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青鬼律

女青鬼律

經名:女青鬼律。撰人不祥,約出於魏晉南北期。原本八卷,現存六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

女青鬼律卷之一

律曰:天地初生,元氣施行,萬神布氣,無有醜逆祆邪不正之鬼,男孝女貞,君禮臣忠,六合如一,元有患害。自後天皇元年以來,轉生百巧,不信大
道,五方逆殺,疫氣漸興,虎狼萬獸,受氣長大,百蟲蛇魅,與日滋甚。天有六十日,日有一神。神直一日,日有千鬼飛行,不可禁止。大道不禁,天師不勑,放縱天下,凶凶相逐。唯任殺中民,死者千億。太上大道不忍見之,二年七月七日日中時下此鬼律八卷,紀天下鬼神姓名吉凶之術,以勑天師張道陵,使勑鬼神,不得妄轉東西南北。後有道男女生,見吾祕經,知鬼姓名皆吉,萬鬼不干,千神賓伏。奉行如律,不得妄傳非其人,傳非其人,災流七世,勿怨道咎。師紀姓名譜曰:
高天萬丈鬼,百鬼,中皇姓,係天六方鬼之主,住在太山束南角道水中,諸死人所歸。鬼亦上天,對問考罰,月一上。上古以來,已三萬六千餘年,如有三萬六千神與鬼等數。南鄉三老鬼,俗五道鬼,姓車名匿,主諸死人錄籍,考計生人罪,皆向之。此鬼在太山西北角,亦有官屬。太山有召一還。此鬼天煞,唯聞文書,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雲中元頭壞軍死將逆惡大鬼,姓李名三可。
北斗三台招搖大鬼,姓伴名玩。
西斗三台鬼,姓車名球。
南斗三台鬼,姓溟名溫夫。
中斗三台鬼,姓王名咸。
束斗三台鬼,姓角名車。
右五斗煞鬼名姓,主煞人。
東方凶神鬼,姓堅名角子。
南方凶神鬼,姓精名玉,又名後竹。
西方凶神鬼,姓天邪名古子。抑救切
北方凶神鬼,姓王名精。
中央凶神鬼,姓戴名應子。
右五方凶神鬼姓名,主煞人。
五方逆煞注鬼名勗。
五方直符注鬼名結,天考逆煞直符鬼
名天殃,一名越。
天一神長惡子孫鬼,名高睪子。
天一神長傷還子鬼,名譚契子。
天飛行長鐶子鬼,名梁扶,一名汝夫。
天信義長鬼子,名太紫元。
右五鬼,三官帝常遣司察人罪。鬼恒在人問,不可得見。
天雲中元名遊行鬼,長三萬六千丈。
天雲中遊行鬼,名璦子,又名憘。音熙
天雲中二十八宿直煞鬼,名域子。
右三鬼,天陰陽鬼,主煞生人。
東方青帝直符鬼,名伯神子,一名果子。
西方白帝直符鬼,名伯和子。

南方赤帝直符鬼,名泰伯子。
北方黑帝直符鬼,名忝衣子。
中央黃帝直符鬼,名伯溪,一名淵。
右五方直符鬼,常煞人六畜,主作光怪死鬼,先人所使。
東方青帝元名煞鬼,姓元名谷玄。從東方甲乙君使令,以甲乙日、辰日午時煞也
南方赤帝,姓變名乳。
西方白帝,姓名顏。之豉切
北方黑帝,姓遐名明。
右四方煞鬼,主煞天下逆惡不孝。
北斗主煞一人,上下烏衣,長七千丈,
姓昊名還臨子。
斗綱加煞七人,長九丈,赤幘,主煞天下姦邪逆鬼。太一主煞无形无名鬼,長一丈六尺,赤幘赤衣服,天三五考煞鬼,名慧,長一丈七尺,白衣赤幘,持戟向人。
天帝常司過鬼,姓遐反,名班子,日暝人定時下聽人口語,逆知心神,還啟考煞。
五嶽鬼,名進強。
右北斗等鬼,主煞姦邪,司聽語默。
甲子日鬼,名元光。
乙丑日鬼,名邴彰。邴音丙
丙寅日鬼,名釗昌。釗音昭
丁卯日鬼,名子方。
戊辰日鬼,名生進。
己巳日鬼,名傳弁。
庚午日鬼,名柴方。
辛未日鬼,名音父。五故切
壬申日鬼,名石松。
癸酉日鬼,名倚。音落
甲戌日鬼,名甲光。
乙亥日鬼,名進。遍五官切
丙子日鬼,名留遐。
丁丑日鬼,名王眸。
戊寅日鬼,名卻心。
己卯日鬼,名遙子。
庚辰日鬼,名耳子。
辛巳日鬼,名元聲。
壬午日鬼,名銜。
癸未日鬼,名歷廚。
甲申日鬼,名瑘光。瑘以者切
乙酉日鬼,名聶下。
丙戌日鬼,名雜生。狼董切
丁亥日鬼,名石。之蛇切
戊子日鬼,名證方。
己丑日鬼,名旨都。
庚寅日鬼,名苓。音琴
辛卯日鬼,名。扶北切。一音馥,一音卜。
壬辰日鬼,名契,
癸巳日鬼,名輩方。
甲午日鬼,名麻子角。
乙未日鬼,名不扶響。
丙申日鬼,名右公。
丁酉日鬼,名進卿一集。
戊戌日鬼,名召厹高。
己亥日鬼,名珠夫子。
庚子日鬼,名季方。
辛丑日鬼,名。以是切
壬寅日鬼,名羅結。
癸卯日鬼,名健木。
甲辰日鬼,名索良。
乙巳日鬼,名畾元。
丙午日鬼,名挺濃。奴道切
丁未日鬼,名矣伍。
戊申日鬼,名卻。
巳酉日鬼,名戴劫。

庚戌日鬼,名總夫。
辛亥日鬼,名安懸。
壬子日鬼,名道子。
癸丑日鬼,名唱適。
甲寅日鬼,名別狀。
乙卯日鬼,名天暗。
丙辰日鬼,名天。他計切
丁巳日鬼,名天橫。
戊午日鬼,名耳。音奔。
己未日鬼,名噁噁。
庚申日鬼,名義俚。
辛酉日鬼,名義呼。
壬戌日鬼,名道夫。音權
癸亥日鬼,名答高敵。
右甲子六十日直煞逆鬼六十人,人身元異,赤毛元衣,有耳元目,飛行千里,其身三。凶逆不孝,煞害天民。人隨日憶知其名,鬼不敢近人。
甲子十日一旬,凶神姓玄名玉衡。
甲戌十日一旬,凶神姓恒名捧。
甲申十日一旬,凶神姓既名。音盈
甲午十日一旬,凶神姓本名滿。
甲辰十日一旬,凶神姓恒名堅子。
甲寅十日一旬,凶神姓蘇名造。
右六甲神逆惡主煞神君。
人生於世,元百年之生,朝不保暮,死多生少。逆煞之鬼,流布人間,誑作百病。五逆疾炁,寒熱頭痛,或腹內結堅,吐逆短炁,五內脹滿,目視顛倒,口唵手足臠縮,不自知慮,命在日夕,凶鬼來守。天下男女,汝曹自可按吾圖書視鬼等名,施吾太玄之下符,上三天生炁,三五七九之生,以與天民,天民死而更生。自見天下男女,從太始以來鬼黠,不信吾真,故隱祕斯經,而死者不可肚數。念之傷悼,今重下律令,天下鬼神姓名、衣服、綵色、長短。知律,至正一之炁,子可隨日名,萬鬼不敢干。子自不知,言吾元神,上怨大道,下咎於人。子反自中傷,可慎三五之年,子自當見天下不信真炁者,及笑還與鬼私通。念子自當分別,今日何可得生,子自三思,勿違犯,慎之。
律曰:天道以鬼助神施炁,人畏鬼,不畏神,詭託名於彼,自號其位。人聞鬼存元神,百其語言,故制陰陽,清身和心,元有邪淫,可以制鬼。御天下三萬六千餘神,皆為子使,令子身不正,反受其殃,念子昌乎。
北斗主煞,南斗注生,煞是天綱,生是三台,自如人身,上應天地,法之日月,道在不遠,三五來返,超然其可貴也。
天下散民中有孝順忠信者,可書六十日鬼名,著烏囊貯之,常以正月一日日中時以身詣師家受之,係著左右臂,以此行來,鬼不敢干。天下太平,送還本治。夜行恐逢惡,可服其鬼名,鬼不敢當,人不知鬼神自治,空身受災,不達義方,通三六之年,子自滅亡。

女青鬼律卷之一竟

正統道藏電子文字資料庫
洞神部戒律類(CH0306)
女青鬼律

經名:女青鬼律。撰人不祥,約出於魏晉南北期。原本八卷,現存六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

女青鬼律卷之二

太清玄元上三天太上律勑天地水三官主者,皇天初生,唯神為尊。今世憒憒,邪亂紛紛,不見真神,唯鬼亂人。今當紀別鬼名,定立三五神以治鬼。重下第二卷山海鬼姓名,服之三年,萬鬼不敢當。行來出入,制御邪魅。
道曰:千年之木成人,百歲之石為僮女,百獸之形皆有鬼形。子知其名,鬼復真形,勿傳。
山精之鬼長一尺,名濯肉。
木精之鬼,名群夭。烏老切。一名式
石精之鬼,名肉子。環於巾切
虎精之鬼,名健莊子。
蛇精之鬼,名石圭。音戚
狩精之鬼,名大皛子。何烏切
猴精之鬼,名馬痢子。側毫切
狐精之鬼,名迨午。音代
樹之鬼,名連不智。各勿切
五垮之鬼,名截逍子。洿音烏
大山之鬼,名弓強。
小山之鬼,名和邴。
大樹之鬼,名方域。
小木之鬼,名轉其。
山室之鬼,名啟削。
石舀之鬼,名水連。舀口感切
土誌之鬼,名客臾。音至
博石之鬼,名月遡。音訴
榕木之鬼,名汝遠。槫徒塼切
木榴之鬼,名嗚?。音震
百蟲之鬼,名遐。莫號切
空流之鬼,名活。音朱
江之鬼,名逆鱗子。孫容切
漠明之鬼,名咸?。
昌利之鬼,名堪坋。音墳
山都之鬼,名天王。
蓋山之鬼,名柱佳乩。古兮切
五色之鬼,名後嚮。
太玄之鬼,名居集。
男淫之鬼,名戴文。
女淫之鬼,名截交。
青熙溫鬼,名高遠。
白炁溫鬼,名伯桑。
赤炁溫鬼,名士玄。
黃炁溫鬼,名君太。
黑炁溫鬼,名文遐。
屋室之鬼,名搖子。
食器之鬼,名後服。
圊廁之鬼,名項天。
井鬼,名瓊。
竈鬼,名干遠。
床鬼,名赫子一扶。
傘蓋鬼,名晏。
麾幢鬼,名託。
鼓音鬼,名亂。
笙篁鬼,名。
坩坑鬼,名父雉。一名羅元。
圩莒鬼,名赫子。一名入徵。圩音區
戟之鬼,名耳禽。音棚
刀鬼,名劍子夫。
甲鎧之鬼,名子賢。
元子車鬼,名如賢子又馬車牛之鬼
千歲白骨鬼,名遠世。
百歲白骨鬼,名音世。
五十年鬼,名。音忠音絳
天嶽鬼,名瑾生子。
天鞭鬼,名客夫元。

地青土公鬼,名元。
地赤土公鬼,名赤赫元。
地黃土公鬼,名尅元。
地白土公鬼,名述本。
地黑土公鬼,名士民。
河伯鬼,名達。
九江鬼,名活。
三河鬼,名建。
四瀆鬼,名候。
犬馬鬼,名賜。
車鬼,名慟。
朴榬之鬼,名天賜。一名兵車。
鐵精之鬼,名醫願。
金精之鬼,名夷衝。
銅器鬼,名揚煞。
五嶽之鬼,名耳。一名山夫。
亂之鬼,名趣。一名歎發。
柱木之鬼,名文羅,一名元羅
五斧之鬼,名兀生。
長男之鬼,名。一名子石。
衣服之鬼,名是。苦頰切
五綵之鬼,名提敬。
五味之鬼,名元。側巾切
律曰:天下一生之中,自有千億之鬼,去神更遠,去鬼而近。天下凶凶,不可得知。此遭凶遇死者千萬有人,而鬼不已。今記其真名,使人知之。一知鬼名,邪不敢前,三呼其鬼名,鬼炁即絕,天鬼來下,、地鬼並煞。凡鬼皆有姓名,子知三台鬼名,萬鬼使令。
律曰:人身有疾病厄急,可令主者施符呼名鬼煞名,用制鬼法。人家有災疾不止,可於中庭北向以符著日辰上,使左手揲天關,右手揲火行三呪言:天一女青煞鬼,萬千太一九炁收邪神鬼,死神至道,求無極叱叱。便右迴轉向天門,閉炁二十四通。通息,還向地戶三呪言:太一使我煞萬鬼,鬼去神至。急急如此三通,百魅立到前後,諸神扶送天綱,催切諸鬼相考,無有漏脫。可以治身,勿妄以示俗人。
太和之鬼,無身有頭,頭長三尺,目大三寸,耳廣七寸,眉廣五寸,口廣三寸,鼻大二寸,鬚長三尺,髮長一丈,呼吸天炁,吐之成雲。子行見者其名子碑,三呼之,形自見,終鬼從者皆自伏。子行勿以金錢著身,其有光炁,鬼逆見之避人。有錢在身不可,鬼知子解藏之。若水行見者,呼河紛,其亦作水鬼,易形為烏形,明如烏大。子煞之,勿告人。三年人行來,出入山海,永無所畏,大吉。

女青鬼律卷之二竟

製作單位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
製作 洪百堅
資料來源 正統道藏
讚助人

女青鬼律卷之三

道律禁忌

天師曰:視天下男女,日用不忠,行善不報,災害日興。天考鬼賊,五毒流行,皆生於不信不念。守一行善,身招其禍,念子不得久世長生。吾受太上教勑嚴切,令以示天民,令知禁忌,不犯鬼神靈書《女青玄都鬼律》。令使汝曹,皆悉知聞,逆者還順,惡者還善,改往修來,當依鬼律令。
一者,不得自東自西,自南自北,出入去來,去無所關,還無所白,任意從心,皆負律令,除筭三十二。
二者,不得呼天無神,言道師旨,敗刑亂政,自言己是道人,言非皆負鬼律,天奪筭一十三。
三者,不得持真入偽,姦亂聖明,飲酒食肉,呼嗟無道,奪筭千三百。
四者,不得傳宣惡語,道說他人,妄作一法,不信天道,虛言元實,天奪筭千二百。
五者,不得傳虛兩舌妄語,喜怒無常,專行逆煞,不慎陰陽,天奪筭百三十二。
六者,不得輕慢老人,罵詈親戚,夫妻呪詛,自相煞害,毒心造凶,不孝五逆,天奪筭一百八十。
七者,不得受道不知輕慢,傳非其人,貪財受利,取人自益,借物不還,以為私寶,天奪筭一千八百。
八者,不得鬥爭言語,因醉淫色,假託大道,妄言鬼語,要結男女,飲酒食寅,天奪筭三百。
九者,不得遊行東西,周合男女,消災不解,因成邪亂,天奪筭萬三千,死殃流七世。
十者,不得傳道童女,因入生門,傷神犯氣,逆惡無道,身死無後:不得反男為女,陰陽倒錯,天奪筭三百。
十一者,不得露合陰陽,觸犯三光,因酒往還,承威相接,天奪三百。
十二者,不得一人氣生,一人氣死,逼犯真人,天奪筭三十三。
十三者,不得一父子別居,室家離散,天奪筭二十二。
十四者,不得嗜慾惡失,男女聚集,妄道邪言,天奪筭百二十。
十五者,不得同法相,更相道說,不信三五,評論天氣長短,天奪筭八百二十三。
十六者,不得逃遁父母,遊行四方,位立真氣,自相收合,天奪筭三百二十。
十七者,不得滅天所生,妄煞走獸,彈射飛烏,指南作北,任心所從,不依鬼律,天奪筭三千。
十八者,不得干知人事,宣布他家,藏善出惡,姦人婦女,謀圖人壻,逆戾三光,陰賊呪詛,不孝五逆,天奪筭千二百二十。
十九者,不得行道之日,貪色淫心,行氣有長,自解不已,私共約誓,因生不孝,姦心五內,無道之子,天奪筭三萬。
二十者,不得思神不報,因行生氣,取降元炁,貪淫愛色,手足不離,彌日竟夕,如此無道,天奪筭三百四十二。
二十一者,不得以赤炁妄傳俗人,口手胸心,更相交接,委道自叛,師主無法,天奪筭三百。
二十二者,不得妄以經書授與俗人,道父母名諱,泄漏真要訣語俗人,天奪筭三百。
天師曰:吾受太上旨教,禁忌甚重,汝男女憒憒生來,至今不知禁制,自作一法,與天相違。考至主者,天奪子筭訖,恐將可痛,不見太平。生者及祭酒道士,宣化有功,功過相贖,民若不用,故有宣化之心,可自改往修來,專一養性,可度天三災九厄。子唯行惡逆,不行忠孝,恐子年命不自保,念子可傷,幸復重囑丁寧甚也。
天師曰:天下男女,見善戒之文,不能從用,唯欲從其所欲,教人行非,走作口舌,專作鬼教。老小凶凶,天下一時之樂,千年之禍,伐身之斧,滅命之殳也。子已知道,及未知者,見吾鬼律,新故科文,皆可從用。三五七九之日,慎行生炁。子依吾圖局,不犯三炁,如可仙,化民一千。不知道父母真名,故為俗人。道士雖知黃書契令,不知二十四神人,故為偽人。道極數訖,天有三五,子自不知,何得言道不神?子不知道,何得言炁不明?百聞不如一見,子何不自改心易腸,入吾生炁,得為真人,太平之日飛舉上天。子只復不飛,壽終不死,便為地仙,得見太平。子日一日,憤悶憤悶,不信不忠,唯行無道,不見太平,念子自衰,吾當何苦。
天師曰:天下男女已知三五七九長生大道,子不依吾法,行惡婬亂,恐子死沒惡人之先,幸復告想可勤之。
天師曰:制節行道,謹慎科文,目不妄視,口不妄言,心不妄念,足不妄遊,親善遠惡,與體自然,故不重教,幸復可思之。

