听过大西洋或尼| 亚加拉大瀑布,他从一滴水中就能推测出它们存在的 可能性。
『『 0171 ( (哪。110(11汉 ( 10101(1X1
1)1111了 0,11 11(111110 0厂 ( 110,(1(1 1011\\0111 11(11/1 86611 0厂冬
1×60,(1 0116 0厂 (“厂?
阿瑟柯南道尔〈八油肌0011311 00)16〉英国侦探小说家|
逻辑推理的基本步骤,即推理的过程,就是根据已 知正确的第一个观点,推断出第二个观点,而第二个观 点之所以正确,乃是由于第一个观点的正确。推理的过 程构成了论证的核心。如我们所见,论证是由命题组成 的,推理所关注的观点是由命题来表达的。
论证可以是错综复杂的,这主要是因为它可能会包 括许多命题。但是,每个论证,无论它在形式上是多么 复杂,本质上都是极其简单的。每个论证都由两个基本 要素组成一两个不同类型的命题:一个“前提”和一
001116厂 116 0551~
简单的逻辑学
86171 10 10(11
个“结论”。前提是一个支持性命题,它是一个论证的
起点,包含着推理的出发点所依靠的基础事实。结论是
被证明的命题,它在前提的基础上得出,并为大家所接
受。复杂论证通常包含大量的前提,而且各前提之间往
往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关系。你可以有一整套相互关
联的前提,其中一个可能建立在另一个前提之上,所以
要摆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
“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 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 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
国。”从一个论证出发得出多个结论极为少见,实际上, 这种情况也要尽量避免。单一确定的结论总是最好的。 这只是换句话来说明,最有效的论证总是试着得出最简
单明了的结论。
最简单的论证由两个命题组成,一个前提和一个结 论,或者称为一个支持性命题和一个被证明的命题。通 常,论证的上下文就能告诉我们哪个是前提,哪个是结 论,但是这里我们常常给命题附上“逻辑指示词”,以 便分清前提和结论。对于前提来说,常见的逻辑指示词 包括“因为”、“既然”、“由于”,而对结论来说,常见的 逻辑指示词包括“因此”、“所以”、“从而”。还有许多更 详细的表述方法,表示前提的如“考虑到目前的实际
第 3章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 1116 111116 0【1-010
情况”,表示结论的如“我们有必要这样做”,等等。让
我们来分析下面这个简单的解释性论证。
因为他经常和老板发生争执。
戴维被调到了休斯敦工作。
分析:这个论证不是想声明戴维被调动的事实,而 是想解释这个事实为什么会发生。第一个命题,即前
提,提供了支持性信息,只要我们认为它是真的,就可
以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调动。
前提是论证的基础,正确论证有赖于正确的前提。 所以一个正确论证的第一步,就是要确认前提的正确 性。在上例的论证中,如果戴维不是经常和老板发生争 执,那我们就仍然无法解释他的调动。仅仅保证前提的 正确对一个有效的论证来说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保证 这个前提可以得出最终正确的结论。
〔〕从全称到特称
全称命题的特点是,如果它为真,那么这个说法适 用于同一类别中所有特定的个体。就好像如果“所有的 狗都是食肉的”成立,则“有些狗是食肉的”必然成立 一样。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没有男性是妈妈”成立, 那么“一些男性不是妈妈”也必然成立。这些都是最普
简单的逻辑学
通的例子,既不耸人听闻也不鲜为人知,但是这个简单 的推理过程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因为它生动体现了论 证中的必然性。假设“所有的狗都是食肉的”这个前提 是正确的,那么无疑结论中“一些狗是食肉的”必然正 确。同理可推知第二个例子中的“一些男性不是妈妈” 也必然正确。这些结论是必然的。必然的结论是确定 的,无可置疑的。
从全称到特称的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所蕴涵的必然性 是非常简单的。如果我们知道某个结论是对整个类别成 立的,那么它必然对这个类别中的任何部分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