女青鬼律卷之三竟

女青鬼律卷之四

天師稽首,敢承先王之道,制民勑鬼,今當以盟威正一之氣、女青鬼律役使天下邪魅妖?,助道興化,勒鬼真名,主者明加切正,使天下道氣宣布,邪逆賓伏,子知鬼名姓,鬼自趨走,不敢害人。子常念之,勿違犯矣。
道上將軍名侯夫
道下將軍名逸車
天上逆鬼名文延玄
地下逆鬼名精子
右四鬼主風雨時隨之作害人,行來道路遭大風雨,呼四鬼名,惡氣不敢加。
古凶鬼謹忠世
逆鬼弄耳孨子臠切
右二鬼是古死人敗冢,或巫師、不正道士之鬼。鬼害人百行,子知其名,鬼自伏住,不敢動。
天正鬼迭臥迭大結切
地正鬼枔木枔音琴

右二鬼是宅中死煞守鬼,常住人堂屋梁上,夜主傷害人雞犬六畜。子知其名,鬼伏住不敢動。此鬼不敢害人,宅中應有福德之家,此鬼主護人外客殃煞,不敢過宅中。
申久年  後穆高
右二鬼,人家作屋,不契柱色鼻,朝成立見,星月有靈神,主煞人為邪。子知其名,鬼不害人。
令精華  是補坐
右二鬼,人家宅中有銅金錢精,主作於此鬼,鬼或變化作人形,居宅不安,呼之即去。
已巴艮  赦姑  殷咎
右三鬼,是人屋中四壁角中鬼,主人夫妻無道,不順陰陽。此鬼白直符,直符白奏事,除人生籍。子知名,鬼不敢動。並勑鬼著屋四壁角厭,用桃刺長尺二朱書,又懸門戶上,勑法如左。

此符青龍主東,白虎主西,朱雀主南,玄武主北,中央黃驎,辟除鬼賊,急急如律令。
右符制百鬼
天載  蔑嚮音惡註兩切
右二鬼是門伯戶丞,白日為神福室,暮作鬼。子知名,人定時於門戶左右呼其名,三掌手,反首持兩三過,此鬼即止,不敢作害。
斧金木  和鎧鉀粗
右二鬼是人家宅上有樹或竹林,為烏鳩止,白鷺、群烏所依,此皆有邪魅。子知其名,夕夕三呼之,鬼知人不可干,不過七日、九日,鬼自死。不煞鬼者,多闇中吹之,鬼伏住不害人。
紫肝方轉。肝,喜俱切。轉,陟臠切。
汰循上音大,下音娠。
塵發
右三鬼是世中癲癇煞人之鬼,其赤衣服,烏冠幘,主收人魂。子知其名,有疾即差,鬼不敢干。
桑華載  辟氣途付
右二鬼是女人月水之精,鬼常貪陰陽血味,女子月水來,日夕存之,呼名,鬼不敢害人。鬼長三尺,上下青衣。
語忌  敬遭唯鼻切
右二鬼,女臨產鬼。女子產生時,呼此鬼名,即不害人。鬼長三寸三分,上下烏衣。
勗精華
右一鬼,主害人田蠶,蠶女鬼。夫立春日平旦,可向天門三呪曰:
天之皇清明,長遠上多神,陰不及與汝,馬姑來我宅中,使蠶大得千萬倍次田畝,汝收千億斛,思天中上下,天地中上,止大道。勑華為我使叱咄,急殺百傷,小魅何狼粹。
金進百逍力追切
右一鬼是旦夕掃除鬼,令人失財。子知名,可日日平旦向天門三呼名,呪曰:
石未子,石未子,太一使汝為我使,何物逆鬼,令速出、速出。
道以令天下男女,各受道,思口訣真要,以持示子。子可以存念神明,以真除邪。八卷之中,有第四卷,至真,可以度世。子勿違犯,慎之。天師勑邪中是聞律,鬼莫不伏聽。飛符連天,一元三靈,此天師自睨身中神鬼要法。遠兵士,太王主元一九三氣,丈人九氣,父母太一,使我收煞,汝急出來。良久,俯三叱,叱二十四,暗暗。
右天師勑水大邪,鬼不敢害人。

女青鬼律卷之四竟

女青鬼律卷之五

道曰:天下憤憤,常如浮雲。君圖其臣,婦謀其夫。

熒惑太白變作人,專作苟語小兒邊。走作邪偽相交連,撲子喉咽不得吞。

治進道路更相傳,念子死亡不出年。一則大樂後相恐,天地運會故令然。

受任主者當令勤,盡當守一修長存。勿得任意唯捉心,不行三五唯邪淫。

言天大道而不禁,三官主者擇種民。取合炁者萬八千,從來至今有幾人。

大限未足子勤身,改心易腸道真人。師受口訣以見賢,佩吾券契一為先。

得見太平神仙君,五帝主者傳祕言。三五七九道炁尊,治在清微崑崙山。

近見三天入人身,解脫綱羅拜老君。安心定意行至仙,長短須已勿半身。

可至契令思元辰,七九之運別真人。

天下人民各頑愚,見世憤憤不知憂。寒鬼入來與子遊,太白流橫長六朱。

老公道上更相扶,饑餓搏頰輒叩頭。米穀金貴不可求,災兵大厄庚子年。

念子命運與此堅,方外故州胡夷人。交頸腫領惡逆民,化生風毒身奉天。

大小皆來至此間,餘有胡鬼億萬千。食人血性逆毛遷,今來入國汝何緣。

兵馬浩亂不可言,念子一旦與相連,入步不進屈輒申。子若不信庚子年,

自當思吾今日言。

日月冥冥恐無光,五穀不生逆鬼行。是庚子歲約不亡,若有餘人如飛蜂。

大小更互道相從,三五相逐一合雙。念子一旦不值逢,未至此年當死亡。

百不遺一柰何從,天日與月當更生。唯留下地太平中,種民在天見母親。

不信大道念可言,非不慈孝道不存。一旦如此豈可言,何不少學得神仙。

大平過度為真人,日月列布如流星。三五七九道黑明,分布九州若父兄。

皆同一契心合並,義各如一道引經。黃赤大要守長生,上部太紫人數并。

萬萬之紀合神靈,託愚作癡不言聲。以守三一從道經,千黑不失事見明。

天道蕩蕩信自有,日來暮去天地久。以日為夫月為妻,天氣交接等何如。

神壟大山依神居,自見元化不安廬。束手真實不發舒,超王之教故可胥。

北斗中有太白星,三角浩浩象人形。遊走天下化不平,有知者悟愚者驚。

誰正此道有姓名,木子三台常與並。約在大會天下平,五行列布金木生。

火水父母土為營,道出元炁從老經。合景內外神真形,羅縷紫機上天庭。

遠望八極登太清,八八之數從一生。子心不解口語名,天地陰陽人為先。

五體骨節皆有神,樂人長生俱飛仙。除辟大厄卻災患,少知三五以治身。

長行七九真炁分,太平度世為種民。天下男女合如雲,會於太一仙道人。

三日不摩徊復還,一心兩口上應天。

子之長生出子心,三五七九一為親。唯炁大正為種民,解脫羅網具身神。

白日高飛入天堂,千年出一丈六軀。五嶽四漬出九州,合成海水不復流。

故出女青鬼律書,傳行天下樂何如。有智自來謁真儔,元者自去太山居。

白骨縱橫鬼暗噁,喻啊不止奈何餘。仙童玉女依神居,望見斯輩當何如。

切切天下真欲弊,庚子之年其運至。千無一人可得脫,有心相遇世道清。

遠惡從善不求榮,塵垢之衣以蔽形。心在太一詠誦經,白日修善暮守生。

被髮而行在黃庭,上啟太上道姓名。一出玄都入太清,口授異訣過災殃。

念世愚子不知生,何當合會隨邪靈。太一來下條姓名,恐子一身不久停。

發願不死從吾經。
天師曰:大道垂律,女青所傳,三五七九,長生之本,〔謹〕以奉行,世世相傳。子有心分,來入吾炁,自當思行仁義,六合守忠,專一養性,以道為家,不得負違。太上真言,師老太一。今故以元年正月七日奉行,從者千人之中,有王長、趙昇二人,可以道炁化度,令畢得長生大義。
不得犯男女神靈,
不得呼天引地,
不得祠祭故炁,
不得指鬼呼神,
不得淫色違慢,
不得言炁不明,
不得兩心不正,
不得妄傳鬼教,
不得犯五靈七政,
不得與鬼通同,
不得干亂神衹,
不得入俗勝真,
不得行來出入。
以急有厄,呼嗟鬼神。

女青鬼律卷之五竟

女青鬼律卷之六

天師曰:自頃年以來,陰陽不調,水旱不適,災變屢見者,皆由人事失理使其然也。人為中才,法地則天,動靜以時,通而不爭,利而無害,故能神仙。末世廢道,急競為身,不順天地,伐逆師尊。尊卑不別,上下乖離。善惡不分,賢者隱匿。國無忠臣,亡義違仁。法令不行,更相欺詐。致使寇賊充斥,洿辱中華,萬民流散,荼毒飢寒,被死者半,十有九傷,豈不痛哉!豈不痛哉!亂不可久,狼子宜除,道運應興,太平期近。今當驅除,留善種人,男女祭酒,一切生民,急相核實,搜索忠賢,恭慕道德,按名列言,自然者寡,督厲宜勤。若能改過,即為勳人。人無尊卑,不遵貴賤。唯惡為真,不得私飾。所舉叅錯,不直之人,此者坐之,無望久活。帝王牧守,長吏百僚,若信吾言,舉善而教,不能則勸,流刑行仁,祭酒領錄,條列上天,有勞顯報,位登神仙。有不用心,憚勞迴避,不肯著名,奉行善者,即還惡人,陷於驅除,直符疏記,毫分不差。百姓樂善,得為善人,時還本鄉,以安國土。人人念善,天下太平,禍亂不作,災害不生,豈不快乎,豈不快乎。今遣五主,各領萬鬼,分布天下,誅除凶惡,被誅不得稱狂,察之不得妄救。鬼若濫誤,謬加善人,主者解釋,祐而護之。鬼若不去,嚴加收治,賞善罰惡,明遵道科。
東方青炁鬼主姓劉,名元達。領萬鬼,行惡風之病。
南方赤炁鬼主姓張,名元伯。領萬鬼,行熱毒之病。
西方白炁鬼主姓趙,名公明。領萬鬼,行注炁之病。
北方炁炁鬼主姓鐘,名士季。領萬鬼,行惡毒霍亂心腹絞痛之病。
中央黃炁鬼主姓史,名文業。領萬鬼,行惡瘡癱腫之病。
右五方鬼主,諸欲著名生錄為種民者,按此文書,隨病呼之,知領鬼姓名,病即差矣。人人各寫一通,繫身讀之,令罹災害皆消。
東方青溫鬼名咎遠。
南方赤溫鬼名士言。
西方白溫鬼名堯。
北方黑溫鬼名天遐。
中央黃溫鬼名太黃奴。
第六溫鬼名誅女。
第七溫鬼名伯陵。
祖父名梁州。
祖母名交成。
父名延年。
母名出中。
右五方溫鬼,兄弟七人,合祖父母、父母十一,形能飛,隨月行毒,以誅惡人。
一蠱鬼名釋渠。
二蠱鬼名咎。
三蠱鬼名禮咎。
四蠱鬼名成晏。
五蠱鬼名不釋。
六蠱鬼名烏悟。
七蠱鬼名綠支。
八蠱鬼名育夷。

九蠱鬼名石千。
右九蠱之鬼,行諸惡毒,妖媚蠱亂天下,與五溫鬼太黃奴等,共行毒炁也。
正月溫鬼名惟。
二月溫鬼名腫。
三月溫鬼名劉。
四月溫鬼名存。
五月溫鬼名壘。
六月溫鬼名?。
七月溫鬼名半。
八月溫鬼名懷。
九月溫鬼名農。
十月溫鬼名卑。
十一月溫鬼名贏。
十二月溫鬼名堅。
右十二月溫鬼,各隨其月,放逸天下,傷害群生。
子日溫鬼名根。
丑日溫鬼名蕩。
寅日溫鬼名怡。
卯日溫鬼名疑。
辰日溫鬼名厄。
巳日溫鬼名愛。
午日溫鬼名悟。
未日溫鬼名奴長。
申日溫鬼名未。
酉日溫鬼名石。
戌日溫鬼名志。
亥日溫鬼名憂。
右十二日溫鬼,各各直其日。從十二時支干上來疾病民人,日月鬼蠱並順劉元達等,毒害五方,不得道戒,皆受其殃。行善精戀,存道遵教,能知名,皆共降伏。法應去者,各自遠迸,制應留者,卻其凶黨,更相約束,不犯善人。
昊時病人之鬼名文通。
金精鬼名因兌。
木精鬼名倚震。
火精鬼名附離。
水精鬼名託坎。
土精鬼名乘坤。
五精鬼名嬌乾。
遊噶鬼名獲張。
血食鬼名刃方。
虎狼鬼名咳蓻。
蛇龍鬼名甲子。
狐狸鬼名勾舉。
黿鼉鬼名地殃。
露死鬼名天殃。
傷死鬼名真果。
獄死鬼名史蘇煁。
餓死鬼名伏藏。
客死鬼名逆千。
男傷鬼名悟千。
女傷鬼名艾赤丹。
冢訟鬼名害知。
丘丞鬼名地令。
墓伯鬼名土下侯。
冢下鬼名二千石。
右二十四鬼,放縱下羅截四方,充塞六合,擅筭五行,更相署置。官府列陣,出入導從,兵馬權強,殺害無辜,瓷意快心。寡福之人,悉逢其苦。志士學道,方術厭禳,符章禁斷,乃保利貞。
斬死之鬼。
故死之鬼。

喪車之鬼。
??之鬼。
天殃之鬼。
殃注之鬼。
雌雄之鬼。
寄死之鬼。
行客之鬼。
地殃之鬼。
天凶之鬼。
地凶之鬼。
天殺之鬼。
地殺之鬼。
日月玄符鬼。
三十六殺鬼。
百二十殃注鬼。
千殃萬魅鬼。
魍魎精邪鬼。
迷惑不利鬼。
火逆惡注鬼。
逆道醜賊鬼。
大道邪精千炁之鬼。
千二百官逆之鬼。
地上千師萬醫鬼。
天地水三官轉逆魅鬼。
著耳角之鬼。
自稱皇天上帝土玉鬼。
狐狸老精自號之鬼。
宅中強?奸詐聲之鬼。
宅中魔邪恐怖人之鬼。
宅中靈林古痙之鬼。
宅中光怪之鬼。
宅中虛耗之鬼。
宅中鄙辱離怨之鬼。
宅冢訟逮之鬼。
右三十六鬼,皆遊行世間,乘人衰隙,伺侯有惡,助佐凶殃,造作禍害,敢形易象,隨便陵人。學士知之,立功建德,啟告太上,一切收治,年初章奏,列名斷之,眾鬼畏懾,悉自逃亡。不告者,一如律令。

女青鬼律卷之六竟

正一法服天师教戒科经

正一法服天師教戒科經

經名:正一法服天師教戒矜經。撰人不詳,約出朴南北期。係早期天師道經典《正一法文》殘本之一。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

正一法服天師教戒科經

道以沖和為德,以不知相剋。是以天地合和,萬物萌生,華英熟成。國家合和,天下太平,萬姓安寧。室家合和,父慈子孝,天垂福慶。賢者深思念焉,豈可不和!天地不和,陰陽失度,冬雷夏霜,水旱不調,萬物乾陸,華葉燃枯。國家不和,君臣相詐,強弱相陵,夷狄侵境,兵鋒交錯,天下擾禳,民不安居。室家不和,父不慈愛,子無孝心,大小忿錯,更相怨望,積怨含毒,鬼亂神錯,家致敗傷。些二事之怨,皆由不和。天地不和,陰陽錯謬,災害萬物。國家不和,豪傑爭權,禁令不行,害及萬民。室家不和,禍起貪欲財利者,忿怒相加,以致災殃。諸,賢者所以反覆相解,恐人說習非法來久,躬行犯惡,然後得罪,不能發悟,或懷怨望,其過益深,故重丁寧,皆宜用心,轉相勸進,除去已往之惡,修今來之善。善積合道,神定體安,喜怒不忿於心,惡言不發於口,醜聲不聞於耳,邪色不視於目,貪欲不專於意。修行正身,真氣來附,邪惡皆去,故過悉除,新善自著。諸欲奉道,不可不勤;事師,不可不敬;事親,不可不孝;事君,不可不忠;己身,不可不寶;教戒,不可不從;同志,不可不親;外行,不可不愚;內實,不可不明;語言,不可不慎;禍患,不可不防;明者,不可不請,愚者,不可不教;仁義,不可不行;施惠,不可不作;孤弱,不可不卹;貧賤,不可不濟;厄人,不可不度;生物,不可殺伐;惡事,不可不避;色欲,不可不絕;貪利,不可不遠;酒肉,不可不節;善人,不可不敬;惡人,`不可不勸也。賢者深念之焉。為人若不能與法戒相應,身心又無功德,欲求天福,難矣。修善得福,為惡得罪。罪至,不自責先日過,反呼奉道無益,怨咎皇天,猶豫前卻,移心他念,群輩翕習,妖惑萬端,結黨連群,導趣邪偽,陷入姦非,愚人無知,為行如此,去道遠矣。道之弘大,方圓無外。天網恢羅,人處其中,如大網捕魚,魚為遊行網中,豈知表有網也。牽網便得,放網乃脫。人不知真道大神,如魚之不知網也。而愚人或欲捨真就偽,偽住卒效,登時或能有利,利不久也。叛道者,所以不即受罰,大道含弘,愛惜人命,聽恣其意,隨其所欲,雖初快心,後自當悔之深遠,非愚俗所能明知。道之視人,如人之視蟲蟻;道能殺人,如人能殺蟲也。道之好生惡殺,終不殺也。惡人為惡不止,自有司神記其惡事,過積罪滿,執殺者自罰之,道終不殺也。諸賢者欲除害止惡,當勤奉教戒,戒不可違。道以無為為上,人過積,但坐有為,貪利百端。道然無為,故能長存。天地法道無為,與道相混。真人法天無為,故致神仙。道之無所不為,人能修行執守教戒,善積行者,功德自輔,身與天通,福流子孫。賢者所樂,愚者所不聞,學者勉自殷勤。天師設教施戒,奉道明訣,上德者神仙,中德者倍壽,下德者增年,不橫夭也。按戒:為惡者,乃不盡壽而橫夭也。惡人痛哉!賢者何不修善,久視長生乎!.雖不能及中德,修下德,治身世問,斷絕愛欲,反俗所為,則與道合。
一不得淫泱不止,志意邪念,勞神損精,魂魄不守,則痛害人。
二不得情性暴怒,心忿口泄,揚聲罵晉,誓盟呎詛,呼天震地,驚神駭鬼,數犯不改,積怨在內,傷損五藏。五藏以傷,病不可治。又奉道者身中有天曹吏兵,數犯瞋志,其神不守,吏兵上詣天曹,白人罪過,過積罪成,左契除生,右契著死,禍小者罪身,罪多者殃及子孫。

三不得佞毒含害,始賴於人,專懷惡心。心神,五藏之主,而專念惡事,此一神不安,諸神皆怒,怒則刻壽,最不可犯之。不止,其災害已。

四不得穢身荒濁,飲酒迷亂,變易常性,狂悖無防,不知官禁為忌,不知君父為尊,罵譽溢口,自詛索死,發露陰私,反迷不順,淫于骨肉,罵天晉地,無底無對,舉刃自守,故天遂其殃,自受其患。
五不得貪利財貨。財貨糞壤,隨時而與。下古世薄,以財為寶,專念求利,買賤賣貴,伺候便宜,欺誣百姓。得所欲者,心懷喜悅,不得所欲者,怨恨毒心。或忿爭多少,刀兵相賊,違犯天禁,不從教戒,貪欲愛財,財者害身之雕,身沒名滅,何用財為?
聞戒者翕然稱之言善,謂不可犯。背戒向利不自專者,忽然復動,輒有履險導刃之厄,大命傾矣。臨敗而欲悔,罪定而稱善,事失以過,天道不救。財寶色欲,陷目之錐,害身之災,賢者遠之,愚者樂之。賢者坐起寐臥,舉動行止,深用自戒。自戒,身無變動,其福明矣。觀今奉道精專者,萬無一人。何以言之?下古世薄,時俗使然,競相高上,貪榮富貴,仁義不行,權詐為智,父子相欺,君臣相給,轉相屬託,貨賂賣官,黜退忠直,任用佞邪,厚姦結黨,阿諛所親,富貴相追,貧賤棄損,服飾車馬,浮華順俗,君子小人,皆共同然,所以欣欣世問,豈念道乎。此輩愚人,雖先休休,不足願也。所以者何?愚人淺薄,適有榮顯,便驕奢盈溢,施行過度,恣心快意,不慎法節,道之清虛,不受此輩,神明遠之,邪鬼侵之。或有協偽背真,禱鬼求請,天網恢恢,其罰未行耳。譬如炊熟,火下以滅,飯中餘氣未盡,勢安得久。惡人雖未遇禍,譬如餘氣耳。諸賢者,人之所大願,以生年為貴;人之所大惡,以死終為賤,豈不然乎!天道平正,以生賞善,以死罰惡。此吉凶禍福,從窈冥中來,禍災,非富貴者求請而可避,非貧賤者守窮而故罰。修善者福至,為惡者禍來。國君雖有無極之寶,臨危惜命,傾城量金,求生乞活,豈復可得!賢者貧賤,不須強求富貴,勞人精思,廢人所存,傲慢亂志,使人不壽。而人見富貴者,心欲願之,志欲存之,勞心苦志,得之不弘。若欲所求乞,修身念道,室家大小,和同心意,掃除燒香,清諍嚴潔,然具白開啟,說其所欲,道之降伏,何所不消。若願欲者,實不用金帛貨賂,不用人事求請,不用酒肉祭禱,直歸心於道,無為而自得。得之隨意,則信為鬼立功脆物而已,亦不用多。而欲習效俗人,背道求請,事事反矣。欲得福願,要當勤身精進,晨暮清諍燒香,坐起念之,不廢所願,福無不應。好樂者得福無量,不樂者自隨本心。道至寬弘,恣隨人耳。唯賢者明焉,念念精進,追之恐不及。愚者忽忽退然,去之恐不遠。此賢愚不同也。學者勉自勤請。奉道之家,或遇災異、疾病、死喪、官符、口舌,以致不利,何以然也?皆由人愚,奉法不勤,雖知道尊而欲奉之,其情性施行,與俗不別,邪偽不除,欲以邪偽干亂真正,終不可也。邪與正,如賊盜惡人見監伺吏,藏竄無住立處,豈可犯尊,其氣自然不通。如何欲與邪相通也!諸此人輩,雖係名奉道,冀道當祐,道不受也。而自謂屬道,遇災急厄,病痛著身,雖望道擁護,道不救也。精邪惡鬼卒所侵害,道不為攝卻。而惡人憧愚,殊不能剋心改悔,歸誠於道,方更背戾,呼道不神。雖不口言,心內怨望。此輩不莊事,變易心腸,巽濡日月,冀脫災免害,萬不一脫。執性了戾,心腸不改,沒命之後,悔復何及。愚人痛哉!
賢者正心守道,不可懈惰,當以勤確愚者。自戒莊事,勤修大道,至尊高而無上,周圓無表裹,囊括天地,制御眾神,生育萬物,娟飛蠕動含氣之類,皆道所成所生。道之威神,何所不集,何所不消,何所不伏。把持樞機,驅使百鬼,先天而生,長守無窮。人處其問,年命奄忽,如眼目視瞬問耳。而大道含弘,乃愍人命短促,故教人修善。上備者神仙,中備者地仙,下備者增年。道尊巍巍,何求於人。人不能感存道恩,精勤修善,雖不能及中德之行,下德當備也。而復不及下德,違背真正,不從教戒,但念愛欲、富貴榮祿、色利財寶、飲酒食肉,恣心快意,驕奢盈溢,豈復念道乎。人不念道,道不念人。人之若魚、道之若水。魚得水而生,失水而死,道去人虛,何望久生也。要在精進存念。諸賢者欲得保身念行,家居安完,皆去先日所犯過惡,進修後善。若見人有違失之行,轉相勸戒,相教改悔,其功報效,應受福無量。勿謂道之無形,不可見為,欲傲慢輕易耳。然欲得恩福,當事精勤,晨夜清靜。若有同義遇難,疾病相救,緩急相卹,不得以智欺愚,乘威詐稱,假託鬼神,恐嚇厄人。不得纔有小智,稱名自大,輕忽愚人,更相毀告,背向妄論,指摘賢者。不得私情貪狠,敬貴恥賤,樂富棄貧,託望僑氣,愛僧二心,欲隨情請福,以為惠施,道終不從,鬼不為使,毀敗正法耳,反受咎。當同志相求,同法相好。若男女不曉書疏者,專心好道,可請明者,聽誦經戒,會在靜舍,若堂上掃除,燒香,澡洗潔清,男女別坐,儼然正體安神,精思明聽,勿妄華言,傾邪不端,遊心他念,玩墮睡寐,勞體自疲,虛苦無益。若能如戒精進不倦,室家受福,天曹吏兵,自來護人,終已無有災患病痛也。
萬物之中以人為貴。人處天地間,皆知生之日而不知死來之日。善人惡人,富貴貧賤,各自謂壽命終年,誰欲先窮者,人人所不樂也。然惡人過積結罪,罪滿作病,病成至死,不自知。唯修善者得福。人生受命,制之在天。天實不言,故在聖人。聖人隨世惻隱,不以常存,故遺教戒。教戒者,欲令人勸進,長生全身,保命無窮。人皆能奉法不倦,何但保命,乃有延年無窮之福。此非富貴者貨賂求請所能得通也,亦非酒肉祭檮鬼神所降致也。道人賢者,奉敬教戒,精專勤身,先苦後報,其福應也。賢愚貴賤皆同,亦願其所欲耳。唯道人執志,故能以戒自檢,行止舉動,愛欲之問,守戒不違,心無邪傾。若見色利,以戒掩目;若聞好惡之言,以戒塞耳;若食甘香之美,以戒杜口;若願想財寶,放情愛欲,以戒挫心;若趣向姦非,意欲惡事,以戒折足。守之不廢,可謂明矣。當勸進愚冥者。愚冥者不能承用,無如之何。以道人常欲有好心,善施惠故也,天道授福。
奉道精進,要當勤身,守之當久,治志當堅,精進專念,莫有不先勞後報,度身神仙。故有楊公十五奉道,六十未報,修身不倦,至年八十,功滿行著,福報無量。諸賢者奉道,莊事勤身,當如飢渴,欲得飲食;如遇寒暑,欲得易處;如作極,欲得休息;如疲勞,欲眠寐;如願想,欲有所得。念道奉真,欲得度身,如念此諸所欲,勉身如法不倦,獲無災殃、禍害、病痛、憂患,何願不得,何福不應也。道出自然,先天地生,號無上玄老太上。三黑混一,為無上正真之道也。道弘大,包含天地,變化萬神,微布散在八極之外,內潛毫毛之中,成生萬物,制御三天,統三萬六千神,大無不覆,小無不入,清虛無為,故能長存,含濁而不穢,故為萬物母。天道無親,惟與善人。善人保之,以致神仙。非富貴者求而能得,貧賤者鄙而無與。能專心好樂,精誠思念,修身行善,則與道合。然世人多愚,好尚浮偽,遊身恣欲於群俗之問,須臾之樂,以快腹目,終不能苦身勤念奉道。奉道但當積修功德,謙讓行仁義,柔弱行諸善,清正無為,初雖勤苦,終以受福,不與俗同。如人但貪須臾之利,命沒之後,身為糞土,魂神同朽。道人與俗相去遠矣。何以言之?道人清正,名上屬天;俗人穢濁,死屬地官,豈不遠乎。愚人守俗,不念奉道,可謂大迷也。夫人各有眼目鼻口心意兩足,其賢愚之行各異者,目專視利色,耳聽言之好惡,鼻悅於甘香之氣,口貪五味之美,心專縱恣所欲,兩足隨意導身趣向姦非。賢者不然,目不視所好,耳不外聽邪惡之言,鼻不通臭香之氣,口不樂滋味之美,心不想可欲之快,足不趨惡事為非,此道人所行。道人亦知諸所欲為快,以戒制情,故不犯惡。善積行著,與道法相應,受福無極。愚人所知惡速禍,不能專戒,與道相反,何望得福。若欲得福,何不效道人乎!奉道清正無為,惟當精進,修行積善耳。亦無問為限,亦無水火為難,亦無貧賤見逆,亦無豪強相奪,亦無富貴爭進,亦無作役負檐之苦,何不壯事專精,奉道勤身乎!道人百行當備,千善當著,雖有九百九十九善,一善未滿,中為利動,皆棄前功。治身關念,守戒不廢,乃得度世。道人賢者,可勤行焉。

大道家令戒

大道者,包囊天地,係養群生,御萬機者也。無形無像,混混沌沌,然生百千萬種,非人所能名。自天地以下,皆道所生殺也。道授以微氣,其色有三,玄元始氣是也。玄青為天,始黃為地,元白為道也。三氣之中,制上下,為萬物父母,故為至尊至神,自天地以下,無不受此氣而生者也。諸長久之物,皆能守道含氣,有精神,乃能呼吸陰陽。道生天,天生地,地生人,皆三氣而生。呂二如九,故人有九孔九氣。九氣通則五藏安,五藏安則六府定,六府定則神明,神明則親道。是故人行善守道,慎無失生道,生道無失德。三三者不離,故能與天地變易。《易》稱,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父子者,欲係百世,使種姓不絕耳。下古世薄,多愚淺,但愛色之樂,淫於邪偽,以成耳目,淫溢女色,精神勃亂,貪惜貨賂,沙氣發上,自生百病。至於黃帝以來,民多機巧,服牛乘馬,貨賂為官,稍稍欲薄,盡于五帝。夏商周三代,轉見世利。秦始五霤,更相剋害。有賊死者,萬億不可勝數。皆由不信其道。道乃世世為帝王師,而王者不能尊奉,至傾移顛隕之患,臨危濟厄,萬無一存。道重人命,以周之末世始出,奉道於瑯琊,以授干吉。太平之道起於東方,東方始欲濟民於塗炭,民往往欲信道。初化氣微,聽得飲食。陰陽化寬,至於父母兄弟酌祭之神。後道氣當布四海,轉生西關,由以太平不備,悉當須明師口訣,指謫為符命。道復作《五千文》,由神仙之要,其禁轉切急,指勁治身養生之要,神仙之說,付關令尹喜略至,而世多愚,心復問問,死者如崩,萬無有全。西入胡授以道法,其禁至重,無陰陽之施,不殺生飲食。胡人不能信道,遂乃變為真仙,仙人交與天人,浮遊青雲之問,故翔弱水之濱。胡人叩頭數萬,真鏡照天,髡頭剔鬚,願信真人,於是真道興焉。非但為胡不為秦,秦人不得真道。五霸世衰,赤漢承天,道佐代亂,出黃石之書以授張良。道亦形變,誰能識真。漢世既定,末嗣縱橫,民人趣利,強弱忿爭,道傷民命,一去難還,故使天授氣治民,曰新出老君。古悶鬼者何?人但畏鬼不信道,故老君授與張道陵為天師,至尊至神,而乃為人之師。汝曹輩足可知之,為尊於天地也,而故悶悶,日一日,月一月,歲一歲,貪縱口腹,放恣耳目,不信道,死者萬數,可不痛哉!道以漢安元年五月一日,於蜀郡臨叩縣渠停赤石城造出正一盟威之道,與天地券要,立二十四治,分布玄元始氣治民。汝曹輩復不知道之根本,真偽所出,但競貪高世,更相貴賤,違道叛德,欲隨人意。人意樂亂,使張角黃巾作亂。汝曹知角何人?自是以來,死者為幾千萬人邪。道使末嗣分氣治民,漢中四十餘年,道禁真正之元,神仙之說,道所施行,何以《想爾》、《妙真》,三靈七言,復不真正,而故謂道欺人,一反哉可傷。至義國損顛,流移死者以萬為數,傷人心志。自從流徙以來,分布天下,道乃往往救汝曹之命。或決氣相語,或有故臣令相端正,而復不信,甚可哀哉。欲朝當先暮,欲太平當先亂。人惡不能除,當先兵病水旱死。汝曹薄命,正當與此相遇。雖然,吉人無咎。昔時為道,以備今來耳。未至太平而死,子孫當蒙天恩。下世浮薄,持心不堅,新故民戶,見世知變,便能改心為善,行仁義,則善矣。可見太平,度脫厄難之中,為後世種民。雖有兵病水害之災,臨危無咎,故曰道也。子念道,道念子;子不念道,道不念子也。故民諸職男女,汝曹輩莊事修身潔己,念師奉道,世薄乃爾,夫婦父子室家相守,當能久。而不能相承事清、貞孝、順道、敬師、禮鬼、從神乎!今已去天下之擾擾如羊,四方兵病惡氣流行,念今日之善,尊天敬神,愛生行道,念為真正,道即愛子,子不念道,道即遠子,卒近災害,慎無復悔,悔當苦在後身。吾晨夜周流四海之內,行於八極之外,欲令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信、婦貞、兄敬、弟順,天下安靜。故民渾濁日久,雖聞神仙之語、長生之言,心迷意惑,更懷不信。或行善未知真正,愚愚相教,邪邪相傳,不自屏惡,更相謗訕,君臣爭勢,父子不親,夫婦相咱,兄弟生分,因公行私,男女輕淫,違失天地,敗亂五常,外是內非,亂道紀綱,至今三天患怒,殺氣縱橫,五星失度,太白揚光,變風冬雷,彗孛低昂。天垂懸像以示人,人不信道,道志,死者當氣在幽谷。《妙真》自吾所作,《黃庭》三靈七言,皆訓喻本經,為《道德》之光華。道不欲指形而名之,賢者見一知萬,譬如識音者。道在一身之中,豈在他人乎。汝曹學善,夫根本不承經言,邪邪相教,就偽棄真。吾昔皆錄短紙,雜說邪文,悉令消之。祭酒無狀,故俾挾深藏,于今常存,使今世末學之人,好尚浮說,指偽名真,此皆犯天禁,必當中傷,終不致福也,但勞汝耳。無事自勤苦,不如任心恣意以快。汝不須為天考,不須輕易官法也。化以太平,人當助天為太平之行。天聰明,自我民聰明。中五正則二五定,亦從人為嚮應耳。諸新故民戶,男女老壯,自今正元二年正月七日已去,其能壯事守善,能如要言,臣忠子孝,夫信婦貞,兄敬弟順,內無二心,便可為善,得種民矣。種民難中亦當助其力,若好生樂道,無老壯端心正意,助國扶命,善惡神明具自知之,不可復為妄想,或以邪偽之人言,言我知道,以道教人。
諸職男女官,昔所拜署,今在無喪。自從太和五年以來,諸職各各自置,置不復由吾氣,真氣領神選舉。或聽決氣,信內人影夢,或以所奏,或迫不得已,不按舊儀,承信特說。或一治重官,或職治空決。受職者皆濫對天地氣候,理三官文書,事身厚食。○ 奉及諸閑官無文書之職,皆當隨時坐起,名荷天官,常處神明之坐,以僑世俗非。忠臣孝子之道,曾不知悉,語聞災責,已如逢災遇害,如反怨,妄言奉道無益,此乃有罪三千,從爾如己也。吾昔勤勤憂濟汝曹之命,欲令見太平耳,而復求太平耶?昔漢嗣末世,豪傑縱橫,強弱相陵,人民詭點,男女輕淫,政不能濟,家不相禁,抄盜城市,怨枉小人,更相僕役,蠶食萬民,民怨思亂,逆氣干天,故令五星失度,彗孛上掃,火星失輔,強臣分爭,群姦相將,百有餘年。魏氏承天驅除,歷使其然,載在河雒,懸象垂天,是吾順天奉時,以國師命武帝行天下,死者填坑。既得吾國之光,赤子不傷身,重金累紫,得壽遐亡。七子五侯為國之光,將相緣屬,侯封不少,銀銅數千,父死子係,弟亡兄榮,沐浴聖恩。汝輩豈誌德知真所從來乎?昔日開門教之為善,而反不相聽,從今吾避世,以汝付魏,清政道治,千里獨行,虎狼伏匿,外不閉門。姦臣小堅,不知天命逆順,強為妖妄,造者輒凶,及于子孫。汝輩豈知其原耶?從比年以來,四方疾病,掃除群凶,但殺惡人耳。其守道樂善,天自護之。如赤子臨危度脫,如舌之避齒,汝曹豈復知之耶?諸職自今以後,不得妄自署置為職也。復違吾,中傷勿怨。祭酒治病,病來復差,既差復病,此為惡人,勿復醫治之。但當戶戶自相化以忠孝,父慈子孝,夫信婦貞,兄敬弟順,朝暮清掙,斷絕貪心,棄利去欲,改更惡腸,憐貧愛老,好施出讓,除去淫拓,喜怒情念,常和同腹目,助國壯命,棄往日之惡,從今日之善行,災消無病,得為後世種民。民勿怨貧苦,貪富樂尊貴。汝耳目聞見,從古以來,富貴者久乎?財棄於地,身死於市。以此觀之,故諺言:死人不如生鼠。得之在命,求之以道。道隱無名,名者伐身之斧。善行無轍邊,欲令人不見其蹤邇。為道當治身養生求福耳,而教人以縱己,縱己則人見其邇,伐身之斧利矣。伐身之斧利,則福去而禍來,可不慎歟。可不畏歟。天地所以長久者,以其無為。無為者,無不為也,但使人不見其有邇,乃能為奇耳。俗人輩,汝曹狀可笑也。纔有小善,欲使人知之;纔有粉米之異,欲使人賢之。此皆非道之益,已皆犯禁矣。今傳吾教令,新故民皆明吾心,勿相負也。

天師教

今故下教作七言,謝諸祭酒男女民。天地混籍氣如姻,四時五行轉相因。

天地合會無人民,星辰倒錯為人先。二十八宿畢參辰,熒惑太白出其問。
若有改變垂象先,太平之基不能眠。是令軸軻不可言,發言出教心意煩。
走氣八極周復還,觀視百姓夷胡秦。不見人種但尸民,從心恣意勞精神。

五藏虛空為尸人,命不可贖屬地官。身為鬼伍入黃泉,思而改悔從吾言。

可得升度為仙人,節慎陰陽保愛神。五藏六府有君臣,積在微微為真人。

神思愁慘不能眠,遊戲百姓五藏問。還與真人共語言,心中真人來上天。
絳黃單衣三縫冠,佩天玉符跪吾前。陳說百姓道萬民,功過進退有明文。

陽平治

教謝二十四治、五氣中氣、領神四部行氣、左右監神、治頭祭酒、別治主者、男女老壯散治民:吾以漢安元年五月一日,從漢始皇帝王神氣受道,以五斗米為信,欲令可仙之士皆得升度。汝曹輩乃至爾難教,叵與共語,反是為非,以曲為直,千載之會,當奈汝曹何。吾從太上老君周行八極,按行民問,選索種民,了不可得。百姓,汝曹無有應人種者也。但貪榮富、錢財、穀帛、錦綺、絲綿,以養妻子為務。掠取他民戶賦,斂索其錢物,掠使百姓,專作民戶,修農鍛私,以養妻奴,自是非他,欲得功名,榮身富己,苟貪錢財,室家不和,娠咱為先、男女老壯更相說道,轉相誹謗,溢口盈路,背向異辭,言語不同,轉相說咱,不恤鬼神,以憂天道,令氣錯亂,罪坐在阿誰?各言祕教,推論舊事,吾不能復忍汝輩也。欲持汝輩應文書,頗知與不?祭酒主者、男女老壯,各爾憤憤,與俗無別,口是心非,人頭蟲心,房室不節,縱恣淫情,男女老壯不相呵整。為爾憤憤,群行混濁,委託師道,老君太上,推論舊事,攝綱舉網,前欲推治,諸受任主者、職治祭酒,十人之中誅其三四,名還天曹,考掠治罪,汝輩慎之。氣將欲急,遠不過一年、二年、三年之中,當令汝曹聞知,當令汝輩眼見,可不慎之。諸祭酒主者中,頗有舊人以不?從建安、黃初元年以來,諸主者祭酒,人人稱教,各作一治,不復按舊道法為得爾。不令汝輩按吾陽平、鹿堂、鶴嗚教行之。汝輩所行,舉舊事相應與?不吉,吾有何急?急轉著治民,次氣下教,語汝曹輩,老君太上轉相督,欲令汝曹人人用意,勤心努力,復自一勸,為道盡節,勸化百姓。

天師五言牽三詩

牽三復牽一,披雲朗白日。三災蕩穢累,約當被中出。

牽三復牽二,榮華不足利。若欲入五難,必令精誠至。
牽三復牽三,酒肉不足甘。洗濯素絲質,界苦就朱藍。
牽三復牽四,妙法冥中秘。希仰神靈降,一心莫有二。
牽三復牽五,道士出蓬戶。脫落形骸中,淵玄誰能睹。
牽三復牽六,年往不可逐。雖無骨問分,訓之故宜勗。
牽三復牽七,希仰入九室。披拎就靈訓,誼然萬事畢。
大道妙不遠,弘之當由人。忠信成一氣,可得脫度身。
三災運已促,宜早去利欲。中睛漸堅固,災厄便得度。

心罪宜詳除,勉力可為則。過五難,眾願咸可得。

恨無自然分,纏綿流俗問。歸長生,庶得廁群賢。

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竟

三洞法服科戒文-唐-张万福

三洞法服科戒文

經名:三洞法服科戒文。原題賬萬福編錄。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

三洞法服科戒文

三洞弟子京太清觀道士張萬福編錄

天師請問法服品

太上授道陵三天法師、正一真人已,乃命雲宮玉女,出九光寶耀蓮冠,五色丹羅錦帔,雲穀絳文仙褐,翔鳳飛錦羽裙,七色寶雲錦,瑤華蘂珠文履,碧瑤之質,七寶之函,流精華佩,琅英繡璫,龍錦坐褥,瓊鳳香鑪,交龍玉几,斑麟翠拂,明光如意,十有五種,以錫天師。天師冠帶法服,五體投地,禮拜太上,因啟問曰:未審三清上境,及諸凡界,聖真仙服,為有差降,為復等乎?愚所未睹,願垂分別,以示將來。太上曰:衣服者,身之章也。隨其禀受品次不同,各有科儀。凡有九等,汝可諦聽,當為子說。一者大羅法王元始天尊,冠須臾萬變九色寶冠,衣千種離合自然雲帔,著十轉九變青錦華裙,七明四照參差寶,五種變化十寶珠履。左右侍真,皆悉同然。二者玉清法王無形天尊,冠須臾千變七色寶冠,衣百變離合飛雲之帔,九轉七變翠錦飛裙,七明四照流霞錦,七寶變化丹雲繡履。左右侍真,亦復同矣。三者上清法王無名天尊,冠須臾百變五色寶冠,衣十種離合流霄之帔,八轉五變黃錦霞裙,七明四照飛光錦,五釆變化自然瓊履。左右侍真,亦復同也。四者太清法王太一天尊,冠須臾十變蓮精寶冠,衣九種離合五雲華帔,七轉四變紫錦羽裙,七明四照玄光丹,自然變見獅子文履。左右侍真,亦復同焉。五者四梵天中化主無相天尊,冠流精耀日花冠,衣玄鳳瑤華之帔,翠錦丹羽飛裙,五明景雲寶,飛龍轉變之履。左右侍真,亦復同耳。又紫帔青裙、蒼帔丹裙、緑帔絳裙、丹帔黃裙、黃帔素裙、絳龍錦裙,悉侍真之服,自四梵以上,皆飛雲流霄、自然妙氣,結成衣服。九色寶光,而生萬物。長短大小,隨境應形。或明光八照,圓象洞煥,景耀遠近,變化自然;或九色合成,萬種分輝,或龍鳳結彩,山水流形,千變萬化,不可得名。乃至都治城郭,宮闕殿堂,樓閣臺榭,草木禽獸,車輿器物,幡幢帳座,種種法具,皆是自然,應緣而見,本無質礙,隱顯靡常。六者無色天中仙真聖服及諸天帝,冠飛雲寶冠,衣九色無縫之帔,翠龍華裙,五色錦,祥鸞瓊履。皆自然而生,應念來至。乃至宮殿臺閣,車輿器物,玩弄服飾,苑囿花果,音樂法具,一切所須,悉皆如是。七者色界天中仙真聖品,及諸天帝,冠蓮華晨冠,衣飛雲錦帔,絳霄飛裙,流景錦,瓊鳳文履。雖有形礙,而非世間所造,同於自然。乃至居住,車騎法具,隨心所欲,應念而生,變化自在,不比於常。八者欲界天中仙真聖品,冠珠玉之冠,衣五雲之帔,飛華翠裙,流光羽,九光文履。皆以當界所植,或於諸天中得,或下方神仙奉獻,結造所成,不同下界,有所勞苦。乃至居處房殿,車輿法物,亦復如是。九者山上靈宮,及五嶽名山洞宮諸神仙、靈官真官、守土職司,冠七寶之冠,衣九光霞帔,飛青華裙,雲錦繡,鸞鳳文履。悉以諸天錦綺,及下方珍物,或變練而成,非如世間之所製造。或乘鸞駕鶴,控馭龍虎,白鹿獅子,靈禽神獸,飛雲丹霄,緑輿瓊輪,持幢鼓節,執符把籙,出入人間,應心所欲,隨感而至。或上界真仙,下世教化,因時所服,不異人間;或下界真仙,上朝諸天,其所服馭,參同上境,而變化自然,實非汝凡情之所、測度。天師又問曰:夫衣服者,本為有形,今上聖既無形質,衣服何所設耶?
太上曰:上聖無形,實不資衣服。但應迹人間,而有衣服。若歸真反本,湛寂自然,形影尚空,何論衣服。今雖示迹,略有九階、要而言之,大歸二種:一者無衣之衣,謂四梵以上,妙體自然,變化無常,本無形質,或隱或顯,應見化身,接引下凡,暫假衣服,隨機設教,逐境分儀,神用自然,變化不測。此不衣而衣,示同凡也。二者有衣之衣,謂三界以下,乃至棄賢,形質尚麤,未能合道,遊行出處,要籍威儀。衣服階修,致有差別,又有七種,須案奉行,劫運雖傾,此法無變。一者初入道門,平冠黃帔;二者正一,芙蓉玄冠,黃裙絳褐;三者道德,黃褐玄巾;四者洞神,玄冠青褐;五者洞玄,黃褐玄冠。皆黃裙對之,冠象蓮花。或四面兩葉,褐用三丈六尺,身長三尺六寸;女子二丈四尺,身長二尺四寸。袖領帶楯,就令取足,作三十二條帔,用二丈四尺,二十四條,男女同法。六者洞真,褐帔用紫紗三十六尺,長短如洞玄法。以青為裹,袖領循帶,皆就取足,表二十五條,裹一十四條,合三十九條。飛青華裙,蓮花寶冠,或四面三葉,謂之元始冠。女子褐,用紫紗二丈四尺,長二尺四寸,身二十三條,兩袖十六條,合三十九條,作青紗之裙,戴飛雲鳳炁之冠。七者三洞講法師,如上清衣服,上加九色。若五色禺霞山水袖帔,元始寶冠,皆環佩執板獅子文履,謂之法服,悉有天男天女、玉童玉女侍奉護持,不得叨謬,諸天敬仰,群魔束形,子其勉之。
天師曰:未審下世道士紹聖教者,法服云何?太上曰:若當來男女,修行我法,捨俗出家,當須持奉三洞符籙經戒,依此制服,隨其經戒高下,勿得叨謬,混雜仙真。常須清淨,燒香左右,無使穢污,濁辱仙靈。冠者,觀也,內觀於身,結大福緣,天地百神,威奉於己。當自寶貴,以道護持,制斷六情,抑止貪欲,虛心靜慮,滌盪塵勞,念念至誠,尅登道果。外觀於物,悉非我有,妄生貪著,惑亂我心。當須觀妙,常使無欲,以其觀察,德美於身,上法三光,照明內外,如彼蓮花,處世無染。又花為果始,用冠一形,舉之于首,圓通無礙。帔者,披也,內則披露肝心,無諸滓穢;外則披揚道德,開悟眾生。使內外開通,彼我皆濟,隨時教化,救度眾生,一切歸依,此最為上。褐者,遏也,割也,內遏情欲,使不外彰,割斷諸根,永絕萌蘗;外遏貪取,使不內入,割斷諸物,永無煩惱。內外遏絕,物我兼忘,行道誦經,不可闕也。裙者,群也,內斷群迷,外祛群累,攝化萬物,令入一乘,永出樊籠,普令解脫。冠以法天,有三光之象;裙以法地,有五嶽之形;帔法陰陽,有生成之德。總謂法服,名曰出家。內服己身,六根三業,調練形神;外服眾生,三塗五道,救拔人天,遍及聖凡,知有所法,景行可尊。又法天尊聖真仙服,住持經戒,教化人間,必使師資相習,真道流通,易此俗衣,著彼仙服,道能服物,德可法人,以是因緣,名法服也。
太上曰:吾昔服日光帔,讀洞真寶經;服月光被,讀洞玄真經;服星光帔,讀洞神仙經;服九色離羅帔,講三洞大乘經;服五色雲帔,教化人間;服自然之帔,遊行諸天;服萬變雲帔,上朝大羅;服光明寶帔,下救三塗。常使玉女玉童二百四十人,典侍法服,清淨燒香。若道士,常須備其法服,整飾形容,沐浴冠帶,朝奉天真,教化一切。勿得暫捨法服,不住威儀,無使非人,犯法服也。天師稽首,禮拜奉行。

天師受法服已,即說科戒四十六條,傳教將來。
第一,不冠法服,不得登壇入靜,禮願啟請,悔過求恩。第二,不冠法服,不得逼近經戒,講說念誦,看讀敷揚。第三,不冠法服,不得持奉齋戒,受人禮拜,飲食供養。第四,不冠法服,不得禮拜師尊長德,及受弟子禮拜。第五,不冠法服,不得出入所居,人間遊行,見諸凡人。第六,不冠法服,不得祝禁符劾,章奏表啟。第七,不冠法服,不得覲見國主、父母,及諸世民。第八,寢息休暇,當脫法服。第九,沐浴浣濯,當脫法服。第十,大小便曲,當脫法服。第十一,泥雨濁穢,當脫法服。第十二,供養給使師尊、父母,勿脫法服。第十三,檢校修造,一切功德,勿脫法服。第十四,檢校營造,齋供花果,勿脫法服。第十五,檢校種植,勿脫法服。第十六,非枷獄病苦,勿脫法服。第十七,手足不淨,勿犯法服。第十八,器物不淨,勿犯法服。第十九,牀席不淨,勿犯法服。第二十,車輿不淨,勿犯法服。第二十一,裸露身形,勿犯法服。第二十二,鳥獸蟲魚,勿犯法服。第二十三,口氣臭穢,勿犯法服。第二十四,非同學弟子,勿犯法服。第二十五,始欲出家,先備法服。第二十六,欲受經戒,須備法服。第二十七,詣師請經道戒籙,須上法服。第二十八,詣師請福,解兔厄苦,須上法服。第二十九,法服不得用五綵作。第三十,法服不得以非義物作。第三十一,法服不得用錦繡綺作。第三十二,法服不得不依法作。第三十三,法服不得假借他人。第三十四,法服不得隨宜拋擲。第三十五,法服不得安臥牀上。第三十六,法服不得坐臥其上。第三十七,法服不得以腳踏洗,及槌拍。第三十八,法服破壞,當須火淨。第三十九,法服不得過三具,餘便施人。第四十,法服破壞及餘物,不得充非用,并凡人著。第四十一,法服作成,燒香啟告,禮拜三寶,先獻三寶,及諸仙真聖,然後取著。第四十二,法服近經像者,不得著人間,及不淨處。第四十三,法服須勤洗濯,燒香清淨,箱簏藏舉,勿使污穢,常置淨室。第四十四,不得著法服,遊五種家。第四十五,不得擅脫法服,潜遊人間。第四十六,坐起臥息,常依科戒。
天師曰:道士護持法服,當如兩眼,又如手足。何以故?人若無眼,不能睹見天地萬物、好惡是非。若無手足,不能運轉身形,遠近行坐。名不具足,是盲眾生。道士不持法服,失十種恭敬,得十種輕賤:一者諸天生不恭敬,二者諸魔生不恭敬,三者鬼神生不恭敬,四者帝王生不恭敬,五者父母生不恭敬,六者兄弟生不恭敬,七者姊妹生不恭敬,八者眷屬生不恭敬,九者貴人生不恭敬,十者賤人生不恭敬;一者得諸天輕賤,二者得諸魔輕賊,三者得鬼神輕賤,四胤得帝王輕賤,五者得父母輕賤,六者得兄弟輕賤,七者得姊妹輕賤,八者得眷屬輕賤,九者得貴人輕賤,十者得賤人輕賤。見世所在之處,失其勝福,過去受猪狗之身。若護持者,見世所在之處,得其果報。過去生諸天中者,凡諸男女,寧脫己之服,不得脫出家法服;寧犯毒蛇,不得犯出家法服;寧坐大火坑,不得與出家同坐。若道士,自外法服,邀世榮華,是其福盡。雖暫光耀,不久惡至,過去入寒冰地獄,後受裸露之身。何以故?此人自取沉淪也。
天師曰:應服不服,非服而服,皆四司考魂,奪筭一千二百。
天師曰:道士衣服、臥具、坐褥,皆不得用青緑紺絳、紅碧玄素、錦綺繡畫、珠玉間錯。違者,四司考魂,奪筭八百。

三洞法服科戒文竟

太上老君经律

太上老君經律

經名:太上老君經律。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期。慕集早期天師道戒律四種(缺二種)。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參校本:《雲笈七籤》卷三十八、三十九(簡稱七籤本)。

太上老君經律

道德尊經戒  九行二十七戒。
老君百八十戒  已上男官同受。
太清陰戒  闕。
女青律戒  闕。已上女官受。

道德尊經想爾戒

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此上最三行。
行無名,行清靜,行諸善。此中最三行。
行無欲,行知止足,行推讓。此下最三行。
此九行,二篇八十一章,集會為道舍,尊卑同科。備上行者,神仙;六行者,倍壽;三行者,增年不橫夭。

道德尊經戒

戒勿喜邪,喜與怒同。戒勿費用精氣。· 戒勿傷王氣。戒勿食含血之物,樂其美味。戒勿慕功名。戒勿為偽,彼指形名道。戒勿忘道法。戒勿為試動。戒勿殺、言殺。此上最九戒。
戒勿學邪文。戒勿貪高榮強求。戒勿求名譽。戒勿為耳目口所誤。戒常當處謙下。戒勿輕躁。戒舉事當詳,心勿惚恫。戒勿恣身,好衣美食。戒勿盈溢。此中最九戒。
戒勿以貧賤強求富貴。戒勿為諸惡。戒勿多忌諱。戒勿禱祀鬼神。戒勿強梁。戒勿自是。戒勿與人爭曲直,得諍先避之。戒勿稱聖名大。戒勿樂兵。此下最九戒。
此二十七戒,二篇共合為道淵,尊卑通行。上備者,神仙;持十八戒,倍壽;九戒者,增年不橫夭。

老君說一百八十戒并序

昔周之末,赧王之時,始出太平之道,太清之教。老君至瑯琊,授道與干君。干君受道法,遂以得道,拜為真人,又傳《太平經》一百七十卷,甲乙十部。後帛君篤病,從干君授道護病,病得除差,遂復得道,拜為真人。今瑯琊有木蘭樹,干、帛二君所治處也。幽王時,老君教胡,還當入漢中,過瑯琊,干君得見老君。老君謂干君曰;吾前授汝,助人救命,憂念萬民,拜署男女祭酒,廣化愚人,分布萊子,使上感天心,下動地衹,當令王者歡心。而自頃以來,吾遙從千萬億里觀之,諸男女祭酒,託老君尊位,貪財好色,擅己自用,更相是非,各謂我心正,言彼非真,利於供養,欲人奉己,僧惡同道,拓賢嫉

才,驕恣自大,禁止百姓,當來從我。我道最正,彼非真也,皆不當爾,故來相語。干吉稽首再拜,伏地叩頭百下,唯唯告曰:太上從今日已去,不知當何由去諸男女祭酒之重罪,令祭酒輩生活,既蒙道祐,可得昇仙,壽終之後,不入九地下牢之苦,非但祭酒,復其萬民。萬民無知法則,祭酒之罪,臣之過咎,實在於己也。唯願太上赦既往之失,署臣修將來之善耳。臣干吉死罪死罪。
老君曰:可正安意定坐。吾恐大道澆季,萬民喪命,一二祭酒死入九幽之下,不足痛也。吾但念萬民痛耳!汝當善聽,記錄心中,當為後世作法則,劫諸男女祭酒,令改往行,從今之善。
老君曰:人生雖有壽萬年者,若不持戒律,與老樹朽石何異?寧一日持戒為道德之人而死補天官,尸解昇仙。世人死有重罪,無益魂神,魂神受罪耳!祭酒明奉行之。乃日:諸祭酒,各明聽,天下萬民,無有長存。人生有死,物成有敗,日出則沒,月滿則缺,從古至今,誰能長存者?唯道德可久耳!今月亦善,今日亦善,今時亦善,諸賢亦善,師甲亦善,弟子亦善,萬神備具,吏兵皆到。今吾以諸賢故,念萬民之命,故受王甲禁戒重律。
老君曰:人生雖有壽萬年,不持戒律,與瓦石何異?寧一旦持戒,終身為道德之人而死,不犯惡而生。持戒而死,滅度練形,上備天官,尸解昇仙。世人不持戒律,死有重罪,無益魂神。善男善女,明奉行之。戒曰:
第一戒者,不得多畜僕妾。
第二戒者,不得婬他婦女。
第三戒者,不得盜竊人物。
第四戒者,不得殺傷一切。
第五戒者,不得妄取人一錢已上物。
第六戒者,不得妄燒敗一錢已上物。
第七戒者,不得以食物擲火中。
第八戒者,不得畜猜羊。
第九戒者,不得邪求一切人物。
第十戒者,不得食大蒜及五辛。
第十一戒者,不得作草書與人。
第十二戒者,不得多以書相聞。
第十三戒者,不得以藥落去子。
第十四戒者,不得燒野田山林。
第十五戒者,不得以金銀器食。
第十六戒者,不得求知軍國事及占吉凶。
第十七戒者,不得妄與兵賊為親。
第十八戒者,不得妄伐樹木。
第十九戒者,不得妄摘草花。
第二十戒者,不得數見天子官人,妄與為親。
第二十一戒者,不得輕慢弟子,邪寵以亂真。
第二十二戒者,不得貪惜財物。
第二十三戒者,不得妄言綺語,隔戾嫉妬。
第二十四戒者,不得飲酒食肉。
第二十五戒者,不得積財物,侮蔑孤貧。
第二十六戒者,不得獨食。
第二十七戒者,不得販賣奴婢。

第二十八戒者,不得知人婚姻事。
第二十九戒者,不得持人長短,更相嫌恨。
第三十戒者,不得自習伎樂。
第三十一戒者,不得言人惡事,猜疑百端。
第三十二戒者,不得言人陰私。
第三十三戒者,不得說人父母本末善惡。
第三十四戒者,不得面譽人,屏處論人惡。
第三十五戒者,不得以穢污之物調戲人。
第三十六戒者,不得以毒藥投淵池及江海中。
第三十七戒者,不得獨與宗族私親。
第三十八戒者,不得輕疏他人之尊。
第三十九戒者,不得自殺。
第四十戒者,不得勸人殺。
第四十一戒者,不得別離他人家口。
第四十二戒者,不得因恨殺人。
第四十三戒者,不得投書讀人。
第四十四戒者,不得自用。
第四十五戒者,不得自貴。
第四十六戒者,不得自驕。
第四十七戒者,不得妄鑿地毀山川。
第四十八戒者,不得惡言罵詈。
第四十九戒者,不得以足蹋六畜。
第五十戒者,不得揜人目。
第五十一戒者,不得厭治病。
第五十二戒者,不得希望人物。
第五十三戒者,不得竭水澤。
第五十四戒者,不得評論師。
第五十五戒者,不得裸形露浴。
第五十六戒者,不得輕慢經教。
第五十七戒者,不得慢老人。
第五十八戒者,不得觀六畜交陰陽。
第五十九戒者,不得調戲。
第六十戒者,不得恃威勢凌人。
第六十一戒者,不得阿黨所親。
第六十二戒者,不得帶刀仗。若在軍中,不從此律。
第六十三戒者,不得門戶別離居。
第六十四戒者,不得起瞋恚。
第六十五戒者,不得罵人作奴婢。
第六十六戒者,不得立小便。
第六十七戒者,不得黥奴婢面。
第六十八戒者,不得咒人命死敗。
第六十九戒者,不得快人死敗。
第七十戒者,不得亂縱行遊。
第七十一戒者,不得張目視人。
第七十二戒者,不得吐舌向人。
第七十三戒者,不得橫求人物。
第七十四戒者,不得強乞擾亂百姓。
第七十五戒者,不得為世俗人賦斂。
第七十六戒者,不得為世俗人作禮頭主。
第七十七戒者,不得為人圖山,立塚宅起屋。
第七十八戒者,不得干知星文,卜相天時。
第七十九戒者,不得漁獵傷殺眾生。
第八十戒者,不得婬秩,別離夫妻。
第八十一戒者,不得視弟子偏頗。視弟子當如其子。
第八十二戒者,不得奪人暝中火。
第八十三戒者,不得馳騁世俗,吊問死喪。宜密哀邱之。
第八十四戒者,不得與俗人共相群黨,更相嘲毀。
第八十五戒者,不得敗人成功,言是己德。
第八十六戒者,不得擇好室舍,好牀臥息。
第八十七戒者,不得訾毀人物以為惡。
第八十八戒者,不得自舉己物以為好。
第八十九戒者,不得驚怚令恐怖。
第九十戒者,不得擇人飲食為好惡。
第九十一戒者,不得為人往來惡言。
第九十二戒者,不得以縣官中傷人。
第九十三戒者,不得預人間論議曲直事。
第九十四戒者,不得強取人物以恩惠。
第九十五戒者,不得冬天發掘地蟄藏。
第九十六戒者,不得輕行妄遊,日月馳騁。
第九十七戒者,不得妄上樹探巢破卵。
第九十八戒者,不得籠罩烏獸。
第九十九戒者,不得穿人家壁,闚看人家內婦女。
第一百戒者,不得以穢污之物投井中。
第一百一戒者,不得塞池井。
第一百二戒者,不得欺罔老小。
第一百三戒者,不得妄發讀人書。
第一百四戒者,不得誘枉良人為奴婢。
第一百五戒者,不得積聚財寶,以招凶禍。
第一百六戒者,不得貪戀居家。
第一百七戒者,不得藏埋器物。
第一百八戒者,不得破壞見錢。
第一百九戒者,不得在平地然火。
第一百一十戒者,不得施槍棘著道中。
第一百十一戒者,不得多言弄口舌。
第一百十二戒者,不得將書字之物,自投埋於廁前。
第一百十三戒者,不得向他鬼神禮拜。
第一百十四戒者,不得畜世俗占事八神圖,亦不得習。
第一百十五戒者,不得與兵人為侣。
第一百十六戒者,不得便溺生草上及人所食之水。
第一百十七戒者,不得與寡婦親。
第一百十八戒者,不得祠祀鬼神以求僥倖。
第一百十九戒者,不得為人多作忌諱。
第一百二十戒者,不得自多忌諱。第一百二十一戒者,不得妄輕入江海中浴。
第一百二十二戒者,不得妄假舉人物以為禮賂。
第一百二十三戒者,不得為人保賃券契,賣田宅奴婢之事。
第一百二十四戒者,不得與淫泆之家相往來。
第一百二十五戒者,不得錄毒藥著器中。
第一百二十六戒者,不得高厲聲每含笑。
第一百二十七戒者,不得為人作詞訟,和人官事。
第一百二十八戒者,不得趣求密謀之書讀之。
第一百二十九戒者,不得妄鞭打六畜。
第一百三十戒者,不得無故走馬馳車。
第一百三十一戒者,不得以手團太上老君經律食殘噙眾肴。
第一百三十二戒者,不得驚烏獸。
第一百三十三戒者,不得評論人家食飲善惡。
第一百三十四戒者,不得妄開決陂湖。
第一百三十五戒者,不得自衒治病。病家自來請求,乃可往之。
第一百三十六戒者,不得獨行。行與人俱。
第一百三十七戒者,不得為人謀合私利。
第一百三十八戒者,不得廣求寶物。
第一百三十九戒者,不得帶女人入山,皆應別岐異室。
第一百四十戒者,不得叛本逐末。
第一百四十一戒者,當隨可供養,勿多難。
第一百四十二戒者,當念清儉法,慕清賢鹿食牛飲。
第一百四十三戒者,當慎所投止。先行視之,勿所驚觸。
第一百四十四戒者,當迥向正一,勿得習俗事。
第一百四十五戒者,當有大意秉志,不得雜犯負違三尊教命。
第一百四十六戒者,當勤避嫌疑,勿以父母狎恩事君。
第一百四十七戒者,當勤求長生,晝夜勿倦。
第一百四十八戒者,當勤避惡難,勿貪祿苟榮。
第一百四十九戒者,當勤服氣斷穀,為不死道。
第一百五十戒者,當勤避兇人,勿棄背朋友。
第一百五十一戒者,每飲食從一邊起,勿勤咤言美惡。
第一百五十二戒者,每燒香,當為萬姓請願,令天下太平,勿但為己。
第一百五十三戒者,每人呼汝為祭酒,汝顧畏人,勿自輕躁,為百姓所笑。
第一百五十四戒者,每得萬人食,常咒願令主人得福,一切飽滿。

第一百五十五戒者,無事不得多聚會眾,飲食狼籍。
第一百五十六戒者,無事不得妄多受人禮敬。
第一百五十七戒者,入國必先問賢人善士,當親依之。
第一百五十八戒者,入他國必先問其所禁忌。
第一百五十九戒者,入人家必先問人家尊老名諱。
第一百六十戒者,至人家不得希望萬姓主人飲食。
第一百六十一戒者,女人不得與男子同行。
第一百六十二戒者,男不得與女人冥室中共語。
第一百六十三戒者,男女衣不得過畜三通。
第一百六十四戒者,男女不得共坐食飲,交手授受。
第一百六十五戒者,天有災變,水旱不調,勿得患厭。
第一百六十六戒者,世人惡多善少,勿悒悒道自護法。
第一百六十七戒者,人有罵汝,汝但服勿應答。
第一百六十八戒者,人侵謗汝,汝但當自修啟大道,勿憂怖以損精神。
第一百六十九戒者,人惡向汝,汝重以善往。善之禳惡,猶水澆火。
第一百七十戒者,人有持物與甲,而乙不得有恨人不與己。
第一百七十一戒者,人為己聲譽勿喜,為己毀辱亦不得嘖。
第一百七十二戒者,人為己殺烏獸魚等,皆不得食。
第一百七十三戒者,見殺不食。
第一百七十四戒者,見羶不食。
第一百七十五戒者,不知所從來,可食不可思美。
第一百七十六戒者,能斷眾生六畜之肉為第一,不然則犯戒。
第一百七十七戒者,能食菜最佳,而不可向王者。
第一百七十八戒者,能崇賢、重聖、習賢,吾當度汝,汝遇真仙。
第一百七十九戒者,行無居家,可投便止,宿樹木巖石間,諷誦百八十戒,神自營衛汝,三重兵、賊、鬼、虎,不敢近汝。
第一百八十戒者,行戒不犯,犯即能悔,改往修來,勸人奉受,念戒不念惡,廣度一切,吾拜神真,神真成汝。
右長存要律百八十戒
老君告弟子曰:往昔諸賢仙聖,皆從百八十戒得道;道無形,從師得成。道不可度,師不可輕。弟子稽首,再拜受命矣。

太上老君經律竟

老君音诵戒经

老君音誦誡經

經名:老君音誦誡經。又名《雲中音誦新秤之誡》。北魏神端二年(415 ) ,嵩山道士寇謙之假託太上老君降授。據《魏書?釋老志》載,原本為二十卷。現殘存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

老君音誦誡經

老君曰:煩道不至,至道不煩,按如修行,諸男女官見吾誦誠科律,心自開悟。可請會民同友,以吾誡律著按上作單章,表奏受誠,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籙生,初受誡律之時,向誡經八拜,正立經前,若師若友,執經作八胤樂,音誦受者,伏誦經意卷後訖,後八拜止。若不解音誦者,但直誦而已。其誡律以兩若相成之,常當恭謹,若展轉授同友及弟子,按法傳之,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籙生,未使寫經,誠律脫誤,增損一字,有不得抄撮;寫誠三紙二紙,不說卷首,使科律不具,災當及身。吾此科誡,自有典事之官,隨經誠監臨,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吾漢安元年以道授陵,立為係天師之位,佐國扶命。陵以地上苦難,不堪千年之主者,求乞昇天。吾乃勉陵身,元元之心,賜登昇之藥,百鍊之酒,陵得昇雲躡虛,上入天宮。從陵昇度以來,曠官真職,來久不立係天師之位。吾使諸州郡縣,土地真官,注氣治理鬼事,領籍生民戶口,不用生人,祭酒理民,濁亂之法。而後人道官諸祭酒,愚闇相傳,自署治籙符契,攻錯經法,濁亂清真,言有三百六十契令,能使長生。鬼神萬端,惑亂百姓;授人職契錄,取人金銀財帛。而治民戶,恐動威逼,教人脆願,匹帛、牛犢、奴婢、衣裳,或有歲輸全絹一匹,功薄輸絲一兩。眾雜病說,不可稱數。妄傳陵身所授黃赤房中之術,授人夫妻,姪風大行,損辱道教。有祭酒之官,稱父死子係,使道益荒濁。誠曰:道尊德貴,惟賢是授,若子胤不肖,豈有繼承先業?有祭酒之官,子之不肖,用行顛倒,逆節縱橫,錯亂道法,何有承係之理者乎?鐵券首云父死子係何?是近世生官王者之法制耳。吾今未立地上係天師正位,據聽道官,愚闇相傳,自署治籙。諸道官祭酒,可簡賢授明,末復按前,父死子係,使道教不顯。吾論一事,吾豈死,有子孫係吾老君天師之後。天道無親,惟賢是授。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吾得嵩嶽鎮土之靈集仙官主表聞稱言:地上生民,曠官來久。世間修善之人,求生科福,尋緒詐偽經書,修行無效,思得真賢正法之教。宜立地上係天師之位為範則。今有上谷寇謙之,隱學嵩嶽少室,精鍊教法,掬知人鬼之情,文身宣理,行合自然,未堪係天師之位。吾是以東遊,臨觀子身,汝知之不乎?吾數未至,不應見身於世。謙之,汝就係天師正位,並教生民,佐國扶命,勤理道法,斷發黃赤。以諸官祭酒之官,校人治籙符契,取人金銀財帛,眾雜功跪,願盡皆斷禁,一從吾樂章誦誠新法,其偽詐經法科,勿復承用。謙之受誠,二宿三日,掬尋窃冥之情。老君召,謙之臨言:臣以蒙覆,愚而不進,有不賜長生神藥,不能役使鬼神,何能化惡為善,消災伏異,師範之?則願道哀念,賜存生命,須老君出於世之時,得有神藥之應,皆道氣入身,乃敢受係天師之位。願錄愚誠。老君曰:吾以汝受天官內治,領中外官,臨統真職,可比係天師同位。吾令聽汝一讓之辭。吾此樂音之教誠,從天地一正變易以來,不出於世,今運數應出,汝好宜教誠科律,法人、治民、祭酒按而行之。奉順誠約之後,吾當勑下九州四海之內土地真官之神,騰籍戶言#1。其有祭酒道民,奉法有功,然後於中方有當簡擇種民#2,錄名文昌宮中。若道官祭酒不閑教化者,導及養生之術,有疑事不了,汝當與決之,分明順奉,行如律令。太上老君樂音誦誠令文曰:我以今世人作惡者多,父不慈,子不孝,臣不忠,運數應然當疫毒臨之,惡人死盡。吾是以引而遠去,乃之崑崙山上。世間惡人,共相魚肉,死者甚多,其中濫枉良善,吾愍之辛苦,時復東度,覆護善人。九州四海之內土地真神,五嶽官屬,盡集對各說土居好德異同,林言事實,稱今世人惡,但作死事,修善者少。世間詐偽,攻錯經道,惑亂愚民,但言老君當治,李弘應出,天下縱橫,返逆者眾。稱名李弘,歲歲有之,其中精感鬼神,白日人見,惑亂萬民,稱鬼神語。愚民信之,誑詐萬端,稱官設號,蟻聚人眾,壞亂土地。稱劉舉者甚多,稱李弘者亦復不少,吾大瞋怒!念此惡人,以我作辭者,乃爾多乎!世間愚癡之人,何乃如此。吾治在崑崙山,山上臺觀眾樓,殿堂宮室,連接相次,珍寶金銀,眾香種數,雜合錯飾,蘭香桂樹,窮奇異獸,鳳凰眾烏,棲於樹上,神龍麒驥,以為家畜,仙人玉女,盡集其上。若欲遊行,乘雲駕龍,呼吸萬里,天地人民鬼神,令屬於我,我豈用作地上一城之主也,我不願之!若我應出形之時?宜欲攻#3易天地,經典故法,盡皆珍滅,更出新正。命應長生之者,賜給神藥,昇仙度世,隨我左右。惡人化善,遇我之者,盡皆延年。若國王天子,治民有功,輒使伏杜如故,若治民失法,明聖代之。安民平定之後,還當昇舉,伏宅崑崙。我出之時,乘駕九龍之車,龍有九色連錢斑文,車有羽蓋十二出,檀梓為車,飾以金銀珠玉,雜色奇異,不可目名;徵召天下真官,海嶽風伯雨師,役使萬鬼;傾天綱,縮地脈,迴轉天地如迴我身;把捉日月,能令天地晝闇;仙人玉女,輧車侍從,鍾鼓音樂,遍滿虛空;百獸真徒,鳳凰眾烏,翔于其上;天地運動,人眾鬼兵,無有邊際,見我威光,無不彌伏我哉!愚人誑詐無端,人人欲作不臣,聚集通逃罪逆之人,及以奴僕隸皂之問,詐稱李弘。我身寧可入此下俗臭肉奴狗魍魎之中,作此惡逆者哉!世人奸欺,誦讀偽書,切壞經典,輸吾多少,共相殘害,豈不痛哉!吾出誦誠,宜令世人,咸使知聞,好加思尋,努力修善。修善功成,可得遇真,延年益筭。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吾初立天師,授署道教治籙符契,豈有取人一錢之法乎?喻如生官署職,有財錢若干,吾今並出新法,按而奉順。從今以後,無有分傳,說願輸送,倣署治籙;無有財帛,民戶雜願,歲常保口,厨具產生。男女百災,疾病光佐,眾說厨願,盡皆斷之,惟有校藏,三分收一,即其民市買計,厨會就家解散,易復可詣師治。民有病患,生命有分,唯存香火,一心章表,可得感徹。唯聽民戶,歲輸紙三十張,筆一管,墨一挺,以供治表捄度之功。若有道官,濁心不除,不從正教,聽民更從新科正法清教之師。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祭酒之官,遷功之後,子孫清徹聰明,閑練鬼事,可就明師,受署治籙符誠,承繼父後。若子孫用行顛倒,與俗不別,不順科約者,諸官平處,奏表天曹,聽民更受。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民或有家宅,說願厨具,不由師治者,師即時使還,令民市備,為會解散。
老君音誦誠曰:道民不練科法,不能精勤香火,消災散禍及病痛,行來憂慮縣官,光恠眾諸,欲有保說者,盡不聽。聽先啟,何以故也?此戶安道以求福,是誤事也。自今以後,道民若有求願,先修廚會之具請。若集啟設求願,其一事求上之,收福無他。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授署,職治符籙,隨家豐儉。意欲設會,任意人數,三人以上,復能重設。諸餚和會可通,若不能者,無苦也。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厨會之上齋七日,中齋三日,下齋先宿一日。齋法:素飯菜一日,食米三升,斷房室、五辛、生菜,諸肉盡斷。勤修善行,不出,由行不經。喪穢、新產欲就會時,向香火八拜,使大德精進之人,在坐首作好飯槃,在坐上頭,人別作槃。其參同不奉道者,請會無苦。而世間愚人,真以所奉不同,便作異意,不齋慢道,科法不為。主人求思恭肅之,故坐會之中,瞋恚無常。從今以後,諸官以意科處,思尋妙旨,苟能同心福願之人,參爾無苦會。既還家為主人,燒香逕宿,三過香火,言為:甲乙之家所請厨會,解求某事恩福,願得道氣覆護。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厨會之法,應下三槃,初小食,中酒,後飯。今世人多不能三下槃,但酒為前,五升為限。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男女官受治籙,天官叩章。順誠之人,萬邪不惑。當喻如生官臣使,夫有職之人,道民豈能欺犯者乎?道官祭濟,愚闇相傳,自署治籙,為請佩千部將軍、吏兵相惑,亂請之偽,吏兵衛護,盡皆無有正。可常佩受署某官而已。通神得道之人,遇值仙官。諸受職籙者,不得五人三人,吏兵給吏。然地上愚人,自署相倣,何可能有此百千萬重將軍。吏兵、管護者哉!從今以去故時為事,未復承用。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請客就會,人習嚴整衣服,如生官天子殿會,恭肅共同。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民奉戶師,如生民事官等,言則稱道民。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其受治籙,誠之人弟子,朝拜之喻,如禮生官妝吏,禮法等同。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祭酒,授人職治符籙,但與其道。受佩之後,不能精進,違科犯約,用行顛倒,奸怨非法,遊行民間,讀偽科律,詐惑萬端,世間不奉。道之家民,有疾病危困,輒便改動我道者,當與治差。愚人無智,輒便動移,操米束薪,投戶治病,謂病當差,返受死亡。死亡之後,先以功變,所還本屬,輒即為民。然病者得差,便言得道恩福,言道有神,唱告於世,世人聞之,有喪禍變佐縣官,復有改屬歸化之者。戶口漸多,而戶生祭酒,顛倒無常,用行逆節,婬盜殺生,體性短少,逼迫恐動,衒神賣道。其於無則詐見老君,兼復感悟,如是神教語,致使民心懷歎恨積。有復道官,我俱奉戶主,何以不如他師,奉事禮拜,使人有暫正,欲更就明賢,言科法難犯。如此之徒,毒可檢校,其衰禍阪運,命有長短,自有一定,非是愚人道官所能延遠。詐惑之人,濁亂道法,若有此輩,此諸官參詳。所集化戶作厨會,取民辭狀,道官連名表章,聽民改屬,民不得輒自移叛。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吾觀視世問凡愚,祭酒化戶,領民上章,奏上練文書,多者十紙五紙,少者三紙二紙。.多之以少,都無頭緒,萬億章奏,達者無一。何以爾者?土地真官,典事主者,懼罪相連,覆停稽違。吾令並出音誦歌誠,宣勑諸官。章書之法,如似生官文書,可得達理。凡愚道官,不練章表奏,不就於明能學習練法。世間道官,遷達亡人度星,作為二十、三十紙,千萬美說於事,不如修謹善行,齋練苦身,香火自纓,百日功建,為先亡父母遷度魂靈。月月單章,言達齋功,勝於千通度星遊說之事,齋功不達,無有感徹之理。先齋立功,卻上度星章,無有雜色、米絲、紙筆,正為先古集賢會,燒香拔免亡人,最上可不度星。煩道不至,至道不煩,從今以後,思尋誦誠。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籙生、男女民,燒香求願法:入靖東向懇,三上香訖,八拜,便脫巾帽,九叩頭,三搏頰。滿三訖,啟言:男官甲乙,今日時燒香,願言上啟。便以手捻香著爐中,口並言:願甲乙以年七以來過罪得除,長生延年。復上香,願言:某乙三宗五祖、七世父母、前亡後死,免離苦難,得在安樂之處。後上香,言:願門內大小口數,端等無他利害,來錢出入滑易。復上香,願仕官高遷。復上香,願縣官口舌疾病除愈。一願一上香,若為他人願通,亦無苦十上、二十上、三十上,隨願。齋日六時燒香,寅午、戌亥、子丑是六時。非齋日,朝暮。辰巳之日,天清明,夜半北向悔過,向天地叩頭百下三十六,搏頰三過,三百下以為常則。先綠福深者,通神在近,先綠福淺者,八年得仙。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三會日,道民就師治。初上章籍時,於靖前南正北向行立定位,各八拜、九叩頭、九搏頰。再拜,伏地請章籍訖,然後朝賀師。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祭酒,修行之法,復歷民間,東西南北,行來出入,直身直面,一向直去,不得左右顧盼。到民家,不得妄有瞋怒,有呵譴食飲,好惡牀席,舍廬眾雜,論說是非。不可得先到貴豪富家苦顧,歷民儀,先到寒貧家,教誨求福,使科約具備。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男女籙生及道民,家有奴婢,不得喚奴婢,當呼字。若有過事,不得縱橫樸打,但以理呼在前,語甲乙:汝有此事,應得杖罰,令受之。若責數,奴婢自當札罪,無有怨恨之心。道官道民,出言吐氣,不得言說死事,此道民之大忌。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世間有承先父祖事道,自作一法,家宅香火。復有承先祖作祭酒之官者,民戶無知,言父死子係,
更不正屬。戶師民氓,同婬祠邪,令眾雜邪,令非一倣言奉道。見他官政治祭酒,使復禮拜言:我是道民,意欲就正,復懼裹神,與之災考。如此之人,為請作道會,滿三約正誠,若不從令,勿復重請。如此之徒,奸情不已,非是天民,不如請諸不奉道之民。何以爾者?等是天民,統一道治,然則別屬,有參會更好,豈比之奉道無師而有衺心乎?道官祭酒,宜以參會,更言據是,民可請為客,此乃違失事多,宜如詳酌。若請為客,以刑律論。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民求福願厨,先刺客齋,上中下齋隨意,明當設會。今日請客來在主人家中宿,諸求願還,官眾共保乃行,出無他適。雞嗚至日出,盡皆上廚之列,來致仙官。唯解先亡廚,平旦至日中為限。若人士從願到官,一切郡縣,及以公侯卿相伯子男封土,隨意欲設廚,可作耳求宰。民得腹心,土居安寧,風雨時節,隨意而設,無有先科。今不限人頭數,不設亦復無苦,但精勤香火。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氣百千萬重,自從開闢,黃燧之治,門有仙聖。從今以來,人偽道荒,經書舛錯。後人詐偽,仙經圖書,人人造法,天下經方,百千萬億,草藥萬種,萬藥百數。後人樂道長生,循放#4無效者何?然愚人意短,不達至妙,長生至道。仙聖相傳,口訣授要,不載於文籍,自非齋功,念定通神,何能招致乘風駕龍,仙官臨顧,接而昇騰,服食草藥、石藥,服而得力之者,此則仙人奏表上聞,遣仙人、玉童、玉女來下臨。天官神藥,參入分數,一草一人,得力一石。一人得力,服氣方法,亦俱等同。今世人豈能達此理乎?不降仙人,何能登太清之階乎?而案藥服之,正可得除病壽終,攘卻毒氣,瘟疫所不能中傷。畢一世之年,可兼穀養性,建功齋靖.解過除罪。諸欲修學長生之人,好共尋諸誦誡建功,香火齋練,功成感徹之後,長生可剋。抱朴子者,未明益世,掬合前賢諸家經方,造經勸仙,內外卷首言仙之可得,可開悟人心。承前多有遺經,亦復不妄造出意,不犯改經詐說之罪。造經勸仙,功過自保,補後身當得仙人之階。諸有修道之人,勿復承按前人偽書經律。今世人習讀美經典,可益得身,朝但富貴,為子孫資蔭耳。無有長生登仙之階,欲求生道為可先讀五千文,最是要者。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靖舍外,隨地寬窄,別作一重籬障壁,東向門。靖主人入靖處,人及弟子盡在靖外。香火時法,靖主不得靖舍中飲食及著鞋靺,入靖坐起言語,最是求福大禁。恐凡人入靖有取,物盡皆束帶。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道民,有死亡七日後解穢,家人為亡人散生時財物作會,隨人多少,可參請俗民無苦為亡人過度設會。功滿三,復欲設會,隨意。能備可作,若不能備,無苦勤香火。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為亡人設會燒香時,道官一人,靖壇中正東向,籙生及主人亦東向,各八拜、九叩頭,九搏頰,三滿三過止。各皆再拜懇,若人多者,亦可坐禮拜叩頭,主稱官號姓字,上啟無極大道,萬萬至真無極大道。以手捻香三上,著鑪中,口並言為亡者甲乙解罪過,燒香願言。餘人以次到壇前懇上香如法盡,各各訖。靖主上章,餘人當席拜主人,東向叩頭上章訖,設會。解坐訖,靖主入靖啟事,為主人求願收福,言當時,主人束向叩頭,坐罷出時,客向靖八拜而歸家焉。主人一宿之中,滿三過燒香。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民家有疾病,告歸到宅,師先令民香火在靖中。民在靖外,西向散髮叩頭,謝寫愆違罪過,令使皆盡,未有藏匿,求乞原赦。若過一事不盡,意不實,心不信法,章奏何解?師亦自別啟事云:民某甲求乞事。及病者亦道首過。若過盡者,師自得好感應;若過不盡,師亦不得好感應報。首過時,為可並行符承銜。民首辭上章,一日三過。上三日後,病人不降損,可作解先亡謫罰章。病家晝則向靖叩頭,夜則北向,向天地叩頭首過,勿使一時有闕。病家惶怖,欲有所說錢財廚願,勿聽之。若能備廚,請客三人、五人、十人以上,隨人多少,按如科法設會。會時,客主人,#5病者考禮拜燒香,求乞救度。病者設會訖,客歸到家,為病者燒香叩頭,一宿之中,滿三過,以病者救度禮叩頭,燒香同法。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民不慎科法,淫犯殺生,宜校臟物,計錢使還民家,自市廚具,師得與表章解散。當作會時,主人眾客前向香火,八拜叩頭,三十六搏頰,滿三訖,再拜。手捻香著鑪中,並告言:某甲啟太上大道,甲乙是肉人無知,奉科許祠某官求其事,并復有以塞請之者,今依科輸贓,直為廚具,請客證明。以從今以後,生死付道,不敢以前為比。乞願得在赦格之例,蒙恩生活,道氣哀念。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男女道官,‘濁亂來久,有作祭酒之官,積勤累世貪濁,若身化領求復經數餘載,贓錢通說,貪穢入己,此是前造,詐言經律。此等之人,盡在地獄。若有罪重之者,轉生蟲畜,償罪難畢。吾故出音樂新正科律,依其頭領,欲使信道,以通人情,清身潔己,與道同功。太上清氣,當來覆護,與民更始,改往修來,一從新科為正。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氣百千萬重,前賢後聖,修學長生,盡遇仙官,人人各得一重之氣,而得昇度之後,終不載於文籍。房中之教,通黃赤經契,有百二十之法。步門庭之教,亦無交差一言。自從係天師道陵昇倦以來,唯經有文在世解者,為是何人?得長生飛仙者,復是何人?身中至要,導引之訣,盡在師口。而筆諜之教,以官人心,若開解信之者,執經一心,香火自纓,精練功成,感悟真神,與仙人交遊,至訣可得。今後人詐欺謾道,愛神潤飭,經文改錯,法度妄造,無端作諸偽行,遂成風俗,勸教天下。男女受佩契令,愚闇相傳,不能自度,而相領弟子,惑亂百姓,犯罪者眾,招延災考,濁欲道教,毀損法身。吾誦誠斷改黃赤,更修清異之法,與道同功。其男女官籙生佩契黃赤者,從今誡之後,佩者不吉。若有不慎之人,所居止土地真官,注氣靖治,典者使者,當自校錄,吾與之災考,死入地獄。若輸轉精魂,蟲畜猜羊而生,償罪難畢。吾觀世人,夫妻修行黃赤,無有一條按天官本要所行,專作濁穢,手犯靖廬治官禁忌,而天官、仙人、玉女,尚不犯治室之法。吾今以黃赤貪濁,道教來久無有,真正愚闇相傳,盡各不得其中正。時有清真潔素之人,無經律錯亂,吾盡欲災除此輩之人,不令而犯誅誚之暴。是以先令誠約,遷遣一教。然房中求生之本經契,故有百餘法不在斷禁之列。若夫妻樂法,但蔥進問清正之師,按而行之,任意所好,傳一法亦可足矣。今世濁惡,有形之人,流轉精神,罪綠難消,是以誠約。要須齋功,與返為始,雪罪除愆,乃得感悟真仙。男女官努力修齋,尋諸誦誠,香火建功,仙道不遠。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從係天師昇仙以來,曠官真職,道荒人濁。後人諸官,愚闇相傳,自署治籙符契,氣候倒錯,不可承准。吾本授二十四治,上應二十八宿,下應陰陽二十四氣,授精進祭酒,化領民戶。道陵演出道法,初在蜀土一州之教,板署男女道官,因山川土地郡縣,按吾治官靖廬亭宅,與吾共同領化民戶,勸惡為善。陽平山名,上配角宿,餘山等同。而後人道官,不達幽冥情狀,故用蜀土盟法,板署治職。勑令文曰:今補某乙鶴嗚、雲臺治,權時籙署治氣職,領化民戶,質對治官文書,須世太平,遣還本治。而九州土地之神,章表文書,皆由土地治官真神,而得上達。有今聞道官章表時,請召蜀土治宅君吏,他方土地之神,此則天永地隔,人鬼胡越,吾本下宿治號令之名,領化民戶。道陵立山川土地宅治之名耳,豈有須太平遣還本治者乎?從今以後,諸州郡縣,男女有佩職籙者,盡各詣師,改宅治氣。按今新科,但還宿官,稱治為職號,受二十四治。中化契令者,發號言補甲乙正中官,真氣角宿治。以亢宿、氏宿、房宿二十八,如法上章時,直言臣,而不得稱真人。若靈籙外官,不得稱治號。其蜀土宅治之號,勿復承用。若係天師遺胤子孫,在世精循治教,領民化者,不得信用諸官祭酒;為法律上章時,不得單稱係天師位號,當稱職號,名與諸官同等。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夫為道官、正治、祭酒,進善舉賢,領受弟子,授人職治、誠籙、符契。進一賢善,除過十年,求仙速達。進一佞一惡,反罪十年,求仙求福,終不可得。其投道門之民,欲為弟子者,當觀望情性,與約誠相應者三年,體能修慎法教,精進善行,心無有退,志無傾邪,乃可授籙誠,納為弟子。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中官正氣宿治祭酒,得授人職籙誠,其籙生之人,不得妄授人誠籙。若不領民戶,受中治籙者,當受中治散氣祭酒職。若上靈官,不領民戶,受外官散氣祭酒職。其外官祭酒治民者,坐會時百五十籙,下坐。若中官治民,正氣祭酒子息受治署中官。中官宿治,散氣祭酒在父民聞行章,稱文治氣上章。若他官祭酒,民聞自治氣上章。若求生之人,一身自度,不化愚俗,不領民戶,亦可直受中官上仙赤天七十五將軍籙,生起亦在外治祭酒上。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道民,其先亡祖曾父母,幽謫不解,復注子孫。若齋功不達,章書謬說,多言十通百通,無益於事,要先齋感徹之,後乃可章表證達。齋功章書之法,不須多重,重煩濁天曹,不如不上齋。滿百日一齋功,達表章之日,兼能請賢,隨多少人數設會,拯梂收福益仁。若不能備者,但就師表章遷達亡人。若祭酒者,日日可言,齋功滿百日,就師表章。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音誦誡經竟

#1此處疑有漏脫。
#2『方有當』疑為衍文。
#3『攻』疑當作『改』 字。
#4『放』當作『倣』。
#5此處疑有漏脫。

太上老君戒经

太上老君戒經

經名:太上老君戒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期。假托老君為關令尹喜講授。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

太上老君戒經

戒上
老君西遊,將之天竺。
周幽王之末也。周而西之于天竺。天竺,國名也。事出《玄妙內篇》。
以道德二經,授關令尹喜,喜受經畢,又請持身奉經之法。
授經之事,具載記傳,此略序請戒之端耳。受經既竟,理應宣通,故重請奉經持身。持身之法,備在經文,但文旨深微,非始學便曉,故別請其要,以斬後語者也。
老君於是復授喜要戒,普令一切,咸持度世。
謂但持戒去惡,自得度世。然持戒者,乃為奉經,奉經者,必在求道。今既聞奉持之法,且舉戒而言也。
於是說頌三章。
頌者,美其事也。明持戒奉法,並為道之因,故先誦其宗致,以悟始學,令知其指歸也。初章明持戒所得,身心福漸。次章明其法既普,家國咸興,天人同慶。後章明自漸之深,理窮於經,經理既窮,乃至成真。故有三章也。
樂法以為妻,
妻者,柄也,謂相依柄也。陰陽筆氣,人倫之道,莫不由夫妻生我者矣。樂者,謂並有待而相樂也。一切眾生,咸知樂妻,若柄心法教,則無待返偶而生理自足。又明樂法能如樂妻,則能持身奉經也。
愛經如珠玉。
法,語其所宗;經,指其所學。愛者,寶愛也。世之所寶,莫過珠玉,而世寶無益於心,經法有永於得,故令學人去彼而取此也。
持戒制六情,
六情者,六欲也。眼欲淫色,耳欲淫聲,鼻欲芬芳,舌欲脂味,身欲柔滑,意欲放泆。如此六事,皆成乎心,故為之情也。並是三塗惡業,故制而去也。若不檢制,縱恣六情,生為世人所惡,死為鬼之所迫也。
念道遣所欲。
戒以防外,念心攝內。內攝由念道,念道則所欲外亡。《西昇經》云:道之微心,子未能別,撮取於要,慎戒勿失,先損諸欲,莫令意泆。即此戒者也。
淡泊正氣庭,
人之所以躁競者,由是六情之所使也。若持戒念道,則六情澄靜,神安氣正,邪惑所不能擾。庭者,黃庭也。
蕭然神靜默。
蕭然,無欲也,靜默內定也。
天魔並敬護,
魔謂五帝大魔也,領人生死,在六天之上。若持戒奉法,終獲真仙,則超於三界,故並為其所敬護也。魔有四種,餘三在人身中,故曰天魔。
世世受大福。
謂持戒念道,眾惡不生,善因日建,雖經生死,今身後身,常在福中,及至成道,故云大也。
鬱鬱家國盛,濟濟經道興。
謂持戒之福,命無夭傷,見世昌盛,子孫繁茂,有家有國,逮至十方,莫不鬱然而盛者也。
天人同其願,
天謂天上仙也,人謂世中人也。言持戒奉法,始在人中,受報生天,進業人中,受報生天,進業乃至上清,是故天人同其願也。
飄眇入大乘。
大乘,謂上清法也。緣麄鈴至妙,階漸自之深。既離世昇天,從天之上,故云飄眇。飄眇,猶勢飄然也,飛騰之貌矣。
因心立福田,
福者,善之果也。為福之因,不由於他,己心即福田也。若修身奉法,眾惡自除,猶如治田,去其草穢,草穢既盡,自獲良穀者也。
靡靡法輪升。
靡靡,猶漸漸也。福既積,則法輪漸升之也。
七祖生天堂,
身獲道真,七祖蒙慶。
我身白日騰。
持戒志道,功成德就之所至也。
大道洞玄虛,
一切諸法,皆稱為道。乃有百官及萬八千種,並是六天及三界之道。大道者,無形無象,洞玄虛#1。道無不在,理無不應,故云大也。
有念無不啟。
啟,謂感也。此明持戒念道,有心即感,念念不止,以至成道,莫非念力。
練質入仙真,
欲多則神濁,氣清則質練,練質成真,莫不由戒。
遂成金剛體。
言其表裹堅真,無復朽敗者也。
超度三界難
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三界生死輪轉無休,恒與三塗對治,故云難也。自非成真,莫能超者也。
地獄五苦解。
五苦是地獄中寒池、火車、擭湯、刀山、劍樹也。解脫既超三界,無復苦綠也。亦謂五道為五苦者也。
悉歸太上經,
上清法也。眾法所窮,故云歸太上經也。
靜念稽首禮。
誦說既竟,法綠略顯,今將說戒,故令靜念稽首而受也。
於是尹喜聞說頌已,稽首而立,請受戒言。老君日:第一戒殺,第二戒盜,第三戒婬,第四戒妄語,第五戒酒。是為五戒。若清信男,清信女,
若有男女發心受戒,便得清信之號。
奉持五戒,畢命不犯,
謂持戒至于命終而不能犯也。
是為清信男,清信女。
向發心即號清信,若中塗虧缺,則清信心廢。唯盡命不犯,來生又受福果,則全清信之理,故重云爾。
老君曰:戒殺者,一切眾生,含氣以上,鄧飛蠕動之類,皆不得殺。
蠕動之類,無不樂生,自蚊蟻蜓岫,咸知避死也。
老君曰:戒盜者,一錢以上,有主無主,非己之物,皆不妄取。
在地地官,在水水官,在人人主,如是則無無主之物。此言無主者,謂當時無誌護也。
老君曰:戒娌者,非夫婦。若出家人,不妻不娶,若男若女,皆不得犯。
夫妻雖非犯戒,過亦為婬犯。
老君曰:戒妄語者,若不聞不見,非心所了而向人說,皆為妄語。
所說事與心相違也。復有綺言謟曲,反覆兩舌,在後戒也。
老君曰:戒酒者,非身病,非法禮,皆不得飲。
身病,謂己身疾,叉應以酒也。法禮者,明非世俗候會及鬼神之胙。若尊卑之禮,真靈之饗,則不至於失之者也。
老君曰: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
身本無惡,緣惡持戒,心凈身清,可以奉法,故日法根者也。
善男子,善女人,
前章云清信者,明受戒改惡,乃得此號。此言善者,謂生而善也,是稟業所得,非持戒而起。
願樂善法,
一切法也。綠有宿善,故能願樂。
受持終身不犯,
犯為虧缺,不全首尾;毀為毀慢,生不信心。
是為清信,得經得法,永成道真。
夫得經者,不爻能修行,能修行者,乃為得法耳。得法則得道,故云永成。永,謂遠者也。
於是尹喜聞受既已,
已,謂已畢也。聞說戒言而親受之,非如五千是老子自出。
再拜而問,何故有五?
言人之為惡,其事萬萬方,皆應防戒,今何故止說有五也?
老君曰:五者,攝一切惡。
言一切眾惡,皆起此五,若持此五戒,則眾惡悉絕也。
猶天有五精,以攝萬靈;
五精,星也。靈,謂神靈。
地有五行,以攝群生;
金木水火土也。群生所稟,莫不資之。
人有五藏,以攝神明。
人所以有神明之識者,由於五藏也。六情五欲,各有所生,故以五戒對而治之。明此五戒,自天至人,三才之本,非始有也。
戒者,防也,防其失也。
未失則防而不為,既失則戒而不犯,皆是防其義者也。
失而不防,則三塗盈逸,天人虛空。
不防其失,則縱惡日多。惡綠報對,則充滿三塗,三塗既盛,則鬼道橫逸。夫一切眾生,皆有定數。三塗既滿,則天堂虛空,生人咸少也。
是故五也。
明五戒根本,所由如此也。

尹喜曰:大乎戒也,何故失耶?
既聞斯旨,方歎其大。言有此戒,其來久矣,云何眾生,猶有此失。
老君曰:本得無失,既失而得,亦無所失。
本得無失,謂前身過去已得此戒,故於今身而無失也。而今身有失者,前身無戒,或有而違犯,故有失耳。雖為有失,而於今身得受持者,則見生無失,後身復善,故既失而得,亦無所失。前頌云:世世受大福。即此義也。尹喜所問一失,而併舉三失答之,是對其後問,頓顯前身、此生、後身也。明人稟道,本自無失,義見經中也。
尹喜曰:敢問其本?
得失既顯,事理須明,故卻問其本,以求其末也。
老君曰:今當為爾,具說其本。
順其所問而言其所以,故云具。
諦聽,諦聽受持,普為一切之所知也。
諦聽,戒其闕失。諦受,使無漏妄。然後可令一切,咸得知聞。
尹喜再拜,恭立而聽。
恭立者,即今長跪也。
老君日:五戒者,天地並始,萬物並有。
舉其本也。夫有天地則有萬物,有萬物則有得失,有得失則有法戒之者也。
持之者吉,失之者凶。
善果為吉,惡對為凶。吉凶之事,悉備復章。
過去成道,莫不由之。
言凡得道者,莫不綠於戒者也。
故其神二十五也,
五五之數也。《內經》有二十五神,是人身之靈,上應天真而鎮在人身。持戒身清,則其神常安。
經文五千是其義也。
謂失之事,備在五千,而後此戒者,特應尹喜所請耳。
老君曰:五戒者,在天為五緯,
東曰歲星,西曰太白星,南曰熒惑星,北曰辰星,中央曰鎮星也。
天道失戒,則見災祥。
五星各位一方,行度氣色,並各有常。若天運失和,陰陽愆戾,皆非其分度而見妖徵,故經云:天無以清,將恐裂。裂,謂王者失德,陰陽圯裂,五緯返常也。
在地為五嶽,
東曰太山,南曰衡山,西曰華山,北曰怛山,中央曰嵩高山也。
地道失戒,則百穀不成。
五嶽各鎮其方,風雲水雨之所由也。若地道失戒,則疾風涌水,曠旱之災,百穀不實也。一切草木,皆謂之穀。經言:地無以寧,將恐發。謂山崩川竭,萬物災傷,皆由王者咎。先見兆於天,次降災於地也。
在數為五行,
東方木九,南方火三,西方金七,北方水五,中央土十二。雖中央而位在四季。
五數失戒,則水火相薄,金木相傷。
五數推移,四時以成,若其有失,則災癘刀兵。《西昇經》曰:五行不相剋,萬物盡可全也。

在治為五帝,
東方太皞木,南方炎帝火,西方少皞金,北方顓頊水,中央黃帝土也。
五帝失戒,則祚夭身亡。
五帝為帝王更治,五行相生,隨方受任,若失戒暴虐,則國祚不長,身不獲壽也。
在人為五藏,
肝屬木,心屬火,肺屬金,腎屬水,脾屬土也。
五藏失戒,則性發狂。
所行過惡,則五藏失神,五藏失神,則令人性狂。狂,謂僻也。尋五戒以防五惡。為惡各有所生,但一惡便使性狂,不待五也。今言五者,總其數耳。經云: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心為五藏之主,故舉其一也。故後章云:失一則命不成。又尋戒旨,自天及人,皆云失戒而致災祥者,明為息之起,起自由人。是以帝王有慶,兆民賴之,如有不善,則天下受殃。故知三才等治,得失必同。又自天至人,雖有五條,為失之本,在人而已。故次章云:戒於此者,而順於彼也。
老君曰:是五者,戒於此而順於彼。
謂上來五事,悉在於人,故云戒於此也。順於彼者,理也。夫息之所生,由於違理,若順理而行,復何戒乎?明為戒於過耳,若過而不戒,禍息之興,豈可禳也!
故殺戒者,束方也,受生之氣,尚於長養,而人犯殺,則肝受其害。
氣數相感,自內于外。肝主長養,故一切咸知慕生。懷殺之性,則逆氣衝肝,肝氣凶壯,還自災身,故云害也。
盜戒者,北方也,太陰之精,主於閉藏,而人為盜,則腎受其殃。
腎為太陰,陰主閉藏,故一切咸知收斂。而人為盜,則腎氣為傷,故云殃也。殃者,積惡之應者也。
婬戒者,西方也,少陰之質,男女貞固,而人好婬,則肺受其沴。
肺為少陰,金性堅貞,故男正女潔。而人好姪,則肺氣枯竭,故云沴沴惡氣也。旱災日沴也。
酒戒者,南方火也,太陽之氣,物以之成,而人好酒,則心受其毒。
心為一身之主,以成乎人,是太陽之氣也。好酒之人,則毒衝于心,藏府荒廢,以致迷喪者也。
妄語戒者,中央土德信,而人妄語,則脾受其辱。
脾屬土,土信而有怛,故言德也。人之稟性,以信為本,而人妄語,則辱歸於己。脾總人身為義也。
五德相資,不可虧缺。
虧,謂廢也。缺,謂傷也。言人受生,鈴備此五德,五德無虧,則終享福吉,故云不可虧缺者也。
老君曰:此五失一,則命不成。
向辯人身,各有所生,此名毀犯,虧缺之咎,故云命不成。命不成者,謂不全其性分及天年也。《元命包》日:行正不過得壽命。壽命,正命。
是故不殺者,乃至無有殺心。
夫殺心之起,起於不戒,遂至增甚。今言乃至無有殺心者,自微自防也。

自有雖不手殺,或因人行殺,或勸人行殺,或看人行殺,或使人行殺,而心不為惡,皆同於殺也。所以然者,皆由有殺心。若其不戒,終不能成就者也。
不盜,乃至無有邪取。
謂貪盜之人,始於小竊,小竊不戒,遂至大取。或因公利私,或憑法招物,或依恃勢力,封山畋澤,或誘說癡愚,以役其力。如此而得,皆非正理,同於盜,故云乃至無有邪取。明非正偷盜也,貪婪皆是者也。
不婬,乃至無有邪念。
婬者,皆由放恣,或男或女,情慾不一。尋五戒之重,莫過於婬,亡身喪家,故不復論。又有不畏罪網,因法媾慾,外託奉道,內實婬濁。如斯之徒,實為巨惡,故云乃至無有邪念。自非夫妻而行婬者,皆為邪也。
不酒,乃至無有勢力。
夫酒致過,或因尊上之所勸逼,遂至亂失。今以戒自持,雖有勢力,亦不違犯。酒之傷人,如火不救,逾多逾盛,不極而不止者也。
不妄語,乃至無有漏泄。
真實之心,則無私惡。無私惡,故無有隱諱。無隱諱,復何漏泄也。
如是可謂成也。
前云失一則命不成,是理未曲備。今既重說,其義粗顯,故云如是可謂成也。
老君曰:戒中婬酒,能生五惡。
婬則奢,奢則責,食則盜,盜則欺,欺則懼,懼則殺,此並婬之所能至也。酒能發狂,又能婬。《太清經》云:人身有三萬六千蟲,皆在五藏皮膚之中,飲酒則諸蟲唉動,唉動則眾惡興,眾惡興則無所不為。故云能生五惡也。
戒者,戒惡也。惡世之中,男女權娌,罹於骨肉。
讙,謂雜也。罹,謂犯也。言婬慾之心,人乃至不避姓族,因法混雜,無復分別者也。
上慢下暴,毀篾天德。
上慢天靈為篾,下相殘害為暴之者也。
沈酗爭訟,禍命辱身。
沈,猶耽也,狂酒日酗。對闘為爭,訴理為訟,害命為禍,陷身為辱也。
妄詐欺誑,罔有所由。
妄謂妄語。詐謂詐偽。欺謂妄詐。之人#2要求財利,不顧在此三者也。
六親相盜,非但於他。
夫婦、父子、兄弟,六親也。言為盜者,非但於他,乃至子盜於父,婦盜於夫二兄弟相盜,無所不為。
殺害眾生,利養身口。
殺生治病為養身,宰害供廚為利口也。
如此等輩,見生受業,永墜諸苦。
生不受戒,唯惡是行,惡業增長,則淪三塗。
備加五惡,無有休限。
其有五惡者,則入地獄,備五苦之報,無有休息及年限也。經云:三塗受報,近者一劫。
如有出者,
言其受對,或有輕重、如有得,竟還生人中者也。
當在邊夷,短命傷殘。
邊夷,俚獠也,其人相食。此謂殺害之報,受生此地,若生中國,則短命及形體不具。
夫婦醜惡,及不貞廉。
婬報也。醜謂可憎,惡謂弊惡。不貞為婬,不康謂貪也。
貧窮凍露,在處不安,如有財畜,為人所奪。
盜報也。凍露謂居無屋宅,不安謂飢寒不立,縱有財物,則被劫奪,以償先債也。
言說不信,人所不親。
妄語報也。其所言說,是之與非,人皆不信,既無信義,寧得親友也。
意慮昏塞,眾所慢輕。
酒報也。生既昏濁,死無神明,此之受身,豈得清靜,故人所輕慢。
老君曰:清信男,清信女,奉持戒行,見世安樂,無有憂惱。
奉戒持行,所志者道。眾惡既消,長與善會,復何憂惱哉!夫憂惱者,由於惡行,故與惡相牽耳,豈有不為而至者邪?
眾所恭敬,
不婬,則為眾所敬也。
見者懼喜,
無復殺心,故一切見之,莫不懼喜者也。
常蒙利養,
不盜也。既無邪取,則人樂給與也。
一切歸仰。
不妄語也。所言鈴實,誰不歸仰。
其智深微,
不飲酒也。則思慮安靜,入於深微。
處在清靜,四大完堅,
既受此五報,行止所在,人所敬愛。常清靜,不雜凡穢,四體也。外思不加,則內府無傷,表裹堅密,萬病不生也。
故能修集眾法,以成道真。
前明無戒,惡緣果報。此明奉法,見世受福,乃至成道,莫不由之。又明為道叉修集眾善乃得成真,故以法明道,以真明人者也。
尹喜再拜日:敢問受持之法?
受,當為授。戒法既備,次問授持之儀也。更起諮端,故再拜而請。
老君曰:若男子女人聞法,生信歸身三寶,
此直云男子女人者,總謂始發心也。法謂戒法也。三寶亦日三尊,亦曰三師,謂太上之法,太上之法傳太上之法,是為三也。故太上為萬法之主,傳法者為眾學之師,老君即此法之師,餘法各隨所出。
即時稽顆,
言有欲發心者,即時授與,不待依違,辯其由來。所以者何?戒本去惡,但令有心,何論往行。且人心多惑,自有善機蹔起,迴復退悔,故承機而獎,不待終日也。
歸身大道,歸神大道,歸命大道。
此三歸者,謂身有善惡,神有恐怖,命有壽夭,蓋一切眾生之叉有也。今以此三悉歸於道者,謂受行法戒,一則生死常善,不墮惡緣;二則神明強正,不畏邪魔;三則見世長壽,不遭橫夭。歸雖有三,其實一也。向言歸身三寶是法,此言大道是常,即前頌云玄虛之道。
男子女人,
稱姓名以告誓。
捨世邪法,
拾,猶離。凡世問所為,悉是邪法。
奉持正戒,
如手持物,恒畏遺失。
盡身盡命,終不毀犯。
身,語其行。命,言其識。故盡犯二邊而不毀慢及虧犯也。
於是讚誦,恭心而受。
讚誦五戒之事也,謂受之身。三歸既竟於三寶前,稽顆自誓,一一受解,然後授之。恭心者,如對神也。
老君日;若復男子女人受正戒已,進求經法,
謂五千文者也。
先當受戒,
向言受戒已是受經之時,今復云先當受戒。前是受經之時,更復說戒,若經戒具受,故宜先受戒。
一一堅凈,然後授與。
辯覈已持戒者,若有漏失,許其自新,明知所以更授者也。
旦暮恭心,不息時節,
朝夕禮事,雖復飢寒,亦不闕廢,此是奉經之法也。
月修十直,
月有十齋日也。
年用三齋,
一年用三月長齋也。
誦經萬遍,白日登晨。
闇讀曰誦。晨者,真仙之域也。用此齋直,誦經萬過,則獲飛仙。《西昇經》云:羅縷妙言,內意不出,誦文萬過,精誠思徹。此之義也。十直三齋,別自有經也。
若為人敷說宣通妙義,大利眾生,乃拔三塗一切諸苦。
敷揚講說,開導未悟,則功德廣濟,三塗救拔也。
以是功德,能斷宿命,無量諸根,得昇上清,無復退墮。
功圓德備,則生死根滅,上清之道,無復退轉。此略明學道之所至也。始自持戒,終於無為,舉大法之始終者也。
老君曰:清信男,清信女,在家出家,受持經法,願樂神仙,日夜誦讀,求諸妙義。
謂無為至理也。
去諸誼雜,調心制性。
謂即世學也。夫上士學道在市朝,下士遠處山林。山林者,謂垢穢尚多,未能即誼為靜,故遠避人世,以自調伏耳。若即世而調伏者,則無待於山林者也。
柔顏善氣,勸諸男女,
心麤則貌強,意獷則言惡。若和顏軟語,則見者親愛,不生忿心也。
遠離五惡,受持五戒,供養三寶。
既知至妙之理,又能分別善惡,則以我所得為敷說,勸令拾離諸惡緣也。
取令成就,不擇甘苦。
識有利鈍,性有善惡,曲己順彼,取令入道,不為身利,不辭屈辱,此為教也。

若具持大戒,苦行精蔥,布施忍辱,捨身救物,
謂修行者也。大戒為百八十、太清.等戒。若四明科禁,眾仙大忌,皆是學真之具法也。精進戀謂匪懈布施,几來求無不給與,不吝財賄,不問有無。忍辱謂受辱不言,乃至打馬亦無嘖恨。拾謂見諸危難次往救,不顧身命,若見凍餓,剔身給與,不待有求,是為拾也。
若復離世獨往幽柄,專想至寂,眾難不驚,
謂耽神者也。離世山柄,以避誼濁,獨往無群,無復他念。專謂志一。想謂思神至之者也。寂謂定也,此專定心,智定內安,非復外難榮辱所驚也。
必至無為。
言修此等行,鈴果無為之真也。
尹喜曰:奉經有犯乎?
持戒善惡既備於前,夫知奉經凌犯罪失。云何?此總問眾經非止五千也。前頌云悉歸太上經,此後又明破法及授受之難,推此故知也。斯乃尹喜相資發,故令出罪福之事耳。
老子曰:十有三者也。
經云: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言奉經順法,則獲長生;違戒犯惡,則動之死地。既答所問罪失,故直云十三也。
尹喜曰:何謂也?
問十三之事也。
老子曰:爾諦聽之。
既更有所明,故復戒。
十有三者,六塵六識,皆由於心。
六塵,謂六入也。以其所入能穢染正性,故言塵也。六識,即六入之根,能起分別,故云識也。心為其主,是為十三,下卷具解。凡致惡之由,因十三起,入善之由,因十三滅。入善為生,為惡而死。死生之謂,非止此身也。謂修善不已,以至成道,成道之日,豈得非生?故經云出也。為惡不息,遂淪地獄,豈非死乎?故經云入也。
是故淫貪疾志,
淫之所起,由於色取,故在十三之端。夫淫叉有貪,而貪者不叉皆淫。然貪之為病,非但在於富貴,乃至貪名貪世。不欲人在己先病者,妬嫉也,嫉彼而勝我也。恚謂真恚也。貪嫉既起,嗔恚自生者也。
欺盜妄詐,
違戒取物,是為欺盜,謂欺心者也。自詭要時,是為妄詐,是用權數苟得者也,所謂民之賊矣。
綺言兩舌,
辭非而澤,謂之綺言。反覆是非,是為兩舌。皆綠欺詐而有。
諂利持權,
口忌災祟,明言禍福,卑辭高物,以要利人,是為諸也。憑恃時威,自我制物,是為權也。夫謟之甚者,乃至祈神祭鬼,以求曲祐也。
溷集破法,
男女無別為溷。破法者,謂有此等事也。始則食婬,終於混集,並皆相因而至之也。
非清信也。

如此皆之死地,尚非清信,況復奉經者乎!
天網不失,
引經明事也。夫天網雖疏,報對之理,鈴無遺失也。
生死無地,
生謂見報,死謂考對,無地可逃也。答所間十三畢,此以下乃明罪報也。
如此等人,非其智分。
由無智識起諸罪業,故於法無分也。
染垮至法,毀廢善根。
法法相傳,如樹有栽,生長不絕,是為善根。如此惡行,日相深漬,善根豈得不廢?
不為善人,之所知識。
所行既惡,則惡惡相知,愚下之類自多黨。善人,謂才識高明德勝者也。
備眾生身。
皆由前綠,無有慧業,故令今生,得此愚癡。夫言愚癡者,謂造諸惡業也,非謂無所解矣。生既無善,死墮三塗,受眾生身。眾生萬等,各隨綠報而備得其身者。
種於姪慾,無所憎避。
眾生所以繁多,由其種類娌慾故也。謂因法行姪而受此報,猶雞犬等在於人中無所避就,得類便為,亦無憎愛,皆由前業之所行者也。
常懷怖畏。
因往貴取之報也。餓鬼之中,復有萬品,雖云是餓,有時得足。此言無足者,便是未嘗塹飽也。
若在地獄,五痛無間。
地獄受苦,有時而息。此言無間,是時無休息也。五痛猶五苦也,明三塗報應如此。
如此受身,備諸苦惡。
三塗報盡,出生人中,則形體不具,備諸殘疾,或瘡癢疥癩,可惡之極者也。
物所懷惡,
非但於人,乃至畜生,亦有憎惡。
無有救治,
疾既可惡,則人無治者,此是穢慢浮法之報應也。
生死輸轉,無聞無見,
無聞,謂不信法教。無見,謂不值善綠。此總明十三,破法之罪,生死所之也。
皆由一念中生至無數念,其對無窮。
夫為惡者始起。原缺文

太上老君戒經竟

#1『洞』字上疑脫一『空』字。
#2『之人』前疑有脫漏。